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渤海人,字景圭。本名允中。第进士,为右补阙。文宗大和初为侍御史,奏改今名。敢于切谏。李宗闵为相,高其节,擢谏议大夫,进中书舍人。大和九年,宗闵得罪南迁,元裕出城饯送,以此贬阆州刺史。后复召为谏议大夫、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子宾客,改御史中丞,历京兆尹、刑部尚书、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封渤海郡令。入为吏部尚书,卒。 ...
高元裕。 唐渤海人,字景圭。本名允中。第进士,为右补阙。文宗大和初为侍御史,奏改今名。敢于切谏。李宗闵为相,高其节,擢谏议大夫,进中书舍人。大和九年,宗闵得罪南迁,元裕出城饯送,以此贬阆州刺史。后复召为谏议大夫、翰林侍讲学士,兼太子宾客,改御史中丞,历京兆尹、刑部尚书、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封渤海郡令。入为吏部尚书,卒。
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二载(753)进士及第,萧颖士门人。萧颖士赴东府,少野作《送萧夫子赴东府得散字》诗送之。生平事迹略见《唐诗纪事》卷二七。《全唐诗》存其诗1首。 ...
殷少野。 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二载(753)进士及第,萧颖士门人。萧颖士赴东府,少野作《送萧夫子赴东府得散字》诗送之。生平事迹略见《唐诗纪事》卷二七。《全唐诗》存其诗1首。
来济(610年-662年),唐朝宰相,隋朝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之子。进士出身,贞观年间,任通事舍人。后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永徽二年(651年),拜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永徽四年(653年),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六年(655年),拜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因反对废黜王皇后,被武则天所恨。显庆元年(656年),兼太子宾客,进南阳县侯。显庆二年(657年),又兼太子詹事。后坐褚遂良事累贬庭州刺史。龙朔二年(662年),西突厥入寇,力战阵亡,时年53岁。著有文集三十卷,《新唐书志》传于世。 ...
来济。 来济(610年-662年),唐朝宰相,隋朝左翊卫大将军来护儿之子。进士出身,贞观年间,任通事舍人。后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撰《晋书》。永徽二年(651年),拜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永徽四年(653年),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六年(655年),拜中书令、检校吏部尚书。因反对废黜王皇后,被武则天所恨。显庆元年(656年),兼太子宾客,进南阳县侯。显庆二年(657年),又兼太子詹事。后坐褚遂良事累贬庭州刺史。龙朔二年(662年),西突厥入寇,力战阵亡,时年53岁。著有文集三十卷,《新唐书志》传于世。
吕炅,生卒年不详。一说字子元,排行二,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泽州刺史吕牧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举博学宏词科。与元稹、白居易同年,贞元、元和间交往颇频。宪宗元和初为校书郎。四年(809)与元稹会于洛阳陶化坊。行事怪诞,韩愈曾作诗讥之。事迹见《元和姓纂》卷六、《登科记考》卷一五、《元氏长庆集》等。《全唐诗》存诗1首。 ...
吕炅。 吕炅,生卒年不详。一说字子元,排行二,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泽州刺史吕牧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举博学宏词科。与元稹、白居易同年,贞元、元和间交往颇频。宪宗元和初为校书郎。四年(809)与元稹会于洛阳陶化坊。行事怪诞,韩愈曾作诗讥之。事迹见《元和姓纂》卷六、《登科记考》卷一五、《元氏长庆集》等。《全唐诗》存诗1首。
生卒年不详。蒲州(今山西永济西)进士。玄宗天宝以前在世。其诗曾收入李康成《玉台后集》。事迹见《盛唐诗纪》卷一〇七、敦煌遗书伯三四八〇卷。《全唐诗》存诗1首,有缺文,《全唐诗续拾》据敦煌残卷补之。 ...
冯待征。 生卒年不详。蒲州(今山西永济西)进士。玄宗天宝以前在世。其诗曾收入李康成《玉台后集》。事迹见《盛唐诗纪》卷一〇七、敦煌遗书伯三四八〇卷。《全唐诗》存诗1首,有缺文,《全唐诗续拾》据敦煌残卷补之。
生卒年不详。宪宗元和间人。与薛蘋同时。《会稽掇英总集》卷八收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
崔词。 生卒年不详。宪宗元和间人。与薛蘋同时。《会稽掇英总集》卷八收其诗1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一o四八―一o九三)字常武。工篆书,郓州州学新田记碑为其篆书,题额下款具如汉刻,有古受禅遗意。《玄牍记》 ...
李伉。 (一o四八―一o九三)字常武。工篆书,郓州州学新田记碑为其篆书,题额下款具如汉刻,有古受禅遗意。《玄牍记》
生卒年不详。高宗显庆中,官侍御史,与同在宪台之韩思彦有诗赠答。五年(660),出为陵州长史。一作陵州刺史,误。事迹散见《大唐新语》卷八、《金石萃编》卷五三。《全唐诗》存其《赠韩思彦》诗1首。 ...
贺遂亮。 生卒年不详。高宗显庆中,官侍御史,与同在宪台之韩思彦有诗赠答。五年(660),出为陵州长史。一作陵州刺史,误。事迹散见《大唐新语》卷八、《金石萃编》卷五三。《全唐诗》存其《赠韩思彦》诗1首。
耽章(840—901),俗性黄,名崇精,法名耽章,号本寂禅师,为曹洞宗开创者之一。他是妙应法师之胞弟,涵江区黄霞村人。十九岁出家于福州云名山灵石嗣法洞。懿宗咸通初,从洞山良价学禅,得其印可。宗慕曹溪六祖,后住临村曹山,大振洞山雄风,后与洞山大师合称曹洞宗。世称曹山本寂。卒敕谥元证大师。今莆田城厢梅峰光孝寺即属曹洞宗。著有《对寒山子诗》七卷,已佚。后人辑录为《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收入《大正藏》。《全唐诗补编零 · 续拾》卷34录其诗偈凡十二首。《全唐诗》卷823署作耽章,收诗一首,实为大梅法常之作误入。 ...
耽章。 耽章(840—901),俗性黄,名崇精,法名耽章,号本寂禅师,为曹洞宗开创者之一。他是妙应法师之胞弟,涵江区黄霞村人。十九岁出家于福州云名山灵石嗣法洞。懿宗咸通初,从洞山良价学禅,得其印可。宗慕曹溪六祖,后住临村曹山,大振洞山雄风,后与洞山大师合称曹洞宗。世称曹山本寂。卒敕谥元证大师。今莆田城厢梅峰光孝寺即属曹洞宗。著有《对寒山子诗》七卷,已佚。后人辑录为《抚州曹山元证禅师语录》收入《大正藏》。《全唐诗补编零 · 续拾》卷34录其诗偈凡十二首。《全唐诗》卷823署作耽章,收诗一首,实为大梅法常之作误入。
崔安潜,生卒年不详,字进之,河南人,为唐朝宰相崔慎由之弟。出身名门,早年进士及第,唐懿宗咸通年间,一直官运亨通,历任观察使、忠武军节度使,镇守许州,曾率军镇压过黄巢起义军及以王仙芝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崔安潜病逝后,被朝廷追赠为太子太师,谥贞孝。崔安潜工诗,今仅存诗《报何泽》一首。 ...
崔安潜。 崔安潜,生卒年不详,字进之,河南人,为唐朝宰相崔慎由之弟。出身名门,早年进士及第,唐懿宗咸通年间,一直官运亨通,历任观察使、忠武军节度使,镇守许州,曾率军镇压过黄巢起义军及以王仙芝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崔安潜病逝后,被朝廷追赠为太子太师,谥贞孝。崔安潜工诗,今仅存诗《报何泽》一首。
生平事迹无考。有诗1卷,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著录,今不存。《全唐诗》收景池《秋夜宿淮口》诗1首,出宋周弼《三体唐诗》卷六。 ...
景池。 生平事迹无考。有诗1卷,宋《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目》著录,今不存。《全唐诗》收景池《秋夜宿淮口》诗1首,出宋周弼《三体唐诗》卷六。
武后时人。久视中,张锡为相,请还庐陵王,坐流循州。玄同有流所赠诗,盖亦当时贬谪者。 ...
章玄同。 武后时人。久视中,张锡为相,请还庐陵王,坐流循州。玄同有流所赠诗,盖亦当时贬谪者。
第五琦(711年或712年—782年),字禹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理财家。天宝元年(742年),在陕郡太守韦坚手下任职。天宝元年(745年),韦坚被陷害,第五琦受到牵连贬官。天宝十三年(754年),第五琦担任须江丞。大历五年(769年),因鱼朝恩案受牵连,贬括州刺史。大历八年(773年),改任饶州刺史,大历十三年(778年),改任湖州刺史。大历十四年(779年),召为太子宾客。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八月卒,年70岁,一说71岁,赠太子少保。 ...
苐五琦。 第五琦(711年或712年—782年),字禹珪,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中期政治家、理财家。天宝元年(742年),在陕郡太守韦坚手下任职。天宝元年(745年),韦坚被陷害,第五琦受到牵连贬官。天宝十三年(754年),第五琦担任须江丞。大历五年(769年),因鱼朝恩案受牵连,贬括州刺史。大历八年(773年),改任饶州刺史,大历十三年(778年),改任湖州刺史。大历十四年(779年),召为太子宾客。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八月卒,年70岁,一说71岁,赠太子少保。
樊宗师,唐散文家。字绍述。樊泽之子。南阳(今属河南)人,一作河中(府治今山西 永济西)人。始为国子主簿。著有《樊谏议集七家注》等书。历太子舍人、绵州刺史、绛州刺史等职。后改任谏议大夫,未及上任而卒。他虽为武举出身,对文学亦难割舍。他是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参加者之一。为文力主诙奇险奥,刻意求奇,喜用生僻词语,流于艰涩怪僻,时号“涩体”。原有集,录诗七百六十九篇,已失传,今仅存散文两篇,诗一首。后人辑录元、明、清各家有关两文之注释,为《樊谏议集七家注》。 ...
樊宗师。 樊宗师,唐散文家。字绍述。樊泽之子。南阳(今属河南)人,一作河中(府治今山西 永济西)人。始为国子主簿。著有《樊谏议集七家注》等书。历太子舍人、绵州刺史、绛州刺史等职。后改任谏议大夫,未及上任而卒。他虽为武举出身,对文学亦难割舍。他是韩愈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的参加者之一。为文力主诙奇险奥,刻意求奇,喜用生僻词语,流于艰涩怪僻,时号“涩体”。原有集,录诗七百六十九篇,已失传,今仅存散文两篇,诗一首。后人辑录元、明、清各家有关两文之注释,为《樊谏议集七家注》。
南唐诗人,生平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 ...
陈元裕。 南唐诗人,生平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
《全唐诗》作世次爵里无考者,收失题诗1首。《文苑英华》卷三二九收此诗,题为《春燕》。又《搜玉小集》收《催妆》诗1首,《全唐诗》作徐安期诗。按玄宗时人徐安贞原名楚璧,疑讹为徐璧。 ...
徐璧。 《全唐诗》作世次爵里无考者,收失题诗1首。《文苑英华》卷三二九收此诗,题为《春燕》。又《搜玉小集》收《催妆》诗1首,《全唐诗》作徐安期诗。按玄宗时人徐安贞原名楚璧,疑讹为徐璧。
生卒年不详。武宗会昌二年(842)至九江投谒刺史张又新。门者不为通,刘鲁风感愤而赋一绝。又新见诗,待之如门生。事迹散见张又新《煎茶水记》、《唐摭言》卷一〇、《唐诗纪事》卷五八。《全唐诗》存诗1首。 ...
刘鲁风。 生卒年不详。武宗会昌二年(842)至九江投谒刺史张又新。门者不为通,刘鲁风感愤而赋一绝。又新见诗,待之如门生。事迹散见张又新《煎茶水记》、《唐摭言》卷一〇、《唐诗纪事》卷五八。《全唐诗》存诗1首。
(851—902)唐苏州海盐人,字宝光。少时累举不第。后随钱镠起兵,以功授指挥使。昭宗乾宁四年,以功遥领常州刺史。迁越州指挥使。光化三年,徙守湖州。天复二年,徐绾、许再思叛,镶智往讨之,为其所害。 ...
屠瑰智。 (851—902)唐苏州海盐人,字宝光。少时累举不第。后随钱镠起兵,以功授指挥使。昭宗乾宁四年,以功遥领常州刺史。迁越州指挥使。光化三年,徙守湖州。天复二年,徐绾、许再思叛,镶智往讨之,为其所害。
李延寿,生卒年待考。唐代史学家,今河南安阳市人。贞观年间,做过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后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玺郎,兼修国史。他曾参加过官修的《隋书》、《五代史志》(即《经籍志》)、 《晋书》及当朝国史的修撰,还独立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已佚)。《新唐书》对两书评价颇高,称“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 ...
李延寿。 李延寿,生卒年待考。唐代史学家,今河南安阳市人。贞观年间,做过太子典膳丞、崇贤馆学士,后任御史台主簿,官至符玺郎,兼修国史。他曾参加过官修的《隋书》、《五代史志》(即《经籍志》)、 《晋书》及当朝国史的修撰,还独立撰成《南史》、《北史》和《太宗政典》(已佚)。《新唐书》对两书评价颇高,称“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
唐宗室后裔。德宗贞元元年登制科。十一年,官监察御史、使黔中推按。历左司员外郎,出为韶州刺史。顺宗永贞中,移赣州刺史。宪宗元和四年,为司勋郎中,迁中书舍人。历大理、太常少卿。 ...
李直方。 唐宗室后裔。德宗贞元元年登制科。十一年,官监察御史、使黔中推按。历左司员外郎,出为韶州刺史。顺宗永贞中,移赣州刺史。宪宗元和四年,为司勋郎中,迁中书舍人。历大理、太常少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