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详。高祖武德间任学士,与王绩为友。武德四年(621)窦建德平后,王绩入长安,与其有诗酬答。事迹见《王无功文集》卷三。《全唐诗》存诗1首。一说即辛谓,唐初任中书舍人、司勋郎中,见《元和姓纂》卷三、《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七,然尚无确證。 ...
辛学士。 名不详。高祖武德间任学士,与王绩为友。武德四年(621)窦建德平后,王绩入长安,与其有诗酬答。事迹见《王无功文集》卷三。《全唐诗》存诗1首。一说即辛谓,唐初任中书舍人、司勋郎中,见《元和姓纂》卷三、《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七,然尚无确證。
杨损,字子默,以荫受官,为蓝田尉。三迁京兆府司录参军,入为殿中侍御史。入为吏部员外,出为绛州刺史。路岩罢相,征拜给事中,迁京兆尹。卢携作相,有宿憾,复拜给事中,出为陕虢观察使。时军乱,逐前使崔荛。损至,尽诛其乱首。逾年,改青州刺史、御史大夫、淄青节度使。又检校刑部尚书、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使。未赴郓,复留青州,卒于镇。 ...
杨损。 杨损,字子默,以荫受官,为蓝田尉。三迁京兆府司录参军,入为殿中侍御史。入为吏部员外,出为绛州刺史。路岩罢相,征拜给事中,迁京兆尹。卢携作相,有宿憾,复拜给事中,出为陕虢观察使。时军乱,逐前使崔荛。损至,尽诛其乱首。逾年,改青州刺史、御史大夫、淄青节度使。又检校刑部尚书、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使。未赴郓,复留青州,卒于镇。
马周(601~648年2月7日),唐初宰相。字宾王,博州茌平(今山东省茌平县茌平镇马庄)人。少孤贫,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后到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公元631年,代常何上疏20余事,深得太宗赏识,授监察御史,后累官至中书令。曾直谏太宗以隋为鉴,少兴谣赋,提倡节俭,反对实行世封制。 ...
马周。 马周(601~648年2月7日),唐初宰相。字宾王,博州茌平(今山东省茌平县茌平镇马庄)人。少孤贫,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后到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公元631年,代常何上疏20余事,深得太宗赏识,授监察御史,后累官至中书令。曾直谏太宗以隋为鉴,少兴谣赋,提倡节俭,反对实行世封制。
贾驰,唐朝,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初前后在世。自负才质,久困名场。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始获第一。 ...
贾驰。 贾驰,唐朝,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初前后在世。自负才质,久困名场。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始获第一。
生卒年不详。《全唐诗》谓字温如,蜀(今四川)人。晚寓宁州府宅,梦一山叟贻诗,玠和之。既觉,自谓将死,数日,不疾而卒。当出《增修诗话总龟前集》卷三三引《古今诗话》,《古今诗话》又系转录《渑水燕谈录》卷六。据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一〇,任玠为宋真宗、仁宗时人。《全唐诗》存断句1,系误收。 ...
任玠。 生卒年不详。《全唐诗》谓字温如,蜀(今四川)人。晚寓宁州府宅,梦一山叟贻诗,玠和之。既觉,自谓将死,数日,不疾而卒。当出《增修诗话总龟前集》卷三三引《古今诗话》,《古今诗话》又系转录《渑水燕谈录》卷六。据宋黄休复《茅亭客话》卷一〇,任玠为宋真宗、仁宗时人。《全唐诗》存断句1,系误收。
张叔良,登广德二年进士第。诗一首。 ...
张叔良。 张叔良,登广德二年进士第。诗一首。
若虚,南唐僧。隐庐山石室,李主累征不就。 ...
若虚。 若虚,南唐僧。隐庐山石室,李主累征不就。
毕耀,生卒年待考,唐朝人。一名毕曜。官监察御史,与杜甫友善,后流黔中,能诗,见《纪事》二六,《全唐诗》收其诗三首,杜甫与之赠答计有集六《幅侧行赠毕四》、《赠毕四曜》,八《秦州见救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宫兼述索居凡三十韵》等。 ...
毕耀。 毕耀,生卒年待考,唐朝人。一名毕曜。官监察御史,与杜甫友善,后流黔中,能诗,见《纪事》二六,《全唐诗》收其诗三首,杜甫与之赠答计有集六《幅侧行赠毕四》、《赠毕四曜》,八《秦州见救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宫兼述索居凡三十韵》等。
一作戴思颜,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大顺元年(890),登进士第。景福中,官至大常博士。《全唐诗》存诗二首,残句一。 ...
戴司颜。 一作戴思颜,生卒年里贯均未详。大顺元年(890),登进士第。景福中,官至大常博士。《全唐诗》存诗二首,残句一。
史思明(703年—761年),初名崒干,宁夷州突厥人,居营州柳城,其貌不扬,懂六蕃语。与安禄山为同乡里。天宝初年,累功至将军,知平卢军事。从安禄山讨契丹,表任平卢兵马使。禄山反,他略定河北,被禄山任为范阳节度使,占有十三郡,有兵八万人。及安庆绪杀禄山自立为帝,他为唐师所败,退保邺城,降唐,封归义王,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肃宗恐其再反,计谋杀之,乃起兵再叛。乾元二年(759年)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大圣燕王,年号应天。后进兵解安庆绪邺城(今河南安阳)之围,杀庆绪,还范阳,称帝,更国号大燕,建元顺天。 ...
史思明。 史思明(703年—761年),初名崒干,宁夷州突厥人,居营州柳城,其貌不扬,懂六蕃语。与安禄山为同乡里。天宝初年,累功至将军,知平卢军事。从安禄山讨契丹,表任平卢兵马使。禄山反,他略定河北,被禄山任为范阳节度使,占有十三郡,有兵八万人。及安庆绪杀禄山自立为帝,他为唐师所败,退保邺城,降唐,封归义王,范阳长史、河北节度使。肃宗恐其再反,计谋杀之,乃起兵再叛。乾元二年(759年)拔魏州(今河北大名),称大圣燕王,年号应天。后进兵解安庆绪邺城(今河南安阳)之围,杀庆绪,还范阳,称帝,更国号大燕,建元顺天。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大历八年(773)登进士第。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一〇。《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2首。 ...
周存。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大历八年(773)登进士第。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一〇。《全唐诗》存诗2首,《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收2首。
张祎,字冠章,释褐汴州从事、户部判官,入为蓝田尉、集贤校理。赵隐镇浙西,刘邺镇淮南,皆辟为宾佐。入为监察御史,迁左补阙。乾符中,诏入翰林学士,累官至中书舍人。黄巢犯京师,从唐僖宗幸蜀地,拜工部侍郎,判户部事。奉使江淮还,为当涂者不协,改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转吏部侍郎,历刑部、兵部尚书。 ...
张祎。 张祎,字冠章,释褐汴州从事、户部判官,入为蓝田尉、集贤校理。赵隐镇浙西,刘邺镇淮南,皆辟为宾佐。入为监察御史,迁左补阙。乾符中,诏入翰林学士,累官至中书舍人。黄巢犯京师,从唐僖宗幸蜀地,拜工部侍郎,判户部事。奉使江淮还,为当涂者不协,改太子宾客、左散骑常侍,转吏部侍郎,历刑部、兵部尚书。
尹懋。 尹懋,河间人。为张说岳州从事,官补阙。
生卒年不详。句曲(今江苏句容)人。曾与白居易唱和,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广大教化主白居易之及门。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六。《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2联。《全唐诗逸》补诗1首,断句2联。 ...
周元范。 生卒年不详。句曲(今江苏句容)人。曾与白居易唱和,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广大教化主白居易之及门。事迹见《唐诗纪事》卷五六。《全唐诗》存诗1首,断句2联。《全唐诗逸》补诗1首,断句2联。
吴武陵(?—835) 初名侃,信州人,一说贵溪人,一说上饶人。系吴面力之子。唐元和二年(807)举进士,拜翰林学士。吴元济叛,武陵遗诗晓之,元济不悟。裴度东讨,韩愈为司马,武陵数因愈献计,决贼必亡。太和初,为太学博士。后出为韶州刺史。以赃贬潘州司户参军,卒。武陵著有书一卷,《新唐书志》诗一卷,《全唐诗》并传于世。 ...
吴武陵。 吴武陵(?—835) 初名侃,信州人,一说贵溪人,一说上饶人。系吴面力之子。唐元和二年(807)举进士,拜翰林学士。吴元济叛,武陵遗诗晓之,元济不悟。裴度东讨,韩愈为司马,武陵数因愈献计,决贼必亡。太和初,为太学博士。后出为韶州刺史。以赃贬潘州司户参军,卒。武陵著有书一卷,《新唐书志》诗一卷,《全唐诗》并传于世。
黄颇(?~?),字无颇。江西宜春人。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癸亥科卢肇榜进士第三人。该科进士二十二人。试题有《风不鸣条诗》。 黄颇与状元卢肇是同乡,黄颇家境富余,卢肇自幼贫苦。二人同日同路结伴赴举,当地官员于离亭置酒饯行,只请黄颇一人。卢肇只好骑着小毛驴默默前行,黄颇在亭内赏乐饮酒,卢肇却在城外十几里的地方苦苦等待。后来“卢肇、黄颇同游李卫公门下。王起再知贡举,访二人之能,或曰卢有文学,黄能诗。起遂以卢为状头,黄第三人。” 黄颇官监察御史。作《受命于天说》,事迹不详。 ...
黄颇。 黄颇(?~?),字无颇。江西宜春人。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癸亥科卢肇榜进士第三人。该科进士二十二人。试题有《风不鸣条诗》。 黄颇与状元卢肇是同乡,黄颇家境富余,卢肇自幼贫苦。二人同日同路结伴赴举,当地官员于离亭置酒饯行,只请黄颇一人。卢肇只好骑着小毛驴默默前行,黄颇在亭内赏乐饮酒,卢肇却在城外十几里的地方苦苦等待。后来“卢肇、黄颇同游李卫公门下。王起再知贡举,访二人之能,或曰卢有文学,黄能诗。起遂以卢为状头,黄第三人。” 黄颇官监察御史。作《受命于天说》,事迹不详。
裴谞(719—793)字士明,闻喜人,裴宽之子。裴婿明经及第后.初仕河南参军事,累迁京兆仓曹参军,由于虢王李巨的表荐,又调为襄、邓营田判官,他为人清明豁达,举止潇洒。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攻陷东都洛阳。 ...
裴谞。 裴谞(719—793)字士明,闻喜人,裴宽之子。裴婿明经及第后.初仕河南参军事,累迁京兆仓曹参军,由于虢王李巨的表荐,又调为襄、邓营田判官,他为人清明豁达,举止潇洒。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攻陷东都洛阳。
[唐]僧。工诗、画,善写真。其写真诗有句云:“水花凝幻质,墨彩聚空尘。” ...
澹交。 [唐]僧。工诗、画,善写真。其写真诗有句云:“水花凝幻质,墨彩聚空尘。”
韦皋(746年—805年9月13日),字城武。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唐代中期名臣,韦元礼七世孙,韦贲之子,出身京兆韦氏,排行第二十三。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为建陵挽郎。大历初任华州参军,后历佐使府。德宗建中四年(783年)以功擢陇州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年)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贞元元年(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节度使,在蜀二十一年,和南诏,拒吐蕃,累加至中书令、检校太尉,封南康郡王。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卒,年六十,赠太师,谥忠武。《全唐诗》存其诗三首。 ...
韦皋。 韦皋(746年—805年9月13日),字城武。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唐代中期名臣,韦元礼七世孙,韦贲之子,出身京兆韦氏,排行第二十三。代宗广德元年(763年)为建陵挽郎。大历初任华州参军,后历佐使府。德宗建中四年(783年)以功擢陇州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年)入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贞元元年(785年),韦皋出任剑南节度使,在蜀二十一年,和南诏,拒吐蕃,累加至中书令、检校太尉,封南康郡王。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卒,年六十,赠太师,谥忠武。《全唐诗》存其诗三首。
杜正伦(?-658年),相州洹水(今河北魏县)人,唐朝宰相。杜正伦出身于洹水杜氏,隋朝时考中秀才,曾授羽骑尉,入唐后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并进入秦府文学馆。贞观年间,杜正伦历任兵部员外郎、给事中、中书侍郎、太子左庶子,封南阳县侯。因漏泄禁中语,被贬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后受李承乾谋反案牵连,被流放驩州。唐高宗显庆年间,杜正伦拜相,初授黄门侍郎、同三品,后又升任中书令,进爵襄阳县公。显庆三年(658年),杜正伦因与李义府不和,被诬告结党,贬任横州刺史,不久病逝。 ...
杜正伦。 杜正伦(?-658年),相州洹水(今河北魏县)人,唐朝宰相。杜正伦出身于洹水杜氏,隋朝时考中秀才,曾授羽骑尉,入唐后担任齐州总管府录事参军,并进入秦府文学馆。贞观年间,杜正伦历任兵部员外郎、给事中、中书侍郎、太子左庶子,封南阳县侯。因漏泄禁中语,被贬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后受李承乾谋反案牵连,被流放驩州。唐高宗显庆年间,杜正伦拜相,初授黄门侍郎、同三品,后又升任中书令,进爵襄阳县公。显庆三年(658年),杜正伦因与李义府不和,被诬告结党,贬任横州刺史,不久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