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积木游戏对培智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积木游戏对培智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7号文库 ]

    7号文库 时间:2024-10-27 10:00:25 热度:0℃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第一篇:积木游戏对培智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积木游戏对培智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摘要: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与儿童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培智学生因为智力低下,造成了协调能力差、接受知识差、思维具体表面等。在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第一篇:积木游戏对培智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积木游戏对培智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摘要:

    游戏是儿童喜爱的活动,与儿童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培智学生因为智力低下,造成了协调能力差、接受知识差、思维具体表面等。在教育教学中利用教学用具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培智课堂上巧用积木进行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培智学生感知的发展、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增长。培养弱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探索能力、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培智

    积木

    游戏

    能力

    积木通常是各种形状的木头,可以进行不同的排列或进行建筑活动。积木可拼成房子各种动物等造型。积木中的排列、接合、环形、对称等都对孩子的智力有好处。搭积木时,孩子会涉及到比例、对称等问题,这就有利于孩子数前概念的培养。通过操作有助于开发智力,训练孩子手眼协调能力。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对于培智学生来学说,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老师就要设计一些浅显而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通过活动来学习数学,促进他们学习数学兴趣与能力的提高,启发心智与兴趣。使培智学生达到身心愉悦,让教学活动寓教于乐。

    一、积木游戏对培智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智学生由于先天发育迟缓,自控能力差,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于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他们往往更加难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欲望不高。在数学课堂上用积木进行游戏的教学方式,能够补充这一方面的不足。让学生们能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给孩子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培智学生尤其重要的是把他们引进“乐学”的大门,以达到以苦为乐,为今后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2、促进弱智学生感知的发展

    堆积木时,孩子需要灵巧地使用双手,将零散的积木堆出复杂的物体,因此可以促进精细动作的发展。还可以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学生不停地进行的动作,提供了发展感知运动技能的机会。通过感知,弱智儿童对材料的性质、形状、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还发展了肌肉活动,从而锻炼了动作的精确性,培养了手眼协调能力和控制能力。积木游戏还给予培智学生丰富的造型艺术知识以及感受美、表达美的情趣。例如:学生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搭建一座宫殿。创造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他们会以创造出美的东西而感到满足。

    3、促进弱智学生智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增长

    弱智学生在亲自操作材料中,认识了积木材料的性质、大小、颜色、形状、等方面的特征,获得了一些空间概念和数学概念。积木上有各种图案,可以让学生认识各种动物,各种花卉,各种交通工具。图案上还配有拼音以及汉字,木制积木上还有数字,引导学生读一读,数一数,通过看积木上的数字,学生在搭积木中巩固了数学知识,为认识的数字,按次序排队等数学知识奠定了基础,提高弱智学生的美术知识,为以后学习统计分类等知识的打下基础。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多学科的知识进行了整合。

    二、积木游戏培养培智学生的各种能力

    1、培养弱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和思维是密切相关的,语言离不开思维,思维要用语言来表现。智力落后儿童的语言障碍,防碍他们的思维发展,因此,在教学中针对他们的特性,通过实地环境,运用积木游戏引导学生愿意说、会说、能说。如:问问学生自己喜欢什么动物,它长得什么样子,如果我们用积木摆它们的样子,需要哪些积木呢?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要求老师给予相应的积木,或在众多积木中选择需要的积木。老师还可以问问学生,你准备把这块积木摆在哪里?做小动物的哪个部位?这种训练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就能在学中说、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2.培养弱智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能力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训练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数学现象,培养与加强“数”与“形”的基本概念、培养数学意识与敏锐的观察力。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出示教学挂图和实物,让学生观察,从而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先教孩子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积木,如圆形、半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然后你说一种形状的积木,让他从一堆积木中准确地找出来。还可以和孩子比赛,看谁找得又快又准。这可以让孩子了解几何图形,对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也有好处。游戏中孩子搭出来的房子之类的物体,实际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他们首先要学会观察,然后在玩的过程中,把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事物用积木表现出来。观察力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

    3、理解数前概念

    积木的形状、大小、长短各不相同,孩子可以通过积木来区分几何形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等。标准积木具有一定的尺寸和比例,孩子在摆弄过程中,可以感知积木不同的形状、比例、大小、粗细、高矮、长短等。玩积木至少要有2块,从2块到3块、4块,数量在增加。孩子会逐渐明白,积木越多,就越能搭出复杂的物体;搭得越高,就越容易倒塌。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知道了大的积木放下面,小的积木放上面,这样积木建筑才不容易倒下来。不知不觉地,孩子就理解了多少、大小、轻重、高矮等概念。

    4、培养弱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积木游戏中、可以激发培智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从而提高培智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搭建的过程中,学生体验了发现的乐趣,享受了成功的喜悦,也提高了学习探索能力。如在搭建小桥时,学生搭的桥不稳固,总是失败。这时引导孩子一起来找原因,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尝试努力寻找最恰当的方法,结果发现是做桥墩的积木高低不平,怎样才能使桥墩平衡呢?让学生思考实践。用同样高的长方形的积木摞起来这下桥稳了,而且搭建的更对称更美观了。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学生思考能力。积木游戏作为一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不仅使培智学生愿意参与,而且他们在游戏中也会有更多的收益。

    三、积木游戏促进培智学生的思维

    游戏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动手操作、演示、学习语言交往的教学活动。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经常插入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不但能促进学生思维,而且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

    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一种数学的眼光及数学的表达,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数学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存在,只要我们能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在培智学生日常环境中,很多都可以运用数学的知识来解释,很多事物都包含着数学知识。那么这也就需要我们具有数学的意识,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积木游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它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很多普普通通的事物都可以组合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如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把积木从大到小排排队,让学生根据积木上的数字排列,通过游戏,也就能逐渐地使小学生多用数学的角度去考虑周围的事物,从而培养自身的数学意识,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

    2、构建空间概念建立科学思维

    孩子很喜欢用积木搭建漂亮的建筑物。在建造的时候,他要想象每块积木在建筑物中的位置,然后将每块积木摆放在最适当的地方,这就是空间感的基础。搭积木之前,孩子要先有一个计划,下面搭什么,上面放什么。这些都对培养科学思维大有好处。,如:两个半圆正好对成一个正圆,两块短积木加起来的长度正好等于一块长积木等等。这种积木可以给孩子更多的创造和表现空间。把两个相同的长方形的积木对成一个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对成一个正方形,两个半圆形对成一个圆形等等。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了解不同图形之间相互组合的关系,理解部分与整体等概念。积木体现了很多的力学原理。比如大小不同的积木,稳固性是不一样的,稳固性好的不容易倒塌;用积木盖房子,孩子会逐渐意识到平衡、对称等关系。

    3、培养学生们的创造精神。

    积木游戏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且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造精神。积木游戏针对培智学生的心理机制来设置,它的心理基础是活动的自由性和自我决定性。凡是经学生自由选择而开展的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机能住往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因而使培智学生的某些潜在能力有表现的机会,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积木游戏教学中,他们往往以一种简短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努力,去想象,从而也促进自身创造力的发挥。

    成功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游戏教学能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神秘的动力。培智学校数学教学中适当安排积木游戏,能以多变的形式,多彩的内容激励学生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们通过游戏,学习新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在游戏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保护、保存、合理利用学生们在游戏过程中生发的学习兴趣与能量,因势利导,及时迁移,形成学习效益。使游戏真正地能刺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课堂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

    2、肖川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 岳麓出版社

    2024年

    3、皮连生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

    4、潘华东:《给孩子创造一个玩学习的快乐天空》,《信息技术教育》2024年第九期。

    第二篇:关于户外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的促进作用

    《纲要》健康领域指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要“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好动、好奇是幼儿的天性,游戏性又是幼儿教育活动的主要特征,体育活动正满足了他们的这种爱好和身心需要。“游戏给予幼儿快乐的同时,还为其提供了创造、发明、学习世界的机会。”体育活动在培养幼儿发展自我的同时,也发展了幼儿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使幼儿由个体的人成为社会的人。但是,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并不是一种单一的体能训练,它是一种综合的游戏实践活动,在体育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社会化教育,对幼儿的人格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既要保持自我个性,又要融入社会生活,成为一个发展健全的人。

    一、良好的个性品质

    新《纲要》指出:要“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体育活动作为幼儿活动的一种方式,不仅能促进幼儿的身体发展,增强幼儿体质,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满足幼儿模仿、娱乐、交往、表现、竞争等个体需要,促进幼儿智力、个性、品德、审美、情趣、交往能力等多方面发展的功能,培养幼儿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爱惜玩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良好个性品质,促使幼儿由个性人发展成为完整的社会人的健康心理。

    1.培养了幼儿不怕困难、勇敢的意志品质

    幼儿期是培养意志品质的最好时机,体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良好意志品质的最佳途径。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是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体育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克服不同困难的情境,这种困难可能是生理的,也有可能是心理的,是幼儿经过努力后能够克服的。对幼儿来说,任何一项体育活动都要付出努力,要克服比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困难。如在中班“小伞兵”的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许多椅子,利用椅子练习近平衡、跳跃等基本动作。当让幼儿分别在一个椅子高度、两个椅子高度上跳下时,幼儿完成得都很好。但当搭至三个、四个椅子高度时,有的幼儿表现为胆怯了,特别是几个个子矮小的女孩。这时,幼儿的心理往往是狐疑不定的,教师的鼓励和信任在这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当一个孩子勇敢地跳下后,教师总会适时地表扬:“你真棒!”当孩子稍有犹疑,教师就会伸出双手,做出安全保护的样子,鼓励孩子“你能行!”教师的鼓励和保护让幼儿感受到信任和安全,大部分孩子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跳。最后,只有一位小女孩,站在四个椅子的上面,无论教师如何鼓励,就是不肯往下跳。她眼含泪花,想跳又不敢跳,不跳又不甘心。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和帮助下,她终于跳了下来。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她的胆子越来越大,从她兴奋的小脸上,可以看到成功为她带来了勇气和乐趣。

    2.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着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小孩子喜欢游戏,但更喜欢游戏的成功。这是因为游戏的成功一方面给幼儿带来愉悦,另一方面还可以得到父母、教师、同伴的赞许。”体育活动是幼儿喜爱并且参加最多的活动之一,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得到强烈的情感体验。当幼儿克服困难,学会某种动作,得到了同伴、老师的认同后,他们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如我在组织体育活动“跳竹杆”时,有个别幼儿由于一直无法跟上节奏跳,对活动失去了兴趣,对自己也失去了自信,觉得自己肯定不会跳了,对活动产生了排斥心理,当他们面对有节奏地敲打着的花杆时,脚就不听使唤,这时老师就用鼓励的口吻说:“你行的,试试看好吗?”“真棒,再来一次。”“加油!加油!” 这些幼儿在老师的鼓励和同伴的影响下,勇敢地跨出了第一步,克服了畏难心理,掌握了动作要领,也树立了自信心。幼儿的自信心来自于活动中获得的成功及教师、同伴对其成功的肯定,在以后的活动中,当他们再度面对困难时,他们便不再会畏缩不前了。

    3.培养了幼儿互相合作的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一个人今天在合作中能做什么,他明天就能独立做什么。”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主要是通过体育游戏活动来完成其教学任务的,体育游戏有它特有的规则、情节,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为了达到游戏目的,幼儿必须通过互相合作去完成各项活动。如“ 送眼泪”的游戏中,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比赛,每个人必须拿着沾满“眼泪”的海绵,跳过“小河”,钻过“ 山洞”绕过“树林”,将“眼泪”送到狮子那里,最后,比比哪组送的“眼泪”最多就获胜。通过这种合作的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如何协调配合完成任务,使幼儿知道,要取得游戏的最后胜利,必须与同伴友好合作,互帮互助。显见,体育活动为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机会,也有助于幼儿形成集体荣誉感。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

    新《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必要的交往技能,学会和睦相处。” 在体育活动中,活动器具(玩具)的共用就充分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协作关系,在活动中,教师在投放活动玩具时有意识的投放品种多但数量少的玩具,当幼儿想玩别人手中的玩具时,就必须与他人共用或商量交换玩具,才能如愿以偿。游戏一:“纸棒的一物多玩”

    游戏中提供给幼儿人手一根纸棒,让幼儿想出纸棒的多种玩法,要求他们要玩“搭长梯”、“跳格子”、“走长线”的游戏,这就要求幼儿必须协调好与其他人的关系,既要共用玩具又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一个共用的目标。

    游戏二:“占圈”

    游戏中教师提供的圆圈数量总比幼儿人数少,在儿歌念完后抢圈站,先站在圈中的幼儿为胜。这既发展了幼儿的灵敏性,又培养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为今后踏入充满挑战的大社会奠定了心理基础。

    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新《纲要》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 儿童从自我中心过渡到做一个社会的人,重要的变化在游戏之中。”幼儿要成为一个社会人,就必须积极参加社会生活,才有可能由个体以最便捷的方式融于社会,体育活动就很好的为幼儿提供了广泛的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

    1、直接式: 新《纲要》指出要“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孩子的成长需要实实在在的感受与体验,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去“远足”“踏青”、等活动不仅能强健身体、锻炼意志,而且可以让幼儿广泛接触社会上的人,看到社会现象。如远足时看到人们对老人的关心,对残疾人的帮助,了解交通规则、公园规则等等。在这个社会的大教室里,孩子获得的不仅是体力的锻炼、知识的积累,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培养了善良的情感和美好的心灵。同时,幼儿参加运动会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极好途径,如我园每学期根据本园实际情况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亲子运动会,就会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来参加。而其中的“亲子游戏”是幼儿与家长配合的比赛项目,如“两人三足走”、“运海洋球回家”、“过河”“赶小猪”等既让幼儿参与了比赛的过程,又加深了亲子间的感情,同时也让家长融入到了我们幼儿园的生活中。幼儿参与活动的过程把单纯的个人行为加入进了社会生活,可以在社会他人中得到评价,了解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及为自己带来的结果,使幼儿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方式中,融入到了社会生活中。

    2、间接式: 体育活动特别是运动会是个人参与社会的一种方式,是得到社会评价、社会反映的途径。幼儿观看运动会,也是幼儿了解他人、参与评价、找到社会学习榜样,使自己成为社会成员的机会。幼儿在和家人观看电视里的“奥运会”和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后,就有了对一些运动健将的个人了解,有了对他们的评价,也有了自己向往的榜样。如:110米栏跨栏世界冠军刘翔就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通过认识刘翔,不仅让幼儿更喜欢参加体育活动了,而且也使幼儿有了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有了学习的好榜样。

    在充满竞争色彩和趣味的户外体育游戏中,让幼儿通过不断的努力和锻炼,体验成功与荣誉、享受成功与胜利,形成活泼健康、乐观积极、团结互助、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竞争、锐意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让幼儿成为一个适应社会需要的人,一个坚强的人。

    第三篇:如何教育培智学生

    如何教好培智学生

    作为一名特殊教育的老师,我和我的同事们始终相信:一个孩子一个天使,一个孩子一个未来,一个孩子一个梦。我们带着这样的信念对我们的学生进行教育。

    培智孩子他们的智力低下,他们的智力和他们的年龄不成正比。我们班的孩子都在10岁以上,但是他们的智力差不多相当于幼儿园孩子的智商。他们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去适应社会,为了给社会和家庭减轻负担,更为了他们以后能够更好的独立生活,我们的老师根据培智孩子的身心发展的特点总结了以下的教育方法:

    1、无论是说什么都要点清楚。比如说擦桌子,你要告诉他应该先去拿抹布,再擦桌子,然后再去把抹布洗干净,最后把抹布放在哪里。

    2、懂得如何跟学生们讲话,要讲真话,而且还要把话讲清楚。我们的孩子虽然和同龄孩子有所不同,但是他们也有读懂老师或者家长的言语和行为的能力,所以家长或者老师不能为了让学生听指令就说谎话。

    3、如果学生有疑问,要给出明确的答案,对于主动回答的学生加以称赞。

    4、我们讲课或者讲一些新的东西时都会考虑到他们的理解能力,尽量以他们熟悉的经验去解释。

    5、对于有主见的孩子我们直接给予他们命令,不能用好

    不好、行不行去征求他们的意见,这样是不行的。比如我们班的仝彤,经常性的藏起来,让老师找不到,讲什么她都听不进去,她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你和她商量这样好不好,那样行不行,都是不可以的,只能直接给她命令:不能这么做。

    6、制定适合孩子的个别化教育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最终能够学到相应知识,学会相应能力。比如我们班的李展飞,他是一个自闭症孩子,来的时候什么都不会,话都不会说,我们不能像对待其他孩子那样对待他,首先教他说话,学简单的语言表达,现在他会说老师好,还会给老师讲别的孩子的不是。

    我们对培智孩子的教育还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家长和老师需要经常沟通,老师及时的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同样家长也需要及时的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情况。学校和家庭及时的沟通,可以更好地配合教育。

    我们的孩子接受教育就是为了将来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所以我们孩子的教育也需要社会给予帮助。孩子在社会上,我们也需要有人告诉他们该怎么做,比如在超市买东西,他们不知道该去哪里结账,或者不知道怎么结账的时候,我们希望可以有人告诉他们怎么做。

    我和我的同事始终相信: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培智孩子的明天同样会很精彩。

    社旗县特殊教育学校

    培智班班主任 代爽

    第四篇:培智体育游戏化

    培智体育游戏化

    时间:2024-05-16 09:12来源:南通教育博客 作者:朝阳 点击:

    22次

    在特殊教育学校智残学生的体育教学应以游戏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智残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确定体育活动层次目标 体育教学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首先表现在实施教育

    在特殊教育学校智残学生的体育教学应以游戏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是完成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促进智残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确定体育活动层次目标

    体育教学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首先表现在实施教育之前对教育效果的期望。为充分发挥体育活动对智残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功能,满足智残学生多种发展的需要,应针对传统体育教学中只注重动作技能发展和单纯动作训练的弊端,改变教育观念,进行体育活动游戏化的探索与实践。通过实践有效地激发智残学生的体育兴趣,促进智残学生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的发展;并通过游戏发展智残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等良好品质。根据智残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智力差异,应制定不同层次的发展水平目标。

    低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智力较差,可利用体育器械和玩具发展他们的基本动作,以下几点作为每个单元的重点目标:如会手脚协调的曲线走,能在平衡木上走,推小车跑,会单手拍球,会滚球,会玩滑梯,敢上攀登架等。

    中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应以发展他们的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如:运用各种信号来提高学生走、跑的速度和能力。练习单脚跳,学会玩皮球的基本技能,学会拍球、抛接球、传球、踢球、运球,学会垫子上爬、滚、翻动作。

    高年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智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各项动作能够建立较好的条件反射,可以进行较复杂的动作练习,如:会灵活躲闪地跑,会跳绳或跳橡皮筋,协调、灵敏地翻滚、钻爬、攀登,学习投蓝,学习玩乒乓球、毽子、呼拉圈等。

    二、精心设计游戏活动内容

    根据智残学生各阶段的身体素质和智力差异设计和选学一些适合于他们的体育游戏。

    1.单项练习的小游戏

    如低年级练习双脚原地向上跳,我们采用“小猫扑蝴蝶”的游戏进行。教师拿纸折的“蝴蝶”,闪动在学生头上方,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跳起扑“蝴蝶”,很快使全体学生都能大胆地跳跃,既掌握了动作又达到运动量。再如:“郊游路上”,让学生听信号变速走;在铃鼓声中进行各种速度的走、跑、倒着走;听小铃声模仿采花、抓蜻蜓等。这些小游戏可协调思维、听觉、视觉和动作的一致性,同时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2.同一内容多种游戏

    任何一种具体能力都有一个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设计相同内容,不同要求的一组游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效地发展学生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如中年级练习双脚在直线两侧进行跳,我们设计了三个小游戏逐级 练习。如:

    游戏1《小兔回家》

    要求在规定的跑道向前学小兔跳

    游戏2《山羊过沟》

    要求从相距30厘米宽的两行(画线)的外侧,左右来回跳。

    游戏3《老鼠抬轿》

    要求单脚左右跳

    通过这样一组同一动作、多种玩法逐渐增加难度的游戏,既激发了智残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他们在不同情况下动作的协调能力。3.综合练习的大游戏

    为了全面锻炼智残学生肌体,均衡发展智残学生动作,应设计一些以当月教学目标为内容的综合练习的大游戏,巩 固学过的基本动作,强调游戏的动作性、完整性,并保证足够的活动量。

    综合练习的大游戏可以是几个小游戏的串合,也可以是一物多用的器械游戏。如:低年级游戏《跳跳采果子 》,在综合练习走、跑、跳动作的同时,用皮球充当松果,练习滚球、拍投球、自抛自接球的动作。即:跳跳 起床——做早操——骑摩托车——过树林——采松果——跳跳回家。

    高年级游戏《冲过火力网》综合练习跑、跨跳、侧身钻、匍匐前进,训练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培养他们勇敢的精神。即:过封锁区(跑)——爬越电网(垫上匍匐)——跳过矮墙(跨越)——跳跃雷区(单脚跳)——钻隧道——扫射敌机——夺碉堡。

    这类游戏很受智残学生喜爱,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智残学生既掌握了基本动作,达到了锻炼效果,又发展了智残学生 动作的想象力。

    三、保证游戏的活动量

    体育活动对智残学生体质的提高必须通过一定量的体育锻炼才能实现,教师必须注意保证智残学生体育活动的密度。

    要使全体智残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达到预定强度,又不会因负苛过大,超过智残学生的承受能力,有害健康,教师随 时了解智残学生当时肌体的状况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参与游戏是最好的办法,教师作为一个游戏伙伴参与活动过程中,能细致地观察到每个智残学生的表情,情绪变化,呼吸状况,更能亲身体验游戏的活动量,从而把握活动脉搏,及时灵活地调节、控制活动强度,让智残学生生理和心理负荷高低结合。教师运用多峰式的游戏结构,能较好地保证活动强度,一个个活动小高峰的形成、回落,再形成再回落,符合智残学生负荷规律。

    智残学生活动的特点是低强度的,如不提高活动密度很难达到锻炼的效果。教师要尽量做到减少智残学生等待,让他们一直处于快与慢的节奏中,运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或多组并进的方法,都能增加每个智残学生的练习次数和活动密度。

    体育活动游戏化,激发和培养了智残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了智残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游戏活动中,他们的合作精神、集体意识及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也培养了智残学生不怕挫折、勇于竞争的良好品质。

    第五篇:项目教学法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项目教学法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提纲:

    (1)项目教学法的来源及特征

    (2)项目教学法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总结项目项目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积极意义

    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能很好地促进师生互动,改变老师在课堂的主导地位。此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的能力,这其中包括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能力、思维逻辑、领导与合作、适应能力等,可以被看作是社会中的一种普通行为,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做法。同样是以中职学校为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多地倾向于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能力及其他能力。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主导力量,仅仅是个协助者,真正的主角是学生,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一个共性的学习,而是以个性为主。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及要求,需经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及探索,初步制订方案,以锻炼思维模式及反应能力,学会分析是关键;接着是小组内部的讨论,项目教学法多采用小组的方式来组织学生,每一小组由6~8名(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动)学生组成,设置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选择时更多地考虑能力的互补,这样才能体现项日小组的真正价值。小组内部及外部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当组长无法组织小组成员完成指定的项目时,小组成员有权撤换组长,而当另一小组无法解决问题甚至于无法很好地协作时,其他小组有资格收购该小组,以扩充本组实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协作、组织及领导能力,让学生更早地体会社会的残酷,更早地知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讨论完毕,每个小组根据问题的实质结合小组的自身水平,草拟方案,之后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模拟解说,针对顾客可能提出的问题构思应答方案,作为反馈顾客的初期准备。在听取各小组解说后,老师提出针对性问题,此时做得好的小组可得到赞赏,当然,鼓励表现不佳的小组也是必要的,学生的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而老师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站在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这正是考验老师的好时机。获得肯定的小组会很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而对于做不到位的小组,则会吸取教训,努力做得更好。小组开始实施项目即着手设计与制作,小组多采用分工制或是比较制,根据计划书采用学生熟悉的知识技能,这一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采用分工制的小组,即是在发挥小组成员的特长,又是在培养小组的协调性,而采用比较制的小组则是培养学生独挡一面的能力;学生在提交作品之前,小组要对自己的作品做最后复察,进行检测,旨在培养学生细心、耐心的行事态度,提交作品后,耐心听取“客户”的建议,对于“客户”不满意的部分要做出修改,而对即将完工的作品提出建议,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最后,当各小组完成项目的制作后,由老师作为项目的组织者,为各小组的作品提供一个展现的平台,让各小组之间对作品提出意见及建议,并从中学到别人的优点,摈弃缺点。这个平台即足创意的平台,也是劳动结晶的平台,即是交流的平台,也是相互帮助的平台。通过组织类似的项目活动,学生们才会对自己所学的知识及技能有更深刻的印象,才会珍惜在校的这段时光,学会与别人相处与交流,学会更多在书本上没有知识。而对于老师来说,项目教学实际也是给自己开创一个提升的空间。现阶段大部分老师都仅仅是专才而非多才,比如教计算机的,对计算机很有了解,可是一旦涉及营销、商务或是会计类的,老师们大都会望而却步,因为他们都没有接触过。



    积木游戏对培智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