字典百科 -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首页 > 百家姓

[ xū ]

读音:xū

拼音:xu

简繁:胥

五笔:NHEF

五行:金

部外:暂无

五笔:NHEF

笔画:9画

吉凶:吉

仓颉:NOB

结构:上下

郑码:XIQ

四角:17227

区位:8167

统一码:80E5

异体字:疋,稰,縃,?,偦,楈,諝

英汉互译:all,together,mutually

笔顺:横撇/横钩、竖、横、撇、捺、竖、横折钩、横、横

笔顺演示

王由三横一竖构成,三横代表天、地、人,一竖贯通天、地、人,这就是天、地、人都要归“王”管的不二哲学。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王”作为姓氏即来源于“王”这个至尊之位;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百家姓排名

时间排名时间排名时间排名
最新3172018年2014年
2013年2672007年2006年317
1995年3191987年2981982年288
明朝元朝宋朝
北宋285

内容来源于:www.zdbk.com

起源

胥姓主要源自:何姓。

胥姓主要源流

胥姓来源有三种说法。

胥姓起源一

出自上古炎帝部落中赫胥氏族人,属于以先祖氏族称谓为氏。相传炎帝是著名的氏族首领,他的部落擅长农业生产,并以凤为图腾。炎帝的部落中有一支族人叫作赫胥氏,其后代以胥作为姓氏并世代相传。也有人认为赫胥氏是传说中的帝王名,据《庄子·马蹄》记载:“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也有资料记载:“赫胥,上古帝王也。亦言有赫然之德,使民胥附。”据《续通考·同性异派》载:“赫胥氏后亦为胥氏,故曰赫胥,盖炎帝也。”

胥姓起源二

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公族大夫,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按《通志氏族略》所述,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胥臣(胥臣源出何姓何处没说),他的后代以父字为姓,世代相传姓胥。一般以为胥姓为晋大夫胥臣之后,是今天胥姓的一个主要来源。

《左传》载:东周(前770--256)春秋时晋国(今山西)晋文公(重耳)流亡时始祖胥臣,字季子,追随之,有殊功,后以使命过冀,见冀缺锄草农具,其妻赠送之,相待如宾,乃举于文公。

晋国楚国城濮之战,胥姓始祖蒙马虎皮溃楚军。官拜“司空”,采邑(封地)为“臼”又称季臼,后代有的用“邑”为氏称“臼”或“季臼”。

胥臣死后,周倾王4年,秦晋两国交战,胥臣之子胥甲与赵穿,泄了军情,主帅赵盾削甲的官爵,逐到卫国,起用甲子----胥克。晋厉公时,克之子胥童为卿,他与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厉公,胥童遂被杀害,后人中为避仇杀,一支以祖父名字为改“胥”为“童”,称童姓(《通志氏族略》)。

胥姓起源三

关于胥姓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认为胥姓来自华胥氏。《春秋世谱》载:“华胥生男为伏羲,生女为女娲。”据相关资料考证,华胥氏乃为伏羲和女娲的母亲,是中国母系氏族社会一位杰出的首领。据说,华胥氏生活在五帝之前,是燧人氏的女儿。相传,华胥氏曾去一个叫雷泽的地方游玩,发现一个巨大的脚印,那是人头龙身之雷神的脚印。华胥氏好奇地踩了那个脚印一下,结果立刻感到全身震颤,回到家后就怀孕了,不久生下了伏羲,她的后人也就以胥为姓。

胥姓得姓始祖

胥臣,晋国臣子中有一位胥臣,根据历来学者的考证,便是中国胥氏家族的始祖。胥臣,字季子,于晋文公称霸诸侯之后,论功行赏,曾被封于一个叫臼的采邑,所以又称为臼季。依照《左传》的记载,胥臣当时在晋国官拜司空,世代的子孙都是晋国的大夫,像其子胥申,其曾孙胥童,便曾相继叱咤风云,使得胥氏家族一开始名气异常。发源于山西的胥氏,经过了漫长时间的播迁和繁衍,到了宋、明之际,便已满布天下。望族居吴兴郡(今浙江省吴兴县)。故胥氏后人奉胥臣为始祖。

胥氏族人春秋时代主要分布在山西地区,活跃在琅琊郡附近。

南北朝、宋之际,胥氏族人向东南方向迁徙,开始往全国各地分散,但始终分布在山西附近地区,但有向沿海地区扩展分布的趋势。

明朝中叶以后,西北之甘肃、宁夏均有胥姓入籍,并有沿海之胥姓渡海赴台。明末张献忠屠川后,造成川地人口锐减,此后不久的湖广填四川,有两湖之胥姓被迫入迁于今四川、重庆之地。

明清时代,逐渐有北方之胥姓迁入内蒙地区以及东北三省。

21世纪胥氏人口不众,但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主要还是分布在四川、山东、安徽等地。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山西省会所在。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今浙江吴兴。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千余年。

琅琊堂、名节堂、眘琊堂、敦睦堂、太原堂、清节堂、吴兴堂、德政堂、光裕堂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尚义、景县、阜平,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江西之金溪、崇仁,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傣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并注其源:

1、“晋大夫胥臣之后,以字为氏。”(按:《辞海》称:“春秋郑有胥臣”,误。)(2)又,“或言出赫胥氏。”春秋时晋有胥甲,又有胥重,皆为大夫;金代有胥持国,繁峙人,尚书右丞;宋代有胥致尧;明代有胥文相;清代有胥清,上元人,工部主事。

二、

胥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4%。尤以湖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胥姓人口54%。

胥姓起源:

1、相传为古天子赫胥氏之后。

2、春秋时晋大夫胥臣之后,以字为氏。

胥姓名人:

胥克,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太原,琅邪。

历史名人

胥姓古代名人

胥臣春秋,晋国人。著名晋国大夫、胥氏鼻祖之一。

胥甲春秋,胥臣之子;晋国人。著名晋国将领。胥臣死后,周顷王四年,秦晋两国交战,胥臣之子胥甲与赵穿泄了军情,主帅赵盾削了胥甲的官爵,逐到卫国。

胥童春秋,胥甲之孙,晋国人。晋国大臣。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晋厉公时,以胥甲之孙、胥克之子胥童为上卿。而胥童与当时晋国的权臣栾书、中行偃积怨很深。后来栾书、中行偃受宠于晋厉公,胥童遂被其杀害。

胥偃北宋,丹阳人。官吏、骈文家。

胥作霖南宋,江西宜黄人。奇人。

胥持国金国(公元?~1197年待考),代州繁畤人。著名金国大臣。经童出身。金章宗时曾出使南宋。累拜参知政事,进尚书右丞。金承安二年(公元1197年)被御中台劾奏,不久复起为枢密副使,佐完颜襄治军于北京。

胥鼎金国(公元?~1226年待考),胥持国之子;金国人。金国将领、大臣。胥鼎本来是个读书人,金大定末年擢进士第。官拜枢密副使、权尚书左丞、行省于平阳。镇守河东一方,朝廷倚重。兴定初,进平章政事,封莘国公。金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致仕。金哀宗即位,复拜平章政事,封英国公。

胥必彰明朝,湖南常德人。大臣。官职是监察御史,专门负责对朝廷命官的监察。他忠于职守,权贵犯错,也直言不讳。

胥文相明朝,巴陵人。著名大臣。

郡望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山西省会所在。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今浙江吴兴。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千余年。

琅琊堂、名节堂、眘琊堂、敦睦堂、太原堂、清节堂、吴兴堂、德政堂、光裕堂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尚义、景县、阜平,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江西之金溪、崇仁,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傣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并注其源:

1、“晋大夫胥臣之后,以字为氏。”(按:《辞海》称:“春秋郑有胥臣”,误。)(2)又,“或言出赫胥氏。”春秋时晋有胥甲,又有胥重,皆为大夫;金代有胥持国,繁峙人,尚书右丞;宋代有胥致尧;明代有胥文相;清代有胥清,上元人,工部主事。

二、

胥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4%。尤以湖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胥姓人口54%。

胥姓起源:

1、相传为古天子赫胥氏之后。

2、春秋时晋大夫胥臣之后,以字为氏。

胥姓名人:

胥克,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太原,琅邪。

姓氏源流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尚义、景县、阜平,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江西之金溪、崇仁,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傣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并注其源:

1、“晋大夫胥臣之后,以字为氏。”(按:《辞海》称:“春秋郑有胥臣”,误。)(2)又,“或言出赫胥氏。”春秋时晋有胥甲,又有胥重,皆为大夫;金代有胥持国,繁峙人,尚书右丞;宋代有胥致尧;明代有胥文相;清代有胥清,上元人,工部主事。

二、

胥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4%。尤以湖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胥姓人口54%。

胥姓起源:

1、相传为古天子赫胥氏之后。

2、春秋时晋大夫胥臣之后,以字为氏。

胥姓名人:

胥克,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太原,琅邪。

堂号

郡望: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山西省会所在。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今浙江吴兴。

琅琊郡:亦称琅琊国、琅岈郡、琅玡郡。春秋时期的齐国有琅琊邑,在今山东胶南县琅琊台西北。另一处琅琊郡在今江苏南京一带,此后废置千余年。

琅琊堂、名节堂、眘琊堂、敦睦堂、太原堂、清节堂、吴兴堂、德政堂、光裕堂

一、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上海之松江,河北之尚义、景县、阜平,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陕西之韩城,江西之金溪、崇仁,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傣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并注其源:

1、“晋大夫胥臣之后,以字为氏。”(按:《辞海》称:“春秋郑有胥臣”,误。)(2)又,“或言出赫胥氏。”春秋时晋有胥甲,又有胥重,皆为大夫;金代有胥持国,繁峙人,尚书右丞;宋代有胥致尧;明代有胥文相;清代有胥清,上元人,工部主事。

二、

胥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14%。尤以湖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胥姓人口54%。

胥姓起源:

1、相传为古天子赫胥氏之后。

2、春秋时晋大夫胥臣之后,以字为氏。

胥姓名人:

胥克,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太原,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