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敬老爱亲情暖人间

    敬老爱亲情暖人间[ 1号文库 ]

    1号文库 时间:2024-10-29 12:15:57 热度:0℃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第一篇:敬老爱亲情暖人间敬老爱亲情暖人间李欣,女,2024年3月10日出生,现年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汉族,土官镇指挥营村委会阿车铺村人。李欣出生在一个农户家中,排行老大,两年前,一天她从学校回家后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第一篇:敬老爱亲情暖人间

    敬老爱亲情暖人间

    李欣,女,2024年3月10日出生,现年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汉族,土官镇指挥营村委会阿车铺村人。李欣出生在一个农户家中,排行老大,两年前,一天她从学校回家后正在家中吃饭,一个噩耗传来,他父亲去给别人家安大门,不幸从三米多高的门头摔下来,后脑着地,抢救以后,命是保住了,可人却废了,据说只有六七岁小孩的智商。父亲散失了劳动能力,于是养家糊口的重担只能靠母亲一人。母亲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留下李欣、李欣的妹妹和那个智商低的父亲。李欣的老祖还在,爷爷奶奶已经老了,奶奶又患有动脉瘤,李欣的母亲一走,照顾家人的重担就烙在李欣身上。帮爸爸熬药、喂药、洗刷、煮饭等成了她一天紧张的生活节奏。李欣不在家时,爸爸只能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

    李欣在土官镇小学中心完小六年级一班读书,她是班委,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学习优秀,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家庭遭遇这么悲凉,让这个孩子早早地当了家。周六周日,她不能像同龄的孩子那样快乐地玩耍,回到家,她要忙着煮饭给爸爸和妹妹吃,还要忙着给爸爸和妹妹洗衣服,做家务,有时还要替父母给爷爷奶奶敬敬孝道,帮助爷爷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村里的人都夸她是个勤快、懂事的孩子!

    李欣在日记中写到:我好累呀!我多想像别的孩子那样,有爸爸妈妈的爱,无忧无虑的玩耍,累了就睡,饿了就吃,可我不能,因为我还有家人需要照顾!

    李欣是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她怕同学耻笑她的家庭,有时会伤

    心的躲着哭,更糟的是她生病时,连个来接他的家长都没有,病重打吊针时,根本没有家人陪同,唉!这孩子够可怜的!正是对家人的这份爱,让她一直矜持着不倒下。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自己的家人,李欣还是一如既往。她在心里默默念道:只要父亲能够康复,只要家人能够幸福,自己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日复一日,在李欣身上却体现出一种对家人不离不弃的爱。

    爱的表现无需用闪亮的语言来表达。李欣就是这样一个默默守护爱的人。她只是一个孩子,但她却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正践行着“敬老爱亲”的教诲,用无声的言语向人们叙述一个感人的故事和人间的真善美!

    2024年3月29日

    第二篇:医者大爱,情暖人间

    医者大爱,情暖人间

    3月11日,我非常有幸能够参加“2024感动二院人物”事迹报告会。听完高丹、谈春晓、瞿甦和杜旭东等4位“感动二院”人物平凡而又伟大的先进事迹,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感人故事,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他们没有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带给大家的却是平凡而真实的感动。妇产科高丹医生见义勇为,抢救孕妇;内镜中心谈春晓医生坚守岗位,无私奉献;JCI办公室瞿甦副主任舍小家顾大家,勇攀高峰;普外科杜旭东医生义无反顾参加援桑,为国争光。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忘我工作,敢于奉献。他们用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誓言,用仁心仁术、攻坚克难展现着医务工作者的高尚品德,始终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和振奋人心的感觉。

    四位感动人物,虽然事迹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肩负的责任与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以他们为标杆,对照先进找差距,立足岗位做贡献。学习他们勤奋学习、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把护理岗位作为建功立业的舞台,怀着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无比热爱,对技术精益求精。学习他们心系患者、救死扶伤的大爱精神。自觉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以实际行动诠释护理工作者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和不懈追求。学习他们心系群众、尽心尽责的优良作风。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岗位上忠实履行了应有职责。

    除了感动,还有感慨。我们不是亦步亦趋地跟在感动医院人物的后面,也不是完全模仿他们的先进事迹,而是见贤思齐,通过他们的事迹来检视自己、提升自己,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帮患者之所需。就像特鲁多医生所说:“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第三篇:人间亲情

    人间亲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张满了笑意。

    当满山的树木泛出秋意时,儿子考上了县重点一中。母亲却患上了严重的风湿病,干不了农活,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那时的一中,学生每月都得带30斤米交给食堂。儿知道母亲拿不出,便说:“娘,我要退学,帮你干农活。”母亲摸着儿的头,疼爱地说:“你有这份心,娘打心眼儿里高兴,但书是非读不可。放心,娘生你,就有法子养你。你先到学校报名,我随后就送米去。”儿固执地说不,母亲说快去,儿还是说不,母亲挥起粗糙的巴掌,结实地甩在儿脸上,这是16岁的儿第一次挨打„„

    儿终于上学去了,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母亲在默默沉思。

    没多久,县一中的大食堂迎来了姗姗来迟的母亲,她一瘸一拐地挪进门,气喘吁吁地从肩上卸下一袋米。负责掌秤登记的熊师傅打开袋口,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头就锁紧了,说:“你们这些做家长的,总喜欢占点小便宜。你看看,这里有早稻、中稻、晚稻,还有细米,简直把我们食堂当杂米桶了。”这位母亲臊红了脸,连说对不起。熊师傅见状,没再说什么,收了。母亲又掏出一个小布包,说:“大师傅,这是5元钱,我儿子这个月的生活费,麻烦您转给他。”熊师傅接过去,摇了摇,里面的硬币丁丁当当。他开玩笑说:“怎么,你在街上卖茶叶蛋?”母亲的脸又红了,支吾着道个谢,一瘸一拐地走了。

    又一个月初,这位母亲背着一袋米走进食堂。熊师傅照例开袋看米,眉头又锁紧,还是杂色米。他想,是不是上次没给这位母亲交待清楚,便一字一顿地对她说:“不管什么米,我们都收。但品种要分开,千万不能混在一起,否则没法煮,煮出的饭也是夹生的。下次还这样,我就不收了。”母亲有些惶恐地请求道:“大师傅,我家的米都是这样的,怎么办?”熊师傅哭笑不得,反问道:“你家一亩田能种出百样米?真好笑。”遭此抢白,母亲不敢吱声,熊师傅也不再理她。

    第三个月初,母亲又来了,熊师傅一看米,勃然大怒,用几乎失去理智的语气,毛辣辣地呵斥:“哎,我说你这个做妈的,怎么顽固不化呀?咋还是杂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么背来的,还是怎样背回去!”

    母亲似乎早有预料,双膝一弯,跪在熊师傅面前,两行热泪顺着凹陷无神的眼眶涌出:“大师傅,我跟您实说了吧,这米是我讨„„讨饭得来的啊!”熊师傅大吃一惊,眼睛瞪得溜圆,半晌说不出话。

    第四篇:敬老孝亲铸就人间大爱

    敬老孝亲铸就人间大爱

    --记宜君县彭镇赵塬村敬老孝亲模范 陈小能

    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以敬老孝亲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女、为人妻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她就是宜君县彭镇赵塬村的陈小能。

    四十多岁的陈小能,憨厚朴实、就像黄土高原上一杯黄土,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尽心竭力,无微不至,以自己的行动,照顾公公,倾注了全部的爱,写下了一个字“孝”。人常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陈小能十几年如一日为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公公尽孝的事迹在方圆几十里,妇孺皆知,传为美谈。

    1989年她和丈夫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育有一儿一女。二十多年来,她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和大多数农村妇女一样,她经常是干完地里的农活,回家还要洗衣做饭、照顾老人、料理孩子,但她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作为一位母亲,她深知知识和做人的重要性,因此即使再忙再累,也从不放松对子女的教育。她时常教育子女学习要踏踏实实、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 教育孩子。

    作为儿女,在赡养老人问题上,她对丈夫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辛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人人都要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逢年过节,哪怕再忙再累,总要给公公里里外外换个新。都说媳妇难做,可陈小能却用自己的行动默默的诠释着“孝道”的真谛。每天早晚为公公,整理被褥,端屎倒尿,擦身洗衣,端水喂饭,尽管家里不是很富裕,但还要设法给公公调剂好吃一点、易消化一点的,每逢赶集上会,从来未忘记为公公买一点好吃的。

    2024年8月,公公突然得了老年痴呆症,有时清醒,有时糊涂,她总是和丈夫一起陪着公公到医院做各项化验检查。公公住院期间,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这些劳累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工作她总是亲力亲为,任劳任怨。

    出院后,回到家中陈小能也是照顾得无微不至。尤其是越过古稀之年的老人,公公犯病初期常常表现出儿童的某些特点,挑剔,易怒,不听话,爱耍孩子脾气,有时嫌饭食不合口味,有时抱怨照顾不周,有时心事窝在肚子里不说让你猜,一不如意,就爱发脾气。每遇到这种情形,陈小能从不嫌弃。一次,公公嫌饭迟了,就乱摔东西,骂家里人不孝敬,把端来的饭一下挑翻,饭泼了一炕,可陈小能一点也不恼火,陪着笑脸向公公承认自己侍候不周到,请公公原谅,再端来 哄公公吃。现在老人没有意识,总是大小便失禁,经常把屎尿弄到裤子和被褥上。而陈小能总是给勤换洗,从无一句怨言。她经常说:“人都有老的时候,都有老的干不动的时候,咱家穷,没什么好的物质条件,只能是尽自己的一片孝心,能在老人身上积一点德,积一点善,就心满意足了。”她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百善孝为先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十多年坚持不懈。

    陈小能不光孝敬自己的公公,对左邻右舍都好,谁家有红白喜事、大情小事,她都能伸出援助之手,村里人都说她实诚,不爱计较,爱和她来往。谁家有事找她帮忙,她总是乐呵呵停下自己手里的活,去帮助别人。这位普通的家庭妇女,用自己最年轻的时光,铸就了人间大爱,她爱老人、爱丈夫,她多年如一日,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献给了这个家庭,用自己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孩子和丈夫,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孝敬老人、夫妻和睦、诚实守信、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的优秀传统美德。

    第五篇:人间最暖是亲情散文

    我是爸妈抱来的孩子。

    这事在我们村从来不是秘密,但在八岁以前,我一直以为那是别人逗我玩。直到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妈妈让我管他叫爸,我才知道,原来一切都是真的,我不是爸妈亲生的。

    任何语言都不足以描述我当时的心情,生气,愤怒,不相信。然而,事实就是事实,由不得你信或不信。

    爸爸拿出两张字据,那是我亲爸亲手写的证明和保证书。白纸黑字,清清楚楚,其中有这样一句:“愿将小女孩变为260元现金,并再三表明永远脱离血缘关系……”

    面对这样的字据,我无话可说。

    我是后来才弄清楚自己被抱走的原因的。

    我亲妈生了两对双胞胎,一胎两个男孩,二胎两个女孩,我是双胞胎姐姐。

    在80年代初,物质相当匮乏,要养活四个孩子实在艰难。不过在我看来,多半还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据说,妈妈去抱孩子那天,我亲爸想让她把两个女娃都抱走。当时,我和妹妹只有八个月大,非常瘦弱,手臂还不如现在小孩的食指头粗。妈妈怕喂不活,就只挑了看上去稍微硬实一些的我。

    就这样,我成了爸妈的女儿。爸妈还有一个儿子,大我14岁。小时候的我体弱多病,三天两头去诊所,爸妈在我身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对他们的亲儿子都上心,导致哥哥经常说爸妈偏心。

    爸妈的偏心其实另有原因,那是一个很悲伤的故事。

    爸妈本来儿女双全,兄妹相差三岁,哥哥调皮捣蛋,妹妹乖巧懂事,是爸妈贴心小丫头。可惜,天有不测风云,妹妹十岁那年,有一天像往常一样去放鹅,结果不幸溺水,没了。

    一年后,爸妈抱养了我。

    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亲爸亲妈充满了恨意,恨他们生而不养,也恨他们不够绝情。

    既然都脱离血缘关系了,干嘛又突然出现,来扰乱我的生活?

    到底还是年纪太小,怎么也理解不了为人父母的心情,所谓的生活艰难,现实无奈,在那时的我看来都是借口。

    那一年春节,妈妈第一次带我去生父家。一开始我很抗拒,可听到说要坐火车,就立马来了兴致。

    因年代久远,我已记不清第一次去生父家的情景了,听妈妈说,他家当时开着一个小吃部,我吃了好多油条和馄饨。

    之后也去过他们家几次,但间隔时间长,一般几年才去一次。印象深刻的是,我每去一次,走时亲妈都要哭一次。

    亲妈的眼泪是滚烫的,令人揪心的,但我给不了她更多的安慰。我和她之间永远隔着一道厚厚的屏障,永远无法亲近。尽管后来的我成熟了,懂事了,心中的怨念也渐渐消散了,却还是无法与她毫无芥蒂的相亲相爱。

    比较欣慰的是,我和亲哥哥、亲妹妹关系还不错,尤其是妹妹,我们不是一起长大的,相见次数也少,但双胞胎真的有心灵感应。

    记得15岁那年,我去他们家,我和妹妹竟然穿着一模一样的紫色毛衣,有时还会不约而同的剪一样的发型。

    不得不说,血缘真的很神奇。

    说到血缘,便又想起亲爸写的字据,心不由的一阵抽痛。但转念一想,若非他当初狠心将我送人,我能顺利长大吗?能享受到世间最温暖、最美好的亲情吗?

    是的,养父养母给了我世间最温暖、最美好的亲情。

    我是妈妈亲手抱回来的,她抱回了我,就等于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她失去过孩子,所以更懂得珍惜生命。她对我视如己出,小心呵护,生怕有一点闪失。

    妈妈的爱让我恃宠而骄。记得有一次,我在街上看中一条粉色的花裙子,妈妈不答应买,我就坐在地上耍无赖,然后就得到了裙子。

    因为依赖才会撒娇,因为爱才会妥协。我依赖妈妈,妈妈爱我。

    我爸是家中顶梁,是坚强的硬汉,对我却是无比的慈爱。小时常坐他的人力板车去赶集,一路有说有笑。他拉板车的背影,高大伟岸,我至今记忆犹新。

    我出嫁那天,我的硬汉父亲竟然哭得像个孩子,他拉着我丈夫的手说:“她以后就是你家人了,你们一定要好好待她……”

    那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见爸爸哭。

    光阴飞逝,爸妈现已70多岁。他们老了。

    妈妈在十几年前得了帕金森综合症,从一开始一个食指有点轻微抖动,发展到现在生活不能自理。白天离不开人,晚上最多睡三个小时。手脚没知觉,坐不住,老往一边倒。有时实在没办法,就用绳子给她扎起来。

    我妈得这病,受罪的是她自己,受累的是我爸,70岁了,既要种地,又要养牛,还要伺候我妈。

    我的婆家离娘家本来不远,可后来定居外地了,加上老公孩子等诸多牵绊,纵然心里万分挂念,终不能长期陪伴他们。

    去年夏天,爸爸急性阑尾炎做手术,我和哥嫂都回去了。那时我刚生了二胎不久,女儿仅三个多月,只得带在身边。

    我哥在医院伺候了十天,嫂子在家忙了十天。爸爸出院第二天,两个人都走了,留下我一个人照顾爸妈、我女儿,还有一条牛,还要骑车上街买菜。那两个月真把我累坏了。

    可我再累,也不及爸妈心里苦。

    和所有的父母一样,他们最怕的就是拖累子女。看着子女因他们受累,就会感到非常自责。

    他们年轻的时候,头顶一片天,肩担一家人,每天为生活奔波,劳累,无怨无悔。如果可以,他们愿做一棵参天大树,成为子女永远的保护伞。可是不能,人总会老,会病。当他们老了,病了,就会成为子女的负担。他们活了一辈子,知道生活不易,懂得人间疾苦,所以,但凡能独立支撑,都不想拖累子女。

    看着爸妈花白的头发和沟壑纵横的脸,我总觉得自己亏欠了他们,心情无比沉重。我想尽可能的对他们好,但我能做的实在有限。

    况且,爸妈内心的孤独和酸楚,也不是我一个人可以抚慰的。他们对我哥的殷切期盼,不是我能替代的。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我所能,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关怀。我也希望天下儿女,都能及时行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在,人间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敬老爱亲情暖人间.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