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

    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5篇范文][ 10号文库 ]

    10号文库 时间:2024-10-07 12:16:22 热度:0℃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第一篇: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第一篇: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

    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1

    简介:

    这是篇典型的赋。赋是一种文体,讲究铺张叙事,重视辞藻押韵,本文体现了赋的特点。比如发端之辞“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不仅有气势,而且含义尤丰,写尽秦王朝暴兴速灭的历史,其中“毕”、“一”、“兀”、“出”锤炼极佳。“毕”、“一”概括了六国互丧、天下为秦的史实,而“兀”、“出”,则形象说明“阿房出”是由“蜀山兀”换来的。作者以夸张的艺术手法,不仅写出了阿房宫规模宏大,而且生动地揭露了秦始皇的腐败、荒淫。这些无不反映赋的艺术特点。

    背景:

    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六国论》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灭国是咎由自取。

    字词: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4)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2、被动句

    1)输来其间

    2)函谷举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秦人不暇自哀

    2)定语后置

    (1)有不见者,三十六年

    (2)钉头磷磷

    (3)瓦缝参差

    (4)管弦呕哑

    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2)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3)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4)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5)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

    (6)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4、省略句

    1)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2)摽掠其人

    3)可怜焦土

    4)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古今异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古义:指天气(雨雪阴睛)的意思;今义: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今义:筹划、计划或组织)

    ④可怜焦土(古义:可惜;今义:怜悯)

    ⑤几千万落(古义:座,所;今义:下降,衰败)

    ⑥直走咸阳(古义:跑,奔,此处解释为趋向;今义:行)

    一词多义

    一:

    1、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数词。)

    3、黄鹤一去不复返(一旦。)

    4、而或长烟一空(全都。)

    5、用心一也(专一。)

    6、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体。)

    7、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一座)

    8、一肌一容(每一)

    9、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一样)

    爱: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爱。)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爱护。)

    3、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4、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

    取:

    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

    3、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

    4、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

    族:

    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族。)

    2、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

    4、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左传成公四年》(家族)

    焉:

    1、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盘旋着,屈曲着,像蜂房水涡。用于形容词后,相当于然:……的样子。)

    2、或师焉,或不焉(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助词。)

    3、且焉置土石(何况往哪里放置土石?哪里。疑问代词。)

    4、焉用亡郑以陪邻(怎么用灭亡郑国来增强邻国的力量呢?怎么。疑问副词。)

    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堆积土成为山,风雨在那里兴起了。于之。兼词。)

    6、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语气助词。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译出。)

    而:

    1、骊山北构而西折(它从骊山向北建造,折向西面。)

    2、不敢言而敢怒(不敢讲话,却敢在心里愤怒。)..3、谁得而族灭也(谁能够灭他们的族呢?)

    4、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教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句读的。)

    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且经常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事吗?)

    夫:

    1、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唉,假使六国各自爱护他们的百姓,就有足够的力量来抗拒秦国。)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夫,语气助词。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埋伏啊。)

    予观夫巴陵胜状(我看那巴陵的美景。)

    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2

    一、单元教材及学习重点说明

    本单元属于“沟通与应用”板块,学习新闻和报告文学,所选的都是这两类文体中的典范作品。这些作品强调真实性,及时准确地反映了方方面面的社会信息,从真实的生活出发,传达出时代的精神。

    有两篇现场短新闻,记者在现场,以眼睛为“摄像机”,以耳朵为“录音机”,简笔勾勒出清晰可视的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别了,“不列颠尼亚”》记录了英国撤离香港,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它选取了英国撤离香港的一系列场景,并把它们放在历史的背景中,使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有了一种历史的纵深感;《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则打破客观报道的传统,直接讲述记者自己参观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所见所感。

    报告文学《包身工》是中国报告文学划时代的作品,作者以铁的事实、精确的数据、精辟的分析和评论,把劳动强度最重、地位最低、待遇最差、痛苦最深的奴隶一样做工的女孩子们的遭遇公诸于世,愤怒控诉了帝国主义和买办势力的残酷剥削和掠夺中国工人的罪行。

    通讯《飞向太空的航程》从“神舟5号”飞船发射成功写起,回顾了中国的载人航天史。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国人的喜悦和自豪显得更加凝重。

    二、复习要点:

    1、学习新闻作品:弄清新闻结构、新闻事实、新闻背景、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学会提取信息。

    2、学习报告文学: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倾向,鉴赏叙事技巧,学会关注社会。

    3、读写结合:评论新闻事实,思考社会问题。

    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3

    【文学体裁知识】

    1.序:有两种,一是书序,如《<指南录>后序》《<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二是古代文人分别各以诗文相赠,是为赠序,如《滕王阁序》。

    2.疏:古代大臣向皇帝分条陈述事情、发表观点的文体,相当于“表”,如《谏太宗十思疏》。

    3.碑记:刻在死者墓碑上介绍、颂扬死者的文字,相当于“墓志铭”,表达方式上叙、议、抒三位一体,而偏重议论,如《五人墓碑记》

    4.楚辞体:又称“骚体”,为战国屈原首创,多用“兮”字,句式可长可短,抒情自由,多用“香草美人”比喻明君、贤臣。

    5.赋:古代一种介于韵文(诗)与散文之间的文体,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如《赤壁赋》(宋?苏轼)、《阿房宫赋》(唐?杜牧)、《秋声赋》(宋?欧阳修)

    6.骈文,起于汉魏,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以四字与六字相间定句,故又称“四六文”。

    7.中国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这种分法始于唐代。近体诗格律严格,有绝句和律诗两种,各有五言和七言两种形式。律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标题带有“歌、行、引、吟”等字眼的大多为古体诗,如《琵琶行》《游子吟》。

    8.词,产生于隋唐,又称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盛行于两宋,分婉约和豪放两派,婉约派代表:柳永(北宋)、李清照(南宋)等,豪放派代表: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词按结构又可分成:小令(只有一阕,没有上下阕,58字以内),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是长调。

    9.戏剧,是一种综合多种艺术的舞台艺术,按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按照结构繁简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照题材反映的时代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按照矛盾冲突的结局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悲喜剧)。

    第二篇:高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高一新生要根据自己的条件,以及高中阶段学科知识交叉多、综合性强,以及考查的知识和思维触点广的特点,找寻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1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译: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8、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我虽然十分愚笨,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何况像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9、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竭尽诚意,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像陌路之人。

    10、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播散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1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1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

    1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就

    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丝绸为后啊!

    16、鄙贱之人,不知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

    17、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译:上面执政的人抓获他之后就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18、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现在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就这件事情称赞它,说它是义举。

    19、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译:所以抛弃古代君王的现成的法令,而效法他们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

    20、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译:雍水猛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黑夜趟水过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们惊骇的声音如同高大的房屋倒塌一样。

    高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21、本文的大体脉络是怎样的?

    通观全文,作者悲和愤两股情感的烈焰,无处不在迸发,无处不在燃烧,升腾交织,无可抑制。追悼会的气氛,程君的发问和要求,引起对烈士的痛心的忆念,并且激起对杀人者的满腔仇恨和愤怒的揭露控诉。同时,作为革命家、思想家的作者,始终没有停止深沉的思索,对惨案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沉痛的总结,对烈士的死难意义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发展和文章结构上的大体脉络。

    2、本文结构是怎样的?

    文章第一、二、三部分,侧重于悲痛的忆念、哀悼;第四、五部分侧重于愤怒的揭露控诉;第六部分侧重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三者交错融汇,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一中心。

    3、本文的思想意义是什么?

    本文的内容,其实是对“三·一八”惨案的述评。鲁迅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他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遇害者,奉献他的悲哀和尊敬。鲁迅一方面告诫爱国青年改变斗争的方式,一方面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颂扬她们的勇毅,激发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作者记念一个刘和珍,评述的是“三·一八”惨案整个历史事件,要理解这篇课文,应首先把握其博大而深刻的思想意义。

    4、怎样从理清思路入手来解读难句?

    遇到难句,要把它放到思路中去,这样就容易理解了。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就是根据思路去解读。理清思路是阅读理解的一把钥匙。例如:

    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从思路上看,这里说的是记念死难者应取的态度,也是生活在黑暗世界的奋斗者理想的人格。从悲哀、愤懑到“敢于直面”“敢于正视”,是思想感情的飞跃,要做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这样,中国才有得救的希望。他们当然要承受超乎寻常的哀痛,但是为改变惨淡的人生,创造幸福的人生,他们本身也是幸福者。

    ⑵“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缘由”就是反动统治者不但极端凶残地屠杀人民,而且还用文的一手,进行严酷的思想统治。作者的思路是从揭露武的一手到揭露文的一手。反革命的两手是中国历反动统治者惯用的手法,屠刀加箝口术,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

    ⑶“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伟大”指三个女子伟大。“从容地辗转”是概括她们互相救助的情况。如此沉勇如此友爱,其精神之伟大确实令人惊心动魄。“枪弹的攒射”给凶残的执政府以辛辣的嘲讽。屠戮妇婴与惩创学生,是互文,同指制造“三·一八”惨案。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伟绩”“武功”是他们自己的夸耀,鲁迅用这两个词,当然是反语。

    ⑷“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苟活”,苟且图生存的意思。“苟活”是鲁迅的自我贬抑,说明他对自己的解剖确实到了无情的地步,他不惜贬抑自己来映衬刘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其实鲁迅是大智大勇的真的猛士。“真的猛士”首先是作者的自我策励。同时,这又是战斗的号召,鲁迅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像他一样,看到希望,为希望所鼓舞,奋然前行。

    本句的“苟活者”与第三部分“苟活”一语相对照,但范围扩大了。本句肯定了刘和珍牺牲对两类人(“苟活者”和“真的猛士”)所起的积极作用,抒发了崇敬之情,表现了决意奋进、义无反顾之意。

    ⑸“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本句既承接上文,也引起下文。“这”所指的主要是:对反动军阀和所谓学者文人的无情揭露,对血的教训的冷静总结,以及自己绝不妥协的抗争精神。

    ⑹“在四十余被害的青年之中,刘和珍君是我的学生。学生云者,我向来这样想,这样说,现在却觉得有些踌躇了,我应该对她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引号明确了“苟活到现在”所修饰的中心词是“我”,而不是“学生”。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刘和珍的确是自己的学生;另一方面又说但与她的伟大的牺牲精神相比,自己不过是“苟活者”。这样写,是对第一部分“程君”那段话从另一方面的补充,即自己并不是以一个老师的身份来给一个喜欢自己文章的学生写悼念文字,自己所悼念的其实是一位真的猛士。这样写,既把第一、二部分的内容紧紧熔铸在一起,又突出了鲁迅对这位学生极高的崇敬。这种崇敬之情贯穿于第三、四、五部分的记叙,至第七部分的议论进一步发挥。总之,本句中引号起强调作用,表现了作者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也表现了作者以死难烈士为榜样,英勇奋斗的强烈愿望。刘和珍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作者为此感到骄傲和崇敬。

    ⑺“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这是总收全文的一句,是全文思路的收束。对于“此”所概括的内容,既有对敌人的控诉、揭露,又有对烈士的崇敬和悼念;既有对“三·一八”惨案的评价,又有自己奋然前行的斗志。即“此”涉及对烈士的崇敬,对其牺牲精神的评价,对其斗争方式的总结,对反动军阀的愤怒声讨,对所谓学者文人的揭露、鞭笞,对庸人警醒的期盼以及作者奋然前行的决心等等。

    5、从表达方式上看,本文写法有何特点?

    本文采用了叙述、议论、抒情三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写法。叙事简练,清楚地写出了刘和珍思想性格的特点和壮烈牺牲的情景;议论深刻,有力地揭露出的反动本质,总结了对敌斗争的经验教训;抒情强烈,颂扬了烈士的崇高精神,抒发了自己的无限悲愤之情。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交错,融于一体,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高度的说服力。

    高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3

    常考易错成语

    1.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5.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第三篇:高一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

    进入高中后,很多新生有这样的心理落差,比自己成绩优秀的大有人在,很少有人注意到自己的存在,心理因此失衡,这是正常心理,但是应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年级语文基础知识1

    虚词归纳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谓语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固一世之雄也——“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非”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省略句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省略句

    词类活用(词性转换)

    歌窈窕之章(名词用作动词,歌咏)

    击空明兮溯流光(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动)

    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渺沧海一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渺)

    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译作状语加动词,向东进军)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通假字

    ①举酒属客属—嘱劝酒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凭借

    ③山川相缪缪—缭盘绕

    ④举匏尊以相属属—嘱劝酒尊—樽酒杯

    一词多义

    望:

    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2.西望夏口(向远处看,动词)

    长:

    1.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2.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然:

    1.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于: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4.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件事,连词)

    白:

    1.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做动词)

    歌:

    1.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2.歌曰(歌词,名词)

    3.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名词)

    古今异义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今义-儿子)

    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高一年级语文基础知识2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这是我的过错。)

    2、以乱易整,不武。(用散乱来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

    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5、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如今人家有大功反却要攻打人家,是不合道义的。)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他)是沛公的护卫樊哙。)

    7、此亡秦之续耳。(这是走秦朝灭亡的老路啊。)

    8、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

    9、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之所以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是为的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

    (二)倒装句

    1、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那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呢?)

    2、其无礼于晋。(介词结构后置句)(因为郑伯(曾经)对待晋侯没有礼貌)

    3、亡郑而有益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句)(倘使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

    4、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

    5、及宾客知其事者。(“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

    6、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介词结构后置)(把沛公的话一一报告了项王。)

    7、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能够在这里又见到您。)

    8、籍何以至此?(疑问代词作宾词前置)(我怎么会这样!)

    9、大王来何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大王来的时候带什么?)

    10、沛公安在?(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沛公在哪里?)

    (三)省略句

    1、晋军函陵。(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2、敢以烦执事?(我怎么敢用(这件事)来烦劳您。)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放弃进攻郑国而把它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4、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现在的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来购取他的头颅。)

    5、人不敢与忤视。(人们不敢同他正眼相看。)

    6、荆轲有所待,欲与俱。(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

    7、嘉为先言于秦王曰。(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

    8、为击破沛公军。(为我打败沛公的部队!)9、加彘肩上。(把猪肘放在(盾的)上面。)

    (四)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父亲、母亲和同族的人都被杀死或没收入官为奴。)

    2、而燕见陵之耻除矣。(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去了。)

    3、若属皆且为所虏。(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

    高一年级语文基础知识3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2)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动,变直)

    (4)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归纳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二

    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

    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二

    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基本文体知识汇总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4.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6.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8.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平叙(略)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词语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3.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21.散文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22.散文种类?(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议论文阅读技巧一论点(证明什么)

    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表述,在形式上是个完整的句子。论点一般是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的。1.中心论点1个(统帅分论点)⑴明确:

    分论点n个(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 ⑵方法 ①从位置上找:Ⅰ标题;Ⅱ开篇;Ⅲ中间;Ⅳ结尾。②分析文章的论据。(可用于检验预想的论点是否恰当)

    ③摘录法(只有分论点,而无中心论点)2.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二论据(用什么证明)⑴论据的类型:①事实论据(举例后要总结,概述论据要紧扣论点);②道理论据(引用名言要分析)。⑵论据要真实、可靠,典型(学科、国别、古今等)。

    ⑶次序安排(照应论点);⑷判断论据能否证明论点;⑸补充论据(要能证明论点)。三论证(怎样证明)⑴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例证法)事实论据记叙

    ②道理论证(引证法和说理)道理论据议论 ③对比论证(其本身也可以是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④喻证法(比喻)⑵分析论证过程 ①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②论点是怎样被证明的(用了哪些道理和事实,是否有正反两面的分析说理);③联系全文的结构,是否有总结。⑶论证的完整性(答:使论证更加全面完整,避免产生误解)

    ⑷分析论证的作用:证明该段的论点。议论文的结构 ⑴一般形式:①引论(提出问题);②本论(分析问题);③结论(解决问题)。⑵类型

    ①并列式:Ⅰ总分总;Ⅱ总分;Ⅲ分总。②递进式。五议论文的语言 ⑴严密(修饰性、限制性的语言的运用);⑵生动(成语、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⑶词序(从生活逻辑和上下文的照应上判断);⑷句序(关联词语的使用,特别要注意递进关系)。六驳论文的阅读 ⑴作者要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⑵作者是怎样进行批驳的,用了那些道理和论据;⑶由此,作者树立的正确的观点是什么?中考说明文阅读指导

    一、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二)、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1.分类别: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2.下定义:使读者对概念有确切的了解。3.作比较:用人们熟知的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4.举例子:可使读者对说明对象的特征获得具体认识。5.打比方:可达到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作用。6.列数字:可以准确地说明事物。

    7.配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8.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三)、说明要有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四)、说明文的阅读还要注意结构。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第五篇: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为重点,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全面落实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总目标,形成具有学校特色、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体系。

    以《教学大纲》为准绳,认真贯彻“课改”精神,教、学好必修课文和语文知识,进行有效的读、写、听、说训练,切实培养学生阅读和表达能力:使学生汲取课文中的实用语言、艺术语言、文学语言的丰富养料;同时,通过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陶冶审美情趣,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报国的革命情怀。

    二、工作要求

    (一)课程安排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课程主要学习必修课程三、四两个模块。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分两个学段(各10周),每个学段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二)教学内容

    1、阅读与鉴赏。

    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1)能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2)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4)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能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

    (5)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6)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对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18个)、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7)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

    (8)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2、表达与交流。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陈述自己的看法。

    (2)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3)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记叙性文章;课内作文不少于7—8篇,课外练笔不少于3000字;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

    三、实施方略

    1、阅读与鉴赏。

    (1)教学中要紧扣《课程标准》和《指导意见》精神,依据文本内容,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恰当设计教学目标,并以此引领和实施教学。

    (2)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能够熟练驾驭教材。

    (4)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文意,正确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或观点,并能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5)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6)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

    2、表达与交流。

    (1)鼓励学生从不同视点、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去观察、想象和表达,鼓励学生自由地、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2)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3)指导学生修改习作,针对学生写作中暴露的不足,可采取学生独立修改、相互修改等方式,使学生逐渐提高修改能力。

    (4)重视指导学生在交际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演讲、讨论、辩论等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

    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2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15)班、高一(16)班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期下来,感觉两个班的学生大部分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强的上进心。但从具体学习情况来看,语文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习惯仍未完全养成,有些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仍不会或不愿预习,课堂上听、记不能协调,不会主动记笔记;大多数学生虽能大致掌握教材内容,但整合、梳理能力欠缺,迁移能力不够。另外,较少一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上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依然停留在全盘接受教师灌输的观念上,在认识和方法上只注重死记硬背,很少深入理解分析。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要完成语文必修3与必修4两本教材的学习。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更加重视古诗文的鉴赏与诵读。此外,结构变化也很大,总体目的是在初中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措施

    为了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本学期我制定了如下教学计划:

    1、强化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编制教案、学案,做到:

    ①教育目标和能力目标明确;

    ②知识、能力及语文实践活动内容具体落实;

    ③教法安排和学法指导实在可行;

    ④重点难点清楚、教学过程明晰;

    ⑤版书设计实用。要改进教法、讲究效果,尽可能增大课堂容量和信息密度,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和条件,要努力帮助学生克服“不愿学、不勤学、不会学”的现象,力求在45分钟内给学生具体、实惠的知识和相应的能力。

    2、训练要落实:

    ①教师要精心选择、组织训练题,做到每课有练习。

    ②凡要求学生做的教师必须先做;

    ③所有训练教师都必须收、查、改、评,不得简单地公布答案了事。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5、使学生掌握高考诗歌鉴赏的技巧。

    6、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的教学要有耐心。

    7、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8、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规规矩矩地写字,仔仔细细地读书,踏踏实实地练习,认认真真地写作,随时留心观察、广泛涉猎,自觉动脑动手,积极创造性学习。该记的、该写的、该背的、该说的、该操作的,务求掌握。要特别注意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9、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下学期语文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3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不断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本学期教学进度

    本学期教学内容安排: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每周5x2=10节,全学期总时数近180节(含阅读课,写作、口语课,复习及月考、期末考试等机动)。具体教学程序见附页

    三、本期教材处理

    1、以模块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模块”,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模块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形成探求式能力课型。

    每个模块精讲“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型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新教材的文言文古典文化气息浓郁,但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计划文言文模块教学,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

    4、用好《读本》,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语文读本》已作为高中教材中必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切实抓好《读本》“读好”的工作。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读本》教学落实到实处。

    四、本期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在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内容可作穿插式教学。

    4、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5、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6、督促学生写好学习随笔,认真检查相关作业的完成,落实基础。

    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4

    一、使用教材:

    人教版必修一、必修二

    二、教材分析:

    新编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使用教材时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与写作、口语交际的交替教学。

    三、教学目标: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意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加强技能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夯实基础,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四、方法和措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2、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努力研究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变革,加强教学理论研究并付诸课堂实践。

    3、教学以精读课文为范文,以点带面,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4、注重诵读,培养语感,理解词句的着眼点在于更准确的把握文义。

    5、重视文言知识的积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把握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的相关知识和使用方法。

    6、作业做到一课一练,及时反馈。

    7、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

    8、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探求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注重开发现实生活中的作文资源。

    9、安排二三次语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采集、处理信息,综合分析,表达交流,探究创新等各方面的能力与素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设想与教材处理:

    新编语文教材与传统语文教材有所不同,它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着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对必修一与必修二的教材处理是:

    (1)“阅读鉴赏”单元与“表达交流”单元教学、及作文教学相辅相成。“阅读鉴赏”的每一个单元大约为两周完成,每教授完一个单元以后,按教材编排顺序讲解“表达交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教学主要依据“表达交流”知识点地

    排序来进行。本期大作文要求写六篇,每两周一次大作文,每一周要求学生写一篇周记。

    同时每两周依据“阅读交流”每个知识点的不同特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和自然。同时,要继续组织学生课前3分钟演讲,并在本期举行背书比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等,加强学生演讲与朗读的能力,让学生听说读写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2)“阅读鉴赏”单元教学与“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单元教学交叉进行。为了避免教学的单一性,也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每上完一个阅读单元后就进行“梳理探究”或“名著导读”单元教学。这样,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教材而不断地扩充知识和提高能力。

    (3)“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梳理探究”与“名著导读”部分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以课内为点,课外为面,辐射开来,扩充教学内容及增强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如“梳理探究”部分,就会依据教材,教师与学生一起搜集编写知识资料,依据教材进行整体上的分析和探究,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文字材料,统一印刷,让学生课外进行阅读与背诵。

    如名著导读中的《论语》《巴黎圣母院》这些文学名著,主要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统一让学生观看影视资料,并写出影评,基本上不占用课堂时间。

    (4)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5)以单元小测验形式检验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

    新课改并不是就不考学生了,依然要用检测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了解,书本知识掌握的程度高低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学生水平与能力的高低。所以,一个单元结束很有必要进行一次测验,有利于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6)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本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篇目有《高老头》《威尼期商人》《水浒传》《谈美》等中外名著及美学论著。

    六、教学进度安排:

    1—2周:必修一一单元写人事汉字简介。

    3—4周:必修一二单元写景《论语》导读。

    5—6周:必修一三单元写人对联简介。

    7—8周:必修一四单元写事新词语与流行文化简介。

    9周:朗读比赛《大卫科波菲尔导读。》

    10周:期中复习知识梳理期中考试。

    11—12周:必修二一单元描写成语简介。13—14周:必修二二单元抒情修辞简介。

    15—16周:必修二三单元选取记叙角度《家》导读。17—18周:必修二四单元虚构姓氏简介。19周:演讲《巴黎圣母院》导读。

    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5

    又是一年九月开学季,各位老师你们的教学计划准备好了吗?下面是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主要是从教学指导思想以及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构想等方面进行规划,希望在老师的带领下能让每一位高一新生爱上语文喜欢上语文。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现代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

    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

    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

    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

    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高二阶段着重培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高三阶段着重培养研讨、评价的能力。呈现出”两大特点”:

    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学气息浓,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意义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维训练,重能力培养。

    文言文的阅读仍然按朝代先后的循序编排,但是篇目有所减少,难度有所下降,对于学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门非常有好处。

    写作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突出了学生个体主体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册按常用文体能力要求,分点训练,分体训练,第六册按写作过程编排,突出了各种文体的共性要求。

    第二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三、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内容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四、具体措施:

    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作为高一语文老师,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为完成教学目标,我将团结协作,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

    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6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教授高一5、6两个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强。总体来说,作为高一新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认识水平。

    2、教材简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历程为主题,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分九个单元,30课进行阐述。教材的编写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每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对于专题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历史必修课的学习探究,除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外,还要重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质量目标

    在期中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90%,优秀率为25%

    在期末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95%,优秀率为30%

    四、重点工作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稳步提高学习成绩。

    五、具体措施

    1、做好初高中衔接,放慢讲课速度,让学生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纲化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有的放矢。

    3、抓好课堂效率,扩大提问范围,关注每一位学生,观察学生上课状态。上课力求精干、实在。上课要求每个人在教材上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识的巩固,注重课后反馈,每节课后完成练习,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总复习和考核,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6、注重授课语言的精确,准确适用以下词汇“了解”“掌握”“重点学习”“知识迁移”。

    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7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再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我校语文组的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

    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

    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

    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学气息浓,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意义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维训练,重能力培养。文言文的阅读仍然按朝代先后的循序编排,但是篇目有所减少,难度有所下降,对于学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门非常有好处。

    写作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突出了学生个体主体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册按常用文体能力要求,分点训练,分体训练,第六册按写作过程编排,突出了各种文体的共性要求。

    第二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内容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五、教材处理

    1、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课型。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计划将文言文单元穿插到现代文单元中进行教学,本学期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抓好诵读和默写指导,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

    4、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积累和素质。

    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必须安排一定的课时,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提出具体的阅读意见,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或点评或自读或检测或讲座或串讲……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到实处。本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篇目有《呐喊》《彷徨》《唐诗三百首》《红楼梦》《论语》《孟子》。

    六、具体措施:

    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积极研究课改实施办法。

    高一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

    (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为了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我们提倡并实施在课堂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组织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学习。落实课前预习疑难问题收集制。课堂教学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创设交流、表达空间。

    (三)、多阅读,开阔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学上安排的阅读内容外,我们将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上的资源,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知识,同时要求做好摘记,写读后感、随笔等,这样,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理解文章内容的水平,训练学生学会自己找资料,既达到开阔学生的视野又积累资料的目的。课前语文活动突出成语、古诗词、好书等介绍。

    (四)、改变做练习的习惯。

    如何处理练习问题,我们尝试以下办法:

    1、整合原则。

    将练习处理融合到课文教学当中,在课堂上解决。因为练习是围绕课文内容和单要求而设计的,它对课堂教学起一定的引导作用。因此,决不能将课堂教学与练习的处理分割开来,而应该将二者巧妙地整合,有专家说:“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练习的某些问题能够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学得轻松,又能节省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2、自由原则。

    新课标在练习设计上富有弹性及开放性,这就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处理练习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和不同的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此外,教师在处理练习时应留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各取所需,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灵活机动地完成。学生可以把练习中的字词抄上几遍;可以发挥想象,把这些字词连缀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书中含有以上字词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实际选择练习的形式。总之,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不再把练习当成负担。

    3、重视过程。

    传统的处理练习的方式是注重结果,追求答案的准确性。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常常预先设计好结论,然后让学生千方百计进入所谓标准答案的窠臼。这种消极接受的方式,剥夺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把学生变成了不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两脚书橱”。

    重视过程策略,是呈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过程策略要注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解和细化。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理解性练习,教师也不要急于让学生说答案,而是先让他们思考,并将思考的过程说出来,最后再说出答案。运用过程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

    4、评价策略。

    评价是一种检测激励机制。对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做出评价,能使学生形成竞争意识,激励他们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评价策略要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去,我们一味强调终结性评价,用百分制、划分等级等方法来评价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缺乏形成性评价的意识。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评价学生在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主动参与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注意发现并及时表扬他们取得的微小进步,淡化学生之间的差异。

    练习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克服过去那种学生练习由教师裁决的单一模式,除了教师评价,还可让学生互相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或让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从而在评价活动中,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的兴趣,又培养评价意识、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进步的信心。

    总之,新教材练习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加重学生的负担,而是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课文。课上,引导学生动起来,质疑问难,深入探究,师生一起切磋学问,砥砺思想;课外,通过少而精的作业,积累知识,激发兴趣,培养能力。课堂内外,都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

    为完成我们的课改目标,我们高一语文备课组所有成员将团结协作,发扬二中人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集体备课、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电子备课、电脑教学的优势,群策群力,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课改的路子,使学生真正想学、乐学和会学,真正爱上语文这门课。

    七、教学工作安排

    必修课教本

    (1)必修课教本的处理,依据合理有利的原则、单元组织的原则、集体备课的原则、改革创新的原则,按时完成。

    (2)教学内容的组织: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单元,后半期完成三、四、六单元。每个单元都安排中心发言人;每个中心发言人都承担一堂“公开课”。

    B、按照单元教学要求,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要点,并引导学生模仿和创作。单元内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联系起来,进行比较阅读研究,从而深化对文章和单元要点的把握。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之后,组织并指导学生完成单元小结。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学,引导他们自主钻研课文,自奋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学习特点,拓展课堂内容,深化课文理解;要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切磋,相互讨论。

    (3)教材的备课

    我们坚持每周星期四集体备课。每个单元的中心发言人,要详细解说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疑点,要提出教材处理意见。要全备课组在听取这些意见后要各抒己见,细致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1、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树立科学的、民主的、开放的、以人为本的语文教育观念,不断地探索能适应学生发展和学生实际需要的新教法。

    2、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升高二进高三入社会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高中语文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准备好必备的能力。

    3、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把新课标配套的“自学——探究——反思”模式新课型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高一327班和334班两个班,其中327班66人,334班55人,学生来自全县各地及周边县市。从入学摸底考试的情况来看,学生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1、新教材的体系和构建,在试验修订本的基础上作了“四大改革”:

    (1)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

    (2)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的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实际组织单元;

    (3)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

    (4)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2、新教材的教学重点

    阅读教材,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写作教材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着重培养学生个体主体能力;第一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策略及实施

    1、策略:

    (1)改变观念,加强学习,增强新课标意识,重视知识更新。

    (2)重视思维训练,注重能力培养,增强素质教育意识,扎扎实实学好课本。

    (3)重视作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

    (4)加强语文第二课堂的组织,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

    2、实施:

    必修课

    1、教本

    (1)进度安排

    必修1、2的阅读教材,着重培养理解文章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本着由浅入深、分散化解难点的原则,教学安排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单元,后半期完成六、三、四单元。

    (2)教学要求

    本期教材文体多样,有诗歌与散文,还有讲演词、序言等,内容比较分散,涉及到古今中外,因而在教学中要突出各种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欣赏与学习并模仿与创作、每个单元的教学都要精心组织,单元内部的各篇课文在突出自身特点的同时,一定要和单元的整体特征和要求相一致。每个单元的教学完成后,要指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小结,明确每单元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2、读本

    根据教本和读本相结合的原则,为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3、个性研讨

    着手进行国学的普及,从晨读入手,选一些经典名句与大家一起涵咏。



    高一年级语文重要知识点[5篇范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