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6—535)南朝梁东海郯人,字修仁。孤贫好学,六岁作祈霁文,见称耆宿。齐时,起家国子生,射策甲科,迁太学博士。入梁,为中书侍郎,迁尚书左丞。自掌枢宪,多所纠举。迁吏部尚书,开立九品为十八班之制,自是贪冒茍进者以财货取通,守道沦退者以贫寒见没。曾奉命主修五礼。累官至侍中、中卫将军。卒谥简肃。有《流别起居注》、《选品》等,皆佚。 ...
徐勉。 (466—535)南朝梁东海郯人,字修仁。孤贫好学,六岁作祈霁文,见称耆宿。齐时,起家国子生,射策甲科,迁太学博士。入梁,为中书侍郎,迁尚书左丞。自掌枢宪,多所纠举。迁吏部尚书,开立九品为十八班之制,自是贪冒茍进者以财货取通,守道沦退者以贫寒见没。曾奉命主修五礼。累官至侍中、中卫将军。卒谥简肃。有《流别起居注》、《选品》等,皆佚。
南朝陈诗人。平昌安丘(今属山东)人。当与伏知命为兄弟。生卒年不详。存《从军五更转》五首,见《艺为类聚》,《乐府诗集》;又《咏人聘妾忍逐琴心诗》、《赋得招隐》皆见《艺为类聚》。 ...
伏知道。 南朝陈诗人。平昌安丘(今属山东)人。当与伏知命为兄弟。生卒年不详。存《从军五更转》五首,见《艺为类聚》,《乐府诗集》;又《咏人聘妾忍逐琴心诗》、《赋得招隐》皆见《艺为类聚》。
陶弘景。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颜之推(531年-约595年),字介,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齐书》本传所载《观我生赋》,亦为赋作名篇。 ...
颜之推。 颜之推(531年-约595年),字介,汉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中国古代文学家,教育家,生活年代在南北朝至隋朝期间。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在家庭教育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影响。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北齐书》本传所载《观我生赋》,亦为赋作名篇。
(469—524)南朝梁汝南安成人,字升逸。周颙子。博学精义理。起家齐太学博士。入梁,召拜尚书祠部郎,礼仪损益,皆自舍出。累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国史诏诰,军旅谋谟,皆兼掌之。预机密二十余年。性俭素,如布衣之贫者。官至右骁骑将军。 ...
周舍。 (469—524)南朝梁汝南安成人,字升逸。周颙子。博学精义理。起家齐太学博士。入梁,召拜尚书祠部郎,礼仪损益,皆自舍出。累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右卫率、右卫将军。国史诏诰,军旅谋谟,皆兼掌之。预机密二十余年。性俭素,如布衣之贫者。官至右骁骑将军。
(497—516)南朝梁汝南人,字元和。少从陶弘景受仙灵篆等,传说后能通神。有《冥通记》。 ...
周子良。 (497—516)南朝梁汝南人,字元和。少从陶弘景受仙灵篆等,传说后能通神。有《冥通记》。
祖孙登(生卒年不详),仕于南朝陈,曾为记室,为司空侯安都门客。太建初,与张正见、徐伯阳、李爽、贺彻、阮卓、王由礼等以文为友,游宴赋诗,由徐伯阳编为《文会诗》三卷(已佚),盛传一时,今存诗九首。 ...
祖孙登。 祖孙登(生卒年不详),仕于南朝陈,曾为记室,为司空侯安都门客。太建初,与张正见、徐伯阳、李爽、贺彻、阮卓、王由礼等以文为友,游宴赋诗,由徐伯阳编为《文会诗》三卷(已佚),盛传一时,今存诗九首。
(431—453)南朝宋宗室。彭城人,字休玄。宋文帝第四子。九岁封南平王。后为豫州刺史。刘劭杀宋文帝,以为中军将军。柳元景军至,劭挟铄同战。及平,宋孝武帝迎铄入军营。毒杀之。谥穆。 ...
刘铄。 (431—453)南朝宋宗室。彭城人,字休玄。宋文帝第四子。九岁封南平王。后为豫州刺史。刘劭杀宋文帝,以为中军将军。柳元景军至,劭挟铄同战。及平,宋孝武帝迎铄入军营。毒杀之。谥穆。
沈君攸,一作沈君游,吴兴(今属浙江)人。后梁时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善文辞,尤工诗。今存五、七、杂言诗计十首,长于写景,音律和谐。其《采莲曲》、《赋得临水》、《同陆廷尉惊早蝉》诗已逼似唐人五律;《薄暮动弦歌》、《桂楫泛河中》更露七言排律端倪。原有文集十三卷,已佚。 ...
沈君攸。 沈君攸,一作沈君游,吴兴(今属浙江)人。后梁时官至散骑常侍。博学,善文辞,尤工诗。今存五、七、杂言诗计十首,长于写景,音律和谐。其《采莲曲》、《赋得临水》、《同陆廷尉惊早蝉》诗已逼似唐人五律;《薄暮动弦歌》、《桂楫泛河中》更露七言排律端倪。原有文集十三卷,已佚。
(519—562)南朝梁宗室,后梁国君,字理孙。梁武帝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幼好学,善属文,尤长佛理。梁武帝大通三年,封岳阳郡王,官东扬州刺史。萧统卒,梁武帝舍察兄弟而立简文,察常怀不平,遂蓄财募侠。大同元年,迁雍州刺史,境内称治。侯景乱后,察既与江陵构隙,恐不能自固,乃依附西魏。西魏恭帝元年,西魏将于谨等攻破江陵,杀死梁元帝。次年察在江陵称帝,改元大定,为西魏附庸,上疏称臣,是为后梁。既而阖城长幼,被虏入关,又失襄阳之地。察耻威略不振,终以忧愤发背而卒。在位八年,庙号中宗。有《悯时赋》、《金光明经义疏》等。 ...
萧察。 (519—562)南朝梁宗室,后梁国君,字理孙。梁武帝孙,昭明太子萧统第三子。幼好学,善属文,尤长佛理。梁武帝大通三年,封岳阳郡王,官东扬州刺史。萧统卒,梁武帝舍察兄弟而立简文,察常怀不平,遂蓄财募侠。大同元年,迁雍州刺史,境内称治。侯景乱后,察既与江陵构隙,恐不能自固,乃依附西魏。西魏恭帝元年,西魏将于谨等攻破江陵,杀死梁元帝。次年察在江陵称帝,改元大定,为西魏附庸,上疏称臣,是为后梁。既而阖城长幼,被虏入关,又失襄阳之地。察耻威略不振,终以忧愤发背而卒。在位八年,庙号中宗。有《悯时赋》、《金光明经义疏》等。
顾野王(519-581年),原名顾体伦,字希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朝梁陈间官员、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因仰慕西汉冯野王,更名为顾野王,希望自己取得冯野王一样在文学方面取得成绩)。长期居于亭林(今属上海金山区),人称顾亭林。历梁武帝大同四年太学博士、陈国子博士、黄门侍郎、光禄大夫,博通经史,擅长丹青,著有《玉篇》。陈太建十三年卒,诏赠秘书监、右卫将军。后代顾炎武,清初思想家 ,号亭林,亦称顾亭林,以期追慕先人之意。 ...
顾野王。 顾野王(519-581年),原名顾体伦,字希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朝梁陈间官员、文字训诂学家、史学家。因仰慕西汉冯野王,更名为顾野王,希望自己取得冯野王一样在文学方面取得成绩)。长期居于亭林(今属上海金山区),人称顾亭林。历梁武帝大同四年太学博士、陈国子博士、黄门侍郎、光禄大夫,博通经史,擅长丹青,著有《玉篇》。陈太建十三年卒,诏赠秘书监、右卫将军。后代顾炎武,清初思想家 ,号亭林,亦称顾亭林,以期追慕先人之意。
(约486—549)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景则。萧子恪弟。齐世,封祁阳县侯,拜太子洗马。梁武帝天监初降爵为子,除大司马南平王从事中郎。以文才为王所爱,誉为宗室奇才。使作《千字文》,其辞甚美。府中文笔,皆使草之。历官十余年,不出诸王藩府,意甚不平,后为秘书监。简文帝立,召为光禄大夫。卒谥文。有集已佚。 ...
萧子范。 (约486—549)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景则。萧子恪弟。齐世,封祁阳县侯,拜太子洗马。梁武帝天监初降爵为子,除大司马南平王从事中郎。以文才为王所爱,誉为宗室奇才。使作《千字文》,其辞甚美。府中文笔,皆使草之。历官十余年,不出诸王藩府,意甚不平,后为秘书监。简文帝立,召为光禄大夫。卒谥文。有集已佚。
(496—?)北齐河间鄚人,字子才,小字吉。邢臧弟。十岁能属文,有才思。文章典丽,既赡且速。仕北魏,释褐宣武帝挽郎。孝庄帝永安初,累迁中书侍郎。尔朱荣入洛,邵与杨愔避于嵩山。节闵帝普泰中,除给事黄门侍郎。为高澄所征,与温子升共为侍读。其后除骠骑、西兖州刺史,有善政。还都,历中书令、太常卿兼中书监,摄国子祭酒。授特进。有文名。富藏书,为北齐私家之冠。尝与杜弼共论名理,认为“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有《邢特进集》明人辑本。 ...
邢邵。 (496—?)北齐河间鄚人,字子才,小字吉。邢臧弟。十岁能属文,有才思。文章典丽,既赡且速。仕北魏,释褐宣武帝挽郎。孝庄帝永安初,累迁中书侍郎。尔朱荣入洛,邵与杨愔避于嵩山。节闵帝普泰中,除给事黄门侍郎。为高澄所征,与温子升共为侍读。其后除骠骑、西兖州刺史,有善政。还都,历中书令、太常卿兼中书监,摄国子祭酒。授特进。有文名。富藏书,为北齐私家之冠。尝与杜弼共论名理,认为“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有《邢特进集》明人辑本。
(408—453)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阳源。袁湛侄。博涉多通,好属文,不为章句之学。为彭城王刘义康司徒祭酒。宋文帝元嘉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左卫率。太子刘劭将弑文帝,淑不从,被害。 ...
袁淑。 (408—453)南朝宋陈郡阳夏人,字阳源。袁湛侄。博涉多通,好属文,不为章句之学。为彭城王刘义康司徒祭酒。宋文帝元嘉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太子左卫率。太子刘劭将弑文帝,淑不从,被害。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535)南朝梁彭城人,字孝陵。刘孺弟。起家著作郎。为晋安王萧纲记室。梁武帝中大通三年,纲立为皇太子,除中庶子,恩宠为时辈莫及。 ...
刘遵。 (?—535)南朝梁彭城人,字孝陵。刘孺弟。起家著作郎。为晋安王萧纲记室。梁武帝中大通三年,纲立为皇太子,除中庶子,恩宠为时辈莫及。
(470—526)南朝梁吴郡吴人,字佐公。陆慧晓子。少勤学,善属文。杜绝往来,昼夜读书数岁。年十七,举州秀才。与兄陆僚、陆任并有美名,时称三陆。与沈约、谢朓等共为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八友。梁武帝天监初,为右军安成王主簿。武帝爱其才,命撰《新漏刻铭》、《石阙铭记》。累迁扬州大中正,太常卿。有文集。 ...
陆倕。 (470—526)南朝梁吴郡吴人,字佐公。陆慧晓子。少勤学,善属文。杜绝往来,昼夜读书数岁。年十七,举州秀才。与兄陆僚、陆任并有美名,时称三陆。与沈约、谢朓等共为齐竟陵王萧子良西邸八友。梁武帝天监初,为右军安成王主簿。武帝爱其才,命撰《新漏刻铭》、《石阙铭记》。累迁扬州大中正,太常卿。有文集。
刘义恭(413年-465年),南朝宋宗室、宰相,宋武帝刘裕第五子,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之弟,母袁美人。刘义恭初封江夏王,在文帝朝历镇南豫州、南徐州、荆州、南兖州等地,后入朝为太尉。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太子刘劭弑杀宋文帝,刘义恭随后逃出建康并参与平定刘劭之乱,拥立孝武帝刘骏,被拜为太傅、大司马、录尚书事,在孝武帝朝官至太宰、尚书令,后以太宰、中书监、录尚书事之职担任顾命大臣,辅佐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465年)八月,刘义恭因前废帝狂悖无道,与柳元景、颜师伯密谋废立,结果事泄被杀,终年五十三岁,诸子亦同时遇害。是年末,明帝刘彧即位。刘义恭被追复官爵,获赠侍中、丞相,谥号文献,后又配享太庙。 ...
刘义恭。 刘义恭(413年-465年),南朝宋宗室、宰相,宋武帝刘裕第五子,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之弟,母袁美人。刘义恭初封江夏王,在文帝朝历镇南豫州、南徐州、荆州、南兖州等地,后入朝为太尉。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太子刘劭弑杀宋文帝,刘义恭随后逃出建康并参与平定刘劭之乱,拥立孝武帝刘骏,被拜为太傅、大司马、录尚书事,在孝武帝朝官至太宰、尚书令,后以太宰、中书监、录尚书事之职担任顾命大臣,辅佐前废帝刘子业。永光元年(465年)八月,刘义恭因前废帝狂悖无道,与柳元景、颜师伯密谋废立,结果事泄被杀,终年五十三岁,诸子亦同时遇害。是年末,明帝刘彧即位。刘义恭被追复官爵,获赠侍中、丞相,谥号文献,后又配享太庙。
南唐时人,与钟茜交往唱酬。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全唐诗》存诗1首。 ...
王沂。 南唐时人,与钟茜交往唱酬。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全唐诗》存诗1首。
吴迈远(?-474)南朝宋诗人。曾被宋明帝刘召见,但未获赏识。宋末,桂阳王刘休范背叛朝廷。他曾为休范起草檄文,宋元徽二年。坐桂阳之乱诛死。代表作品有《长相思》、《长别离》等。所做乐府诗作男女赠答之辞,往往辞巧意新,宛转华丽。诗风质朴。吴迈远是南朝宋诗人,属于元嘉体到永明体过渡时期的作家。刘宋一代,虽然未能形成像后来齐、梁时代那样大规模的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但向后者过渡的痕迹已较为明显。宋武帝刘裕就经常诏命并亲自主持文士宴集赋诗,《宋书》及《南史》多有记载。 ...
吴迈远。 吴迈远(?-474)南朝宋诗人。曾被宋明帝刘召见,但未获赏识。宋末,桂阳王刘休范背叛朝廷。他曾为休范起草檄文,宋元徽二年。坐桂阳之乱诛死。代表作品有《长相思》、《长别离》等。所做乐府诗作男女赠答之辞,往往辞巧意新,宛转华丽。诗风质朴。吴迈远是南朝宋诗人,属于元嘉体到永明体过渡时期的作家。刘宋一代,虽然未能形成像后来齐、梁时代那样大规模的以皇室成员为中心的文学集团,但向后者过渡的痕迹已较为明显。宋武帝刘裕就经常诏命并亲自主持文士宴集赋诗,《宋书》及《南史》多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