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崇,字景山,四川青神(今属四川)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曾与黄庭坚相聚(《山谷内集诗注》卷一三《谢杨景山送酒器》)。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知仙居县(清光绪《仙居志》卷九)。今录诗三首。 ...
杨崇。 杨崇,字景山,四川青神(今属四川)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曾与黄庭坚相聚(《山谷内集诗注》卷一三《谢杨景山送酒器》)。徽宗大观元年(一一○七),知仙居县(清光绪《仙居志》卷九)。今录诗三首。
(1213—1280)江州武宁人,字淳叟,号溪园。理宗淳祐十年进士,授江陵府教授。景定初为史馆检阅,上疏劾贾似道,谪通判饶州。似道败,起守宁国,辟知瑞州。有《景定建康志》。 ...
周应合。 (1213—1280)江州武宁人,字淳叟,号溪园。理宗淳祐十年进士,授江陵府教授。景定初为史馆检阅,上疏劾贾似道,谪通判饶州。似道败,起守宁国,辟知瑞州。有《景定建康志》。
林若存(一二四三~?)(生年据《送退斋先生归武夷》“我七君六旬”推算),与熊鉌有交。今录诗四首。 ...
林若存。 林若存(一二四三~?)(生年据《送退斋先生归武夷》“我七君六旬”推算),与熊鉌有交。今录诗四首。
宋兴化军莆田人。曾任提举官。与郑伯玉、陈琪人称“三贤”。 ...
方孝能。 宋兴化军莆田人。曾任提举官。与郑伯玉、陈琪人称“三贤”。
(1188—1262)漳州龙溪人,字景正。颜耆仲弟。以荫补官。历宁化尉、西安丞,除知西安县,皆有善政。理宗淳祐三年,以秘阁修撰兼福建提刑,减商税,除盗贼,养孤老,掩骸骼,民甚德之。累迁吏部尚书,以宝章阁学士提举玉隆万寿宫归。 ...
颜颐仲。 (1188—1262)漳州龙溪人,字景正。颜耆仲弟。以荫补官。历宁化尉、西安丞,除知西安县,皆有善政。理宗淳祐三年,以秘阁修撰兼福建提刑,减商税,除盗贼,养孤老,掩骸骼,民甚德之。累迁吏部尚书,以宝章阁学士提举玉隆万寿宫归。
雍沿,营山(今属四川)人。理宗端平进士(清康熙《四川通志》卷三三)。今录诗四首。 ...
雍沿。 雍沿,营山(今属四川)人。理宗端平进士(清康熙《四川通志》卷三三)。今录诗四首。
满维端,仁宗嘉佑间知无为军(清乾隆《无为州志》卷一一)。今录诗四首。 ...
满维端。 满维端,仁宗嘉佑间知无为军(清乾隆《无为州志》卷一一)。今录诗四首。
许玠,字介之,原籍河南襄邑(今河南睢县),宋室南渡时徙居湖南常宁,遂落籍。南宋理宗宝庆年间(1228~1230)进士。 ...
许玠。 许玠,字介之,原籍河南襄邑(今河南睢县),宋室南渡时徙居湖南常宁,遂落籍。南宋理宗宝庆年间(1228~1230)进士。
释了惠(一一九八~一二六二),蓬州蓬池(今四川仪陇南)人。年十九出家受具,初谒坏庵照于昭觉,后出三峡,由湖湘至江浙,谒浙翁琰、高原泉、无准范、石田董、妙峰善诸禅师。历住平江府定慧、温州雁山能仁、江州东林、庆元府天童景德、瑞岩山开善诸禅寺。理宗景定三年卒,年六十五。有《西岩了惠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大观撰《行状》。 ...
释了惠。 释了惠(一一九八~一二六二),蓬州蓬池(今四川仪陇南)人。年十九出家受具,初谒坏庵照于昭觉,后出三峡,由湖湘至江浙,谒浙翁琰、高原泉、无准范、石田董、妙峰善诸禅师。历住平江府定慧、温州雁山能仁、江州东林、庆元府天童景德、瑞岩山开善诸禅寺。理宗景定三年卒,年六十五。有《西岩了惠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大观撰《行状》。
俞希孟,歙县(今属安徽)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嘉祐二年(一○五七),官荆湖南路转运使(清嘉庆《湖南通志》卷二一○)。今录诗三首。 ...
俞希孟。 俞希孟,歙县(今属安徽)人。仁宗景祐五年(一○三八)进士。嘉祐二年(一○五七),官荆湖南路转运使(清嘉庆《湖南通志》卷二一○)。今录诗三首。
释系南(一○五○~一○九四),俗姓张,汀州长汀(今属福建)人。早岁出家,后见开元潭禅师,又见隆庆闲禅师、仰山伟禅师。晚游湖湘,入道林元祐禅师之室,得密符心印。后继祐禅师住持庐山罗汉院。为南岳下十三世,云居祐禅师法嗣。哲宗绍圣元年卒,年四十五。事见《姑溪居士后集》卷一四《庐山承天罗汉院第九代南禅师塔铭》,《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四首。 ...
释系南。 释系南(一○五○~一○九四),俗姓张,汀州长汀(今属福建)人。早岁出家,后见开元潭禅师,又见隆庆闲禅师、仰山伟禅师。晚游湖湘,入道林元祐禅师之室,得密符心印。后继祐禅师住持庐山罗汉院。为南岳下十三世,云居祐禅师法嗣。哲宗绍圣元年卒,年四十五。事见《姑溪居士后集》卷一四《庐山承天罗汉院第九代南禅师塔铭》,《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四首。
成都华阳人,字渭父,一作渭卿,自号谷子。太宗淳化三年进士。以学行为乡里所称。甚得张咏器重。累官知荥州。神宗熙宁中致仕。卒年八十七,一作九十。有《孔子弟子传赞》、《道德经疏》、《张乖崖语录》、《谷子》及歌诗杂文。 ...
李畋。 成都华阳人,字渭父,一作渭卿,自号谷子。太宗淳化三年进士。以学行为乡里所称。甚得张咏器重。累官知荥州。神宗熙宁中致仕。卒年八十七,一作九十。有《孔子弟子传赞》、《道德经疏》、《张乖崖语录》、《谷子》及歌诗杂文。
释惟政(九八六~一○四九),一作惟正(《罗湖野录》卷三),俗姓黄,字焕然,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幼从临安北山资寿本如肄业,师惟素(《罗湖野录》作居素)禅师。住馀杭功臣山净土院,出入常跨黄牛,世称政黄牛。皇祐元年卒,年六十四。有《锦溪集》三十卷,已佚。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九、《罗湖野录》卷三。今录诗四首。 ...
释惟政。 释惟政(九八六~一○四九),一作惟正(《罗湖野录》卷三),俗姓黄,字焕然,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幼从临安北山资寿本如肄业,师惟素(《罗湖野录》作居素)禅师。住馀杭功臣山净土院,出入常跨黄牛,世称政黄牛。皇祐元年卒,年六十四。有《锦溪集》三十卷,已佚。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九、《罗湖野录》卷三。今录诗四首。
赵善革,太宗七世孙,不越子(《宋史·宗室世系》一○)。今录诗四首。 ...
赵善革。 赵善革,太宗七世孙,不越子(《宋史·宗室世系》一○)。今录诗四首。
(?—1009)宋华州郑人,字太简。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累擢著作佐郎,直史馆。端拱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河阳、濠州,冲淡自处,不奔竞于名宦,为太宗所嘉重。召为翰林学士,累迁工部侍郎,历知均、金、滁州,虽不优于吏事,尚能以清介自持。 ...
韩丕。 (?—1009)宋华州郑人,字太简。太宗太平兴国三年进士。累擢著作佐郎,直史馆。端拱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河阳、濠州,冲淡自处,不奔竞于名宦,为太宗所嘉重。召为翰林学士,累迁工部侍郎,历知均、金、滁州,虽不优于吏事,尚能以清介自持。
太史章,德清(今属浙江)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之四八)。元符二年(一○九九)知天台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今录诗五首。 ...
太史章。 太史章,德清(今属浙江)人。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进士(《宋会要辑稿》选举三之四八)。元符二年(一○九九)知天台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今录诗五首。
临安仁和人,寓居嘉兴崇德,字子谦。莫琮子。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为司农簿,谏阻开边之议。出知岳州、全州,率先造舟运漕。会靖江暴涨,民赖以济。考绩以最闻,除大理寺丞。请外任,除知永州,不赴,卒。有《浯溪文集》。 ...
莫若冲。 临安仁和人,寓居嘉兴崇德,字子谦。莫琮子。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为司农簿,谏阻开边之议。出知岳州、全州,率先造舟运漕。会靖江暴涨,民赖以济。考绩以最闻,除大理寺丞。请外任,除知永州,不赴,卒。有《浯溪文集》。
赵善涟(一一四二~一二一七),字澄之,缙云(今属浙江)人。宋宗室。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清康熙《缙云县志》卷四)。历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殿中侍御史,直登闻鼓院。宁宗嘉定十年卒于官。事见民国戊辰《蒙城赵氏宗谱》卷一、民国甲申《赵氏宗谱》卷三。今录诗四首。 ...
赵善涟。 赵善涟(一一四二~一二一七),字澄之,缙云(今属浙江)人。宋宗室。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清康熙《缙云县志》卷四)。历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殿中侍御史,直登闻鼓院。宁宗嘉定十年卒于官。事见民国戊辰《蒙城赵氏宗谱》卷一、民国甲申《赵氏宗谱》卷三。今录诗四首。
[约公元一一三八年前后在世]字元渤,山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八年前后在世。以省试第二名,中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甲科。绍兴初,累官起居舍人,知制诰,直徽酞阁,膳典三郡。晚守鄱阳,洪皓以使金归,人莫敢过其居,洋独往候。坐免,寓居信州,所居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辟宴坐一室,号半僧寮。家清贫,衣食篓甚。甚好为诗,常兴曾几相唱和。 ...
王养端。 [约公元一一三八年前后在世]字元渤,山阳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八年前后在世。以省试第二名,中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甲科。绍兴初,累官起居舍人,知制诰,直徽酞阁,膳典三郡。晚守鄱阳,洪皓以使金归,人莫敢过其居,洋独往候。坐免,寓居信州,所居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辟宴坐一室,号半僧寮。家清贫,衣食篓甚。甚好为诗,常兴曾几相唱和。
释法照(一一八五~一二七三),俗姓童,黄岩(今属浙江)人。年十三依圣水蒙庵宣出家,后师北峰印。出世住天台大慈、黄岩圣水、云间延庆、凤山褒亲、杭州上下天竺。历左街鉴义、左街录、左右街都纲录。理宗赐号佛光法师。度宗咸淳九年卒,年八十九,谥普通法师。《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今录诗四首。 ...
释法照。 释法照(一一八五~一二七三),俗姓童,黄岩(今属浙江)人。年十三依圣水蒙庵宣出家,后师北峰印。出世住天台大慈、黄岩圣水、云间延庆、凤山褒亲、杭州上下天竺。历左街鉴义、左街录、左右街都纲录。理宗赐号佛光法师。度宗咸淳九年卒,年八十九,谥普通法师。《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三有传。今录诗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