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汇编)[ 1号文库 ]

    1号文库 时间:2024-10-09 12:45:15 热度:0℃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第一篇: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一线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校本培训材料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一线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说起课题研究,老师们可能感觉它离自己的距离很遥远。课题研究,一向给人的感觉是学究、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第一篇: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一线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校本培训材料

    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是《一线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说起课题研究,老师们可能感觉它离自己的距离很遥远。课题研究,一向给人的感觉是学究、古董型的,它讳莫如深,抑或“威严无比”。总之,“对于课题研究,如高山仰止,我,一介普通教师,没有高深的理论素养,担任着形形色色、忙碌的教学、管理任务,我能做课题研究吗?”这是我们未进入研究前常有的想法。

    一、正确认识课题研究

    1、什么是课题研究

    我的理解是把日常工作科研化,用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审视、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这种比较科学、规范的形式来解决我们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课题研究同时也是把我们自己的日常工作总结、归纳成有一定理论依据的经验,然后再指导具体的工作,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教学更有效的过程。说白了,课题研究就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开展我们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地反思,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水平的过程。

    科研培训参考书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很好的阐述:“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实际上是要求在更高的水平层次上展开教学活动,即从强化日常教学中蕴涵的科研成分着手,以科研的思路去重新审视教学过程,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并通过教学实践使其得到验证与完善,从而使教学工作逐步向最优化方向发展,同时也使自身的素质水平得到提升与飞跃。”

    2、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利条件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巨大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大家去探索、去研究。

    另外,相对于专家、专门的科研人员,一线的教师更有研究的优势。研究并不是学者们的“专利”,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无疑是我们这些天天泡在课堂上、天天与孩子们打交道的教师,我们工作在第一线,有着丰富的经验,有着第一手翔实的材料(这些正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源头活水)。我们的针对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研究更具有实际价值。

    3、一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性

    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时代发展很快,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很快。在信息化的社会里,要立足就必须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勇于实践、创新的能力。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提出的新要求——教育、教学工作的模式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近年来我在教育教学上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学习理论,更新观念,以科研带教研,教研促教改,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成了搞教育科研的最大受益者。

    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林崇德教授在1985年一次学术报告中提出:“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的观点。对此,我深有同感。做课题要理论支撑,因此我们必须查阅、收集、学习大量的资料、书籍,有益于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做课题要大胆实践,在“做中学”、在“做中反思”,随着课题研究的进程,很容易形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这就是科研意识。

    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这些问题包括自己教学实践的问题、学生行为习惯问题、道德表现问题、班级管理问题等。一线教师要搞课题研究,不外乎通过联系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实实在在的课题研究,解决自己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改变一些教育现状,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使自己有收获,促进自己由“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二、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做课题是一个较为长久的过程,一般来说,做一个课题主要分三大步:第一步选题、立项;第二步就是实践操作;第三步是分析、总结。

    (一)如何选题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

    1、课题从哪里来?

    应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从自己的专业特长、爱好兴趣、研究能力出发,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点问题下功夫、做文章,并注意做到题目小一点、格调新一点、讨论透一点,切忌假、大、空。如何寻找课题的灵感呢?

    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如我们平时总是赞叹某位教师教学语言具有艺术性:一段深刻精辟的阐述,让学生终身难忘;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恰如其分的赞扬,让学生信心倍增。那么这样有魅力的教学语言是否值得我们去研究,在不同的学科中它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能否总结出来让大家学习?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问题确立一个课题:《教师魅力教学语言研究》。关注教学,变困惑为课题。我们在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师生交往中都有很多“困惑”。如“我反复讲了好几遍他为什么还不会?”、“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学生学习习惯都差?”、“如何既提高优秀学生的成绩又照顾学生的差异?”等等。面对这些“困惑”,我们不能只是说说议议,而应该去深入探究这些困惑背后的真实原因,可以确立《如何调动学生课堂的主体参与意识》的课题。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近两年来,我校开展了教育叙事研究,各位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记录下来,通过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案例来阐述自己新的思想理念。这实时的反思就是经验总结,往上升华就是课题研究。观察中小学相关研究,真正引起共鸣的是那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专家型教师的案例,而且课题研究越深入越是这样!因为这是教师真正能够模仿,真正能够受益的。

    (二)做好方案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

    (1)课题名称(2)问题的提出(3)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4)研究的内容(5)研究的方法(6)研究对象(7)研究步骤(8)研究保障(9)成果预测(10)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11)经费预算(12)资料附录

    (三)开展实验 准备阶段:

    1、理论准备。收集、查阅、分析有关课题的资料,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报刊和杂志,熟悉与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研究方法等。

    2、方案设计。确定研究的内容、目标、步骤、研究保障等,修正、完善课题的研究方案。

    3、课题论证。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论证。如何进行论证?第一,阐明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第二,你所研究的课题,主要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解决主要问题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如何突破;第四,前期成果有哪些?所以在论证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周到,能让大家很清晰地知道你这个课题所要解决的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表明你可以解决。

    实践阶段:

    1、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进行扎实的实践,不走过场、不玩花哨。

    2、记录、收集实验的原始材料,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个案分析数据等。

    3、发挥团队作用,民主合作、群策群力,不惟书、不惟上,只为实。总结阶段:

    1、整理资料,总结研究实验情况,对相关数据做理性分析,做好结题准备。

    2、撰写科研报告、研究论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成果有以下类型:(1)教育科研报告。用约定俗成的格式规范描述教育研究工作的全过程和研究结论,包括调查报告(含观察报告、测量报告)、实验报告、行动研究报告、经验总结报告、结题报告等几种类型。(2)教育研究论文。对某些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进行比较系统、专门的研究探讨,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作出解释和论证的一种理论性文章。包括经验性论文、研讨性论文、评述性论文、学术性论文。

    (四)对研究者的要求

    1、要让自己做个有心人。让自己做个有心人,做个易感、善感、会感的人。研究无处不在,很多东西可以研究,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的点滴,抓住生活中的细小问题,鼓励自己勇敢地进行尝试,进行摸索,让自己做一个敢于研究的人。

    2、要给自己一个确定的目标。确立课题之后,要把它作为自己教学生涯的又一起点,给自己确立一个目标,鼓励自己坚持不懈地围绕这一目标去实践,去探索,去研究。要相信自己在逐渐的摸索过程中,一定能看到七彩的阳光。

    3、不断加强理论学习。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为做课题寻找理论支撑,确定好我们课题研究的基点,以顺利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4、要坚定自己的信念。静下心来,给自己一份信念,用爱去做,用心去做,相信在这份信念的支撑下,自己的努力定会有所收获,自己的生命一定会展示得更有价值。

    最后,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作为今天的结束语。“如果你(指校长)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到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讲座提纲)

    一、什么是教育科研

    教育科研是一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中的现象、问题和规律进行研究的认识活动。

    二、为什么要从事教育科研

    (一)教育科研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

    (三)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

    三、怎样从事教育科研

    (一)教师要突出教育实践的基本特征,将自我反思贯穿于研究的始终。

    (二)教师从事研究的基本特征

    1.以提高行动质量、解决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

    2.以研究过程与行动过程的结合为主要表现形式。

    3.以教师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持续反思为基本手段。

    (三)开展行动研究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认真学习当代教育科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成果;

    2.要紧密联系实际;

    3.不同层次的教师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四)从事教育科研还要清除以下几种错误思想

    ①轻视思想。②无关思想。③顾虑思想。④畏难思想。⑤急功近利思想。⑥不思进取思想。

    四、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的异同

    相同点: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

    不同点:研究范围;研究要求;研究过程;研究成果。

    五、教育科研的程序

    教育科研是一项有序的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教育科研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十个步骤。

    (一)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

    1.什么是课题?

    2.怎样选定课题? ①课题的来源;②选题的依据与原则。

    3.选题的途径与方法

    ①把握教育形势,选择热点问题;②注重自我反思,从工作中发现问题;③变换观察角度,引申出新的课题;④选择重点问题,进行追踪积累;⑤从讨论和交往中发现问题。

    4.教育科研课题选择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表述不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②课题名称外延太大;③经验之谈,层次太低,像一般论文的题目。

    (二)检索资料

    检索资料的方法:①时序检索法:②追踪检索法:③综合检索法。

    (三)申请立项

    1.立项的目的是使课题的研究活动取得合法地位,并争取单位及上级有关部门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和帮助。

    2.申报的有关要求。

    (四)制订研究方案

    1.题目;2.署名;3.问题的提出;4.指导思想与原则;5.课题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六、教育科研方法

    教育科研的研究模式: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等

    七、教育科研成果的表达形式

    (一)教育日志;

    (二)教育叙事;

    (三)教育案例;

    (四)教育反思;

    (五)教学课例。

    八、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要拿成果说话

    1.研究报告是成果的主件

    2.工作报告(即:研究工作总结)是成果的附件

    3.需要总结什么样的成果

    4.课题报告的结构及写作方法

    5.撰写课题报告的基本要求

    (1)题目和署名;(2)摘要;(3)关键词;(4)引言(前言);(5)正文;①课题的提出;②课题的设计;③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④课题研究的结果及成果;⑤讨论和思考;⑥附录和参考文献。

    6.撰写课题报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重点应放在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方面;(2)理论观点的阐述要与材料相结合;(3)分析讨论要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

    九、课题申请结题、鉴定

    1.申请结题的一般程序;2.课题结题评审鉴定的方式。

    十、课题的推广

    课题推广难是当前学校研究中的老大难问题。

    (一)必须尽早规范课题研究。

    (二)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成果。

    (三)必须建立健全推广制度。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概述

    1、什么是课题研究?

    (1)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密切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说过“将教学研究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学校,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与紧迫任务,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2)校本教研的概念: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为:教师个人----自我反思、教师群体----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专业引领。

    (3)自修反思式教研——自主发展 找到自己。别人的指导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名师不是靠别人培养出来的。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虽接受必要的外界要求和指导,但主要以自修和经常反思为主的一种学习研究方式。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载体,一个平台,一艘航船。那么这个载体该怎样打造,这个平台怎样搭建,这艘航船又该驶向何方呢?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

    (4)建议教师读的书: l 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l ·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l ·读中学生的书——走进学生心灵。l ·读人文书籍——开阔视野。l ·读无“字”书——采撷课程资源。

    2、课题研究的特点: l 系统性,有计划,多因素。l 规范性,区别于纯粹的经验行为。l 规律性,尽可能合乎教育规律。l 创新性,有理论和实践的新意。

    3、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l 中小学教师应该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形式。

    l 常规教研活动应该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参与。l 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4、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l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化)。教学相长

    l 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积累、沉淀学校文化,形成学校特色,打造教育品牌凝结教师思想,锻炼教师队伍,促进学校发展实力的提高;

    5、课题研究的类型和方法(1)课题的类型

    按研究目的分:理论性课题、应用性课题

    按研究深度分:描述性课题、因果性课题、预测性课题

    (2)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属于应用研究

    中小学教科研类型是一个多维结构体系,按研究的领域划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 开发研究。

    应用研究是运用关于教育基础理论知识,解决教育工作实际问题的研究。这一概念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应用的是教育的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实践效益。中小学教科研操作方法:可以分为群体研究和个体研究两种。群体研究包括:专题研究、教学片段。个体研究包括撰写案例、撰写论文。学习理论——实践探索——积累经验——总结提高。

    6、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l 缺乏研究意识; l 教师普遍有畏难情绪; l 不知道如何下手;

    l 形式主义严重;研究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l 功利主义严重。

    7、中小学课题研究应遵循的基本策略: l 不可不做,不可多做; l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l 化繁为简,化虚为实; l 立足实际,超越实际。8.课题研究的目的

    (1)从课题研究的目的看——求真和求善 求真

    追求学生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追求教师的不断提高

    追求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不断提升 求善

    出经验

    出理论

    揭示规律:从未知到已知(教育工作是从已知到落实)

    (2)从课题研究的工作方式看——是解决问题 为什么做这个课题(发现、提出问题)这个课题做些什么(确定研究的内容)怎样做这个课题(研究措施:)打算取得什么效果(研究目标:)怎样证明效果(评价标准、工具、方法)(3)从课题研究亮点的角度看——是创新 新的发现(没有的)

    补充出新(不详的)

    完善出新(不全的)

    纠偏出新(不对的)

    不做无用功,不搞简单重复,避免低效、无效劳动。

    (4)从强调课题研究成果物化角度看——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运用 全面收集资料的意识 提炼分析资料的意识 成果的物化意识——出精品: 人无我有 人有我精 人精我新

    二、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l 定义: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

    l 基本步骤: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2、文献研究:

    l 定义: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l 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

    l 步骤: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

    3、经验总结:

    l 定义:教育工作者通过总结、归纳教育经验和教训,结实教育现象的本质及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l 步骤:确立总结对象→搜集资料→分析资料 → 撰写总结报告

    4、案例研究

    l 定义: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

    l 步骤:确立案例→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分析和诊断案例 →归纳结论、得出启示。

    5、实验研究

    l 定义: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

    l 步骤: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 →开始实验 →进行后测 →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 →撰写实验报告。

    6、叙事研究

    教育叙事(narrative action research),就是教师“叙说”自己在教育活动中的个人化的教育“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并在反思的基础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叙事研究的特点:

    (1).以“质的研究”为方法论。所谓质的研究,就是“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质的研究”就是一种“情境中”的研究。质的研究的特点决定了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教育领域的研究。(2).以教师的生活故事为研究对象。

    (3).由解说者描述和分析。

    叙事研究的内容

    (1).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

    (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

    叙事的主要类型

    (1)“教学叙事”:是关于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片段的具体反思,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教学案例。

    (2)“生活叙事”:是关于教师与某个或几个学生交往的生活故事,使之成为一份具体的师生关系或学生生活的案例。

    (3)“研究叙事”:教育研究、论文研究、资源开发实践等过程中的思考体会。

    案例的基本要素(1)标题(2)引言(3)背景(4)问题(5)问题的解决(6)反思与讨论 案例评价的标准

    讲述一个故事;集中在一个中心论题上;描述现实生活情景;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应包括从案例反映的对象那里引述的材料;需要对面临的疑难问题提出解决办法;需要对已作出的解决问题决策进行评价;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叙述要具体、特殊;说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要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好案例的关键

    1、重在思考

    (1)教育叙事研究不是简单的“镜像”纪录生活,而是观察与思考生活。

    (2)好的教学设计不仅仅是一份好的教案,而是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获得的经验。(3)思考不是填写模板,而是创意和灵感的碰撞。

    (4)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人知识,而是教人思考,因此,教师自己首先要养成思考的习惯。

    2、注意观察

    (1)观察教学情景的发展变化。(2)观察当事人的态度。(3)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学习的结果。

    (4)可以借助技术(照相机、录像机、计算机等)记录观察的过程。(5)注意保存观察的原始资料。

    3、能够提出问题

    (1)明确研究的问题。(2)清晰地表达问题。

    (3)把问题细化,便于处理和研究。(4)注意随时抓住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5)追问问题。

    4、注意学习

    (1)从文献资料学习。

    (2)从网络上的丰富资源学习。(3)向身边的同行学习。(4)向自己的学生学习。(5)注意从历史经验中学习。

    5、研究过程

    (1)清晰地说明参与者特征和研究地点的特征。(2)明确研究的方法和程序。(3)资料收集的技术与可信度。(4)现场情景的准确和生动的描述。(5)如实记录当时的心理活动。

    6、交流与讨论

    (1)头脑风暴,促进新思想的涌现。(2)网上交流,吸取和集中更多人的智慧。(3)对现象和发现的清晰充分的解释。

    (4)给出的结论适当、有条理、有证据,(必要时讨论研究的局限性)。(5)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三、课题的立项申报 l

    1、确立选题: l 问题意识;

    l 从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出发;

    l 联系教育教学改革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 l 集体思考,讨论,确立研究的主题。确立研究课题的基本途径

    • 从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中提出课题; • 从面临的突出问题中提出课题;

    • 移植先进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提出课题; • 从国内外教育发展前沿寻找切入点,提出课题; • 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创新设想,提出课题。选题应遵循的原则 ①选题应具有创新性

    ②选题应具有科学性

    ③选题应具有优势性

    ④选题应具有实用性

    ⑤选题应具有可行性 注意事项

    ①选择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或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 ②研究的范围不宜过大,从小处着手 强调——选择小课题

    课题价值大小,不在课题大小

    基层与一线:应当侧重选择范围较窄且比较具体的教育教学“真”课题。

    课题选题小—— 才能胜任,挖掘才深,能见实效,解决真问题,解放教师、解放学生,形成良性循环 消除科研神秘感

    ③要考虑实施条件,立足于本职工作(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研究)④立足于平时积累 ⑤立足于个人特点(模式)⑥注意对日常教育现象进行反思 ⑦选题不要一味求新

    课题名称必须简单、具体、明确。比如:《变革学习方式提高中学生学习能力研究》

    2、搜集研究资料:

    A、寻找支持本课题的有关理论依据;

    B、获得与本课题相关的已有成果;

    C、思考仍然存在的未解决的相关问题。

    D、从学校实际寻找资料:优秀教师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从具体案例中分析。强调:资料收集、整理、分析 课题研究终结都离不开教育科研资料 资料搜集

    必须按照自己的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

    实验相关间接资料。图书目录、学术专著、报纸、期刊、文件、调查报告、科技报告和各种学术论文、报告、总结、计划、决议等文件中搜集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实验直接资料(计划、总结、经验、论文……)

    3、填写申报表、撰写研究方案。

    l 研究方案的基本要素:问题的提出(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课题的界定、理论依据、理论假设或者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含时间安排和主要研究措施等)、课题管理(专家组、课题组、研究任务的分工、经费的管理、预期研究成果形式等)、参考文献。l 要反复讨论和修改。

    四、课题的开题论证

    1、基本要求:

    l 开题论证是课题研究的必须且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题研究的组成部分,不能省略。l 市级课题的开题工作委托县级(直属单位的)教研部门具体组织,在开题论证结束后将修正后的研究方案和开题意见交市规划办备案。

    l 开题论证主要就是论证课题的研究方案的可行性、操作性、科学性及研究价值等。

    2、召开课题组预备会议。

    l 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任务,必须分解任务。(研究的侧重点、承担什么工作、组织什么活动、准备什么资料、完成什么成果等),研究人员要有主人翁精神。l 讨论确定研究方案。都必须发表意见。

    3、召开开题论证会议

    l 延请开题专家。按照课题的需要聘请相关专家(专家的层次可以自由确定)l 提前将研究方案交专家审阅。

    l 会议程序:主持人宣布会议开始、课题组长陈述研究方案、课题成员补充方案或者个人相关观点、专家评点方案、专家与成员讨论方案、撰写开题意见。l 结合会议讨论情况修正研究方案。

    五、课题研究过程

    l 落实好研究过程是课题能否成功的关键。

    l 课题研究中的形式主义,根本原因在于过程没有得到落实。只注重立项和结题,却没有过程。

    l 课题组的自我管理是研究过程落实的关键。l 市规划办每年将对省市级课题进行审查。

    l 县市区教研室以及个学校教科室要加强过程督促,将各个课题研究纳入学校的工作之中。

    1、制定好研究计划。

    l 每年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将开展几次研讨活动、将形成什么样的研究成果、下一步该怎样做。等等。

    l 计划可以简单,不必向研究方案那样复杂。l 年底对照计划,看看研究工作进展得怎样?

    l 每个成员应该有一个个人的研究计划,也可以简单些。

    2、寻找课题研究的重点

    l 课题的重点和关键问题是什么?

    l 将重点和关键问题分解,从而降低研究的难度。l 课题组能够完成的工作有哪些? l 采取怎样的措施来完成研究重点?

    3、结合日常工作开展研讨活动。

    l 课堂教学的观摩与研讨活动:如教研组的听课与评课,参与市级学科教学竞赛等。l 教育理论与政策的学习活动:如专题学习本课题的某一理论依据、课程标准的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学习、电子课例的观摩与学习等。

    l 开展课题组内的专题研讨。可由每个成员设计一次专题研讨活动,定好主题、形式,并负责全程组织。

    l 组织论文写作。要是论文写作真正成为一种研究活动,而不能只是完成任务式的抄袭、拼凑。

    l 组织成果交流。如:相互修改论文和教案;组织校本成果汇报课;组织校内课题之间的成果展示(教科室的工作)。

    l 与校外专家同行一起开展交流和研讨。发挥专家印领和同伴互助的作用。4、做好小结,邀请专家进行阶段论证。

    5、注意积累研究资料。会议资料、教案资料、课例(案例)资料、论文资料、学习与培训资料、研究数据等。课题组要建立课题档案。

    6、外出学习与交流。要联系自己研究的课题去交流,向同行请教。

    7、经常发表成果。杂志发表、学术活动评选、网络发表等

    六、课题总结阶段

    1、整理课题资料。

    l 对有关部门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l 对有关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分类整理,建议使用活页的形式,不要装订。

    2、课题组讨论结题工作。l 汇总研究情况,落实结题任务。

    3、撰写研究报告。

    l 研究报告的基本要素(大同小异,不必固定格式):

    前言(课题概况、课题组成员、摘要等)

    ①课题的提出(含研究现状分析)。②课题的界定。③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研究内容。④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主要研究方法、实施步骤、主要措施等)。⑤主要研究成果或者结果。⑥讨论与反思。⑦主要参考文献。

    4、准备结题材料。

    主件材料:研究报告、课题立项申报表、立项通知书、研究方案、专家论证意见等。

    附件材料:研究计划、相关系列论文、课例、证书、活动记录、子课题研究材料、佐证材料(如会议安排、报道等)等。

    课题材料要精选,不要堆砌。

    5、申请结题。写出结题申请,提交研究报告。

    6、召开结题会议。

    陈述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补充研究情况,专家查阅有关资料,专家发表个人鉴定意见,专家组长写鉴定意见。

    7、成果形式

    主件: 研究方案、计划、报告 附件:

    教师成果:论文、专著、软件、课 件、教案、教具、证书等

    学生成果:检测卷、调查表、作品、证书等。

    七、课题推广阶段 l

    1、修改研究报告; l

    2、开展后续研究; l

    3、申报成果评奖; l

    4、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第四篇: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小文档网整理)

    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内容提要: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也是教师踏上“幸福的研究路”的必经之路。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能提升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激发学生热情、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学生人格,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也是教师踏上“幸福的研究路”的必经之路。教师要关注自身实践中有意义的事件和日常工作中有价值的困惑,在看似无问题的“教学惯性”中发现问题,在问题成堆时聚焦某一个问题,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情,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学生人格,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这是教师科研的真正境界。

    下面从选题、开题、结题三个环节谈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如何选题

    选题,是课题探究的第一步。选题水平是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选题过程本身也是中小学教师提高科研能力、走向专业化的重要一环。中小学教师要有效地开展科研,必须首先学会如何选题。

    (一)选题原则

    1.价值性原则

    选题的价值性原则,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要具备一定评定标准的理论学术价值或实践应用价值。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目的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探索活动,这就要求作为科研起点的选题,必须符合教育科学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利于验证、批判和发展教育理论,完善教育科学本身的理论体系;必须符合教育实践应用的需要,利于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科学性原则

    选题的科学性原则,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符合教育科学理论及规律,必须具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根据。一方面,中小学教师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直接选定的研究课题,必须具有丰富、可靠的事实依据和很强的针对性。另一方面,选题的指导思想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要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支撑,否则将经不起推敲,徒有立论,而毫无意义可言。

    3.创新性原则

    选题的创新性原则,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具有新意,有独创性和突破性,也就是所选的课题是别人没有提出过的,或者是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是解决别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它是新颖的。

    4.可行性原则

    选题的可行性原则,是指所选研究课题必须具备保证其正常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的现实条件。要充分考虑到整个科研过程的各种必要条件,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条件。主观方面的条件主要包括研究者自身的知识结构、理论修养、研究能力、科研品格、兴趣爱好等;客观方面的条件主要包括保证课题顺利开展的资料、设备、时问、人员、经费和必要的行政支持与研究时机等。

    (二)选题路径

    1.从教育实践中选题。教育实践是课题研究的第一源泉。中小学教师天天生活和工作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的直接感受最多、最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有利条件和优势,从课堂中、教材中、学生中、管理中寻找那些最实际、最有效的研究专题,使课题研究与实践和谐地统一起来。

    2.从社会需要中选题。我国当前的社会正处于迅猛的改革之中,它向教育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而迫切的研究课题,如素质教育问题、创新教育问题、减轻学生负担问题、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教师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3.从科学理论中选题。教育教学理论和同教育教学相关的理论,也是教师选择研究专题的另一重要渠道。在我国,学科教育理论已具备雏型,但还未形成完整的科学。而与教育相关的学科虽然多已相当成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学科的进步,任何学科的任何理论都会有新的空白点需要填充。这些正是教师应该关注的课题。比如以接受美学的理论为依据研究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问题,依据人类文化学学说研究教科书中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等。

    4.从学术信息中选题。当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学术的发展变化都日新月异,新的信息有如潮涌,这也为教师的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新的学术信息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新概念、新理论,二是来自新事实,新动态。作为教师要有一种研究者的敏感,及时捕捉新的信息,并将其与教育教学研究相联系,从中发现新的研究专题,使自己处于教育研究领域的前沿。

    其实,选择课题的渠道还有很多,如从有关部门发布的课题指南中得到专题,从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中提炼专题,从学科教育史料中发现专题,从个人兴趣特长中确立专题等。

    二、课题研究怎样开好题

    课题研究的开题关键是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的撰写。

    一份完整的开题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的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而不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研究的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这就说的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的不是很准确,比如,“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2.名称要规范。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去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3.名称要简洁。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研究意义

    首先要介绍国内外对此课题的研究情况。这部分要有理论方面的,也要有实践方面的,要认真查阅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相关问题做过的研究,如: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的范围、研究的方法、研究的成果等。在此基础上阐明本课题研究要在哪些方面有所发现、创新。然后陈述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总之,这部分要回答“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的问题。

    (三)研究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相对于目的和指导思想而言,研究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研究的具体方向是什么,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

    (四)研究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具体要研究的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些教师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这对整个课题研究十分不利。因此,我们要学会把课题进行分解,一点一点地去做。

    (五)研究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

    (六)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

    (七)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课题不同,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但不管形式是什么,课题研究必须有成果,否则,这个课题就没有完成。

    (八)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方案中,要写出课题组长、副组长、课题组成员以及分工。课题组组长就是本课题的负责人。课题组的分工必须分得明确合理,争取让每个人了解自己工作和责任,不能吃大锅饭。但是在分工的基础上,也要注意全体人员的合作,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商讨,克服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九)设备条件和经费预算

    任何研究都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和研究经费,教育研究也不例外。对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如有关测验题和问卷题等研究工作与材料、经费预算及没备条件的需要,必须写清。但要实事求是,不能多多益善,胡写乱要。

    三、课题研究结题应注意什么

    (一)结题所需的材料

    教育科研结题是整个课题研究的工作总结,是对研究成果的鉴定。对一个教育科研课题的结题工作,需要哪些材料呢?一般需要准备如下材料:

    1.结题申请报告;

    2.课题立项申报报告;

    3.课题立项批复通知;

    4.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

    5.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

    6.附件:

    (1)课题成果;

    (2)课题的有关研究材料等。

    (二)结题专家组构成

    对一个课题的结题,主要是对这一个课题的成果进行鉴定,所以,结题也需要成立一个专家组,以完成对课题成果的鉴定工作。专家组的构成一般由学科专家和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水平的人员构成,也可以与课题组协商确定人员构成。

    (三)结题材料的提交和审阅

    1.结题材料的提交

    在提交结题申请报告后,经上级主管部门进行审核,同意后即可提交结题材料。在提交结题材料时,一般要准备专家组人手一份,以利于专家组对材料的审阅。

    2.专家组审阅结题材料

    在收到课题提交的结题材料后,即由专家组对结题材料进行审阅。一般而言,专家组主要是审核材料中对课题的研究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课题的选题意义如何;

    (2)课题的研究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3)课题的研究过程包括管理过程是否科学;

    (4)课题的研究方法是否正确,特别是有关变量的投放、控制、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是否科学、充分等;

    (5)课题的研究成果如何,特别是有无充分的数据、资料加以说明和论证所取得的成果,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课题研究成果的价值如何等;

    (6)课题研究的特点有哪些?

    (7)课题研究还存在哪些问题,对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有什么建议等。

    专家组在完成上面几个方面的工作后即可要求召开结题论证会议。

    (四)召开结题论证会

    在专家组审阅完结题材料后,就可以召开结题论证会议了,结题论证会议一般由专家组组织召开,由课题组负责提供会场及会议接待工作。

    结题论证会议议程一般如下:

    1.专家组听取课题小组对课题研究的简要说明或简要介绍,也可以对结题材料进行补充说明。

    2.如有必要专家组也可以进行听课或到有关科室查阅核实有关数据,也可以召开小型教师学生座谈会、听课等。

    3.在专家组完成听课或召开小型座谈会,听取课题组简要介绍后,就可以要求课题组就课题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答辩了。

    4.在完成答辩会后,专家组召开会议,进一步讨论对课题成果的评价。

    5.专家组向课题组公布及提交对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结果,专家组的评价结果可以作为课题研究的成果认证依据,也可以作为有关科研评奖依据。

    以上是结题论证会的一般议程。

    (五)结题工作应注意的几点

    1.课题组在提交结题申请前,应先对结题材料进行充分准备,特别是结题报告的撰写(结题报告的撰写方法见“案例二”)

    2.对课题的研究结果要客观、如实地进行反映,正确认识课题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它是以后对同类课题进一步研究的宝贵经验。

    ●操作点化

    优秀教师搞好课题研究需要以下五步骤:

    第一步:确定研究问题

    这是课题研究的开端,也是课题研究的关键性的一步。课题研究要关注各种富有意义的教学现象、事件,更强调在研究中体察教育中的特殊行为或思想现象。课题研究的问题应是具有研究意义的教育现象、事件。它包括两重含义:一是该问题困惑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二是该问题是普遍现象或典型问题,对教师具有实际意义。确定了研究问题,教师的课题研究才有了方向。

    第二步:筛选研究对象

    筛选研究对象是研究顺利开展的保证。选择对象不仅与问题典型与否有关,更与师生良好的沟通、足够的热忱密切相关。课题研究的对象可以是课堂,也可以是学生;可以是群体,也可以是个体。教师要根据自己的课题目标,有效地确立具体的研究对象。

    第三步:进人研究情境

    能够直接进入教学情境是课题研究的捷径和优势所在。对情境进行研究的过程,就是教师自身进行教学活动、了解研究对象的过程。这是教师获得真实资料的第一来源。对于课题中的个人研究,自己就是教学情境的组成部分,自然可以得到原汁原味的资料;小组研究,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方案、备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获得资料。

    第四步:分析研究资料

    课题研究离不开对具体教学问题的分析、研究。这个过程既是教师进行反思的过程,又是教师与这些教学现象、事件进行对话的过程。教师每一次分析、研究资料的过程,都是与文本进行新一次的对话,都会产生新的认识和感悟,进而寻求合理的意义解释和问题解决方案。当然,分析研究资料特别要注意避免主观臆断和闭门造车,要让资料说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搜集到的资料编排成有序的现象、事件,让结论在动态的教学与分析研究中生成。

    第五步:撰写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对所做工作的概括性归纳。它既包括对现象、事件的叙事性描述,又包括对现象、事件的论述性分析、研究和展望。课题研究需要翔实细致地展现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解决方案等,从而指导实际教学,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在拙文《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选题方法》中,笔者曾反复谈到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

    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预计的突破,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经费预算等等。下面将围绕研究计划设计的要求,谈具体的操作办法。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范围 关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我们在确定课题时就已涉及,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界定和表述。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有老师进行的“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研究”,就应该说明幼儿是指的哪一年龄的幼儿,入的幼儿园是什么类型的幼儿园,全托还是白托,城市还是乡村,因为不同条件下幼儿的心理适应是不同的;另外,“心理”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指情感、意志和认知,“适应”指的是一种什么状态,“不适应”指的又是什么状态,“问题”指的是什么,“研究”是什么类型的研究等等,都需有明确的定义,不能含糊其辞。这些概念都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而逐步明确,这就是研究的过程,通过科研提高素质的过程。有老师经常在研究报告中有这样的结论:本班智力正常的幼儿比例是多少,智力一般幼儿的比例是多少等。这种表述很容易使人对其含义的科学性、准确性表示怀疑,应在表述时对涉及的概念如“智力正常”、“智力一般”给予明确定义。

    二、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界定了研究的问题后,就应该在设计中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就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换句话说,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原因与期望,研究的意义是指研究的结果对有关人员、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个人的目的,如我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也可以是实用的目的,如要解决某个方面的具体困难,完成某项工作;还可以是纯科学的目的,如为某研究领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有位教师具有美术方面的特长,本身又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手工特长与优化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了“优化幼儿园环境的研究”,这项研究实际上就具有“个人的目的”与“实用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评判性分析。它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研究者自己对此研究的有关概念框架。这样,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时就应对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课题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处在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在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查找后,将这些资料的题目和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并注明出处。文献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

    在文献检索时,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我应该检索多大范围的文献,才掌握了该领域的真实动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确实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一般的经验是,首先检索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领域,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发现。比如我们要研究某社区幼儿早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检索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前人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以及早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上,同时兼顾了解该社区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组织)、教育的整体状况、社区组织结构的整体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文献检索的工作已变得很方便、快捷了,利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地浏览到有关的信息,我们不妨多加利用。

    了解研究的背景不仅仅是罗列有关的理论和发现,而是要批判性地阅读,进行评判和选择,同时,还要把自己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观点进行梳理,形成研究的重要知识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在纸上用文字、符号进行梳理的简洁、直观的方式,使自己平常头脑里的想法明朗,加深理解,使之形成自己的理论假设。

    四、确定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就是抽样的问题,有关抽样的方法,在各式各样的统计学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随机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框架抽样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种抽样的思考过程举例说明:

    例一,我们打算对本省的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进行研究。事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有的学前班保育工作做得“很好”,有的“一般”,有的“不太好”。现在我们希望对整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对所有的学前班都进行研究,样本很大,工作量也很大,时间、精力、财力都不允许,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极端个案抽样”的方法,在“最好”和“最差”的学前班中选择一至两个,进行密集的现场调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问题可以集中在:一般认为学前班保育工作“好”与“不好”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是来自家长,来自教师,来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还是其他专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具备什么条件,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会很好或很差?如果我们知道在这种表现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一个学前班的情形会如此,那我们就可以推测一般的学前班也会如此。然后我们可以探寻在此类情况下提高农村学前班保育工作质量的可能性,如果在此类极端的情况下提出的工作措施有利于现状的改变,那么也就可以设想在其他一般的情况下,这种种措施也是有效的。例二,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地区的幼儿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就可以在事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地区的幼儿园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同一个层次内的具体情况,从而比较不同层次的水平,进而达到对总体的了解。如我们可以按照经济状况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地区。欠发达地区三层,也可以按照沿海、内陆、山区、草原等地形特征分层,还可以按照人口数量的多少分层。例三,某幼儿园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新的活动方案的实验,并想通过实验后分析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在选择实验对象时,为了避免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实验对象身心各方面发生变化等在实验中称为“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内在的效度”的状况出现,就采用随机选择实验组并设立对照组的方法。抽样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此不能详细介绍,但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教师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始终坚持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遵守对研究对象的承诺,是否为之保密、是否打算与对方分享研究成果、是否公平公正对待实验对象等,都要在事先明确,防止合作研究后出现署名纠纷、设置实验班从而侵犯了对照班应有权利等事件的出现。

    五、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样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与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类型来定,各类方法既是独立的,在课题研究中又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关于这一点,有关的书籍也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

    在确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后,还要考虑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等。现根据两项课题的研究类型介绍具体资料整理操作方法:

    其一,一幼儿园医务室保健医生,因为职业的特点及各级卫生防疫站的督促,一直很注意各种数据资料的登记、整理,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她开展了《幼儿集体生活中保健干预措施的研究》,6年的时间里,她利用各种工作表格,做了这些内容的数据统计:幼儿生长发育的状况及评估;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如砂眼、龋齿、肠炎、感冒等)的季节、人数、治疗情况、保健措施;每周营养量计算及分析,最后,在研究报告里,她以严谨、翔实的数据分析,提出了幼儿园保健措施干预(如吃预防药、打预防针、开展卫生指导)的最佳时机和预防途径(晨检、消毒、营养)的最合理形式,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其二,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民族艺术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研究多年,他们通过幼儿园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本民族的艺术教育,积累了很多原始的文字材料,如教学日志、教学笔记、备课资料、活动总结等。但是,在对课题进行总结时,却不知道如何着手。后经讨论,选择了根据资料内容所呈现的意义而整理的办法,即围绕活动的主题,再按照内容本身的前后顺序(如时间序列、因果关系、情境程序)进行,信息比较密集,资料的精优又得到了浓缩,操作性较强。

    六、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

    这一部分是衡量整个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标准,也是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难的部分,所以必须认真思考,细致对待。

    关于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分为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两种。质的方法中主要以检测效度、信度及推论进行,主要操作方法在有关书中有所涉及,在此不可能赘言,但要强调一点──其总的目的是检测研究的结果是否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否对研究范围之外的人和事具有借鉴意义。

    量的方法则是数据的统计方法,现以三个研究案例说明。某教师针对一幼儿经常打人的行为,决定研究降低该幼儿打人频率的教育措施,她参照有关理论,制定了几条措施逐一实验。她用四周的时间,通过观察、实施措施、停止措施、再次实施措施的过程,记录幼儿打人的频率,作曲线图,分析该幼儿每周、每天平均打人的次数,看是否能使该幼儿打人的次数稳定下降,从而检测实验措施的有效性。这就是ABAB循环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效度。

    某幼儿园要证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随机选择一实验班一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也就是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在因变量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就采用U检验法(非参数分析方法之一种),使验证的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另一幼儿园要进行增强幼儿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验,于是设计“单组前后测”的类型,即实验前用一是表测幼儿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实验(教育干预),再用同一量表测,采用“符号检验法”进行相关数据差数的检验,这是另一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这里谈到了用量表进行测试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这种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研究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但是因为它的编制、测试和解释过程科学性、专业性要求很高,所以必须谨慎使用。对幼儿教师来说,可以了解几种常用的测试量表,在必要的时候,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选择使用。国内常用的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测量表有:中国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等,教师不妨在相关的书籍中作深入了解。有的老师因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没有适合的量表可用,想自己设计量表进行测试,这在理论上讲是完全可以的,但由于编制量表是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所以务必要谨慎、小心,否则将影响研究的结论,甚而影响整个课题的研究水平。

    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选题方法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幼儿教育走过了一条艰辛而充满希望的改革之路,其具体表现就是,国家、政府日益重视以立法来维护儿童的各项权利,并通过一些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措施来规范社会、教育机构、教师、家长的教育行为,并在幼儿教育领域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理沦与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澄清一些观点,使教育的内容更加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方法更加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实际组织和运作中,还存在很多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地方,诸如,如何真正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如何合理满足幼儿的生理需要和情感需求,如何优化幼儿任何时候任何空间的生存环境,如何让每一个幼儿在各自的水平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上述种种,都为幼儿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从笔者的工作范围和视野看,完成、解决这些课题的责任不可能也不应该仅仅落在专业学前教育研究人员的身上,而更多地应该由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研员、教师、园长,甚至保育员、医生等等来承担,这是由教育科学研究区别于其他专业科学研究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即它的群众性所决定的。笔者试图应这些人群(以下统称为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介绍部分方法技术。

    作为一门以演绎为主的经验科学,教育科学研究属于社会科学研究的范畴,它的三个基本要素即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方法技术包括很多,如:如何选题,如何提出假设,如何确立依据,如何制定计划,如何检测效果,如何撰写报告等等。本文只就第一个问题,即如何选题进行介绍。

    我们都知道,社会科学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可能就在于它们研究的对象具有本质的不同。如自然科学研究:物体在不脱离地心引力的情况下,是一定会自由落地的;还比如,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常规化、规范化的课题研究,其目的不是追求形式上或功利上的数量和形式,而是培养自己的科学精神,即实证的精神。学会理性地判断问题,科学地解决问题,而且懂得一切结论都应该经过研究和探讨,不能凭空想像,对任何东西既不盲干,也不盲从,还要尊重科学,遵守科学规则。这是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素质的一个途径,这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时必须明确的。现在在各种类型的课题申报表中,一般在起始页里就有需要课题申请人签名的承诺,其承诺的内容大致有:保证如实填写各项内容,承诺各种有约束的儿童观的对策和措施,幼儿园课程与教具、学具、玩具的研究、开发等,都将成为研究的热点。幼儿教师师资培养的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因此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也容易成为热点。联系时代特征及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有利于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活动探讨也将成为热点。2024年9月5日在日内瓦召开了第46届国际教育会议,会议提出:力的协议,遵守课题管理的有关规定,认真开展研究,取得预期成果等。这是在课题研究前首先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道德及纪律的规范。

    下面就幼儿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的选择谈几个问题。

    一、确定课题的来源

    教育研究课题的来源其实是非常广泛的,概括起来说,有几个方面:

    第一,从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改思路,以及国内外教育改革的趋势找热点、焦点和重点。我国近段时间内,尤其是“十五”期间,教育改革的趋势是怎样的呢?有专家认为,我国教育科学研究将继续“九五”期间向教育改革实际中的理论问题研究转型的发展趋势,更多地表现出日益务实的学术风气。教育基本理论研究在继续宏观层面的反思和探索的同时,将进一步从宏观领域转入微观的、深入的和细化的具体学术问题的研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将成为研究的热点。具体在幼儿教育中,学习、领会、落实国家有关幼儿教育的法律法规,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的具体途径,改变陈旧国际社会不仅要使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还要提高教育质量,使每个人都能够适应并参与现代社会的生活,学会和睦相处。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说:“在当今世界的某些地区,人们和睦相处的基础还很脆弱,这些地方的人们正受到战争、内乱、不公正、贫困、种族歧视以及各种暴力的影响,而教育对于消除这些影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国际教育界教育理念的体现,我们在选择课题时,可对其教育思想、教学模式、教育内容进行方法层面上的研究。另外,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很多值得研究的热点。比如,家长对幼儿教育机构的要求与幼儿教育机构本身的特点经常发生冲突的问题,或桎梏了幼儿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或误导了幼儿园办园宗旨的确立,甚至影响到了幼儿园师资及园舍水平的评价,是目前很多幼儿园困惑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但遗憾的是,针对这一热点而进行的有专业水平、实践价值和有相当说服力的拒绝或肯定某些行为的研究结论还未出现。

    第二,在教育实践中找难点问题,寻找研究的突破口。我们都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什么问题是难以解决的,什么问题是我们感到困惑的,什么问题是解决得不好甚至走入了误区的,其实都深有体会。如果我们有能力,又有兴趣,不妨试着选择这一类的课题进行研究。从综合性的研究看,幼儿园办园质量的评价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幼儿园的好坏长期以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如何看待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如何把家长、社会对幼儿园的评价与幼儿园自身性质统一起来,不仅在实践中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而且在理论上也是一个长期研究和争论的大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其实这里讲到的问题就正是我们评价幼儿园好坏的基本观点。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却又发现,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在教育实践中确实还缺乏客观、科学、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这样,即使基本观点是正确的,我们的期望还是会落空。从单项的学科研究看,也还缺少既体现教改思路,又真正为幼儿所喜爱并接受的教育活动设计。比如幼儿园的节日庆祝活动设计,对幼儿进行表扬与奖励的形式设计等。有人认为教育活动设计不能称为教育科研课题,它只是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之一,充其量只能算教改活动。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笔者认为,作为在幼儿园第一线的教师,能够从事以改造或直接改变教育现象和过程为主要目的的研究,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况且,如果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设计,有研究计划和研究方法,并且为那些基础理论寻找到了各种实际应用的可能性途径,也应该承认它的课题研究性质。因为,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就是优化教育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还诸如,对世界上公认的、有真正教育价值的教育家的理论运用,教师个人化的、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措施等都是教育实践中的难点。

    第三,从教育教学中实际存在并尝试解决的问题中找课题。

    前面讲过,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其最终目的不是为课题而课题,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本职工作,而教育活动异常复杂,面临的实际问题很多,可供选择的课题也就很多。如,幼儿园内目前师生负性负担过重的问题。作为教师和成长中的幼儿来说,有一定的负担不是不可接受的,也未必是坏事,但是,这种负担必须是正性的。教师为提高教育质量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学习,为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而付出额外的劳动,幼儿为健康的成长而占用了一定的生活时间,都是正性而必要的负担,但是在实际中,幼儿园里经常有使人紧张的气氛,教师要完成国家规定的任务,还要设置自己的特色课程,幼儿应付完常规课程又要去应付特色课程,使人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承受力。所以可以面对这种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调整课程内容。

    当然,在教育实践中找到准备研究的课题要有本地、本园、本人的特色,这样才便于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第四,从教育科学规划指南中找课题。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根据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提出教育科研的问题与任务,各种学术团体、各种教育报刊也会定期地提出该领域的选题范围,这也就是它们发布的研究指南。一般来说,在制定指南的过程中,各学科组、各研究领域,都会考虑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以及难点问题,所以是选题的最方便来源。

    二、确定课题的步骤

    可以用演绎式理论梳理自己确定课题的思路,先自问:这是一项有意义的研究吗?我有兴趣吗?我有能力完成吗?这就是说,教师在提出课题时,要从课题的必要性、可能性及研究价值几方面综合考虑。首先,提出问题。

    教师要想提出教育研究的问题,必须要更新已有的思维方式,不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东西,或专家认同的东西,要持大胆质疑和批判的态度,其思维方式有: 1.这个问题是在实践中常常遇到并又感到棘手的,用常规的方法处理,效果往往不好,教师就应该不回避矛盾,提出解决问题的课题来。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生活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教师,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幼儿的安全考虑,教师不能也不敢在生活中为幼儿提供过多的机会。于是有教师提出“多媒体技术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中的运用”课题,多媒体技术不仅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生动具体的画面,丰富了幼儿的生活,而且避免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保证了幼儿的安全。

    2.这个问题经过探索,已有了初步的结论,但我能否再进一步深入,吸收好的,使理论、措施更完善。如感觉统合的教育研究,有教师就在港台地区实验总结的基础上,结合本园的经济实力及园舍条件,提出了“感觉统合研究与幼儿园体育活动”的课题。

    3.这个问题经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这也就是幼儿园工作的常规,但常规也不是固定的,我们还可以考虑它是否是最好的,是否可以有变式,是否可反常式而行之。如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结构,对于养成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形成幼儿园良好的秩序,使教师的组织有规可循,具有一定的规范作用。但这个常规也不是不可以变的,如有的教师根据不同幼儿学习的特点,研究在生活时间内实施教学内容,把教学时间集中成块,增加让幼儿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的问题,提出“优化一日生活环节,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课题,具有较好的实验效果。

    4.把国外、省外、园外成功的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如目前比较热门的蒙台棱利教学法、瑞吉欧教育理念等。只是在移植这些理论方法时,应该在完整、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吸收精华,而不是赶时髦,凑热闹。其次,分析问题。

    研究课题来自问题,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作为研究的课题。好的课题有两个条件:一是问题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这体现在课题名称的表述上;二是问题的前提必须正确,问题的答案必须存在,也就是研究目标要明确。在这基础上进行分析后,提出假设,形成课题。以一位老师的课题形成过程为例。该老师针对所教幼儿的行为表现及发展变化不理想的现实,提出“提高大班幼儿教养质量的实验”课题,但是有老师认为,提高幼儿的教养质量,是整个幼儿园不同年龄班需共同研究的课题,不能仅仅只在大班进行,况且提高质量的途径也很多。于是该老师将课题改为“提高幼儿园教养质量的实验”。这时,有人提出,提高幼儿园的教养质量包括很多方面的因素,如课程设置、教育策略、幼儿园环境、幼儿园师资等等,一个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有如此多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该老师默认这点,于是又将课题改为“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提高学习质量的实验”。后该老师经过认真的分析和考虑,正式将课题名定为“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大班幼儿发展的实验”,使得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更加紧凑。在对问题有了透彻的了解后,接着就要根据事实和已有的资料对研究的问题进行综合思考,提出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推测性的初步想法,它一般包括两个事件或概念之间的关系,用“如果——那么”表述。

    如上述课题,实验的假设就是:①让幼儿在有兴趣的情景下学习;②组织好各领域内学习内容的层次;③教师要不断引导幼儿亲自尝试;④及时掌握幼儿成长结果的信息,调整指导方式。

    再次,筛选问题。

    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去研究,不是所有的问题我们都能研究得了的,所以对将要研究的课题进行筛选是必要的。筛选的标准有三:是否有意义;是否有创新;是否可行。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所以研究的问题要有意义。如生活技能的训练,对于幼儿园来说,绝对有必要,但无必要专题对“洗手及步骤教学”进行研究,生活中幼儿很容易地学会的东西,不必要再浪费过多的精力,就如在目前幼儿发展水平的情况下,还花很多时间去教幼儿区别公鸡和母鸡的外形特征,反复讲电视机的用途一样。进行课题研究,总得研究新的东西或从新的角度才对,而不是对已知事物的简单再认识。如有的老师研究幼儿道德行为的发展,研究幼儿交往的特点,研究幼儿德育的重要性等,都是在重复别人的结论或论述,研究的结果不是别人早已经完成的就是早已经知道的,意义就不大。另外,在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时,要考虑自己——课题主持人以及课题组成员之间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还要有课题完成的时间、人力、财力保证,这是进行课题研究的必要条件。如果想申报某一级规划课题,就还要有其他的准备,这几年国家和省级课题申报,就非常强调 申请人具有与申请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积累,以及曾经承担并完成过课题的经历,这是保证所立项的课题能达到预期目的的一项措施,应该说是有道理的。最后,陈述选题。也就是对自己的选题进行详细说明,写成开题报告或填写课题申报表。它的主要内容大致如下:①课题名称:简明、具体、确切反映所要研究的内容、范围及要完成的任务。②研究意义:主要阐明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如对现状不满意,所以要研究改变,重点在理论上丰富什么,在实践中加强什么。③研究现状、趋势:包括前人及其他人研究的基础、结论及分歧点,本研究领域的动向。如国外做了什么类似的研究,某人提出过什么观点,某机构正在做什么等。需指出的是,这类论证都要列出文献索引,指明来源。④研究目标:课题要解决的问题,将在哪些方面创新和突破。如分析上述研究的缺陷,提出本课题的假设。⑤研究内容:研究准备在哪几方面进行。如有的要调查现状,要提出对策,要检验对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等。⑥研究方法:采用的主要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等。⑦条件分析:课题组人员的结构、资料准备、学术经历、成果等。⑧研究步骤和时间分配:研究分阶段进行,每一段的任务、分工及职责要明确,并根据需要和工作量安排时间,一般在时间上应留有余地,以免届时完不成任务。⑨经费预算:完成课题要进行的工作所需的经费。如调研费、会议费、资料费等。⑩成果形式:有专著、论文、研究报告、示范课等。

    三、选定课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育研究的实践表明,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置身于现实的开放的动态的教育情景中,能够随时随刻体察教学活动、背景以及有关现象的种种变化,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地及时地解决新问题,能够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直觉地对假设、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作出判断。显然,这是专业研究者所无法替代的。所以教师选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2.因为教师所处的位置和本职工作的特点,可利用的资源和条件都有限,所以不宜选取一些很大的题目进行研究,现在热门的“课程模式”、“课程标准”等课题,教师做起来困难还是较大,不如选小题,小题大作,小题深作,题目小,不一定价值小。

    3.教师有心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工作,还必须要有平时的积累,它既包括专业理论及其相关知识的积累,也应包括教育实践的经验积累及观点积累。如此,才能做到研究时心中有数,论证有高度,有说服力。

    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设计、操作方法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罗慧

    在拙文《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之选题方法》(见《学前教育研究》2024年第2期)中,笔者曾反复谈到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正如世界学前教育机构欧洲理事会在一份文件中提到的那样:“教育研究对教育之真正影响在于它对教师的教育观点和态度的影响”。教师在其中的得益会直接影响教育过程和水平,这种价值在研究过程中就已产生。而这种价值体现的大小应该与课题研究的水平成正比,可以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准备如何做,具体怎么做,即掌握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对于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对于研究者正确对研究对象实施影响,以及随之而来的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都具有实质性的作用。

    谈及课题研究的设计、操作方法,首先是课题研究的设计。研究的设计是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步,它是否完善,不仅直接影响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否能达到,研究的结果是否科学、可靠,而且也影响整个研究工作是否能顺利进行,是否有效率。对于一个幼儿教师,它的作用不但可以使自己对整个研究工作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工作起来更有条理,更有秩序,而且也可以向审阅、批准自己研究的机构和领导证明自己研究的可行性,这样以便得到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研究设计的具体体现就是做一个缜密、清晰的研究计划,也就是写出计划的细节,如你要做些什么事,打算如何做,做完后会有什么结果,需要多少投入等。它的基本要素和开题报告或课题论证书是一样的。无非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分析,预计的突破,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经费预算等等。

    下面将围绕研究计划设计的要求,谈具体的操作办法。

    一、界定研究的现象和范围

    关于这一问题,实际上我们在确定课题时就已涉及,这里有必要强调的是它们的界定和表述。作为教师,研究的问题应该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研究范围的大小取决于研究的时间、地点、经费的多少,研究者的人数和水平。对它们进行语言表述的时候,要考虑到研究的焦点和覆盖范围,并对重要概念进行定义,使这些概念在研究中具有可操作性。

    比如有老师进行的“幼儿入园心理适应问题研究”,就应该说明幼儿是指的哪一年龄的幼儿,入的幼儿园是什么类型的幼儿园,全托还是白托,城市还是乡村,因为不同条件下幼儿的心理适应是不同的;另外,“心理”包括哪些方面,是否指情感、意志和认知,“适应”指的是一种什么状态,“不适应”指的又是什么状态,“问题”指的是什么,“研究”是什么类型的研究等等,都需有明确的定义,不能含糊其辞。这些概念都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而逐步明确,这就是研究的过程,通过科研提高素质的过程。

    有老师经常在研究报告中有这样的结论:本班智力正常的幼儿比例是多少,智力一般幼儿的比例是多少等。这种表述很容易使人对其含义的科学性、准确性表示怀疑,应在表述时对涉及的概念如“智力正常”、“智力一般”给予明确定义。

    二、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界定了研究的问题后,就应该在设计中确定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也就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要解决的问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国内外研究的水平,存在的问题,本课题的学术思想、立论根据,主攻关键及独到之处,研究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换句话说,研究的目的是指研究者研究此课题的动机、原因与期望,研究的意义是指研究的结果对有关人员、机构以及有关问题的作用。

    研究的目的可以是个人的目的,如我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也可以是实用的目的,如要解决某个方面的具体困难,完成某项工作;还可以是纯科学的目的,如为某研究领域提供新的信息、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等。

    有位教师具有美术方面的特长,本身又对幼儿园环境的布置非常感兴趣,于是她就把自己的手工特长与优化幼儿的生活、学习环境结合起来,开展了“优化幼儿园环境的研究”,这项研究实际上就具有“个人的目的”与“实用的目的”。

    三、了解研究的背景

    这个问题简单地讲就是通过查阅各类文献,收集有用的信息,并作评判性分析。它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研究者的个人经验;研究者自己对此研究的有关概念框架。这样,研究者在课题设计时就应对有关的成果进行文献检索,了解该课题有关的内容和研究方法,了解它是否处在一个宽厚的理论基础之上,自己的研究具有多大的研究价值。在通过图书馆和计算机网络的查找后,将这些资料的题目和内容提要附在研究设计的后面,并注明出处。文献的性质、数量和组成形式是论证一个课题是否可行的重要标准。

    在文献检索时,我们经常会想到一个问题:我应该检索多大范围的文献,才掌握了该领域的真实动态?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确实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一般的经验是,首先检索与自己研究问题有关的领域,同时关注相关领域的主要理论和研究发现。比如我们要研究某社区幼儿早期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检索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前人对社区教育的研究以及早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上,同时兼顾了解该社区所在地的基本情况(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组织)、教育的整体状况、社区组织结构的整体状况、国家和地方政府对社区建设的政策和措施。

    在计算机网络时代,文献检索的工作已变得很方便、快捷了,利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就可以很快地浏览到有关的信息,我们不妨多加利用。

    了解研究的背景不仅仅是罗列有关的理论和发现,而是要批判性地阅读,进行评判和选择,同时,还要把自己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观点进行梳理,形成研究的重要知识来源。我们可以通过在纸上用文字、符号进行梳理的简洁、直观的方式,使自己平常头脑里的想法明朗,加深理解,使之形成自己的理论假设。

    四、确定研究的对象

    研究的对象必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也就是抽样的问题,有关抽样的方法,在各式各样的统计学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如随机抽样、概率抽样。分层框架抽样等,很多很多,本文只就其中三种抽样的思考过程举例说明:

    例一,我们打算对本省的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进行研究。事先我们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有的学前班保育工作做得“很好”,有的“一般”,有的“不太好”。现在我们希望对整体情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对所有的学前班都进行研究,样本很大,工作量也很大,时间、精力、财力都不允许,所以我们可以采取“极端个案抽样”的方法,在“最好”和“最差”的学前班中选择一至两个,进行密集的现场调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研究问题可以集中在:一般认为学前班保育工作“好”与“不好”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是来自家长,来自教师,来自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还是其他专业人员?在什么情况下,具备什么条件,农村学前班的保育工作会很好或很差?如果我们知道在这种表现比较明显的情况下,一个学前班的情形会如此,那我们就可以推测一般的学前班也会如此。然后我们可以探寻在此类情况下提高农村学前班保育工作质量的可能性,如果在此类极端的情况下提出的工作措施有利于现状的改变,那么也就可以设想在其他一般的情况下,这种种措施也是有效的。

    例二,如果我们要对一个地区的幼儿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就可以在事先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全地区的幼儿园进行分层,然后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目的性抽样,这样做的目的是了解同一个层次内的具体情况,从而比较不同层次的水平,进而达到对总体的了解。如我们可以按照经济状况分为发达地区、中等地区。欠发达地区三层,也可以按照沿海、内陆、山区、草原等地形特征分层,还可以按照人口数量的多少分层。

    例三,某幼儿园要进行为期一年的新的活动方案的实验,并想通过实验后分析幼儿的认知能力是否有明显提高,在选择实验对象时,为了避免时间的推移以及偶然因素的影响,如实验对象身心各方面发生变化等在实验中称为“自变量混淆而影响对因变量变化结果的解释,从而降低研究内在的效度”的状况出现,就采用随机选择实验组并设立对照组的方法。

    抽样的方法和策略很多,在此不能详细介绍,但特别要提出来的是,教师在确定研究对象时,要始终坚持教育科学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遵守对研究对象的承诺,是否为之保密、是否打算与对方分享研究成果、是否公平公正对待实验对象等,都要在事先明确,防止合作研究后出现署名纠纷、设置实验班从而侵犯了对照班应有权利等事件的出现。

    五、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样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与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类型来定,各类方法既是独立的,在课题研究中又要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关于这一点,有关的书籍也有详细介绍,不再重复。

    在确定了基本的研究方法后,还要考虑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方法,如抽样的方法,收集数据的方法,数据的定性与定量的方法等。现根据两项课题的研究类型介绍具体资料整理操作方法:

    其一,一幼儿园医务室保健医生,因为职业的特点及各级卫生防疫站的督促,一直很注意各种数据资料的登记、整理,在此工作的基础上,她开展了《幼儿集体生活中保健干预措施的研究》,6年的时间里,她利用各种工作表格,做了这些内容的数据统计:幼儿生长发育的状况及评估;幼儿常见病、多发病(如砂眼、龋齿、肠炎、感冒等)的季节、人数、治疗情况、保健措施;每周营养量计算及分析,最后,在研究报告里,她以严谨、翔实的数据分析,提出了幼儿园保健措施干预(如吃预防药、打预防针、开展卫生指导)的最佳时机和预防途径(晨检、消毒、营养)的最合理形式,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其二,一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开展民族艺术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研究多年,他们通过幼儿园各个环节的活动,进行本民族的艺术教育,积累了很多原始的文字材料,如教学日志、教学笔记、备课资料、活动总结等。但是,在对课题进行总结时,却不知道如何着手。后经讨论,选择了根据资料内容所呈现的意义而整理的办法,即围绕活动的主题,再按照内容本身的前后顺序(如时间序列、因果关系、情境程序)进行,信息比较密集,资料的精优又得到了浓缩,操作性较强。

    六、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

    这一部分是衡量整个研究的真实性、可靠性、代表性及有关伦理道德问题的标准,也是幼儿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最难的部分,所以必须认真思考,细致对待。关于研究结果的检测和评估,分为质的方法和量的方法两种。质的方法中主要以检测效度、信度及推论进行,主要操作方法在有关书中有所涉及,在此不可能赘言,但要强调一点──其总的目的是检测研究的结果是否反映了研究对象的真实情况,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否对研究范围之外的人和事具有借鉴意义。

    量的方法则是数据的统计方法,现以三个研究案例说明。

    某教师针对一幼儿经常打人的行为,决定研究降低该幼儿打人频率的教育措施,她参照有关理论,制定了几条措施逐一实验。她用四周的时间,通过观察、实施措施、停止措施、再次实施措施的过程,记录幼儿打人的频率,作曲线图,分析该幼儿每周、每天平均打人的次数,看是否能使该幼儿打人的次数稳定下降,从而检测实验措施的有效性。这就是ABAB循环法,具有一定的研究效度。

    某幼儿园要证明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随机选择一实验班一对照班进行对比实验,也就是检验两个独立样本在因变量上是否具有显著差异,就采用U检验法(非参数分析方法之一种),使验证的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另一幼儿园要进行增强幼儿某方面能力的培养实验,于是设计“单组前后测”的类型,即实验前用一是表测幼儿的能力,通过一年的实验(教育干预),再用同一量表测,采用“符号检验法”进行相关数据差数的检验,这是另一检测和评估的方法。

    这里谈到了用量表进行测试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这种用一组测试题(标准化试题或教师自编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是教育科研课题实验研究法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但是因为它的编制、测试和解释过程科学性、专业性要求很高,所以必须谨慎使用。对幼儿教师来说,可以了解几种常用的测试量表,在必要的时候,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选择使用。国内常用的幼儿发展与教育研究测量表有:中国比奈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等,教师不妨在相关的书籍中作深入了解。有的老师因为自己研究的课题没有适合的量表可用,想自己设计量表进行测试,这在理论上讲是完全可以的,但由于编制量表是科学性和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所以务必要谨慎、小心,否则将影响研究的结论,甚而影响整个课题的研究水平。

    2024-07-25 《学前教育研究》)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教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汇编).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