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课时2)导学案


作者:趣经验 文章来源:飞速范文网 feisuxs.com

本文原地址:https://www.zdbk.com/ku/jingpin/15/13719.html


第一篇: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课时2)导学案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第2课时 人口东多西少(导学案)

【课题导入】

【学习目标】

(1)说出我国目前人口总数,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趋势能说出我国的人口的基本国策。

(2)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的人口分布概况。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与展示】

1.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第一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第一时导

学案

教学目标:、通过一幅幅真实的园林图片及对本文内容的理解,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我国园林建设的的艺术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2、了解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把握的结构层次。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把握的结构层次。

教学难点:

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我国园林建设的的艺术成就。

前预习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长篇小说之一,颇受文坛好评。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语言精练,被赞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代表作有《夜》《多收了三五斗》,童话作品《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本文是作者为一本摄影集写的“序文”。最初是以“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为题目,发表在《百科知识》1979年第4期上。

学法指导

.朗读法:反复朗读,从中体会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一、基础积累

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池沼()轩榭()丘壑()嶙峋()败笔()

镂空()蔓延()着眼()蔷薇()斟酌()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标本

自出心裁

重峦叠嶂

因地制宜

俯仰生姿

别具匠心

二、整体感知

默读文,说一说你对苏州园林的感受(总的印象)及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苏州园林的感受(总的印象)

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3、本文的说明对象。

4、本文的说明结构。

本文的说明顺序。

堂检测:

、填空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所写作品构思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语言精练,被赞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代表作有《夜》《多收了三五斗》,童话作品《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2、解释下列词语:

标本

因地制宜

别具匠心

3、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说明结构是

,说明顺序是

4、对对联:江南园林甲天下,

第三篇:新目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英语导学案

课题:Unit One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Section A(1a-1c)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语言知识课 学校:马桥中学 班级:八(4)班 设计人: 审核人: 授课人: 学情分析:

通过对这节课的提前预习,我自己学习了这一单元的新单词:

。同时,我对第一课时的 等知识点自学的还不是很清楚,希望老师给予学习上的帮助。学习目标:

1.我希望掌握部分英语动词的过去式变化;

2.我希望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会用一般过去时介绍自己的暑假生活。学习重、难点:

1.我想掌握动词过去式变化的基本规律;

2.我想通过学习,突破自我,敢于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假期生活给班上同学。学习流程: 1.预学:

(1).通过自学,翻译下列汉语:

A.呆在家里 B.去夏令营 C.去爬山 D.参观博物馆 E.去沙滩 F.去纽约城(2).通过自学,翻译下列句子:

你暑假都去了哪里? 2.互学:

(1).自己看1a图片,小组内交流,讨论每个图片人物在做些什么;并独立完成1a任务,将图片和相应的动作匹配;然后,小组内商榷答案,进行小组展示回答问题。

学法指导一: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合作,避免借机会说话的情况。(2).听录音,完成1b听力任务。再听一遍听力,小组成员将所听话语尽量复述出来,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学法指导二:尽量引导学生大胆复述听力内容。

(3).小组合作读对话,然后用3c句型对3a图片进行对话,小组展示对话成果。3.评学: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 等知识内容;但是,在 方面还是存在疑惑。

(2).教学反思:。

第四篇: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导学案第九课第二课时

登封市直一初中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导学案总第18课时班级姓名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第2课时

【课题】 换位思考 与人为善

【本课重要知识点】

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及实质是什么?

2、怎样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内涵是什么,怎样做到?

4、换位思考的含义及实质是什么?

5、为什么要学会欣赏他人?

【课堂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

A.自己不想做的事,别人也不想做B.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的身上

C.别人不愿意的事,自己也不愿意插手D.我们要始终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2.现实生活中磕磕碰碰不可避免,一般来说,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和大到侮辱人格的错误,都是可以谅解的。对于谅解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①它是一种爱护 ②它是一种责任 ③它是一种宽容 ④它是一种体贴 ⑤它是一种理解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3.放学路上,小蓉捡到一个装有证件和大量现金的钱包。小蓉把钱包带回了家,准备第二天交给老师。妈妈知道后对小蓉说:如果你是失主,你是不是很想尽快找到钱包?小蓉妈妈的这种想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对他人要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C.换位思考,与人为善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小冬是初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从不愿意帮助别人,还常常给同学起绰号、叫绰号,因此同学们都疏远他。小冬之所以没有朋友,原因是()

A.成绩好,不需要朋友B.同学们都很忌妒他

C.他不是以欣赏的眼光看人,而是以挑剔的眼光看人D.别人都对他有所求

5.一个懂得欣赏他人的人,就能够()

①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②获得友善和感激

③被别人接纳和理解④得到所有的关爱,成就任何一件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换位思考要求我们()

①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对方联系起来②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

③对交往对象切身关注,深入对方内心世界 ④自己喜欢的事,一定要让别人喜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 材料分析题

1.一个盲人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好奇地问:“你自己看不

见,为啥还要提着灯笼走路?”他笑着答道:“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这既方便了别人,也保护了自己。”

你从老盲人的话语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小齐英语成绩好,但数学成绩不好,小苛数学成绩在班上是最棒的,但他的英语成绩不

好。小苛经常帮助小刘解答一些数学疑难问题,可是小苛请小齐帮他解答英语题时,小齐总是找托辞。一天小齐又向小苛问数学题,小苛说他自己要记英语单词没时间,可小齐发现他手中拿的是数学资料。

(1)小苛疏远小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这件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第五篇: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导学案

第九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第二课时导学案(八年级地理)

设计者:陈博文审核人:李荣荣

授课时间:2024年5月 日 【教学目标】

1.回忆已学中国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同时获取新知。

2.初步领会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性和区域差异性及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3.通过搜集有关信息,明确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的发展趋势及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在世界中求发展。

难点:在世界中求发展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问答题

(1)东北平原的土壤、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呢?

(2)找出我们家乡发展经济有利和不利的地理条件的基础上,想一想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我们家乡的经济呢?

(3)我国的不同区域在经济和环境各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我们的祖国也在各区域的发展中不断向前发展。那么,我们的祖国怎样才能在世界这个更大的区域中求得发展,大显身手呢?

(4)国历经15轮谈判终于在2024年11月正式加入世贸组织(WTO)。为什么中国经过千辛万苦一定要加入WTO呢?

二、合作交流:

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

三、拓展延伸:

结合本课内容,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话题(下列话题仅供参考),采用你喜欢的表达形式(或日记、或短文、或散文、或诗歌等)说明自己的看法。(1)从我家看祖国的发展。(2)WTO与我们的生活。

(3)经济发展与我身边环境的变化。

四、系统总结:

两年来,我们走过世界,走遍中国,明天将带着我们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使用地图本领、分析问题的能力、懂得的道理走向未来的生活。

五、巩固练习:做《综合能力训练》相关题目。

六、学习感悟:




千万量级范文免费下载,请收藏飞速范文网! - www.feis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