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2024年述职报告学生会组织部部长讲话 学生会组织部部长述职报告(三篇)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ADADADADAD
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实施风险管理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2024年述职报告学生会组织部部长讲话 学生会组织部部长述职报告(三篇)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第一篇: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实施风险管理应关注的几个问题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实施风险管理应关注的几个问题反洗钱金融行动工作组(简称“FATF)”于2024年提出了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管理理念,金融机构通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实施风险
管理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反洗钱金融行动工作组(简称“FATF)”于2024年提出了以“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管理理念,金融机构通过风险评估和风险识别,并根据风险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有限的资源投入,最大程度地提高反洗钱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近年来,监管机构逐步推动“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管理方法,对于各金融机构而言逐渐转变管理理念,注重反洗钱工作风险管理,具有现实的意义。根据目前反洗钱工作现状,各金融机构在实施反洗钱风险管理过程中也面临一些现实的挑战与问题,需要加以关注。
一、客户身份识别
客户身份识别是反洗钱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核心内容,贯穿于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全过程。金融机构通过客户身份识别了解客户的真实身份,客户的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资金来源和用途,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等情况,为开展反洗钱工作提供真实、有效、完整的客户信息。但目前由于多方面原因,金融机构在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客户身份识别工作表面化。许多金融机构对客户身份的识别还仅限于留存身份证件复印件,联网核查证件真实性,对于客户详细的身份资料,资金来源与用途,交易的目的等信息知之甚少; 二是各级金融机构可利用的资源不足。面对数量庞大的客户,金融机构可用于识别客户身份信息的资源相对不足,对于客户提供信息的真实性核查,如个人客户的职业、住址等信息,存在现实困难。金融机构还无法顺畅地从工商、公安等部门核实和获取有关客户信息,用于反洗钱工作。
三是现有的制度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账户开立等有关制度实施早于反洗钱相关制度规定,造成了有关制度间对于客户身份识别要求的差异,给客户选择性遵循制度提供了机会,也给金融机构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造成了一定困难。
四是信息技术支持不足。要管理数量庞大的客户,没有信息技术支持是不可能实现的任务,但目前许多金融机构没有相应的系统对于客户身份信息进行专门管理,无法有效实现客户身份信息动态管理,客户信息定期或不定期清理更新等工作困难重重。
对于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金融机构以及监管机构必须高度重视,“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无法有效落实,将影响反洗钱工作的有效开展,实施“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管理工作也将面临现实的难题。
一是从制度上对客户身份识别工作加以完善,及时修订相关制度,弥合各制度间的差异,明确客户在金融机构办理业务时提供身份信息的刚性要求;
二是相关部门在金融机构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工作中给予相应支持,工商、税务、公安等职能部门对金融机构在开展反洗钱工作中所需相关信息应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给予配合支持;
三是金融机构要整合资源,统一客户身份信息管理工作,建设有关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对客户实行全面动态管理。
二、客户信息的统一管理
随着金融机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业务品种日益繁多,客户在金融机构办理业务也不再限于存取款,许多客户在金融机构的业务涉及存款、信贷、理财、证券等等,但目前许多金融机构客户的身份信息以及业务信息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没有进行统一管理,不利于反洗钱工作有效开展。反洗钱工作要求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报送,必须以客户为单位,数据应涵盖客户名下的所涉及的全部交易。因此,各金融机构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客户的统一管理。实施客户为单位进行管理,比较有效的是建设客户管理系统。
客户管理系统是基于以客户为单位,将客户身份信息,以及在金融机构办理的各项业务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全面反映客户综合情况的信息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的优点是十分明显,一是便于客户信息管理,将金融机构庞大的客户群体进行系统化管理,可以随时查询、更新,动态管理客户信息;二是便于客户情况的分析,由于系统集合了客户的综合信息,有利于客户异常交易的分析。
三、实施业务全流程管理
实施业务全流程管理,是要将反洗钱工作要求落实到各业务,将内控措施镶嵌到业务的各个环节中,实现风险管理全覆盖。
金融机构在开办新业务、新产品时,要从反洗钱角度审视业务各个环节风控措施是否到位,产品被用于洗钱的可能性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金融机构的业务与产品本身不具有洗钱风险,只是由于某些业务与产品所具有的特性,使其有可能被作为洗钱的途径和工具。所以对于业务实施全流程管理的意义在于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将这种洗钱的可能性尽可能的降低,提高洗钱成本和难度。
对业务实现全流程管理,需要加大信息技术对业务的支持力度。
进一步优化业务系统,在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等各个环节,落实反洗钱内控措施,加大对重点业务、重点产品的反洗钱风险控制。如网上银行业务由于其所特有的业务非面对面、资金转移速度快等特点,容易被不法分子作为洗钱的工具。针对网银业务特点,金融机构就需要在业务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在客户网银签约时,结合客户的行业特点、业务规模、业务的需要性等因素,确定客户每次、每日网银转帐的额度,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对于超过一定限额的转帐业务实行人工授权干预,在业务的后续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对业务数据进行必要的分析等。
在实施业务全流程管理过程中,要关注新型业务所面临的洗钱风险,对于目前快速发展的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等业务,金融机构要研究主要风险点,采取相应的反洗钱控制措施。
四、反洗钱风险评估
反洗钱风险评是金融机构实施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金融机构应定期开展反洗钱风险评估,对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缓释措施。这项工作对于许多金融机构来说还是一项全新的课题。
金融机构反洗钱评估重点考虑面临的国家(地区)风险、客户风险、业务(产品)风险,以及内部控制措施有效性,通过风险评估发现内控薄弱环节,揭示是否存在重大的内控缺陷和系统性风险。
金融机构根据反洗钱风险评估结果,实施差异化管理,对于高风险客户、高风险业务(产品)等实行严格的风险控制措施。对高风险客户要落实更加严格的客户身份进行识别措施,要进一步了解客户及其有关账户涉及的资金来源、资金用途、经济状况或者经营状况等,交易目的,了解账户的所有人或实际控制人。对高风险业务(产品)从客户身份识别、客户准入、业务流程控制等多个方面实施风险控制,严防业务(产品)被用于洗钱的风险。
对于风险评估发现的风险控制薄弱环节,从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着手,通过构建完善的组织体系,顺畅的信息交流通道,严密的流程控制,高效的培训管理等途径,提高内控制度的覆盖面、适应性、有效性,保证内控的有效性。
实施“风险为本”的反洗钱管理方式,将是今后金融机构反洗钱工作的趋势,金融机构应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反洗钱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洗钱风险管理,提高反洗钱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效预防和遏制洗钱犯罪活动。
(建设银行宁波市分行)
转型期企业财务管理应关注哪些问题?
“十二五”期间,由战略转型引发的组织结构变更、企业过程重组、资源整合等,无疑正给企业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带来巨大冲击。显然易见,被动参与企业运作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足以满足企业战略转型、产业升级的需要,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尽快跟随转型,以战略为导向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并通过健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完成信息共享,助推企业保持并增强核心竞争力,以适应国内外竞争环境。
以管理为依托参与战略制定
尽管目前财务管理已然不是单纯的财务核算、历史财务数据分析,而财务管理人员也已成为高级管理层的一部分,但基于既定战略目标展开的运营,若在执行过程乃至项目全部完成后才被财务管理工具侦测出存在重大错误、甚至与企业战略目标相悖,将导致资源严重浪费,而充当“救火队”角色的财务管理工作也只能为解决特定问题所推动,不能彻底清除阻碍企业长期发展的绊脚石。
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起跑线应设定在战略制定伊始。根据对历史财务数据、非财务信息的综合分析,结合考虑企业现有资源和竞争优势、以及外部竞争环境的变化,为企业设定愿景、转型后的战略目标出谋划策,从整体上把握企业发展方向,并在制订具体执行计划时提供财务信息支持,化事件推动型消极管理为战略拉动型积极管理,而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具体执行方案的财务可行性。
以战略为导向夯实日常管理
战略目标和具体执行方案一旦确定,如何在基层得以高效实施便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目前,企业战略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心是推动二、三产业的有机融合,这必然导致相关行业企业调整其固有组织架构、通过兼并重组、专业技术服务外包等形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将调整企业产品结构,通过投入大量研发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培育企业
所需创新型人才,并更注重以客户为导向开展日常经营活动。这些都对企业财务活动向精细化管理转型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由于之前曾参与制订企业战略目标,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目前拥有的财务、非财务资源以及面临的竞争环境已有一定的了解,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合理利用资源并提供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方面的预测,有助于企业达到既定目标利润。当然,这取决于企业是否能合理分权,以鼓励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预算管理,以及是否能将全员业绩考评体系与战略目标的实现有效关联。
这一工作要求财务管理人员把握最终预算设定的环节,不仅要具备相关财务知识,还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战略规划能力,既能协调部门间的利益冲突,又能把握全局,解决短期盈利目标和长期战略目标间的矛盾。
(二)全过程资源整合财务管理是对企业全过程财务活动的管理,不仅涉及所有财务资源,还包括非财务资源的运用。处于战略转型期的企业,现有资源可能不适应转型后的战略发展需要,或者原有资源分散、无法发挥最大效用,这便需要财务管理人员懂得如何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相关财务决策的制订督促企业及时整合所有资源为战略目标服务。如企业借助资本成本的比较来选择合适的资本结构、借助投资回报的估算来选择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借助各种营运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综合分析来确定有效的运营方案等,通过掌控资金的整体流向及时间上的分配,适时将资源导向最符合企业长期发展的领域。
人才储备也是决定战略转型企业成败的关键。尽管人力资源管理并非财务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但如何设置有竞争优势的职员激励及业绩考评体系,以吸引、激励并保留企业发展的急需人才,或直接从企业内部培养有能力的员工,都需要财务部门与人事部门共同决策。
因此,财务管理的转型也意味着财务人员需要具备更广泛的团队协作意识,通过合理设置业绩考评体系,协助企业其他部门完成人力资源的沟通、培训与整合,为企业战略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保留价值增值项目
如前文所述,企业战略转型还可能导致产品结构或运作模式发生转变,在制定新的战略目标时,企业必将重新梳理价值链流程,树立以客户为导向的价值链管理理念,并通过企业过程重组,去除更多的对价值增值无用的环节。在这一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对历史财务数据及现状的分析,利用如EVA(经济附加值)、JIT(存货适时生产)、TQM(全面质量管理)等现代管理工具,能够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以沟通为目的健全信息共享
尽管财务管理工作主要处理财务信息,但仍然需要其他部门的非财务信息辅助,才有助于财务管理人员从企业战略发展的高度出发开展工作;同时,财务管理工作的成果,也需要透过一定渠道传递到企业各阶层并随时接收反馈意见。因此,企业内部建立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共享信息来提高工作效率、方便内部沟通交流、营造透明公开的企业氛围,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当然,笔者主要探讨财务管理转型以实现与企业战略管理的融合,并不意味传统财务对筹资、投资、经营运作等方面的资金管理就不再重要。相反,由于目前国家“营改增”试点的不断推进,企业税负的改变直接影响其资金流,试点企业如何充分利用这一政策迅速展开战略转型工作,仍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
文 李晶来源:财会信报
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的反洗钱机制探讨
高增安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都 610031)
摘要:金融机构的洗钱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决定于法律规制和控制体系,它集中体现为制度风险;外部风险包括产品/服务风险、客户风险、地理风险,它聚焦于账户。通过回顾反洗钱方法的历史演变过程,本文提出了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细分与风险评估的洗钱风险管理两阶段模型。
关键词:金融机构;洗钱风险;风险细分;风险评估;反洗钱机制
作者简介:高增安,博士,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金融与管理。中图分类号:F832.3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Financial Institutions’ Risk-Based Anti-Money Laundering Mechanism Abstract: Financial institutions’(FIs’)money laundering risks(MLRs)ar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interior risks and exterior risks.Originated from legal regulations and control systems, the interior risks are typically represented by regime risks.The exterior risks include product/service risks, customer risks, and geographical risks, with their focus on accounts.A two-stage MLR management model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FIs’ risk seg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through a review of the anti-money laundering(AML)approaches.Key words: Financial institution;Money laundering risks;Risk segmentation;Risk evaluation;Anti-money laundering mechanism
经济金融一体化加大了国际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Alexander, 2024)[1]。作为资金流动的载体和媒介,金融机构是反洗钱与洗钱较量的主战场。目前,我国的融资渠道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截止2024年底,金融业90%以上的资产都集中在银行业。基此,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邮政储蓄机构等金融机构确定为现阶段反洗钱监管的主要对象。然而,现行监管制度假定,所有金融机构都提供相同或者大体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业务关系类型和组织结构状况也类同或近似,因而凡事采取一刀切的做法。其实,金融界是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相似”只是偶然,“个性”才显客观。尤其是众多的民营机构,他们充满活力,在商业化的、高度竞争的、瞬息万变的环境中锋芒毕露。因此,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反洗钱方法,赋予金融机构以一定程度的灵活性和自主权,应该成为我国反洗钱工作的重要理念和举措。本文拟探讨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细分与评估的反洗钱机制。
金融机构的洗钱风险细分
金融机构的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结算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系统风险等。20世纪80年代以前,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风险。进入90年代以后,全球证券市场和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飞速发展、资产证券化趋势的加强、表外业务的迅速膨胀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发生的其他一系列重大变革,已经把市场风险推向了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风口浪尖。特别是美国9·11事件以来,随着洗钱和恐怖融资形势的日益严峻,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专业性机构的一系列规定,都赋予金融机构以法定的反洗钱义务,防范洗钱风险因而成为金融机构的监控重点。
洗钱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因为从事、参与、纵容或便利洗钱活动而带来的商誉损失和合规风险,是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系统风险的综合反映。无论从发生的可能性还是从危害程度来看,洗钱风险都是当前金融监管和机构行为自律的一大重点。就微观而言,金融机构的洗钱风险来自于内、外两个方面(如图1所示)。其中,内部风险决定于法律规制和控制体系,它们集中体现为制度风险;外部风险包括产品/服务风险、客户风险、地理风险,其焦点集中在账户。
a)内部风险b)外部风险
图1 金融机构洗钱风险模型
1.制度风险。金融机构的内部洗钱风险集中体现在制度建设方面,它是由法律环境和内控体系共同决定的。反洗钱制度的缺失和不完善,将给不法分子利用金融机构洗钱以可乘之机。金融机构的反洗钱制度一方面应该是国家法规强制性要求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机构自主反洗钱意识的体现,任何一个方面的缺陷、漏洞都会使金融机构面临体制性洗钱风险。比如,对工作人员的行为失察所滋生的白领犯罪,便是金融机构内部洗钱风险的一种表现。
2.产品/服务风险。这是金融机构因为提供产品和服务而带来的风险。普通的产品和服务风险体现在产品/服务不为消费者所接受,或者被市场所淘汰,但洗钱背景下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风险恰好来源于客户对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行为。不同产品或服务被用作洗钱媒介的几率是不一样的。产品/服务风险蕴含在通过账户进行的交易之中,并因产品或服务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风险特征和程度。研究表明,高洗钱风险的产品/服务主要有三类:
(1)电子汇兑和电子银行业务。现代通讯与银行技术的发展,使得资金可以在广泛的地理区域内快速、便捷地转移且不留下传统的纸质痕迹,这就使事后追踪调查缺少了有力的“证据”。电子银行业务通过电话、个人电脑、自动取款机、自动清算所等电子方式传送信息,提供信用卡、贷款、储蓄、电汇、支付账单等产品和服务。用户的匿名性便于洗钱者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这是电子银行业务对洗钱者最大的诱惑力。
(2)国际往来账户。各银行之间为便于结算而相互开立并保留的大量往来账户,扩大了银行与外界的联系,更为非法资金进入金融系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私人银行账户。这类账户的开户人往往是政治公众人物(politically exposed persons,PEPs)、商业团体、律师事务所、投资顾问、信托公司等,他们的特殊身份背景决定了银行必须为其提供完备的个性化服务,这同样可能使银行置身于较大的洗钱风险之中。
3.客户风险。金融机构的客户风险是由客户的反洗钱体系建设、被其他洗钱者利用的可能性、风险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因素决定的。客户不同,潜在的洗钱风险也不同。根据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2024)[6],银行的高风险客户有:(1)非银行类金融机构(NBFI),包括货币服务机构(如证券经纪经销商,支票兑现服务商,货币交易商或兑换商,旅行支票、汇票或储值卡的出票人、销售方或赎回人)、纸牌俱乐部、赌场、汇款人等;(2)非政府组织(如慈善机构);(3)离岸公司、发行无记名股票的股份公司、位于离案金融中心(也叫做税收天堂或保密天堂)的银行;(4)大量使用现金支付的企业(如便利店、停车场、餐馆、零售商店等)。
4.地理风险。金融机构在不同地区开展业务、为来自不同地区的客户开立账户、便利不同地区的交易所承担的洗钱风险是不一样的。地理风险是洗钱犯罪的区位特征,它存在的逻辑是:“如果某地的洗钱活动猖獗,那么该地的任何客户都是值得怀疑的”。在国际反洗钱领域,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认定的“不合作国家和地区”(NCCT)是典型的高洗钱风险地区(见表1)。各国政府根据本国情况拟订的黑名单,也是反洗钱的重点监控对象。
表1 FATF不合作国家和地区(NCCT)名单变更情况表
资料来源:根据FATF有关NCCT报告(2024~2024)整理。
在我国,广东、福建等沿海省份因为走私猖獗,云南因为毒品贸易,江浙地区因为民营经济发达且多以现金交易为主,深圳和珠海因为非法经营外汇买卖的地下钱庄较多,新疆因为非法炒卖外汇,甘肃和山东因为黄金产销,湖北因为物质回收公司利用当地的优惠政策偷逃税收,而被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列为人民币和外汇重点可疑交易行政核查的重点区域,特别是广东,其重点可疑信息占全国总量的40.5%[10]。图2说明了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协助警方破获的洗钱案件的地区分布情况,它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的洗钱高发区,也就是洗钱的高风险地区(括号内数字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个数)。
反洗钱方法的历史演变
从总体上看,反洗钱方法经历了从早期基于规则的推理到当今运用异常识别和预测模型进行分析的转变。
基于规则的方法用来发现与洗钱有关的特殊交易行为模式。规则通常是根据警界、业界或者司法界提供的类型,由专家来制定的。《美国9·11事件调查报告》发现,恐怖分子偶尔通过慈善机构来转移资金。但是,假如规则定义“所有通过国际汇兑系统划转的资金都是可疑的”,那么,大量的慈善机构就会不堪其冤。
FATF强调识别异常交易(行为)模式。但是,基于异常识别的方法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技术,只有首先确定了什么是“正常”的,才可以借助标准差或方差等来判别哪些是“不正常”的。9·11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乘坐美国航空公司第11次航班的恐怖分子持学生签证进入美国,他们的银行账户有大量资金进出,而且大多数是从已知的、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大笔电汇的,但几乎没有典型的学生消费支出。面对这种情况,当事人往往会杜撰许多“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其“异常”表现,这正是基于异常识别的反洗钱方法的缺陷。所以,要谨慎选择警兆指标来区分“正常”与“可疑”,而不是简单地区别“正常”与“异常”。
预测模型是根据先验知识,运用决策树、回归分析、粗集神经网络等技术来建立模型,计算任何新进入行为的可疑概率。该方法在信用卡和保险欺诈识别中有非常成功的应用。但是,预测模型要求用已知洗钱和非洗钱行为模式的历史数据作为训练样本,而这正是许多机构所欠缺的。
在实践中,上列方法都各有成功的应用,但伴随着大量的误报。只有把各种方法集成起来,才可以在综合考虑各种风险因素的情况下对账户交易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价。基于风险的方法,正是综合运用专家规则、孤立点挖掘、预测模型及其他工具,就每一种情境下的风险进行赋权,汇总每一笔交易或者每一个账户的风险得分,进而确定监控目标。这样,某一账户或客户可能因为某个高风险的行为或者多个低风险的行为或属性而被列为调查对象。
金融机构反洗钱风险管理机制
[5]借鉴KPMG(2024)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金融机构基于风险管理的反洗钱机制,如
图2所示。该机制要求发挥高级管理层的主导作用,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将国家法律
规制内化为机构的政策与程序,通过教育与培训提高机构对客户身份的识别能力和对可疑交易的监控能力,并强调机构对反洗钱的承诺。同时,保存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应该贯穿于反洗钱工作的始终。
图2 金融机构反洗钱机制示意图
资料来源:参考KPMG LLP in the United Kingdom,2024制作
1.发挥高级管理层的主导作用。
高级管理层要在三个关键领域为反洗钱工作确定基调和重点:(1)制定政策与程序;(2)通过明确的、合乎逻辑的组织机构来授权;(3)正式监控有关流程与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适时了解有关业务与控制的管理信息。大多数金融机构都能够制定高水平的政策和详细的操作程序,但确保政策与程序得以顺利实施的基础工作却较难落实。在整合资源、确保理想与现实不脱节中,高级管理层应当对反洗钱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负责。
2.建立健全机构内部审计与风险评估机制。
在金融机构面临的洗钱风险中,制度风险是“特洛伊木马”,它的存在注定了金融机构会被洗钱者从内部攻破,进而纵容、便利甚至直接从事或参与洗钱活动。因此,金融机构必须把国家的反洗钱法律、规章内化为其控制制度的一部分,并始终保持内控体系与有关法律规制要求的一致性。具体地说,起码要做到下列几点:
(1)制定机构内部关于防止洗钱的政策、规章、程序、措施,为不间断履行反洗钱法律规定的义务提供制度上、组织上、程序上的保证,为机构内部人员提供监督履行反洗钱义务的规范标准;
(2)设置反洗钱合规专员(money laundering compliance officer,MLCO),在央行反洗钱机构的直接领导下,具体负责监督和实施有关反洗钱的程序;
(3)对员工进行持续的教育与培训,提高组织各层次的风险意识,培训内容应包括洗钱手法演变、洗钱犯罪动态、可疑(交易)行为模式的特征与识别技术、国外立法趋势、专业性机构的指引、行业自律、职业操守等;
(4)建立独立的稽查部门,督促检查制度的实施情况,确保反洗钱原则(如合法审慎原则、保密原则、与司法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全面合作原则等)和制度(如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制度、保密制度等)得以
[8]贯彻落实(高增安,2007a)。
3.基于风险细分与风险评估结果,制定与风险类别和等级相适宜的客户调查(KYC)程序和账户监控程序,如图3所示。
图3 金融机构洗钱风险管理两阶段模型
产品/服务风险和客户风险大多是通过账户来体现的。账户是金融机构和客户之间就金融产品/服务的提供与消费达成的协议,是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实现载体,是金融机构洗钱风险的焦点。因此,金融机构对洗钱风险的控制主要就是对账户的监控。基于洗钱风险细分
[7](Veyder,2024)的风险评估,要依据国家法律、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专业机构指南、银行内控制度等,进一步划定风险等级,将账户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两类。比如,“一锤子买卖”的现金存取业务的风险小,发售股票的持续业务的风险大。单一的存折存款账户因为不涉及到资金的转出和转入,而且每笔业务都由开户人亲自到柜台办理,所以洗钱风险小;相反,信托账户和公司账户洗钱的风险就比较大,因为一方可以轻易地代理另一方管理资金,来自犯罪活动的非法所得也易于与合法的营业收入混为一体,从而掩盖其非法性质和来源。如果某人在某家银行位于闹市区的营业部开立工资账户,其洗钱风险较小;但如果某人与FATF不合作国家和地区的客户做生意,其账户被用于洗钱的风险就比较大。针对不同程度的风险,应该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
(1)对于低风险账户,执行一个完整的KYC程序就足以完成审慎监控的义务。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银行客户尽职调查》[3]文件精神,健全的KYC程序包括四点内容:
1)客户接受政策;2)客户身份识别;3)持续监视高风险账户;4)风险管理。
(2)对于高风险账户,在KYC程序之外,还应该实施账户监控程序。不管是表内、表外资产还是以受托人名义者,都应以全球化为基准,设定若干账户属性警兆指标,严格监控其交易。如果账户流通量或者余额在规定范围内,只需要定期执行经过更新的KYC程序就可以了(Gill and Taylor,2024)[4];倘若超过了警兆值,则需要实施标准监控程序和重点监控程序。
关于监控数据库的来源,依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KYC一体化风险管理》[2]的意见,可以考虑建立集中数据库和分散数据库。前者是通过统一设立和管理的数据库来监控账户余额、交易活动与支付情况,其优点在于任一分支机构都可以利用同一数据库系统来全面监控集团内部的每一个账户。后者是由各个分支机构自行建立有关账户和交易的数据库,因此,总行与其分支机构之间的双向沟通显得非常重要:只有双方配合默契,才可能将机构的风险降至最低。
(3)结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以及FATF《40条建议》等,对账户的监控分为标准监控和重点监控。
标准监控执行常规的监控程序,主要针对的是账户正常存取范围内的异常交易(如突然与账户日常交易行为模式不符的一系列大笔交易)、账户的异常交易量、账户的异常条件、短期内重大的集中转入分散个 转出或分散转入集中转出交易、重大现金和支票交易、没有摘要的交易、圆整金额等,必要时可以借助同类参照组账户比较分析来判定异常交易(高增安,2007b)[9]。
重点监控是有选择的监控,主要针对长期闲置不用而突然活跃的账户、重点检查账户、境内账户(home account)、远距离开立以后未曾使用过的账户、经他人介绍开立的账户、政治公众人物(PEPs)的账户、账户主管的统计数据、客户偶然开立的账户(仅限现金交
易)等。重点监控是在标准监控的基础上进行的。
对于外国的往来银行账户,监控分析的内容还包括开户意图、外国银行的处所、银行许可经营协议的性质、对方银行的洗钱侦破与预防措施、国家对银行的规制和监管程度等。
对于私人银行客户,要强调开户审查与交易监控的有机统一。尽职调查的范围应该延伸到开户人的直系亲属和亲密伙伴。除了进行常规调查外,还要确认证明人的身份,并进行背景调查。尤为关键的是,要弄清楚并详细记载客户的财富来源、需要、预期的交易水平和类型。私人银行关系可能是极其复杂的,可疑交易行为监测与报告系统要能够合理地评价客户的全部行为活动。
4.借助黑名单,防范洗钱的地理风险。
金融机构应该清楚在高风险地区开展业务、为来自高风险地区的客户开立账户、便利涉及高风险地区的交易所蕴涵的洗钱风险。黑名单是识别高洗钱风险的地区和客户的过滤器,又是金融机构有效的保护网。
黑名单可以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政府间组织或国际组织的黑名单,如FATF“不合作国家和地区”名单、恐怖组织名单;(2)外国政府拟订的黑名单,如美国国务院观察名单和《国际麻醉品控制战略报告》(INCSR)名单、美国外国资产监管局(OFAC)“主要关注”名单、美国财政部“主要关注国家(地区)”名单等;(3)本国政府编制的黑名单;
(4)银行管理机关根据本行实际情况自行确定的黑名单。
掌握了有关黑名单的信息,金融机构就可以制定或者修订有关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或措施。对于来自黑名单国家(地区)或者机构的交易,金融机构必须特别谨慎。另外,政治公众人物是一个特殊群体,也应该引起进金融机构的特别关注。
5.积极参与国家反洗钱信息平台建设,加强部门间、机构间、区域间、国际间信息共享与合作力度,全面防止本机构被卷入洗钱犯罪活动之中。
结论
金融机构要以风险细分和风险控制为导向,制定与洗钱风险类别和等级相适宜的KYC程序和交易监控程序。金融机构建立基于风险的反洗钱机制,首先要明确高层管理者对实施有效的反洗钱内控制度的责任。同时,要发挥教育、培训和机构反洗钱承诺的支撑作用和内部审计评估与洗钱风险评估的保障作用。在具体工作中,要切实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可疑交易监控、可疑信息报告、客户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等制度规定,并设置专员就机构反洗钱工作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汇报,确保高级管理层能够适时了解有关业务与控制的最新信息。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Alexander, K.The Need for Efficient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the Role of a Global Supervisor [J].Journal of Money Laundering Control.2024, 5(1): 52–65.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Consolidated KYC Risk Management [S].October 2024.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Customer Due Diligence for Banks [S].October 2024.Gill, M.and Taylor, G.The Risk-Based Approach to Tackling Money-Laundering: Matching Risk to Products [J].Company Lawyer.2024, 24(7): 210–213.KPMG.Global Anti-Money Laundering Survey 2024: How Banks Are Facing Up to the Challenge [R].2024.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Money Laundering: A Banker’s Guide to Avoiding Problems [R].Washington, DC, December 2024.Veyder, F.Case Study: Where Is the Risk in Transaction Monitoring? [J].Journal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Compliance.2024, 11(4): 323–328.高增安.反洗钱:可疑交易行为报告制度有效吗?[J].证券市场导报.2007a,4:17–22. 高增安.基于交易的可疑洗钱行为模式与反洗钱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b. 中国人民银行.2024中国反洗钱报告[R].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24.
心内三风险管理应知应会
目录:
一、抢救工作制度
二、应急预案
三、抢救技术
四、风险评估制度 6.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后,为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的 患者建立绿色手术通道。7.做好护理记录。
(二)急性左心衰
1.立即通知医生,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
2.面罩吸氧,4L~6L/min,用30%~50%乙醇湿化给氧。同时减慢液体输入速度。
3.给予心电监护,备好抢救药品及抢救物品。4.镇静,遵医嘱应用吗啡皮下注射。
5.利尿,遵医嘱静脉推注呋塞米针20mg~40mg,五、身份识别制度
六、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七、毒麻药品管理制度
八、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九、标准预防
十、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十一、多重耐药菌(隔离)患者隔离防护措施
十二、消防四能力
十三、手卫生五个时机
十四、体温计处置流程
十五、拖把分区处置
十六、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十七、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十八、麻醉药品领取流程
十九、出院患者床单位终末处置
一、抢救工作制度
1.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其抢救意识和抢救水平,抢救患者时做到人员到位、行动敏捷、有条不紊、分秒必争。2.抢救时做到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3.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账物相符。各种急救药品、器材及物品应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不准任意挪用或外借,必须处于应急状态。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4.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6.严格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口头医嘱要求准确清楚,护士执行前必须复述一遍,确认无误后再执行;保留安瓿以备事后查对。及时记录护理记录单,来不及记录的于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说明。
7.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8.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二、应急预案
(一)急性心肌梗死
1.协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立即通知医生。
2.吸氧4L~5L/min,心电监护,同时描记心电图,备好除颤仪。
3.迅速建立静脉通路,抽取血标本,急查心肌标志物。4.遵医嘱应用镇静、止痛、抗凝药物。
5.监测生命体征,备好抢救药品及抢救物品。突发室颤时 应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6.应注意观察并准确记录尿量,必要时行导尿术。7.遵医嘱应用扩张血管药物:硝酸甘油、硝普钠等。
8.加强心肌收缩力,根据医嘱静脉滴注多巴酚丁胺2ug~20ug(kg.min)或多巴胺3~5ug(kg.min),西地兰0.2mg~0.4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
9.解痉:0.25g氨茶碱针剂加入5%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脉注射。10.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三)心源性休克
1.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中凹位就地抢救,吸氧。立即通知医生。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急救药物。3.纠正心衰、心律失常。
4.给予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皮肤颜色,注意保暖。
5.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必要时留置导尿。6.准确记录抢救过程。
(四)室速、室颤
1.对危重患者,给予心电监护及时巡视患者,采取抢救措施。2.根据心律失常不同类型,采取相应抢救措施 a.室速
(1)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吸氧,建立静脉输液通路;(2)遵医嘱静脉滴注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用药效果;(3)药物转复效果不佳,准备除颤仪,同步直流电复电 律进行转复。b.室颤:
(1)评估患者意识状况,如意识丧失,立即胸外心脏 按压,同时呼叫医生;
(2)立即行非同步双向波200J电除颤;
(3)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应用药物。4.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抢救记录。
三、抢救技术
(一)心脏电除颤(见附页)。
(二)喉镜:(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酒精纱布擦拭;使用后湿纱布擦拭干净,碘伏纱布消毒两遍待干,酒精纱布脱碘后,晾干备用)。
四、风险评估制度
1.护理人员客观、科学的对危重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能够依据评估结果做出及时科学全面的护理计划,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2.评估的范围 2.1 高龄患者:
2.2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抢救的患者; 2.3精神异常的患者;
2.4复杂或者大手术后的患者; 2.5重症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3.评估方法
3.1通过询问病史、全面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医技辅助检查等途径,对患者的全身状况、疾病严重程度、心理、生理及社会、经济支付能力等做出综合评价,指导并制定患者的护理计划。
3.2对患者的评估应该贯穿于整个护理活动过程中。通过评估,全面把握患者的基本现状和潜在的风险,为制定适宜于患者的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和支持。
3.3采取入院评估、定期评估、随机评估三种形式,便于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保证患者安全。
3.4危重患者入院后应在6小时内完成评估;住院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时,应及时完成评估。
4.评估的记录
4.1根据病情的危重程度确定相应的护理计划、调整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
4.2实施危重患者会诊制度,及时调整对危重患者的护理计划,2 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开始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标本采集、给药及发放特殊饮食患者身份识别
采用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和“腕带”标识以及陪护人确认的方法识别患者身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为患者进行相关护理服务。
六、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建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登记本。
2.一旦发生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应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报告,护士长及当事人第一时间做好登记,安抚病人及家属,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由于不良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
完善护理措施,减少危重患者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4.3依据分级护理制度的公示内容,对危重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级别。
4.4规范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的书写,降低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
4.5逐步完善各种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常规、并发症的处理及抢救方案等,实现危重患者护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4.6落实危重患者坠床、跌倒、压疮、导管滑脱等的防护措施,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五、身份识别制度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
1住院患者必须佩戴“腕带”。信息清晰规范,准确无误。包括:病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诊断等。必须经两名医务人员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更新时,需要经两人重新核对。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三种(姓名、性别、床号等)方法确认患者身份,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确认识别无误后方可进行操作。介入治疗或有创治疗活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及其他诊疗活动前,医护人员除应采取以上方法确认患者身份外,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确认患者身份。对重症医学科、新生儿病室、急诊、产房、手术部的患者;对病情危重、意识不清、急救、输血、镇静期间患者;对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身份无法识别患者;对成批救治的伤员(≥2人时);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患者必须使用“腕带”标识,作为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载体。对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姓名的患者,如有陪同人员,还必须由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患者使用腕带舒适,松紧度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护理部质控组加强对患者腕带使用情况的检查并有记录。7 患者转床、转科时,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和交接规定,必须及时更新床头卡、病历夹(卡)、住院病人一览卡等信息,认真做好识别和交接记录,并做到二人核对,确保患者身份识别各种信息的一致性;急诊科与病房、急诊科与手术部、手术部与病房、重症医学科与其他科室、产房与病房、新生儿室交接患者或新生儿时还必须及时制作并更换新的“腕带。”
输血患者身份识别采用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和“腕带”标识以及陪护人员确认的方法识别患者身份。根据医嘱、输血申请单,需经两名医护人员共同核对患者姓名、病案号、腕带,与患者或家属核实无误后方可抽血配型。输血科须经二人核对输血申请单和配血血样,同时检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并查血袋有无破损后进行交叉配血。病房护士检查输血记录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含Rh因子)及血量是否相符,交叉配血结果报告有无凝集。输血前需两人核对患者床号、姓名、住院号、瓶(袋)号、血型(含Rh因子),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血量,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
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患者身份识别护士采用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和“腕带”标识以及陪护人员确认的方法识别患者身份,根据医嘱做好术前准备。3.护士长应及时组织科室人员针对安全(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并制定防范措施。科室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讨论有记录。
4.科室在组织调查安全(不良)事件的过程中,应当妥善保管相关病案、资料及造成不良事件的药品、物品、器械等,任何人不得涂改、伪造、隐藏或者丢失,违者按情节轻重予以严肃处理。
5.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级: 0级事件在发生前被制止;Ⅰ级事件发生,但未造成伤害;
Ⅱ级事件发生,但有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
Ⅲ级事件发生,造成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Ⅳ级事件发生,造成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延长疾病康复进程;
Ⅴ级事件发生,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Ⅵ级事件发生,造成患者死亡。
6.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时限: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应在24小时内上报;重大不良事件、情况紧急者应在处理的同时立即报告护理部及医务处。
7.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方式:0-Ⅱ级直接网络上报;Ⅲ-Ⅵ级网络上报同时必须填写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登记表,一式三份。对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和个人有意隐瞒不报者,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温馨提示:请及时在14项核心制度上增加一句话:“自2024年11月起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一律使用网络上报。”
8.护理部每月讨论并通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及安全隐患,定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加强职业防护,保障患者的安全,提升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9.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的激励机制,鼓励护理人员主动、自愿上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对主动、及时上报安全(不良)事件的个人或科室给予表扬, 在讨论安全(不良)事件时给予保密;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提出可行性建议的护士或护士长在全院范围内给予表扬。
七、毒麻药品管理制度
1.麻醉药品专柜存放,实行双人双锁管理。
2.指定专人负责,每日检查、核对麻醉药品数量,建立账目、计数管理,交接班应当有记录。3.麻醉药品应按批号、有效期顺序使用。
4.领取麻醉药品时,应仔细核对麻醉药品的数量、有效期、批 号并签名。发现问题应及时追查清楚,并向科主任、护士长反映。5.病区使用麻醉药品注射剂时后应收回空安瓿,核对批号和数 量并作记录。
6.在储存、保管过程中发生麻醉药品丢失或者被盗、被抢时应当立即向公安机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八、高危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药品应设置专门的存放药架,不得与其他药品混合存放。
2、牌提醒药学人员注意。
3、医生在使用高危药品治疗疾病时要严格遵照药品说明书,不允许超出说明书用药。
4、高危药品调配发放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发放使用准确无误。
5、加强高危药品的效期管理,保持先进先出,保持安全有效。
6、定期和临床医护人员沟通,加强高危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并定期总结汇总,及时反馈给临床医护人员。
7、对于出现药品发放、使用错误案例,对于出现药品发放、使用错误案例,当事人应立即报告主管医生和护士长,及时对症处理,感染病人安排在最后。(病历夹上粘贴隔离标识)
十二、消防四能力
1.具备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2.扑救初级火灾能力,3.组织
疏散逃生能力,4.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十三、手卫生五个时机
(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十四、体温计处置流程
体温表:容器、离心机清洁、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放入清洁盒内待干备用;或用70~80%的酒精擦拭或加盖浸泡30分钟,晾干备用。
十五、拖把分区处置
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处理好善后事宜。事后应当组织相关部门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差错原因并采取措施。
8、新引进的高危药品要经过药事管理委员会的充分论证,引进后及时将药品的信息告知临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确保用药安全。
九、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是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十、职业暴露处置流程
感染疾病科评估→报告→书写事件发生经过→科主任护士长 →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上报医务处→去财务科报销
十一、多重耐药菌(隔离)患者隔离防护措施
1.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监测,确诊后应当及时反馈医院感染管理科及相关临床科室,临床科室根据相关结果在病历等位置粘贴隔离标识,医师根据药敏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2.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根据要求,穿戴防护用品。
3.严格实施隔离措施。首选单间隔离、接触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者或定植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病房不足时才考虑进行床边隔离,不能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
4.加强病房管理,尽量减少与患者接触的医务人员的数量,当感染者较多时,应保护性隔离未感染者。设置隔离病房时,应在门上粘贴接触隔离标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5.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掌握洗手五时机。6.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体温计等要专人专用。
7.听诊器、血压计等及时用75%乙醇擦拭消毒。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每次使用后用浸含有效氯500mg/L消毒剂的抹布擦拭,30分钟后清水擦拭备用。床单位每日擦洗消毒,患者出院后严格终末消毒。出现多重耐药菌感染暴发或者疑似暴发时,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
8.进行床边隔离时,在床栏上标贴接触隔离标识,以提醒医务人
员以及家属。当实施床旁隔离时,应先诊疗护理其他病人,MDRO
地巾和拖把分区域使用,标识清晰,红色为治疗室、处置室、蓝色为病房、黑色为卫生间,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十六、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组长。成员包括护士长、监控医师、监控士,认真履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职责。2.医务人员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无菌操作技
术及消毒隔离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3.对医院感染病例及感染环节进行监测,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病
例,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4.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积
极协助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爆发。5.无菌医疗物品应按照灭菌有效期先后顺序,存放于无菌物品柜
内,在有效期内使用。
6.加强病区管理,减少探视人次,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医院感
染知识宣教。
7.医疗废物遵循《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要求进行处置。
十七、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实施标准预防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加强个人防护。
每日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2.病区应设置符合要求的手卫生设施,进入病房的治疗车、换
药车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在相应的时机执行手卫生。3.抹布、拖布应分区使用,标记明确,使用后抹布、拖布分别
置于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消毒,清水冲洗,悬挂晾干备用。
4.地面、墙面、病室内的各类物品及病历夹、标本架、平车、门把手等物品应保持清洁。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受到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然后清洁,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作用30分钟,用清水擦拭。5.护士站台面、电话按键、电脑键盘、鼠标等保持清洁,必要
时使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工作服、被服等织物,应立即更换。
6.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工作服、被服等织物,应立即更换。7.患者出院、转科或死亡后,病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处置。
十八、麻醉药品领取流程
药学部为病区配备基数药品→使用时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开具专用处方→由专职人员核对药量及红处方→使用人将已使用的毒麻药品安瓿、专用处方交科室专职管理人员,清点数量,做好记录→由专人持专用处方及麻醉药空安瓿至药学部调配药物→科室对调配的药品的药名、批号、数量、有效期药品质量进行双人核对无误后登记,专柜专人保管。
咽腔污物,有活动义齿者取出;用仰头举颌法(颈椎损伤者除外)打开气道(左手小鱼际置于患者的前额发迹处,向后施加压力,右手中指,食指托起下颌,向上向前托起,两手同时用力使患者头后仰打开气道。
6.人工呼吸: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肩部或头部,连续吹两口气(方法:平静吸气,缓慢吹起,持续时间≥1秒),频率10~12次/分;吹气同时观察患者胸部起伏情况。7.心脏按压与吹气比率为30:2.8.连续做5个循环后,判断自主呼吸有无恢复,大动脉搏动情况,十九、出院患者床单位终末处置
(1)撤下病床上污被服,放入污物袋,送洗衣房处理。(2)床垫、床褥、棉胎、枕芯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或在日光下暴晒6小时。(3)病房及床旁桌椅用消毒溶液擦拭。(4)病房开窗通风。(5)铺备用床,准备迎接新病人。(6)传染病患者的病室及床单位,需按传染病终末消毒法处理
电除颤操作流程
1.判断患者意识、畅通气道。
2.置患者仰卧位、暴露胸部,立即给予心电监护,观察心电示波,判断是否室颤,确定除颤指证。
3.确定患者除颤部位无潮湿、无敷料、无需备皮。
4.迅速去下除颤仪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糊,选择非同步位置“除颤”,调节能量至所需的读数,开始充电,单相波360J;双相波150~200J.5.将一个电极板置于右锁骨下胸骨右缘;另一电极板置于心尖部,大声嘱他人离开患者和病床。两手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6.放电后立即将开关旋钮调回监护状态,迅速进行CPR,同时观察心电示波情况,转复窦性心律,表明除颤成功,若不成功,5个循环CPR后,同首次能量继续除颤。
7.用干纱布擦净除颤部位的导电糊,整理衣物及床铺继续心电监护。
8.用干纱布擦净电极板上的导电糊,酒精消毒后将电极板放回原处。
9.理用物,规范洗手,记录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1.判断意识,拍患者肩部,并呼唤“喂!你怎么了?”看患者有无反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2.快速识别呼吸是否停止。
3.将患者去枕平卧硬板床或地上,同时呼叫医生。
4.解开衣袖及裤袋,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1)确定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两个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或胸骨下切迹向上两横指的上缘;(2)方法:操作者一手掌根部紧贴按压部位,另一手重叠其上,指指交叉,双臂关节伸直并与患者胸部呈垂直方向,借用上半身重力及前臂力量向下用力按压,力量均匀、有节律,频率100次/分以上,按压后待胸壁压力完全解除再行下次按压,按压深度:成人5cm以上。
5.畅通气道:操作者站于患者右侧,将患者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观察瞳孔、肤色等。
9.用纱布清洁患者口鼻周围,头复位,穿好衣裤,盖好被子、继续生命支持。
10.整理用物,洗手。
浅谈贷后管理应关注的相关信息
贷后管理是控制风险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贷后管理活动持续监测借款人的重要风险点,能及时洞察贷款存在的风险隐患,并可及时采取风险防范与控制措施,以避免或减少贷款损失的发生,下面谈谈贷后管理中应关注的重要信息。
一、关注借款企业经营管理者方面的信息的变化;主要包括:1.借款企业的股东的变动是否频繁异常,一般而言,对于发展与赢利能力较好的企业,其股东不会轻易转让该公司的股权,如果借款企业的股东变动频繁,则很可能意味着此借款人存在重大问题。2.借款企业的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或关键管理人员在贷款发放后是否受到相关的刑事制裁,此时贷后管理人员应充分关注由此导致的相关后果可能给自己公司等债权人带来的不利影响;3.借款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是否存在吸毒、赌博等重大不良嗜好;4.借款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身体健康是否出现严重问题,5.经营管理者的家庭是否出现重大变化,包括经营管理者出现离异、丧偶及家庭主要成员之间出现经营分歧。6.借款企业出现诚信或违规方面的风险,例如借款人的合作态度出现变化,不再积极配合贷后管理人员的贷后管理工作,不再愿意提供相关资料和财务报表,或提供虚假的资料和报表,以及借款人难以约见或约而不见,当借款人的态度出现变化时,应引起贷后管理人员的充分关注与高度警惕,此种情况的出现绝非偶然,很可能是借款人的还款意愿出现问题。
二、关注借款企业经营方面的信息变化,1.借款人存在扩大投资或缩小生产经营规模的事项,贷后管理人员应该关注其扩大投资是否符合其实际情况,如果借款人不切实际地增加机器设备、营业网点,大规模的投入研发及大举进入新的市场,则借款人容易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对于缩小生产经营规模的情况,应关注缩小的原因是由于市场的萎缩还是计划转换产业所致,2.借款人的生产经营是否出现颓势;通过经常性的贷后走访比较分析借款人的生产线是否存在开工不足,部分生产线是否停产,用电量是否出现大幅下滑;3.借款人的商业模式是否出现重大调整,贷后管理人员应进一步分析该商业模式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借款人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借款人对其商业模式进行的重大调整是否会对其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4.借款人是否面临较大的系统性风险,如借款人所处的行业是否景气、面临的市场是否萎缩及竞争是否严重等。
三、关注借款人财务方面的情况变化,1.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率是否持续攀升,2.现金流结构与流量出现恶化,表现形式为:借款人的银行存款月均余额持续下降,月均借方发生额持续下降而贷方发生额持续上升。3.反映经营方面财务信息持续恶化,主要指销售额出现较大的下滑及借款人的主营业务出现明显的萎缩。4.关注反映借款人关联交易异常的有关信息,如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出现剧增,则可能存在股东抽逃出资或其他转移资金的行为。
四、借款人是否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或出现偿债能力不足的风险;1.借款人挪用贷款,未按贷款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贷款,将生产性贷款用于消费或赌博,将流动资金贷款用于长期股权投资等。2.借款人偿债能力不足主要指借款人在其他贷款机构的借款本息出现逾期,用于偿还其他贷款机构的贷款资金来源不是依靠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而是来源于借新还旧。
五、关注借款人担保措施方面的情况是否出现变化,1。抵(质)押物出现较大不利于保障债权实现的迹象,如抵(质)押物的价值出现较大下降,抵(质)押物被第三方申请查封,抵押的相关动产出现不明失踪或被毁损。2.第三方保证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出现大幅下降,主要包括由于经营不善或天灾人祸导致保证人出现大幅亏损,自身不保。
作为一名贷后管理人员,深感贷后检查责任重大,每次贷后检查不应是例行程序、流于形式,而应全面检查、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以供公司决策,将贷后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
10-26
10-26
10-27
10-23
10-26
10-25
10-25
10-25
10-24
10-25
10-23
10-23
10-25
10-26
10-28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