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12-09
12-09
2024年初三第二学期数学教学总结与反思 初一数学第二学期教学总结(五篇)
12-09
12-09
12-09
12-09
最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3000字数(十五篇)
12-09
12-09
12-09
12-09
2024年幼儿园年度工作总结2024 幼儿园年度工作总结1000字
12-09
ADADADADAD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12-09
12-09
12-09
2024年初三第二学期数学教学总结与反思 初一数学第二学期教学总结(五篇)
12-09
12-09
12-09
12-09
最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3000字数(十五篇)
12-09
12-09
12-09
12-09
2024年幼儿园年度工作总结2024 幼儿园年度工作总结1000字
12-09
第一篇: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研究背景: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研究背景: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1.原因
①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必然趋势。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
.②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近几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从而少儿人口及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在这方面分析看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
③经济的发展和伴随的人口流动、迁移的经常化,使老龄人在某个地区集中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老化。权威部门预测,未来五至十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五百万的速度增长,2024年将达到一亿三千万,2024年接近一亿六千万。许多农村家庭成为所谓的“空巢家庭”。
3.影响
不利影响
①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此消彼长。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老年人口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储蓄,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退休状态,使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成为单纯消费人口,成为劳动力人口提供税收的享受者,这样无疑形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当然从近期看,消费增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从长期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后劲,必须继续扩大积累,持续增加投资。②养老保险基金源于人们的工薪收入,因此劳动年龄人口的富匮与否,决定了基金筹集的可能规模。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
④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绝对数量大,社会供养矛盾突出。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绝大多数享有退休金,但其经济收入受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则主要依赖家庭成员资助生活养老,其生活水平不仅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且受子女实际供养能力的制约。老年人尤其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还难以满足。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老年人贫困风险增大。
⑤中国的老龄工作刚刚起步,基层服务网络薄弱,专业工作人员缺乏,老龄工作资源不足。城乡社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低,服务对象覆盖面窄,老年人的参与率和收益率不高,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都将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
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对于逐渐增加的独居老年人来说,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问题就更为突出。目前,完全需要由社会供养和照料的老年人约有200万,预计到2024年将超过1千万。所以我们不仅要给予老人经济上的赡养,而且还要有精神上的慰藉,要格外给予他们安慰、体贴、照料、尊重和帮助。
有利影响
人口老龄化在刚进入初期时对经济的发展会带来有利的影响——就是“人口红利”时期。“人口红利”即生育率迅速下降,在造成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同时,也使少儿抚养比例迅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将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在“人口红利”时期,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劳动力价格保持在较低水平,投资的收益率较高。“人口红利”时期的经济将呈现出投资活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局面。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表明,2024年末我市人口总抚养比为46.1%,比1990年的53.7%下降了7.6个百分点。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口红利”期不会长期持续,一般只有15-20年,而之后老龄化的不利影响将开始加剧。因此,应该充分利用“人口红利”这段时间,加速经济发展。
4.措施
①立和完善老年社会福利保障体系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老年社会福利、老年社会救济②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服务体系 老年福利服务、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 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
③建立和完善老年法规体系 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6章50条
④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安老、养老安全网 家庭保障安全网 社区养老服务安全网 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政策安全网 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机构养老为补充养老机制⑤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营造健康老龄化的环境
⑥发展经济,增强经济承受能力
⑦取消计划生育政策
在国家战略层面上,要正视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客观存在及其可能带来的挑战和影响。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承不承认、欢不欢迎,都客观的存在。所以,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既不能采取视而不见或有意回避的态度,也不能一提人口老龄化就“谈虎色变”,盲目悲观。我们应该站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上,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一问题,以积极的态度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更要认真研究人口老龄化可能产生的消极后果,尽量避免或减缓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消极影响。因此,科学、客观、理性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认清未来中国人口结构演变的发展趋势,及早地制定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总体战略规划,都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是正确地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并提出科学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体系和具体措施。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客观产物,对人口老龄化人类社会是不可选择的,但人们在人类老龄化面前也绝不是无能为力、被动适应的,人类社会完全可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因势利导,采取适当的对策来缓解矛盾,化解困难,可以积极地化挑战为机遇。当然,对策的选择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是不同的,在21世纪的漫长过程中,对策也要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演进和创新。目前的主要对策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充分利用当前人口红利期——社会养老负担相对比较低的有利形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为应对今后进一步老龄化做好各项准备。
在政治层面上,要大力提高政府和全社会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视程度,从宏观和战略的高度制定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中长期政策和长远规划。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承担起各自应尽的职责和责任。在这一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中,政府始终起着主导的作用,政府职能的发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政府都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现象和问题,在改革中创新,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用产业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推进安老、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进一步满足广大老年人在物质、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殊需求,逐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高
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在经济层面上,充分利用当前人口红利期,以较短的时间建立起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迎来人口老龄化的。因此,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壮大经济实力,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来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预计下一个世纪我国老年人在2024年前后达到2亿,在下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的老龄化高峰时我国老年人将在4亿以上,占全国人口的1/4,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估计为下世纪中叶)在8000万—1亿,占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1/5以上。下世纪前半叶,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即或能占到世界10%,但仍要负担世界20%—25%的老年人,物质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困难仍是很大的,应未雨绸缪,早作筹划。
在社会层面上,要大力弘扬中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实行“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的养老模式。从总体上讲,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综合国力不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高,还有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我国众多的老年人口,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目前我们还不能照搬西方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只能从我国国情出发,按照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量力择路,构建中国特色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制度。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从当今世界的普遍状况来看,90%以上的老人最终都要在家中安度晚年,养老回归家庭也是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中华民族始终是一个重礼节、讲孝道的民族,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儿女绕膝、天伦之乐是对老人最大的安慰。检举 提问人的追问 2024-05-11 10:32 解决策略?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24-05-11 10:32
4、在人口层面上,在经济社会可以承受的前提下,实行更加符合实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解决人口结构中不尽合理的现象。坚持正确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我们在面对、处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时,始终坚持人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在人口加速走向老龄化态势下寻求可持续发展,可以有多种思路。其中可持续发展理论,坚持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代际之间的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为探讨老龄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基本的准则。具体而言,坚持可持续发展,应将满足老年人口需要纳入科学发展的宗旨之中,同时着眼于对全部资源的有效和科学利用,重视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
在产业层面上,要注意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产业。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将使得未成年人口的消费品需求逐渐下降,而适应老年人口需求的各种消费品以及服务将会不断增加,并由此对我国现有的经济产业结构提出了挑战。适应人口老龄化、针对老年人自身需要的产品与服务需求将越来越大。而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又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从事老年产业研究,开发老年消费市场,从而引发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变迁。所以,我们要进一步大力兴建公共养老设施、扩大老年活动场所、增加老年服务项目、提升老年服务水平、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感悟
人口老龄化是个渐进的、有规律发展的过程。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占总人口数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时,这个地区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个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是由这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决定的。人口老龄化是个重大问题,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尽管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差异,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程度和时机也不一样,但一旦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就会显现出来。
同时我们应当全面、客观地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辩证地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既不能不承认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也不能悲观地认为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经济社会的停滞发展。过分看轻影响和过度看重影响都是不科学的。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比如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物质财富,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宿迁市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仲 林 黄 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规定,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人口总数的10%或以上,表明该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2024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33%,表明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24年末,老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1.36%;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5%以上,每4个人中就有一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和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老龄化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本文以宿迁市为例,对人口老龄化发展问题作些初步探讨,抛砖引玉,希望全社会尽快行动起来共同关爱老年人。
一、宿迁市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
据目前统计,宿迁市全市有5271788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为733687人,已超过73万,占全市人口的比重达到了13.91%,大大超过全国老龄人口比例,表明我市已步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其中农村为563681人,占全市老龄人口的76.82%;城镇为170006人,占全市老龄人口的23.18%。伴随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独生子女也在不断增加,家庭构成“4+2”模式(即4个老人由一对夫妻奉养)已逐渐成为家庭组成的重要形式。空巢老人型家庭(即与子女分居或子女已故的单身户或只有夫妇两个人、一对夫妇、一个第三代),正在不断出现。子女赡养条件和能力相对不足,家庭矛盾日益凸显,社会负担日益加重,已经形成新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老龄服务机构场所未完全建立。
市老龄办的机构编制少、人员少、经费少;县区级老龄办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职能不但没有强化,反而有所削弱,个别县区级的老龄办形同虚设;特别是乡镇级老龄组织机构尚未建立。专职从事为老服务的行业少、场所少,从业人员不多、服务项目不多,老年事业的发展尚未形成规模。缺少人员、缺少服务、缺少管理,制约了我市老年事业的发展。不能适应宿迁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形势的要求。
(二)老年服务网络不健全。
老年人生活范围主要集中在社区,而当前社区服务设施简陋,社会公益设施相对落后,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就医、求助等方面困难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目前市、县、乡、社区“四级联动”为老年人服务的网络尚不健全,不能满足当前老年人多层次的服务需求。
(三)集中性养老机构规模比较小。
我市三县两区的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建设数量不多,建设规模普遍较小,硬件设施条件较差,管理不到位和服务质量“偷工减料”现象时有发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与国内一些发达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四)综合性老年活动场所比较少。
我市市本级仅有的一所宿迁市老年大学在宿豫区政府东100米远,场地较小、师资较弱、离市中心较远,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能招收学校附近的具有一定级别的离退休干部到此学习和活动。我市其他三县人口较多,但是各县在县城也只有一所规模较小的老年大学。其他老年人口集中区均无固定的较大的综合性室内场所供老年人休闲娱乐,老年人普遍缺少文化生活。
(五)农村老年事业发展更加滞后。
我市农村老年人口占全市老年总人口的76.82%,农村老人在养老、医疗保障、生活救助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问题,老年事业也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弊病。与市区和县城范围内的社区相比,为老服务的理念还没有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的发展规划当中,老年设施少之又少,用于发展老年事业的经费还没有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农村老年事业的发展,困难更多、举步维艰。
三、对策与建议
为了实现上级党委、政府提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号召,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日常生活和精神慰藉。
(一)提高认识,制定老年事业发展规划。
老龄化问题不仅是家庭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面对人口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剧的现实,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发展现状,组建老龄服务机构,并就兴办养老机构、整合社区养老资源、培育老年产业、发展老年市场等方面制订出三年规划或五年规划和长远目标,将老年事业、老年产业发展尽早纳入规范化的轨道。要发挥各老龄委的统筹协调功能,加强残联、财政局、发改局、规划局等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统一规划,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将老龄事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计划,及时研究部署,明确发展目标,抓好责任落实,将老龄事业发展重要任务指标纳入对各地各部门综合目标考核内容。要制定与老龄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训规划,建立老年事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强老龄事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多层次、多方位发展养老事业,保证“老有所养”落到实处。一是提供政策优惠,多渠道举办养老院、敬老院,以满足愿意到这里入住养老的老年人的需要,加快市三星级以上敬老院和省级文明敬老院创建;二是建造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老年公寓或老年住宅,供有条件的老年人购买、租赁或置换,力争每个县区建成1所国家级和2-3所省级示范性养老服务机构;三是建立健全市、县(区)、乡及社区“四级联动”的老年服务网络,每个县区建立1-2所虚拟养老院,对宿城区已建好的虚拟养老院要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四是落实尊老金制度。今年1月出台的《江苏省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明确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向八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尊老金。八十周岁至九十九周岁的老年人的尊老金,由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担。”建议我市从2024年起,向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发放尊老金。80—89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50元,90—99岁的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各县尊老金由县财政承担,城区尊老金以各区为主,市财政适当补助。加快老年信息、集中供养设施、人力财力等资源整合,完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满足城市基本养老需求。
(三)加快构筑老年人医疗卫生保障网络,提高“老有所医”工作水平。要力争在我市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和市中心各建立一所以诊治老年病为主的老年病医院,对老年人就医实行较为低廉的收费标准。要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将农村卫生院改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广大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好常见病、高发病的医疗问题。
(四)加快各种层次“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步伐。
根据全市老年人分布状况,重点加大对社区及乡镇级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每个社区内都要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托老中心),并要不断开辟服务内容,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探望巡视、慈善救助、法律援助等。加快市、县(区)级现有老年活动中心的升级改造,提高活动中心的建设档次,尽快启动市社会福利中心二期工程的规划、建设,建成集宿迁市“百老惠”社区老年公寓、市爱心护理院、市老年活动中心、市养老机构管理服务中心为一体的较高层次的综合管理服务区,以引导和推动全市养老机构建设,更好地满足社会养老需求。让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场所,使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五)加大尊老敬老养老的宣传力度。
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宿迁两报两台一网开辟老年维权专栏,公开招募老年权益维护法律志愿者,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要大力开展评选“十佳好媳妇”、“十佳好女婿”、“长寿之星”、“和谐家庭”和孝亲敬老等活动,强化家庭敬老意识,融洽邻里关系,弘扬尊老敬老养老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老龄事业,权利支持老龄工作。在宿迁大地上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和浓厚氛围,切实为老年人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努力打造环境健康优美、生活舒适便捷、为老服务完善、公共安全有序、整体文明和谐的社会。
第二章:人口老龄化问题
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谈论中国的人口问题,主要还是在说“人多”。而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等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当前的事实是在解决中国人口多的问题时,伴随出现了人口结构性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和严重。特别是人口老化问题可以称为现在人口问题的一大焦点。
一、老龄化的含义
就是人类个体的老龄化和整个人口群体老龄化。个体老龄化的结果必然是认得死亡,是有人类自然属性(生物)决定的,受生物规律的制约。群体老化结果不会导致人类的灭亡,是伴随人类发展和进步而出现的现象,受社会规律的制约。可以说总体而言,他们都是以生物性为基础,决定了人类老化过程和老龄化的速度。又受到社会制度,生活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体老龄化含义
根据人的生命周期,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年-成年-老年六个阶段,老年是生命周期最后的阶段,也是大多数人都经过的必经阶段。
含义是指人类生理机能随着时间推移而衰老的过程。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意识遗传,决定人生命体寿命的长短,是决定衰老的最重要因素。二是环境因素(生活和生态),三是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个人卫生,保健意识和水平,精神面貌等)。
表现为社会老化(社会关系。地位,家庭中角色作用的弱化)),功能老化(工作能力,穿心将身,对新书屋的接受能力等社会活动能力的减弱),年龄老化(生命周期),生理老化(机能),心理老化(生理,社会等方面变化产生心里不适应。)。
(二)人口老龄化含义 人口是人口学概念,是在一定地域时间,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由一定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不断运动的群体。准确的说是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从人口与数量和年龄变化上看是动态过程。
含义:总体人口楼年龄结构上的变化,是总人口中年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碾场人口逐渐增加而导致老年人口比例不断上升的动态过程。
老年的起始年龄的多大,现在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现状,考虑到世界整体状况,我么们定为60岁。那么一个社会或国家长寿高龄的人多了,是不是就是人口老龄化了?我们既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不是”。这里就涉及到一个相对老化和绝对老化的问题。1)绝对老化
人口老化可以是由于老年人口数量增多,在老年人口数与总人口数的比值中,因分子增大而出现,这一老化过程被称之为绝对老化。2)相对老化
人口老化不仅取决于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而且取决于老年人口数与其他年龄人口数的相对比值。如果总人口中少年儿童或成年人比老年人增加得更多更快,那么,即使老人人数也在增多,也不能形成人口老化。反之,如果生育率下降引起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减少,最后引起总人口数减少,使得老年人口所占比重相对增加,也会引起人口老化,这种老年人口与总人口比值中因分母缩小而出现的老化,称为相对老化。
(三)个体老化和人口老化的区分
1,个体老化主要是指一个人在年龄,心里,胜利,功能等方面的来华,人口老化是指总体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2、个体老化于日历年龄同步,不可逆转,人口老化是必然阶段,但是不予时间同步,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逆转,使人口年轻化。
3、个体老化是质的绝对概念的变化,人口老化是亮相对概念的变化。
4、个体老化是生物现象,自然变化过程,人口老化是社会问题,涉及总体人口年龄结构。
二、老年人的界定:
一个国家和地区来人达到多少比例,说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呢?人口老龄化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对于老龄化的标准,一些学者分别提出一些不同的说法。按联合国提出的标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不同,将人口年龄结构类型区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类:
老年人口占4%以下 年轻型
老年人口占4%一7% 成年型
老年人口占7%以上 老年型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如果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达到15%以上则为“超老年型”国家。
三、老年人的划分:
伴随着寿命的延长,老年概念表现出动态性特征。20试剂60年代,60岁-65岁,退休年龄在延长。年龄是界定老年人关键性指标。年龄有着不同的内涵,可以分为日历,生理,心理和社会年龄。
1、日历年龄:个体从出生到现在按照年月计算的时间而确定的年龄,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他不能完全代表热门的生理功能,心理状况以及社会活动的能力等内容。
2、生理年龄:按照一定时期认得身体器官大大某种功能持续到某一年龄,是以正常个体生理学和解剖学上的发育状况为标准确定的年龄。不等同于日历年龄。(先天后天影响,机体功能,组织结构老化速度是不同的,甚至差异很大。)
3、心理年龄:从心理学角度,反映个人心、智,行为的成熟度即变化。是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程度和功能确定的个体年龄,于前二者不完全同步。
4、社会年龄:根据一个人与其他人的社会交往中的角色作用来确定的个体年龄,反应的是社会行为的成熟度。一般0-17为称呼是,18-59成熟,60以上衰老。
由于生理,心理和社会年龄较为复杂,首夺因素影响,涉及认得身体,心理状况和社会行为成熟程度,较难以测量。因而划分老年人标砖通常是以日历年龄为参照标砖。国际上老年人气质年龄通常有2个,即60和65周岁。在1956年联合国研究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化问题时,老年人倍规定为65周岁,在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上,考虑加强和发展国家具体情况,老年人划分标砖改为60周岁,分为三组。60-69.70-79,80岁和以上(高龄)
四、人口老龄化衡量指标
第二节: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和原因
一、我国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我国老龄化的进程是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起步的。到2024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老龄化提高阶段(1979-1990),老化出现持续性增长态势。1990-2024年,快速步入老年型人口阶段,老龄化加速。到2024年底,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过7%,年龄结构变为老年型。2024年,3,2今日说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1.67亿。
在中国大陆范围内,上海市生育率较低,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早在1979年,上海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达到10.07%。标志上海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根据联合国对我国2024-2024年期间老年人口数量变化的估计和预测,中国老年人口将一直处于增涨状态,在2024年之前,增长趋势都不会改变,就是说我国老年人口将经历115年的增长。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特点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既有与经济发达国家类似的方面,也有不同的特点,突出的特点有哪些:
1、“超速化”,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
根据联合国人口署资料,中国老年比每五年增加的百分比从1977年就超过了世界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发展速度。发达国家人口结构从成年型到老年型,普遍要经历七八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中国完成这种转变仅用了20年。
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为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
2、人口老化超前于经济发展水平而提前出现,未富先老 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综合国力不强的情况下到来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不同步,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阶段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到目前平均达到2万美元,而我国进入老年型社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1000美元。老龄化大大超前于经济发展,超出了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增加了解决老年问题的难度。
3、老龄化伴随高龄化(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女性高龄化很明显。
导致结果:a性别比上差距。由于生理,社会等因素影响,女性人均预期平均寿命高于男性,高龄女性比例较高,引发女性很多问题。B婚姻状况,犹豫男性预期寿命短,造成高龄女性丧偶率提高,另外造成再回障碍,引发高龄女性空巢,独具问题,影响养老方式。C老人狐狸照料负担加重。服务资源需求增加,家中家庭,社会和政府负担。
4、农村人口老龄化快于城市,农村养老问题严重
在中国老龄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比城市老龄化的速度更快。城乡表现出很大差异。在城乡差异上,表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近年来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大量外流,加快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这就使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迅速提高。目前,农村老年人口数量庞大,已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74.9%,在今后,农村地区将是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社会保障缺乏,解决老年人口问题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未来农村的养老问题将很严峻。
5、地区发展不平衡。
从中国人口老化的地区差异上看,中国人口目前已经自东向西开始老化,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比较显著,而且速度将越来越快
从以上数据看,老龄化最严重的是上海11.53%,浙江8.84%,江苏8.76%,等。老龄化严重的城市除了四个直辖市外,其他都是浙江,江苏等中东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而我国西部的一些省份如新疆、西藏、青海等省,人口结构仍处于较年轻的状态,这显示了人口老龄化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但要注意近年来老龄化由东向西的速度在加快,因为东部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将吸引西部地区年轻劳动力流入,劳动力跨地区的流动将减小东西部老龄化的差异。
三、我国老龄化高速发展的原因
中国人口老龄化,说到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它又不是一个由经济发展所决定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过程。而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定程度,由强有力的政策干预而催生的“早产儿”。
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疾病控制、卫生条件及生活质量等条件的改善
建国以来,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促使人口死亡率的大幅度下降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大幅度升高,这是人口老龄化的基础。
解放前,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建国后卫生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全民健康水平,平均期望寿命在短短的10多年间提高到近60岁,每年增加1岁多。在平均寿命延长的初期,最大的受益者是婴儿和儿童,婴儿死亡率从解放前的200‰左右急剧下降至两位数,这就使得50至60年代出生的绝大部分婴儿有更为良好的生存机会活到老年。在我们庆贺社会发展、健康长寿的同时,也将迎来本世纪的银发高峰。
2、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高生育率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过去在战争时期受到抑制的生育率产生反弹,与全球这时期的“婴儿热”一样,结婚、生育出现高潮,当时每对夫妇平均生育子女数一度超过7个,出生率最高的年份超过40‰,这些婴儿在60年后陆续在各个年龄段形成人口高峰,最终进入老年期。有一 3 个形象的说法,人口特别集中的部分就像一只被蛇吞吃的野兔,当它通过蛇的身体时,到达哪一段就在哪一段形成局部膨大。
3、计划生育政策是推动和加速社会老龄化进程,但不是老龄化的根本原因
上述两个原因决定了21世纪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则与作为分母的总人口的数量有关。尽管这一比例对决定老龄工作的导向不起主要作用,但总人口数量增长缓慢却使老龄化的过程突出起来,更加引人注目。
总之,计划生育不是我国人口老化的根本原因,因为即使没有计划生育的实施,中国人口也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老龄化。但计划生育是中国人口加速老化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中国强有力的计划生育的开展,使人口生育率迅速下降,而生育水平急剧持续的下降,必然使中国人口老龄化迅速展开。
四、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1、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将导致劳动力不足,影响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人口老龄化发展的结果是,劳动年龄人口群体中,上年龄劳动者比重越来越大。一般认为,老年劳动力的体力逐渐衰退,反应不如年轻人快,不能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特别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还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比较多。在这些行业,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老龄人口比重上升的结果会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这将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我国虽然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劳动力老化的问题将十分明显。
2、人口老龄化将导致供养系数升高,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人口老龄化发展所带来的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必然导致老年赡养系数和供养系数上升。尤其是独生子女政策,两个成年人要照顾四位老人,这必然会给每个家庭带来很大的压力。
人口老龄化会导致养老经费的不断增加,从而导致消费基金的增加,相应地就使得积累基金相对减少,这对扩大投资是不利的。加上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得退休金总额也在不断地上升,这会对国家的财政和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困扰。
3、老年问题对社会稳定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社会保险体制,养老金是直接从企业收入中支付的,如果企业的退休人员多,企业用于养老的负担就重,在职人员的收入就可能受影响,这样就可能导致在职人员的不满,从而引发在职和退休的两代人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而实际上,退休人员所领取的养老金,是他们过去所创造的财富的一种补偿。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上表现为直接从在职人员创造的价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职人员的误解。
五、政策建议
1、国家要制定一个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合适的人口政策
中国人人口政策应以调整人口结构为主,控制人口数量为辅:缓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短缺和适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2、要建立和完善与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养老保障体系。
针对我国经济尚不发达,人口老龄化速度快、超前于经济发展等特点,我们应建立—个公平与效率兼顾、基金来源多渠道、城乡有别的社会养老、家庭养老与社区助老服务相结合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这样既能保障近期内老年人的经济生活,又能缓解未来的压力。
3、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对人口老龄化的承受能力。
出现社会保障危机的主要起因不是领取养老金者持续增加,也不是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而是经济发展缓慢和失业问题严重。社会保障的危机不是社会保障结构的危机,而是经济基础由于营运不良而受到侵蚀造成的。如果经济能有一个合理的发展速度,社会福利的支出是可以得到满足的。
我国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的,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经济发展的客观事实,更需要 4 加快社会经济发展,以增强对老龄化的承受能力。解决“老有所养”的根本出路也在于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4、充分利用老年人力、人才资源,变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为动力。
要加快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发展,使老年人的潜力得以发挥。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变—部分消费人口为生产人口,可以使人口老龄化的压力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
5、大力发展社区服务
老年人的照顾和生活服务,从家庭走向社会,要靠发展社区服务来解决。社区服务体系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以上海为先导,已经形成完整体系:
社区老年人紧急救助服务:经常问候,安全检查,应急救助,热线咨询等措施,从关新河紧急救援角度建立针对独具和空巢老人的家庭服务网。
社区老年人生活照顾服务:建立老年人服务中心,老年护理中心,家政服务中心,老人餐桌,日渐照顾中心等,通过上门和日托,为家庭提供帮助。
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为老人就诊和康复保健需要,依托社区医疗卫生资源,社区内开设老年门诊,家庭冰川,老人医院,康复保健站等。
权益保护服务:负率咨询,援助,调节和庇护等服务,帮助解决丧偶,再婚,赡养,受虐,财产分割等问题,使老人安度晚年。
第三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工作的参与
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经济保障问题 健康保障问题 生活质量问题 家庭生活问题 二|、开展老年社会工作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含义和发展历程
(二)开展的作用
确保老有所养 实现老有所医 促进老有所学和;老有所教 有助于老有所为
满足老有所乐
四、工作的内容
老年人困难的帮助(经济生活困难,日常生活照顾,机体健康,夫妻关系或待机关系处理困难等帮助和解决,帮助老人寻找资源,争取权益,通过个案辅导改善错误认知,纠正行为。通过家庭治疗和服务帮助改善家庭环境。)。老年人发展需要的服务(教育,人际交往,参加志愿者活动服务于他人的需要,科学充实闲暇生湖泊的需要,可以通过小组工作,大型社区活动以及志愿者活动方法,为老年人发展需要满足提供恰当的服务)。
五、影响社会工作开展的因素有哪些
经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促进或抑制社会工作发展重要因素。社会工作是老年福利体系下的一种援助活动,受经济发展制约。开展很大成都行依赖于政府和社会对老人的资源再分配。特别是基本需要,养老经济保障,医疗和护理。经济职责在于政府和社会。
政策:经济投入时条件,还有国家福利政策。社会发展目标是通过政策加以具体化是适合有效控制。社会工作不仅直接主任还要宏观积极影响政策制定和完善。
文化:老年人问题,是特有文化环境造成的。社会价值观影响人们对老年人的态度和行为(封建和现代社会)中国敬老文化,西方独立才有尊严,国家负有责任,老人认为向儿女伸手是不好的事情。自己要承担养老责任。服务很完善。社会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价值观形成老年其实。工这则有负面印象,忽略老人的特殊需要。
人口老龄化问题调查报告
调查人:宋伟物流***118
指导教师:谭桂娟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2024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 %;2024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已升至
8.2%。按照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 型,这意味着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
一、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我过人口现状、老龄化的程度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此的解决的方法,通过数据对比、更加清晰的分析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程度。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首先,老龄化社会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据一项研究测算,2024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5.6个老年人,2024年则要负担48.5个老年人。专家认为,在未来50年内,前20年,我国存在一个低抚养比时期,这期间儿童人 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经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刚刚上升,总抚养比处于从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
其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尤为突出。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寿命的延长,因疾病、伤 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的数量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 重负担,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另外,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研究表明,我国有大约1/3的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城市部分老年人体重超重,农村部分老年人营养不良;个体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差异被忽视,“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才的丧失,使老年人过早处于被“养”起来的生活状态。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老龄化人口大国,我国还没有正规的老年病医疗研究机构,人口老龄化需要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是构成生产 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力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虽然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劳动力老化的问题将十分明显。而实际上,退休人员所领取的养老金,是他们过去所创造的财富的一种补偿。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上表现为直接从在职人员创造的价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职人员的误解。
三、采取建议与意见
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必要可行的措施和多方面的配合。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研究制定适中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是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们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年人口比重过高。因此,要制定一个二者兼顾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按照国家人口长远战略规划,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要实现人口零增长,所以,控制人口总量发展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针对城乡区域性老龄化程度不平衡、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户等情况,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适当调整人口生育率,通过合理的生育政策,逐步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向稳定方向发展。
(2)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为老龄化提供根本的经济保证。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发展,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保证。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归根到底,有赖于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才能满足老龄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3)发挥老年人余热作用。老年人是社会的共同财富,也是智力库,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相当一部分人身体健康,乐意且能够为社会作贡献,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迟了人类的衰老过程,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劳动年限延长。
会泽县人口老龄化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根据会泽县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老龄化发展趋势,通过
人口普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市场调查,发现会泽县老龄人口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给予会泽
县老龄人口进行分析和一些建议。
关键词:会泽县;人口老龄化;预测;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也不例外。中国
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
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中国提早达到人口
老龄化高峰。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
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
上,呈现出“先富后老”,这为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奠定了经济基础。
而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1000美元,呈现出“未
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第三,在多重压力下渡过人口老龄化阶段。下个世纪前半叶,中国在建立和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改革和发展的任务繁重,经济和社会要可
持续发展,社会要保持稳定,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使得解决人口老龄化问
题相对发达国家和人口少的国家更为艰巨。
2024 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
总人口的6.96 %;2024年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
重已升至8.2%。按照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
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类 型,这意味着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而其中会泽县
总人口为844485人,65岁以上的人口达到57362,占会泽县总人口的6.79%,这说明我县的老龄化问题已经在开始严重[3]。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年级结构:高中占68%,初中占32%。
性别结构:男生占66%,女生占34%。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本次调查的问题涉及会泽县人口现状、老龄化的程度的实际情况以及对此的解决的方法,通过数据对比、更加清晰的分析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程度。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
数超过人口总数10%,或65岁以上人口数超过7%,就称其为老龄化国家或老龄化地区[4]。其
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人口的平均寿命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不断提高;二是由于
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地理位置、气候、风俗习惯、劳动就业制度等的不同,国家之间人口的平均寿命和就业者的退休年龄差异较大。但为了研究问
题方便,无论是人口学家,还是普通的研究者,对于一个国家人口类型的划分还
是有一个基本的理论框架,其中一个重要的指标和界限是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
人口的比重是否大于7%。我县步入老龄化如此开始迅速,不可否认,我县的计
划生育政策是推动和加速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主要原因。同时,由于近20年我县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疾病控制、卫生条件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也是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原因。人口老龄化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我县社会会造成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老龄化社会加重了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赡养负担。据一项研究测算,2024年,我国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只需负担15.6个老年人,2024年则要负担48.5个老年人。专家认为,在未来50年内,前20年,我国存在一个低抚养比时期,这期间儿童人 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已经下降,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刚刚上升,总抚养比处于从下降到上升的低谷,呈V字形。而且我县老龄化的人口在开始增加,这就意味着我县的各种社会制度在慢慢变好,但是也意味着我县的青年劳动力的负担增加了很多。
其次,老年人的社会保障问题尤为突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华认为,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普遍缺乏养老、医疗、照料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这在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立。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寿命的延长,因疾病、伤 残、衰老而失去生活能力的老年人的数量显著增加,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沉 重负担,因此我国的社会保障问题亟待解决。但是这个问题在我县还没有出现,这是对我县是一个好的信号。由于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社会保障重在城镇,城镇职工社会保障基本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正经历着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考验。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使得大批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根据建设部对城市住房需求的预测,2024 年将新增城市人口2.6亿,2024年将再增3.3亿。届时,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在 城镇化进程中,结合小城镇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的养老保险办法亟需研究出台。因而我县根据实际情况对此作出了种种的调整,新建了许多小区以供住房需求等。
另外,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也日益凸显。据调查表明,中国有大约1/3的老年人存在失落、孤独、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城市部分老年人体重超重,农村部分老年人营养不良;个体在体力和智力上的差异被忽视,“一刀切”的退休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老年人才的丧失,使老年人过早处于被“养”起来的生活状态。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老龄化人口大国,我国还没有正规的老年病医疗研究机构,人口老龄化需要的护理人员严重不足。全国约有1400多万老年人要求进入老年福利机构养老,而目前各类福利院的床位远远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要,养老机构总量满足不了需要和养老院利用率不高的矛盾同时存在。对此我们进行调查,我县专门组织人员去各个镇进行老年人慰问,给老年人心理上的负担减轻,同时我县也宣传青年人应该对老年人经常的问候,使老年人感觉到不孤单,而且我县也组织医务人员去各镇进行老年人体检,对老年人的身体进一步的检查,同时提醒老年人身体健康应该注意的问题。
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劳动力是构成生产 力的最基本的要素,劳动力数量的多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虽然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但劳动力资源却十分丰富,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不会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劳动力老化的问题将十分明显。老年问题对社会稳定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现收现付的养老社会保险体制,养老金是直接从企业收入中支付的,如果企业的退休人员多,企业用于养老的负担就重,在职人员的收入就可能受影响,这样,就可能导致在 职人员的不满,从而引发在职和退休的两代人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而实际上,退休人员所领取的养老金,是他们过去所创造的财富的一种补偿。但是,由于在实际操作上表现为直接从在职人员创造的价值中支付,所以容易引起在职人员的误解。
最后,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过快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人均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1]。会泽县开展计划生育,一对夫妻只允许生育一个或两个孩子,这一举措使会泽县的总和生育率下降很快。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发生变化、住房条件得到改善以及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进入老年期,空巢现象将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明显延长。与发达国家独居与夫妇空巢户高达70%~80%的比例相比,中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加的趋势将是不可逆转的[2]。据调查显示,无子女家庭养老和空巢老人的养老风险比多子女家庭养老风险大得多,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必将给安徽省的社会养老机制带来挑战。我县龄抚养比近年来上升较快。2024年已超过10%,比10年前提高了1.7个百分点。但是我县经济发展水平低,“未富先老”。乡村老龄人口大大高于城镇。
采取建议与意见
通过上述分析和调查,我们对我县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并归纳出了中国老龄化的一些特点。即,速度快,规模大;老龄抚养比提高的速度先慢后快;经济发展水平低;“未富先老”;乡村老龄人口比重大;老龄人口高龄化速度较快等等。要实现我县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必要可行的措施和多方面的配合。结合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研究制定适中的人口政策。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是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我们既要控制人口增长,又要防止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和老年人口比重过高。因此,要制定一个二者兼顾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在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按照国家人口长远战略规划,到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要实现人口零增长,所以,控制人口总量发展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针对城乡区域性老龄化程度不平衡、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户等情况,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适当调整人口生育率,通过合理的生育政策,逐步调整人口年龄结构向稳定方向发展。
(2)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步伐,为老龄化提供根本的经济保证。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加速经济发展,才是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保证。老年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归根到底,有赖于社会财富的不断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发展、经济繁荣,才能满足老龄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只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使国民收入的增长大大超过因老年人增加而加重的负担,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就会减轻。(3)发挥老年人余热作用。老年人是社会的共同财富,也是智力库,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相当一部分人身体健康,乐意且能够为社会作贡献,加之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推迟了人类的衰老过程,人们有更多的时间从事社会经济活动,劳动年限延长。因此,我们要积极挖掘这一资源,以智力开发为重点,采取各种形式,开拓老年人的就业市场,为老年人的再就业创造条件,给老年人发挥余热创造一个适宜的平台,使之既可以减轻由于老年人口增多给社会经济带来的压力,又可以使老年人进一步实现其自身价值
五、总结
老年问题还会加重现代家庭的负担。在现代社会,特别是独生子女政策的推 行导致了我国“4-2-1”家庭格局的出现,这意味着一对夫妇要面对供养双方的父母和抚养一个未成年子女的沉重负担。老年服务业方兴未艾近年来,我县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与社会保障已得到较大改善,但老龄事业总体上仍滞后于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庞大的老年群体在入住养老机构和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籍、心理调适、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紧 急救助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呈增长态势;另一方面,养老服务市场产生了多样化的细分要求,当前人口迅速老龄化,与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亦不相适应,矛盾日渐突出。例如服务设施短缺、服务主体过于单
一、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服务质量相对较低等等,因此,发展老年服务业大有可为。我们认为应该居安思危,用战略眼光,及早动手研究,并提出与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养老保障需求相适应的人口政策。参考文献
[1] [1]周战超.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经济体制比较(双月刊),2024,(1):121-125.[2]秦娟.老年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中国经贸导刊,2024,(23):32-33.[3]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
技统计司.中国2024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
社,2024.
[4] 刘俊人口老龄化研究简述[期刊论文]-科教导刊 2024(11)
10-26
10-26
10-27
10-23
10-26
10-25
10-25
10-25
10-24
10-25
10-23
10-23
10-25
10-26
10-28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