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12-09
749元 铭瑄推出MS-eSport B650 ITX WIFI ICE主板:支持Wi-Fi 6
12-09
12-09
12-09
最强Mate蓄势待发!华为Mate 70 Pro+曝光:共有三款配色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博主做梗图吐槽PS5 Pro GPU性能:还不如RTX3070
12-09
ADADADADAD
12-09
12-09
749元 铭瑄推出MS-eSport B650 ITX WIFI ICE主板:支持Wi-Fi 6
12-09
12-09
12-09
最强Mate蓄势待发!华为Mate 70 Pro+曝光:共有三款配色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博主做梗图吐槽PS5 Pro GPU性能:还不如RTX3070
12-09
有关溪边趣事如何写一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主峰,流经湖北巴东县境内,由北向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至巫峡口东汇入长江。神农溪是一条典型的峡谷溪流,两岸山峰紧束,绝壁峭耸,溪水在刀削般的峡壁间冲撞,水道曲折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神农溪,发源于神农架主峰,流经湖北巴东县境内,由北向南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至巫峡口东汇入长江。
神农溪是一条典型的峡谷溪流,两岸山峰紧束,绝壁峭耸,溪水在刀削般的峡壁间冲撞,水道曲折,湍急的溪流中有险滩、长滩、弯滩、浅滩六十余处。
水道虽狭急却清浅,漂流极富刺激而又安全。
神农溪流经三个风景各异的峡谷——棉竹峡、鹦鹉峡、龙昌洞峡。
两岸风光奇美,峡谷中少有开阔地,最狭处两岸相距仅7米。
船行峡中,如穿幽巷重门。
一座座高达数百米的山峰劈面压来,几乎望不见前面的水道。
我们现在乘坐的这种小木船古时叫“兰舟”,杜甫曾有“一叶兰舟龙洞府,数间茅屋野人家”地描述。
现代诗人郭沫若又称它为“扁舟”,有诗写道“扁舟劳济渡,同志爱何浓”。
当地船工叫它“扁豆角”,因为它形似“豆角”。
它是我国当今最古老的三种水上运载工具之一(其余两样是雅鲁藏布江的牛皮筏和福建九曲溪的小小竹排)。
这“扁豆角”船体长13米,宽1.8米,高0.7米,两头尖平底,前梢后橹,像两把大关刀,用以拨开水路,端正航向。
它载重2.5吨,吃水1尺左右,而神农溪水大都也只有1尺来深,有时船底与溪石相擦发出“嘭嘭嘭”的响声,就像陆地行舟。
不信大家可以仔细听听看!
“扁豆角”下水时要纤夫拉纤来限制它的速度,这叫“倒牵牛”。
每条木船由6名船工驾时,他们都是神农溪两岸的村民,经验丰富,技术娴熟且精通水性,而且我们都穿上了救生衣,所以请大家放心,乘船漂流是“竹竿一点,有惊无险”。
绵竹峡
这里是神农溪的第一个峡谷——绵竹峡。
绵竹峡长4公里,它以“险”著称。
大家看,这段峡谷两岸峰峦夹峙,摊谭相接,宽窄不一。
不知道大家听到什么声音没有?对,是船过险滩,船底与水中卵石相擦发出的吱吱的声音。
棉竹峡,因棉竹生长繁茂故名。
源于神农架余脉,海拔2400米的仙女山,全长17公里,沿途接纳了四条溪涧,在余家寨汇入神农溪主流,可航行河段5公里。
棉竹峡景观奇特,以险著称。
峡谷蓊郁幽深,为罕见的远古地质构造运动遗迹、标本。
两岸峰岩夹峙,层次分明,绝壁千仞。
山巅岩壁且多洞穴,相传为土家先民居住过的洞穴遗址,洞穴外大多有颓垣断壁或小石干垒遗迹可考。
岩壁间的石笋、石幔有的似从天而降,千奇百怪;有的宽达二、三百米,两岸山峰依偎,溪流最窄处不及5米,天开一线,5公里深邃大峡谷,溪流坡降度达5%。
两岸植被葱茏,猴群嬉戏,鸟语花香。
“豌豆角”扁舟依山而过,这“一里十三湾,湾湾滩连潭”。
船尾出滩,船头又进滩,航行其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园”的意境之中。
“半边街”、“将军把门”,“鲲鹏展翅”、“石笋集会”、“藤幔峰岩”等玲珑小景,更是栩栩如生,棉竹峡漂流,为古老的神农溪增添了异彩。
叶子坝
这里是叶子坝,又名落叶潭,因神农溪水穿过神农峡谷,至此河面陡然变宽,水流变缓,上游漂流的树叶,多在这里停留,而得名。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西天王母娘娘设幡桃盛会,仙女们采摘幡桃时,将一片幡桃树叶掉入此地,使这里北岸的滩深变成形似一片树叶而名。
叶子坝是神农峡与鹦鹉峡之间不足一公里的一个土家村落,原这里居住着近百人的土家山民,他们憨厚淳朴,尚义好客,以背薪垂钓为乐,农舍土砌瓦盖,傍山为屋,竹林芭蕉簇拥,山水蓝天一色,一派水乡情趣。
他们为了支援三峡大坝建设,放弃了美好的故土,多已迁往荆沙。
今天的叶子坝已是一片水光山色,非夕日的村乡袅烟。
1949年后,交通部门在此设立渡口至1990年,神农溪正式批量接待海内外游客来此漂流旅游时,这里便成为游客漂流的一个重要起点,客人从巴东县城乘车46公里,约一小时到达叶子坝停车场,游客们下车后,向下步行400米台阶,经龙王庙,便到达了叶子坝渡口。
它和龙船河是漂流途中的两个土家村落之一,相距7.5公里,这里人口不足百人,大多为土家山民,憨厚、纯朴、尚义好客,以背薪垂钓为乐,农舍土砌瓦盖,傍山为屋,竹林芭蕉簇拥,山水蓝天一色,一派水乡情趣。
劳动仍沿袭着古老的手摇纺车、水车扎花、石碾春米、凤凰榨油等原始生产工具,古老的婚丧婚娶、传统的节日喜庆,如堂戏、皮影戏、跳丧舞至今犹存,给神农溪增添了浓郁的土家风情,今天在龙船餐厅里我们还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台土家族的歌舞表演供大家欣赏呢。
鹦鹉峡
这里就是神农溪的第二个峡谷——鹦鹉峡,它是三个峡中景色最秀丽的一个,全长7.5公里,峡中山峦耸立,层峦叠嶂,两岸植被如缨络垂挂,四季长青,岩水滴渗,飞瀑涌泉,奇观迭现。
有一段峡谷,无论隆冬炎夏,都可看到盛开的鲜花,故名“年花滩”;还有一处叫“九股水”的地方,溪边泉眼涌出多股泉水,分清、浊、混三色,因名“三色泉”。
除此之外,鹦鹉峡内还有燕子阡溶洞、古栈道等众多景点等着我们去一饱眼福呢!
燕子阡溶洞
大家看到这满天的燕子在你的头上盘旋,就代表我们已经进入了神农溪最大的溶洞——“燕子阡”了。
它洞高100余米,宽30米,岩壁顶上常年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短嘴金丝燕,泛舟穿过时,神农溪最大的溶洞“燕子阡”就在这里,洞高80米,宽30米,岩壁顶上常年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短嘴金丝燕,泛舟穿过时,满天的燕子在你的头上盘旋。
神农溪的短嘴金丝燕体型略小(14厘米)近黑色金丝燕。
两翼长而钝,尾略呈叉形。
腰部颜色有异,从浅褐至偏灰色,下体浅褐并具色稍深的纵纹。
腿略覆羽。
短嘴金丝燕,地方名岩燕,体型较小,羽毛呈麻色或黑褐色,有金属光泽,它们常年群体栖息于岩穴中,哪怕在一片漆黑深远的燕洞里,飞时也不会碰壁,不互相碰撞,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巢。
小神农架景区多处发现短嘴金丝燕群,神农溪的燕子阡大溶洞,栖息着成千上万的金丝燕。
每当天气变化或或夕阳西照,天空燕群飞翔,增添了景点的魅力;每当冬末春初,燕群飞向溪口淤沙壁上,凿沙洞为巢,密密麻麻一大片,进洞出洞另有一番景象;春水上涨冲刷沙壁,燕群又飞回岩洞筑巢。
天心眼
大家请看那块巨大“飞来石”兀立溪中,它就是“天心眼”。
鹦鹉峡的中段是800米险滩。
天心眼是神农溪的最窄处,水急浪高,所以浪花不时打湿我们的衣襟,大家请看前方的那一个急转弯,你们猜猜看:前方往左拐还是往右拐?根据山脉的走向,原来看上去应往左拐,实际上船是往右拐了。
你猜到了吗?
朝我来
船在神农溪中走,礁石林立,令人望而生畏。
可是,就在船与礁石将要接触的一刹那,船工只需用梢轻轻一搬,立即化险为夷。
这是船工几百年来总结出来的闯滩二十字决:“朝着礁石去,大吉又大利,躲着礁石走,大祸要临头”。
这些迎面扑来的礁石,船工形象地称它们为“朝我来”。
古栈道
大家请看在那龙昌峡、鹦鹉峡和神农峡的岩壁上,有断断续续一排六寸见方深约一尺的方孔,这便是古栈道遗迹,龙昌、鹦鹉两个峡段的栈道现已全部沉入水下。
开凿此栈道,始于何时,用于何事,众说纷云。
古人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说。
有说是通往罗坪故州所建,也有说是夔东十三家的刘体纯恳战神农溪上,为引用盐场河盐水而凿,无一定论。
郭沫若有诗赞曰:“滔滔溪水万古流,巍巍栈道何人修,古栈虽毁石孔在,留得伟迹壮神州”。
神农溪的栈道是单排孔,断断续续百十来个,它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
疑无路在我们船的前面,高山挡住了去路,陶渊明曾有“撤到山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优美诗句。
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舟至山前疑无路,一篙撑出又一村”。
转过前面这道山梁就到了我们的龙船餐厅,也就是我们中午休息就餐的地方。
三色泉
在我们船的右侧就是堪称一绝的三色泉,从乱石丛中流出的泉水,分清、混、浊三种颜色,三色泉水齐头并进,形成了长达百米的彩带奇观。
据专家考证,水中含有17种对人体有益的氨基酸,可谓天然矿泉水,尤其是夏天,水质甘冽、清凉,倍受中外游客欢迎。
不信大家可以试试看啊!
龙船餐厅
大家请看,前面那幢红色土家吊脚楼,就是龙船餐厅,也就是我们中午就餐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可以品尝香气四溢的土家油茶汤,饮用防癌抗癌的富晒矿泉水,饱食“葛仙米”、“麻花鱼”等地方特产,观看具有民族风情的土家族歌舞——“摆手舞”、购买土家族手工艺品——西兰卡普、花背篓等旅游产品。
龙昌峡
在吃饱购足之后,我们来到了神农溪最后一个峡谷——龙昌洞峡,此峡对峙均宽不足二十米,两岸壁立水中,连绵不断,曲折迂回长达五千余米,大有矍塘峡夔门之雄。
沿途可见人文景观——岩棺群和古栈道。
峡东岸离水面150米高的绝壁上,有许多小洞穴,深浅不同地放置着岩棺,肉眼清晰可见。
猴子滩
大家请注意了,我们马上经过猴子滩,这里水位落差有3米,扁舟将头低尾高,直冲而下,大家一定会担心翻船,不过不要紧张,都向船中间坐,做到船动人不动,就不会翻船了。
再加上我们船工技术娴熟,保管大家有惊无险,让你们领略一回海上冲浪的情趣。
好了!最险峻的猴子滩过了,是不是非常刺激?我们继续下漂。
悬棺
请大家向左上方看,约150米的高处有岩棺一座,它是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的一种葬义,于春秋战国末期形成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那么为什么要将棺木放在高高的山上呢?这是因为土家族奉行高葬的习俗,认为高葬者至孝。
曾有诗写道:“棺木为何悬此岩,秋风凄雨痛人怀。
雪飞巫峡山戴孝,树动风声松举哀。
春至百花呈奠礼,夜间明月照灵台,可怜你是谁家子,尸到如今尚未埋”。
据专家考证,这里有岩棺七座,两具外露,赫然可见,至今为神农溪上一谜。
现在土家族悬棺葬俗已经不复存在,但跳丧舞习俗仍存。
在神农溪三个峡谷中,发现悬棺多处,仅龙船峡东岸就有7座悬棺,两具外露清晰可见。
峡西石壁上,还有多处古栈道遗迹。
岩棺是怎样放在悬崖峭壁之上,古栈道通向何方,这些依旧是神农溪的千古之谜。
西壤口
好,我们现在到了西壤口,它是巫峡的出口,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有古墓七百余座。
从出土的文物考证,有殷、商、战国、汉、等历代遗留下来的古墓葬群,三国时,刘备派张飞镇守于此,栅联寨七百余里,后关公张飞死,备起倾国之兵发吴,遭东吴陆逊火烧连营七百余里,刘备丢盔卸甲,逃至这里。
据巴东县志载:“追兵急,备烧栈断道,然得免”。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游览国家4a级旅游区——神农溪。游览方式是乘坐双体仿古豪华环保旅游船,逆神农溪上行16。8公里,沿途要经过龙昌、鹦鹉、神农三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峡段,可观赏峡谷风光、古栈遗迹、岩棺葬群、土家村落等;船行约40分钟后可抵达罗坪游客接待中心,再换乘古老的“碗豆角”扁舟,平湖荡舟2公里至九孔岩,逆水拉纤2公里至尧家滩,在罗坪接待中心可品尝土家风味餐和欣赏土家歌舞表演,尔后乘环保船返回,整个游程约42公里,时间4至5小时。
神农溪位于湖北省巴东县境内,是长江北岸的一条常流性溪流,发源于神农架南坡,故名神农溪。
神农溪全长60公里,沿途接纳了17条溪涧,相对落差2900余米,在离巫峡口东20_米处的西壤口注入长江。神农溪两岸绝壁夹峙,山岩多成80度至90度倾斜,直插蓝天,两岸悬棺,栈道清晰可见,峡谷最窄处不到5米,溪中最陡的猴子滩落差达3米。溪的上游是神秘莫测的小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神农溪旅游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区,景观独具特色,集长江三峡雄、秀、险于一体。现辟旅游景区32公里,有神农峡、绵竹峡(支流)、鹦鹉峡、龙昌峡四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峡段,其中两个土家村寨叶子坝和龙船河点缀其间,面积57.5平方公里。区内灌木植被葱笼,山花馨香四溢,猴群嬉戏,黄羊獐麂出没,山水蓝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沿途有溶洞60余处,险滩、长滩、湾滩、浅滩30余处,历有“一里三湾,湾湾见滩”之说。溪水深潭碧绿,飞瀑遍布,悬棺、栈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风情构成了原始、古朴、自然、野趣的景致。在神农溪,乘“豌豆舟”木扁舟漂流和乘环保船观光游览,独具特色,极富魅力,已成为三峡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
135水位定型,使得神农溪风景区线路延长,转型升级,不仅进入条件改善,安全系数增大,形式、内容上更加多样,而且还增添了峡谷平湖的美景。连过去游人罕至的神农峡的奇异风景——神农温泉、神农洞、神农峰等,也呈现在游人面前。
神农溪延伸开发后,由县政府投资850万元在溯溪而上16。8公里的罗坪复建了游客接待中心,较原来的接待中心功能更加齐全,设备更加完善,是游客休息、就餐、观看土家歌舞表演的理想场所。
好,我们现在到了西壤口,请大家上环保船坐好。这西壤口是巫峡的出口,历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有殷、商、战国、汉等朝代遗留下来的古墓葬群。三国时,刘备曾派张飞镇守于此。1984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壤口李家湾发现了四座古墓。这里还出土过巴氏矛、巴氏剑、巴氏征、巴人盾等巴人用过的兵器,存有建于明代的“杜甫草堂”遗址。
各位朋友,龙昌峡到了。龙昌峡全长5.7公里,两岸山峰对峙,滩多水急,峡谷迂回曲折,深若幽巷重门,平均宽度不足20米,两岸山岩多里80度至90度,直插蓝天,斜坡直透溪底,以“雄”著称。
我国唐代诗人杜甫曾乘舟漂流过此峡,并作诗赞曰:
迢迢水出走长蛇,
怀抱江村在野牙,
一叶兰舟龙洞府,
数间茅屋野人家。
北宋至和三年,有蒋凯、彭德纯、周茂叔乘船漂流过此峡,故历又称这峡为“三游洞”。
据说很久以前龙昌峡峡谷两岸树木繁茂,藤蔓植物攀附其上,以致形成遮天蔽日形似洞穴的景观,有《小方壶斋舆地记胜》记载为证:
此洞非石洞,
乃山水之奇观也,
一洞十里,
可浮舟往来。
1990年国家旅游局局长刘毅漂流此峡后盛赞:“这才是真正的峡!”
请大家向右上方看,约50米的高处有岩棺一座,它是古代巴人的葬棺。为什么将棺木放在高高的山上呢?这是因为土家族奉行高葬的习俗,认为高葬者至孝。有诗称赞说:
棺木为何悬此岩,秋风凄雨痛人怀;
雪飞巫峡山戴孝,树动风声松举哀。
春玉百花呈葬礼,夜间明月照灵台;
可怜你是谁家子,尸到如今尚未埋?
据上海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组成的中国岩棺协会的专家考证,这种岩棺葬是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的一种葬仪,又名洞葬、拾骨葬、洗骨葬,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代巴人死后,将尸体就近掩埋,待过了3~5年或更长时间(最多不超过13年),等到血肉归于大地后,再起出骸骨,洗净后放于棺材中,然后在临江的悬崖峭壁上凿洞为墓,将棺材置于悬崖绝壁洞内。这种葬俗源于巴人“葬至高则孝心至纯”的思想。唐人在《朝野金载》中就有记载:“五溪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葬,亲戚宴饮歌舞,一月余日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宝以葬之,弥高者以为孝,既后而不再祭祀。”
在神农溪的三个峡谷中,发现悬棺多处,仅龙昌峡东岸的石罅中,就有7座悬棺,两具外露清晰可见。在峡西石壁上,还有多处古栈道遗迹。岩棺是怎样放在悬崖峭壁之上,古栈道通向何方,这些依旧是神农溪的千古之谜。
在这两边的山岩上,生长着极为少见的玄参科多年生草本,名叫“岩白菜”,仅产于巴东神农溪,是湖北省稀有植物,也是治疗妇科病的良药,对研究植物分类有一定的医学价值。
大家请注意看,在船的左前方,是神农溪上的象鼻山,它长长的鼻子好似正在伸入溪底饮水,硕大的耳朵正在聆听游人的欢笑,气势十分雄伟壮观!在它的对面,还有一位俊俏的小象在与她窃窃私语,很是亲密。
各位注意了,下面马上要经过猴子滩,这里蓄水之前水位落差高达3米,它是神农溪上最陡的一个滩头,现在蓄水之后已淹没在水下。过去我们用原始扁舟“豌豆舟”漂流经过此滩时,感觉非常惊险刺激,有如海上冲浪一般。前面的那座山岩叫熊猫岩,山上有两个洞穴,过去洞内曾居住过许多猴子,故名猴子洞。
在我们船的前面,有座高山挡住了去路,受陶渊明的优美诗句“车到山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启发,我们叫它“疑无路”。转过前面这道山梁就到了龙船河,那个地方原先建有一幢考究的红色土家吊脚楼——龙船河餐厅,是我们过去就餐休息的场所,现因被水淹没而拆迁。
各位嘉宾,我们现在到了鹦鹉峡。鹦鹉峡长7.5公里,以“秀”著称。鹦鹉峡幽深灵秀,峡谷两岸原始的腊梅、绵竹、刺梨、水芙蓉和多种野生药材逢时而开。在这个峡谷中,我们将看到神农溪中的溶洞——燕子阡大溶洞,在溶洞中生活着被称为活化石的海洋珍禽——短嘴金丝燕。
看,我们眼前这个的山峰叫高视岩,海拔1001米,是神农溪的峰,它上面有很多洞穴,相传有巴蛮洞、巴人洞,那是土家先民巴人居住过的洞穴遗址。请大家注意,在这片水域下面,过去有三色泉,泉水分清、深、浊三种颜色十分明显,从同一个泉眼里流出,顺溪漂流百余米不混,被誉为神农溪上的一大奇观。
在我们船的左边,有一片美丽的灌木丛,生长的全是绵竹,本地人叫它绵竹山。绵竹是造宣纸的优质原料,也是熊猫赖以生存的食物。据考证神农溪上游有多处大熊猫的化石,但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致使大熊猫在神农溪上绝迹。
这些迎面扑来的礁石,船工形象地称它为“朝我来”。为什么叫“朝我来”呢?原来,神农溪上可谓“一里三湾,湾湾见滩”。据统计,神农溪上有大小险滩30余处,原来最险的猴子洞滩落差高达3米,漂滩是神农溪漂流最精彩、最刺激的活动。船似离弦之箭飞驰而下,人坐船上顿生“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之感。溪中礁石林立,的确令人望而生畏。可是,就在船与礁石将要接触的刹那,船工只需用梢轻轻一搬,立即化险为夷,这是船工几百年来总结出的闯滩二十字诀:
朝着礁石去,
大吉又大利,
躲着礁石走,
大祸要临头。
过去在神农巨石上就刻有“朝我来”三个字,这是中国青年电影制片厂在拍摄电影“男人河”时刻下的。现在已沉没到水中。要想一睹为快的话,还得潜入水中。
大家注意看,在那山与天接的地方,是不是有一只老虎呼啸而来?你看它其势如腾云驾雾,其声如洪钟暮鼓,似在高声长啸,为游客助兴,神形俱备,维妙维肖,我们形象地称之为“虎啸巴山”。
前面那个洞叫张家寨洞。相传古代一姓张的山民曾经在这里居住过,故名张家寨洞。它分上、中、下三层,洞洞相通,现在已淹没了下面的两个洞,里面有多种生活器皿遗迹可考。外边有小石干垒的墙壁,亦有泥土堆积的痕迹。对此有两种说法:一是巴人祖先居住过的洞穴遗址;二是山民躲避散兵游勇的栖身之所,两种说法兼而有之。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溶洞就是燕子阡大溶洞。在神农溪的峡谷岩壁间,有大小溶洞60余处,尤以燕子阡溶洞最为壮观。它洞高百余米,宽40余米,深16华里,洞内常年栖息着成千上万的短嘴金丝燕,故名燕子阡。进洞约百米,有一片高20余米、宽50余米的岩溶堆积物,状如升斗,形似山区水田,故名“千丘田”。地质学上称碥石坝,蔚为壮观。
栖息在这里的短嘴金丝燕,方名叫岩燕,体型较小,羽毛呈麻色或黑褐色,有金属光泽,它们常年群体栖息于岩穴中,哪怕在一片漆黑深远的燕洞里,飞时也不会碰壁,不互相碰撞,能准确找到自己的巢。每当天气变化或夕阳西照,它们在成群漫谷飞舞,击波冲天,惹人心醉,给神农溪增添了无穷魅力。每当冬末春初,燕群飞向溪口淤沙壁上,凿沙洞为巢,密密麻麻一大片,进洞出洞另有一番景象。春水上涨冲刷沙壁,燕群又飞回岩洞筑巢。
各位嘉宾,在龙昌峡、鹦鹉峡和神农溪的岩壁上,有断断续续一排六寸见方深约一尺的方孔,这便是神农溪上的又一特色景观——古栈道遗迹。这里的栈道是单排孔,断断续续百来个,它充分体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勤劳勇敢。现在龙昌、鹦鹉两个峡段的栈道已全部沉入水下。开凿此栈道,始于何时,用于何事,众说纷云。古人有“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说。有的说是通往罗坪故州所建,也有的说是夔东十三家的刘体纯恳战神农溪上,为引用盐场河盐水而凿,无一定论,对栈道遗迹,郭沫若有诗赞曰:
滔滔溪水万古流,
巍巍栈道何人修?
古栈虽毁石孔在,
留得伟迹壮神州。
请大家注意,我们现在已过鹦鹉峡,到了叶子坝。
叶子坝,又名落叶潭,因神农溪水穿过神农峡谷,至此河面陡然变宽,水流变缓,上游漂流的树叶,多在这里停留而得名。叶子坝是神农峡与鹦鹉峡之间不足一公里的一个土家村落,原来这里居住着近百人的土家山民,他们憨厚淳朴,尚义好客,以背薪垂钓为乐;农舍土彻瓦盖,傍山为屋,竹林芭蕉簇拥,山水蓝天一色,一派水乡情趣。他们为了支援三峡大坝建设,放弃了美好的故土,多已迁往荆沙。今天的叶子坝已非夕日的村乡袅烟,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幅美不胜收的山水画廊!
在这叶子坝的左岸,是在1991年,当神农溪正式批量接待海内外游客时,为了祈求龙王菩萨保佑游客一路平安而迁建的龙王庙,并扩大了庙的建筑规模,里面供奉着高达两米五的龙王大佛像,左右各有一尊“千里眼”和“顺风耳”佛像。另在两侧还有一间供奉着观世音菩萨,整座庙宇座落在一个神仙福地的山岗上,不仅风景秀丽,两侧还建有为游客供应香烛纸帛的商店,敬奉菩萨以求保佑,一路旅途平安。这龙王庙原于清乾隆年间修建在叶子坝渡口上300米半岩上一个巨大的岩洞中。
这条支流就是绵竹峡,原是神农溪漂流的起始峡。绵竹峡可航行河段5公里,两岸景观奇特,它以“险”著称。绵竹峡因绵竹生长繁茂而得名,发源于神农架余脉海拔2400米的仙女山,全长17公里,沿途接纳了四条溪涧,在这里汇入神农溪主流。峡谷蓊郁幽深,两岸峰岩夹峙,层次分明,绝壁千仞,有土家先民居住过的洞穴遗址;岩壁间的石笋、石幔有的似从天而降,千奇百怪;有的宽达二、三百米,两岸山峰依偎,溪流最窄处不及五米,天开一线,滩潭连接,宽窄不一;5公里深邃大峡谷,溪流坡降度达0.5%;两岸植被葱茏,猴群嬉戏,鸟语花香。“碗豆角”扁舟依山而过,这“一里十三湾,湾湾滩连潭”。船尾出滩,船头又过滩,船行其间,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意境之中。绵竹峡漂流,为古老的神农溪增添了异彩。
各位朋友,在神农溪上游的深山峡谷中,常有猴群出没,除了猕猴群外,还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金丝猴,它们经常早晚嬉戏于溪边,觅食饮水,构成神农溪上一道独特的景观!大家在欣赏两岸美景时,不时会看到有猴群出没。
我们现在到了神农峡,因峡中有一山峰酷似中华民族的祖先神农氏而得名。它以“奇”著称,此峡上起小神农架石柱河,下至叶子坝,全长约25公里。神农峡逆流而上的主要景点有神农峰、九孔岩、鱼泉瀑布、神农温泉等等。
现在到了神农溪游客接待中心,在这里,我们要换乘古老的“豌豆角”扁舟,平湖荡舟2公里至九孔岩,逆水拉纤至尧家滩,再返回接待中心就餐,休息和观赏土家歌舞表演。
下面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神农溪扁舟和神农溪纤夫。
神农溪扁舟是我国现有最古老的水上运载工具,又叫“豌豆舟”、“神驳子”、“柳叶舟”和“兰舟”,船体多采用坚硬耐磨而又富有韧性的花栎木制成,船长13米,宽1。8米,高0。7米,两头尖,底平,前有长梢形似“关刀”,用以拨水引路,后有长橹,用以端正航向,配以撑竿、爪钩和桡,载重25吨,吃水一尺左右,由六名船工驾驶。
神农溪纤夫是神农溪上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原始、野趣、纯朴、憨厚。过去由于神农溪的水不太深,都只有一尺左右,下水要纤夫倒拉纤来限制速度,叫“倒牵牛”;上水全靠纤夫合力拉纤而上,号子声声,空谷回荡,别有一番情趣。神农溪纤夫常年拉纤,所以他们除冬天穿上衣外,其他时间几乎全是*,因为穿裤子在水里易妨碍操作,就是穿短裤,被水浸湿后易会很快擦伤皮肤,故只能*。虽然*不雅,但他们的心灵却很美,不管是大姑娘、小媳妇,赶船过河都是他们*背着接上船,送上岸,而毫无邪念。
大家请看,峡中有一山峰,高约200米,叫神农峰。你看它炯炯有神地目视着远方,面部慈祥而又微露刚毅,那双眼似乎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是不是酷似人们想像中的中华民族的祖先神农氏。在它的旁边约100多米处的山崖上有一“玉柱擎天”,高约10米,传说那是神农先帝的杵药杆。
现在我们到了九孔岩。据《巴东县地名志》载:“因山岩下有九个岩洞,呈红色,故又名九红岩”。据专家们考证,九孔岩,为远古岩壁凿穴墓葬群洞穴遗址,洞穴人可出入,孔成方型,长、宽、高二、三米不等。在神农溪上,无论是岩棺、石罅类岩棺、岩壁凿穴墓,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土家先民对老人死,有高葬者至孝的习俗。这种不同的葬俗告诉我们,历的土家先民——巴人,是一个勇于开拓、勇于创造的民族,他们凭着自己的智慧,创造了这些惊人的奇迹和独特的民俗文化,给后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财富。
在不远处的右边,我们就能看到鱼泉瀑布,因其发源于南山一有鱼的洞穴内,而得名。泉水从一岩坎上急剧垂直下跌入落差高达一百余米的神农溪中,它如银水飞泻直下,水雾蒙蒙,珠玑四溅,气势磅礴,其声震耳,极为壮观!令过往行人无不停步观赏叫绝。
在右岸,我们还可以看到神农温泉。在一岩穴处出水洞口约一平方米的地方,有温泉涌出,流经10米后,注入神农溪,故名神农温泉,水温34℃,终年稳定,四季常温,无色、无毒、透明,是湖北省矿化的温泉,含多种微量元素,不仅适宜洗浴,对治疗皮肤病、关节炎等慢性病都有一定疗效。
在左岸的链子岩上,我们还可以看到神农洞,相传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神农氏顺溪而上,搭架采药居住过的洞穴遗址。洞内高大空旷,冬暖夏凉。漂流神农溪,观赏神农洞景,无不令人感发思古之幽情。
好,神农溪漂流也就结束了,大家一定游累了吧,漂流神农溪,给人一种“险、秀、奇、雄”的感觉,被誉为“神州第一漂”,我们也称它为“文漂”,在我州还有“神州第一漂——“武漂”清江闯滩”,那四十八道险滩,足够惊险刺激!大家若有兴趣,不妨前去领略感觉一番!
好,我们现在到了神农寨——罗坪游客接待中心,大家在这里可品尝土家风味餐和欣赏土家歌舞表演,购买土家族手工艺品西兰卡普、花背篓等旅游商品。在这里我们将停留2小时左右,尔后乘环保船返回。让我们带着对这个古老的原始之溪、野趣横生的神奇之溪、保留着浓郁正宗的土家风味之溪的美好记忆,继续游览壮丽的长江三峡。
香溪源是长江的支流,因哺育过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和中国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而闻名于世。《兴山县志》载:“昭君临水而居,恒于溪中浣手,溪水尽香”、“香溪水味甚美,常清浊相间,作碧腻色,两岸多香草”,故名“香溪”。香溪源即香溪河的发源地,它北距木鱼镇约5公里,著名诗人徐迟曾于此亲书“香溪源”三个大字。
香溪源东源出于龙口河、长方河,流长45公里,汇入兴山县东河后注入香溪;西源出于木鱼河、当阳河、九冲河、流长68.5公里,汇入兴山西河后注入香溪。此处香溪源指的是西源,它源于木鱼河中上游西岸的跳架沟。跳架沟位于金猴岭以东,由郑家包北西500米处暗河泉流形居,泉流在沟脑一深潭中涌出,清亮碧绿,穿林越谷泻入木鱼河,它是香溪的主要源头。这里水质纯净,含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饮用甘凉。
长江支流香溪源发源于神农架内,水质纯净,古木参天,有古代冰川的遗迹。相传王昭君在出塞和亲之前,曾回故乡省亲,她路过溪边,在溪流中洗脸时,将一串珍珠失落其中,从此,溪水一年四季清澈见底,芳香扑鼻,故名香溪。
每年三月,当香溪河畔桃花盛开的时候,可以在香溪水中看到一种淡红色的鱼,此鱼身分四辨,形似桃花,故名桃花鱼。传说中,昭君在回乡省亲后,临别时依依不舍地在船头,昭君手弹琵琶向亲人告别,悠扬婉转的琴声,倾诉着心中的依依眷恋。琴声中,两岸桃花纷纷飘落水中,随着琴声化作桃花鱼。鱼群围着船儿,一直护送昭君远去。
香溪源头,奇峰竞秀,林海深处,云游雾绕,林间奇花异草竞相开放,山中溪沟纵横,伴随着草木的芬芳。可见这幽谷清溪,花香遍野的灵秀之地,才是溪水飘香的真正原因。
香溪源流域面积3099平方公里,均系高山半高山区。上游地势高峻,海拔在2500米以上,局部达3000米。河道流经峡谷,坡陡水急。在兴山城以上,有古夫河和两坪河两条支流。兴山城以下,河道右岸有台地,地势渐趋平缓,河谷略见开阔。两岸山势东高西低,不对称高程差约500米。下游左岸的大峡口,有高岚河汇入。?
香溪源流域属于三峡地区,气候与三峡近似。香溪源干支流坡降都大。干流天然落差1000米,年径流量约12.97亿立方米。水力蕴藏量约35万千瓦。在香溪支流红花河和九冲河汇合处修建的猴子垉水电站,装机0.82万千瓦,是兴山县已建成的小水电站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宜昌地区首先采用低栏栅坝引水的电站。这里地形优越,在河流引水仅修渠道1500米,就获得水头129米。猴子垉水电站在通往神农架的林区公路旁,沿途经过昭君故里。
香溪源河口距三峡坝址三斗坪31公里。三峡大坝修建后,水库回水升高,香溪的回水将抬升到兴山城附近。那时,香溪流域将进一步得到开发,香溪将更加秀丽,更加吸引中外游人。
香溪源位于西陵峡口长江北岸,距重庆市区572千米。相传香溪上游宝坪村乃汉元帝妃子王嫱(王昭君)出生地。宝坪村又叫明妃村。杜甫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香溪源是一条十分美丽的小溪。它发源于神农架山区,流过石灰岩裂缝,经洞穴过滤沉淀,“水色如黛,澄清可掬”;由北向南注入长江,交汇处清浊分明,相映成趣。传说昭君的珍珠曾失落溪中,故溪水四季湛蓝碧透,水味含香。
各位朋友,武夷山的各大酒店都座落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从度假区到星村码头约需20分钟的行程。首先我简要地介绍一下九曲溪的概况: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游人乘坐宽约2米,长约9米,从远古小舟脱胎而来的竹筏,冲波击浪而下,不仅能领略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角清流。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由一曲逆流而上的。自崇(安)桐(木)公路开通后,游人则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这样随波逐流,飘然前行,更加轻快、迅疾。
各位朋友,左边的图片是九曲溪码头。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项: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朋友,竹筏现飘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带。右侧这座山与云齐,叫齐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称火焰山。民间传说,古时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这个村庄着火,乡民们一次次遭灾毁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这个村庄便有“新村”的称号。后上天为拯救生灵,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术在山前凿开一条江墩溪,从此村庄安宁,日渐繁荣,万家灯火犹如天上点点繁星。从此村庄改名为“星村”。
左侧这座山峰叫白云岩,又名灵峰。白云岩重岩耸叠,巍然云际,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岩的半腰飘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岩。白云岩上现遗有几堵残垣颓壁,是白云庵的旧址。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岩洞,称白云洞。我国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道人乔坤,就曾在此修养,自称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协助姜子牙破阵有功,受封为“夜游神”。岩的北面有一个轩敞的岩洞,人称“极乐国”。其进洞路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这里上下都是绝壁,壁间只有一线横坳,是进洞的唯一途径。人们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岩缝进入洞中。明万历四十四年(1620xx年),我国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武夷山时,就曾半历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记》里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惊险的历程:“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上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站在白云岩巅,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畴沃野,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天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的诗句,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
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图],请大家注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犹如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竹筏始进入九曲。白云岩在左边这座形似鼓的山峰,称鼓子峰。峰前这座山岩因形似乌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又形似笔架,继而又见三石分立,象“品”字,故又称品石岩。品石岩左边是环佩岩,岩上有一巨石像不像头小猫,正伸出头扑食面前那块“猪肝”。浅滩将尽,大家看左岸边这块巨石,像不像水牛把头栽进水中,仅露出一角一眼,俗称“牛牯石”,石下深潭称牛牯潭。过牛牯潭,岸右边这两块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称磨墩岩。南宋宰相李纲游九曲溪时,称其为大小廪石。磨墩岩对岸对岸这块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见,左边眼睛睁着,右边眼睛闭着,俗称人面石。人面石右边这两块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顶上光秃像不像和尚,后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当地百姓戏称为“和尚背尼姑”。相传武夷山有个好心的和尚,见尼姑要过溪到磨墩岩磨豆浆给“童子”吃有困难,就主动提出背尼姑过溪。这虽说有违佛教戒律,但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深深地感动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见此情景,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筏过浅滩,拐个弯便进入八曲。
八曲,夹溪两岸,奇峰环拱,怪石嶙峋,状如动物,素有“水上动物园”之称。溪左有卧狮笑猴、上下水龟石[、猫儿石、鱼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岩、骆驼峰等,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关于上、下水龟石,还流传这么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南宋淳熙20xx年(1184年),朱熹辞官回到武夷山,住在清隐岩下的茶洞旁著书讲学。一天黄昏,朱熹正对着满天的晚霞吟诗作赋,忽听门外传来:“先生,先生。”的呼唤。朱熹出门一看,只见茶洞外正笑吟吟走来一位相貌端庄的姑娘,便问:“你是何人,家住哪里,为何来到此地?”姑娘答道:“我姓胡,名叫丽娘,家住五曲河对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特来拜您为师。”朱熹见女子端庄识礼,又求学心切,就收留了她。从此,丽娘风雨无阻,每天晚上都来到朱熹的书房。她读遍了四书五经,替朱熹眷写了大量的诗文。丽娘的才学、多情,使朱熹感到了温暖与欢乐。一天傍晚,朱熹在五曲平林渡口遇到摆渡的乌老头两口子。乌老头对朱熹说:“看你气色不好,定是中邪了。你可知道每晚至你书房的女子是谁吗?她就是武夷山的狐狸精。想谋你的才学,夺你祖传的玉碗!”“啊!”朱熹不禁大吃一惊,心里直纳闷:好端端一个正经女子,怎会是狐妖?“如果你不信,不妨待她睡着时,看看有没有双玉筷从她的鼻孔里伸出。”回家以后,朱熹心如乱麻,一连两个夜晚不能入眠,丽娘温存地相陪着。到了第三个夜晚,丽娘实在困极了,就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四更天时,朱熹打个瞌睡醒来,顿时被眼前一片光亮惊呆了。果然,一双碧绿透明的玉筷从丽娘的鼻孔伸了出来。他慌忙之中,碰落了玉筷,闪出了一只狐狸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丽娘醒来,顿觉天悬地转,痛苦地说:“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炼千年的狐狸精。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知道先生寂寞,才每晚渡河来陪伴。不料平林摆渡佬,那一对害人的乌龟精,想谋先生玉碗和丽娘的玉筷,曾跟我斗法输了,被贬在那儿摆渡。他们就恶语中伤,拨弄是非,迫使我俩分离。先生啊!如今丽娘玉筷离身,千年道行已破,我该到南螟靖里长眠去了。”说完,泪水涟涟,与朱熹难舍难分。忽然空中轰隆滚过一阵闷雷,在一阵旋风里闪过一对黑影,丽娘忙指着窗外的黑影喊道:“先生,它们毁了丽娘,拆散我们之间的情谊呀!”朱熹气得咬牙切齿,浑身打打颤,抄起朱笔就往窗外扔去,只见朱笔就像一只燃烧的箭直向这一对黑影刺去。两个摆渡佬立时现出乌龟原形,慌忙向五曲上游爬去,但爬到八曲上水狮旁,就再也爬不动了,变成了一对石龟。请大家注意看,左岸边这座横亘的巨岩,称鼓楼岩,岩石像不像一童子在跪拜。岩后有紫芝峰。在峰的半腰有一座岩石像观世音菩萨,这一景叫“童子拜观音”。前面跟大家说,尼姑磨豆浆,就是给这位童子吃。位于紫芝峰后的并列两峰像不像一对硕大的乳房,俗称“双乳峰”。有一外国小朋友观赏双乳峰后天真地说:如果妈妈的乳房也有这么大,那天下的小孩子就不愁没有奶吃了。
舟过湍急的芙蓉滩,是为七曲。溪右边的这座山峰,四面峭壁,宛如耸立于水中的巍峨的石城,俗称“城高岩”。其半腰有门可见,那是攀登城高岩的唯一石径。岩上松竹环簇,满坡滴绿。在始建于明代的城高庵旧址。岩下的潭,名放生潭。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端午节,山中道士曾奉旨在此设坛祈祷,放生鱼潭内。从那时起九曲溪禁止捕鱼,相沿成为习俗。
筏下獭控滩,便进入了六曲,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然天游峰乃“武夷第一胜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题诗赞道:“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筏至六曲,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这块如刀切斧劈的岩壁,就是晒布岩。神话传说是赤脚大仙晾晒帛绵的,晒布岩又高又阔,又平又险,宽约800米,高200米,似一张巨大的屏风,把武夷山景区隔为溪南山北。岩壁上有宋、元、明、清历代名士留下的题刻二十余处,其中朱熹的“逝者如斯”[图]题刻,是迄今武夷山景区内所能辨认的400多处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幅。由于此处题刻又多又雅,故而常常引来诸多凡夫俗子到此评头论足,观赏一番。他们高一声,低一声,闹闹哄哄有时还加上过往竹筏工的山歌和号子,既给游人助兴,又给评论众士添烦。时间久了,那些生长在九曲溪的筏工,都惊奇的发现,无论山歌还是号子,对歌还是呼喊,都能引发出阵阵空谷回声,招至从近至远此起彼伏的声浪,真是唯妙唯肖。一些文人墨客便给这块本不起眼的巨岩取了个“响声岩”的雅名。响声岩前这块巨石叫目鱼石,大家看其形,像不像个新鲜饱满的目鱼。
筏过老雅滩,是为五曲。诸曲唯五曲地势宽旷。左侧这座山峰是隐屏峰,峰下有宋代大儒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右侧这座山峰是晚对峰,峰的石壁上镌刻有出自清乾隆状元马易斋之手的“道南理窟”四个足有三米见方的大字。据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道南理窟大意是:宋元丰四年(1081年),闽学鼻祖游酢和杨时一道前往河南颖昌(今许昌)拜大理学家程颢为师。二人到程家时,恰遇老先生正闭目养神,两人不敢惊扰,恭立门外。时值隆冬季节,大雪纷飞,待老先生醒来时,门外积雪已达尽余,故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二人诚心拜师求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老先生,老先生便竭尽全力教诲这二位学生。时至学成,程颢送至大路口,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高兴地说:“吾道南矣”。游酢和杨时回闽后极力传播程氏理学,相继涌现出罗从彦、李侗、朱熹等闽学先贤。尤其是朱熹,这位理学集大成者,在武夷山亲手创建武夷精舍聚众讲学达十年之久,培养出了大批理学人才,如蔡元定、游九言、黄干、真德秀等。在此期间,他完成了集理学之大成的代表作——《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南宋时期,武夷山五曲一带书院林立,除武夷精舍外,相继还有游九言的“水支寮”。蔡沈的“南山书堂”,蔡沅的“咏归堂”,徐几的“静可书堂”,熊禾的“洪源书堂”等等。武夷山俨然成为祖国南方理学研究的中心,因而把武夷山称为“道南理窟”是恰如其分的。
大家请看,前面右边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炉岩,一座是仙迹岩。前者因颇像传说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而得名;后者山岩上有两个圆石窝,相传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窝,故又名“仙膝岩”。溪边的这两个岩洞,一个叫米仓,一个叫盐仓。再往前走,扑入眼帘的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称“酒坛峰”。传说在一次瑶池的蟠桃会上,李铁拐不屑于王母娘娘所赐的“仙酒”,却端出一坛从武夷山山民家里讨来的家酿米酒,咕嘟咕嘟大喝起来。不料想,醇郁的酒香四处飘溢,众仙们便纷纷丢弃“仙酒”,来抢喝铁拐李的武夷米酒。铁拐李眼看酒被指抢光了,一气之下,便举起拐杖向酒坛击去,酒巴坛便不偏不倚地落在更衣台旁的九曲溪边。请大家注意看,它的半腰有遭击的杖痕。连着天柱峰这座山岩是更衣台。相传武夷仙人魏王子骞是在此更衣登天柱峰成仙,故名。登上更衣台,五曲山水一览列遗。
过五曲大桥,右折,便进入四曲。溪南这一片空旷的平地,就是元代皇家御茶园的遗址。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崇安县志》记载:唐贞元年间(785-820xx年)武夷山一带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成团状的“研膏”茶制造,这便是最早的武夷岩茶。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咏茶诗中赞道:“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武夷岩茶的入贡,始于宋代。色、香、味俱全的武夷岩茶入贡,立即受到朝庭上下的喜爱。为极大地享用武夷岩茶。元大德六年(1320xx年)便下令创办武夷御茶园。据《武夷山志》记载,御茶园初创时,曾盛极一时。园内建筑布局是前在仁凤门,中有拜发殿、清神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等。此外,还有碧天桥和通仙井。御茶园设场官2名负责管理,每年交贡茶360斤。泰定五年(1320xx年),崇安县(现为武夷山市,下同)县令张端本于园之左右各建一个茶场。至顺三年(1332年),建宁总管暗都刺又在通仙井旁筑一高台,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名为“喊山台”。台上有亭,名为“喊泉亭”。所据说每年“惊蛰”这天,崇安县令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开山仪式。当县令拈香跪拜,念罢祭文后,隶卒就鸣金击鼓,同时高喊:“茶发芽了!茶发芽人!”举行过仪式,尔后开山采茶。武夷岩茶的入贡,给武夷山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茶园官吏为完成上交贡额,便对茶农进行敲榨勒索。茶农不堪其苦,被迫四处逃亡。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这个有着250多年的历史的御茶园便被子废弃了,只留下一口水味清甜的通仙井。
与御茶园隔岸相对的这个渡口,就是平林渡。这是古时候上云窝、天游峰的必经渡口。渡口石壁上镌刻有“庞公吃茶处”和“应接不暇”这两段有趣的题刻。庞公是明代福建建州太守,即现在的地区专员。一天这位闽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微服私访到此,见僧人正忙着以茶待客,顾不上招呼他。他等了很久才品了茶,于是写了“宠公吃茶处”放在桌上。事后僧人察觉怠慢了太守,赶忙将“庞公吃茶处”刻在石壁上,旁边加上“应接不暇”表明歉意。太守没有摆架子唬人整人,和尚不卑不亢,彼此心领神会了。渡口边斜倚一石,石上裂开一罅,如同利剑所劈。相传是武夷控鹤仙人试剑之处,故名“试剑石”。溪流穿过试剑石,可见石上有峭壁、穹崖、裂罅、洞穴,几竿翠竹低垂于水面,乘筏洄洑其中,好似在九曲溪里漂流一样,故人称“小九曲”。
过小九曲,经题诗岩,前面这座壁立万仞的山峰为大藏峰。后面那座是鸣鹤峰,相传曾有白鹤翔集,仰天长唳而得名。大藏峰横亘数百丈。山巅耸拔如檐,岩溜滴落水中,叮叮咚咚敲击水面,大家是否感觉到有如悦耳动听的琴声。筏过其下,但觉“日午吹阴风,昼气暗若夕”,不知大家有否这种感觉。请大家抬头看,大藏峰半壁有两个洞穴,一上一下,相去不甚远。上为鸡窠岩,洞内一团稻草,不知何时搁此,至今录腐不朽;下为金鸡洞。峰顶有超真亭、仙史馆,今已废圯。请大家坐稳,现在我们筏下的这个潭,名卧龙潭,深达30多米,是九曲溪内最深的水潭。关于这个深潭的来历,有着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这潭里曾潜伏着一条恶龙,它时常带领八条小龙张牙舞爪,追逐嬉戏,搅得天昏地暗,溪水泛滥。有一天,一位仙人途径此地,见恶龙作怪,便拔出宝剑,将8条恶龙斩死在潭中,唯有一条小龙摇尾乞怜,苦苦求情,愿意改邪归正,仙人便留下它,命它在此护佑武夷山。从此,这潭便有了“卧龙潭”之称。如果有缘,大家到武夷山观光时说不定还可以看到小龙出游的情景。西游记中小白龙腾出水面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与大藏峰相对的这座山岩叫仙钓台。请大家注意看,岩壁半腰相距不远的两个石隙里,插着三根不朽的木器厂杆,相传是姜太公的钓竿。
从卧龙潭前行,过仙游岩,便进入了三曲。仙钓台旁边这座山峰是仙游岩。紧挨着仙游岩的是上升峰。三曲的这个滩叫雷磕滩,滩前这个山岩名车线岩。车线岩背后这座独立的峰岩,叫升日峰。每天清晨峰顶映日,色彩艳丽,故名“升日”。竹筏前移,大家再回头看这座山峰,像不像个猿人,故又称“猿人石”。
溪右边这座陡峭的山峰,是小藏峰,又名仙船岩、船场岩。请大家注意看,小藏峰的千寻绝壁隙间纵横交错地插了许多木板,木板上搁着形似小舟的棺材。半在隙内,半悬于空中,风雨不毁。当地人称之为“虹桥板”和“架壑船棺”。经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谓“架壑船棺”是古代聚居在这一带的闽越族葬俗的遗物。船棺外形分为两类:一类为两头翘起如般形;一类方形其状如盒,俗称“函”。所谓“虹板桥”,也就是用来支架船棺或架设栈道的木板。经碳14测定,架壑船棺历时已在3800多年。按史籍记载,闽越人通常聚居在溪谷间,习于水斗,善于用舟。因此反映到思想意识上,船被认为是最珍贵的的东西;用“船”作葬具,是十分隆重的。而利用悬崖绝壁上岩穴来藏棺起先很可能是为避免遭到野兽的侵袭和外人的损害,久而相沿成习,形成一种葬制,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崇敬。在家也许会问,三千多年前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生产工具又很落后的情况下,闽越人是怎样把一具具船棺放安放在悬崖绝壁的岩洞中?是啊!这个问题有过许多解释,但至今仍未解开,仍然是个迷。
筏下雷磕滩,是为三曲。前面这座形状如柱,兀立挺拔数丈的山峰,就是玉女峰[图]。玉女峰是武夷山景区最著名的景观,是福建旅游的标志。著名作家刘白羽在《武夷颂》中写道:“我曾仰望长江上的神女峰而惆怅,我曾凝眸石林中的阿诗玛而慨叹,但我以为武夷山东的玉女峰的确是美得惊人,它不但婀娜多姿,而且神情飘逸,当我们的竹筏已浮游而过,我还屡屡回顾,它使想到我在巴黎罗浮宫中默默观赏维纳斯那一时刻我心中所升起的亲切、喜悦、完善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庄严的向往。”“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玉女峰与雄峙一曲的大王峰隔溪相望,好像一对恋人。左边这座山峰称“铁板嶂”,横亘两峰之间,好像故意遮断作梗。也许是寓情于景,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民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个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个小伙子,目睹这一惨境,便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砂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有一次,天上玉女出游路经武夷山时,被武夷山的美景迷住了。于是她便偷偷下凡留在人间,并爱上了这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他就从中作梗,将此事密告发玉皇。玉皇大怒,便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一定要与这小伙子结为夫妻。玉皇无奈,只好将他们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一块大石,插在他们中间,日夜监视他们的行动,他们只好凭籍镜台,彼此泪眼相望。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请大家叫我×××。“一溪贯群山,清浅萦九曲。一溪边到岩岫,倒影浸寒绿。”今天我要带大家参加拥有“奇秀甲东南”美名的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九曲溪
我们第一个到达的景点就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九曲溪。首先我要简单的介绍九曲溪的概况: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
大家可以乘坐竹筏顺着九曲溪蜿蜒而下,那碧清的溪水会让您把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两岸奇峰峭拔、怪石嶙峋,会使您衍生种.种遐想。
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
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
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朋友,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请大家注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犹如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大家请看,前面右边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炉岩,一座是仙迹岩。前者因颇像传说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而得名;后者山岩上有两个圆石窝,相传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窝,故又名“仙膝岩”。溪边的这两个岩洞,一个叫米仓,一个叫盐仓。再往前走,扑入眼帘的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称“酒坛峰”。
一线天
我们第二个到达的景点就是人间奇景“一线天”。它是武夷山最奇的岩洞,左边这个是灵岩洞,中间这个是风洞,右边这个是伏羲洞。一线天是一座山中间裂开的一条缝,就像利斧劈开一样,相去不满一尺,长约100多米,从中漏进天光一线。这就是令人叹为“鬼斧神工之奇”的一线天。一线天长约100米,宽不足90厘米,一线天最窄的地方只有50厘米,一些身材较胖的游客要多家小心,以免卡住。
现在请随我从伏羲洞探身进入岩洞内,可见一线天光宛若跨空碧虹。一线天内很潮湿,有的地方还有水,请游客们小心不要滑倒!请大家抬头看,不时可以看见蝙蝠从头顶掠过,随时可能被落下的蝙蝠粪便打中。游客们一般戏称被沾上蝙蝠粪便的人很有“蝠粪(福分)”,称他/她们为有福(蝠)之人。
天心景区
各位朋友,我们到了第三个景点——天心景区。现在我们看到的这条小溪叫“章堂涧”。章堂涧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长山涧,长约7.5公里。请大家顺我手指的方向看,在雄峙如城的丹霞嶂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中有几幢小木楼就崖构架,或藏于洞内,或濒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明明是建天悬崖峭壁间的县楼,为什么又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施工为节省时间,所用的施工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大家看到没有,县架在洞外的那几根杉木,便是当时安装天车——一种起重机械的架子。因而当地人称这一景为“天车架”。 继续前行,过慧苑寺前石桥,左折入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说来十分奇怪,武夷山风景区的的所有溪泉涧水,均是自西向东,奔向峡口,汇入崇阳溪。唯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抛势趋向西北,倒流回山,故名。
一路走去,淙淙的流水与飞花相随不舍,一缕缕淡淡的幽香,时时扑鼻而来。明朝诗人徐熥游历此地,不忍离去,遂将涧改名为“流香涧”。涧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矗立,水流其间,仅容一人往来。夏日处身其间,凉爽无比,因此名为清凉峡。
出清凉峡一远,便可看到一座黑乎乎的山峰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一农夫斜戴着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是从远方飞来,故名飞来峰。绕过飞来峰,大家看到这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叫“玉柱峰”。
从玉柱峰前行至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邃的峡谷,九认嶙峋的山峰,犹如九条腾空而起的游龙。从九龙窠前行里许,大家等到看的这座山岩叫天心岩。
岩下这座寺庙就是武夷山现存的最大寺院——永乐禅寺。重建后永乐禅寺,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6000平方米。永乐禅寺鼎盛于清朝之际,有僧徒百余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后,有关部门以已决定修复永乐禅寺。目前大雄宝殿修建工程正在进行,并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依崖新凿了一座弥勒佛岩雕,高19米,宽13米,佛像岩后的巨形“佛”字,是清康熙皇帝的亲笔字,字高11米,宽9米,计99平方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切切注意眼睛是不是疲劳了,休息一下,下一站水帘洞。
水帘洞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洞,就是水帘洞。位于丹霞嶂东面的水帘洞,原名唐曜洞天。因此瑞泉岩峰巅有两道飞泉奔泻而下,随风飘洒,犹如灿烂的水帘,故后人便改称为水帘洞。该洞是武夷山景区内最大的洞穴,高宽各一百多米。洞顶斜覆而出,宛如一道飞檐,遮住了半边天。洞门前终年流淌的两面三刀股清泉,从一百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微风过处,水珠摇曳分合。随风飘洒,仿佛天女散花,又如悬挂的两幅珠帘。水帘洞内,轩爽敞亮,可容数百人。沿崖这数栋茶室,为原奉祀宋体朝大儒刘子恽、朱熹、刘珙的三贤祠和奉祀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三教堂的遗址。水帘泻入池中,不断溅起水花,随即又晃漾出涟漪,煞是好看,犹一条龙在戏水。
请各位看好啦,现在进入我们游览的第五个景区——武夷宫。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建筑物就是武夷宫。武夷宫又名会仙观、冲佑观、万年宫,是万代帝王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宋代全国六大名观胜地之一,是武夷山最古老的一座宫殿,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年代悠久的武夷宫,虽历代都曾加以修葺,但经不住数次火焚和兵 ,后仅遗留下几间空房和断垣残壁。80年代末,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武夷宫主殿已重新修复。修复后的武夷宫,现已辟为朱熹纪念馆。馆内主要展出朱熹及闽学着名人物蔡元定、游九言、刘仑、黄干、真德秀等生平事迹。大门匾额上“朱熹纪念馆”这五个醒目大字,是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方毅同志视察武夷山进留下的墨宝。庭院中的这两棵桂树,相传是朱熹亲手所植,已有八九百年的岁龄。
时间真是如流星般转眼即逝啊!我们的武夷山之旅就快结束了!武夷山的美景真的有很多,比如天游峰啊,龙川大峡谷啊,“洞天绝境”的桃源洞啊,赏心悦目的好汉坡等等。但愿这人间仙境——美不胜收的武夷山,它的绚丽胜景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同时也谢谢大家一直对我工作的支持!跟大家一起游玩武夷山真是一件乐事,再次说声谢谢!
各位朋友,武夷山的各大酒店都座落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从度假区到星村码头约需20分钟的行程。首先我简要地介绍一下九曲溪的概况: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游人乘坐宽约2米,长约9米,从远古小舟脱胎而来的竹筏,冲波击浪而下,不仅能领略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角清流。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由一曲逆流而上的。自崇(安)桐(木)公路开通后,游人则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这样随波逐流,飘然前行,更加轻快、迅疾。
各位朋友,左边的图片是九曲溪码头。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项: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朋友,竹筏现飘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带。右侧这座山与云齐,叫齐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称火焰山。民间传说,古时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这个村庄着火,乡民们一次次遭灾毁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这个村庄便有“新村”的称号。后上天为拯救生灵,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术在山前凿开一条江墩溪,从此村庄安宁,日渐繁荣,万家灯火犹如天上点点繁星。从此村庄改名为“星村”。
左侧这座山峰叫白云岩,又名灵峰。白云岩重岩耸叠,巍然云际,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岩的半腰飘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岩。白云岩上现遗有几堵残垣颓壁,是白云庵的旧址。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岩洞,称白云洞。我国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道人乔坤,就曾在此修养,自称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协助姜子牙破阵有功,受封为“夜游神”。岩的北面有一个轩敞的岩洞,人称“极乐国”。其进洞路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这里上下都是绝壁,壁间只有一线横坳,是进洞的唯一途径。人们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岩缝进入洞中。明万历四十四年(1620xx年),我国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武夷山时,就曾半历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记》里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惊险的历程:“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上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站在白云岩巅,南望九曲溪上游,平畴沃野,豁然开朗,别有一番天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九曲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的诗句,描写的就是这一带的景色。
竹筏驶上浅滩,右边这座山峰名仙岩[图],请大家注意看,岩上这一块巨石像不像一把芭蕉扇。紧邻仙岩的这三座山峰,中间像不像个球,两边山峰犹如两头雄狮,俗称“双狮戏球”。溪右边这块岩石嘴尖腿细,背上布满藤萝、花丛、俗称“孔雀开屏石”。
过仙岩脚下的白沙潭,竹筏始进入九曲。白云岩在左边这座形似鼓的山峰,称鼓子峰。峰前这座山岩因形似乌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竹筏前行,回顾纱帽岩又形似笔架,继而又见三石分立,象“品”字,故又称品石岩。品石岩左边是环佩岩,岩上有一巨石像不像头小猫,正伸出头扑食面前那块“猪肝”。浅滩将尽,大家看左岸边这块巨石,像不像水牛把头栽进水中,仅露出一角一眼,俗称“牛牯石”,石下深潭称牛牯潭。过牛牯潭,岸右边这两块相迭在一起的巨石像不像磨墩,因而俗称磨墩岩。南宋宰相李纲游九曲溪时,称其为大小廪石。磨墩岩对岸对岸这块巨石像不像人面,眼睛鼻子都清晰可见,左边眼睛睁着,右边眼睛闭着,俗称人面石。人面石右边这两块巨石一前一后,前面一石顶上光秃像不像和尚,后面一石像不像尼姑帽,当地百姓戏称为“和尚背尼姑”。相传武夷山有个好心的和尚,见尼姑要过溪到磨墩岩磨豆浆给“童子”吃有困难,就主动提出背尼姑过溪。这虽说有违佛教戒律,但助人为乐的精神还是深深地感动了位于一旁的人面石。见此情景,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事。筏过浅滩,拐个弯便进入八曲。
八曲,夹溪两岸,奇峰环拱,怪石嶙峋,状如动物,素有“水上动物园”之称。溪左有卧狮笑猴、上下水龟石[、猫儿石、鱼磕石、海蚧石;溪右有象鼻岩、骆驼峰等,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关于上、下水龟石,还流传这么一段动人的故事:传说南宋淳熙20xx年(1184年),朱熹辞官回到武夷山,住在清隐岩下的茶洞旁著书讲学。一天黄昏,朱熹正对着满天的晚霞吟诗作赋,忽听门外传来:“先生,先生。”的呼唤。朱熹出门一看,只见茶洞外正笑吟吟走来一位相貌端庄的姑娘,便问:“你是何人,家住哪里,为何来到此地?”姑娘答道:“我姓胡,名叫丽娘,家住五曲河对面。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特来拜您为师。”朱熹见女子端庄识礼,又求学心切,就收留了她。从此,丽娘风雨无阻,每天晚上都来到朱熹的书房。她读遍了四书五经,替朱熹眷写了大量的诗文。丽娘的才学、多情,使朱熹感到了温暖与欢乐。一天傍晚,朱熹在五曲平林渡口遇到摆渡的乌老头两口子。乌老头对朱熹说:“看你气色不好,定是中邪了。你可知道每晚至你书房的女子是谁吗?她就是武夷山的狐狸精。想谋你的才学,夺你祖传的玉碗!”“啊!”朱熹不禁大吃一惊,心里直纳闷:好端端一个正经女子,怎会是狐妖?“如果你不信,不妨待她睡着时,看看有没有双玉筷从她的鼻孔里伸出。”回家以后,朱熹心如乱麻,一连两个夜晚不能入眠,丽娘温存地相陪着。到了第三个夜晚,丽娘实在困极了,就伏在书桌上睡着了。四更天时,朱熹打个瞌睡醒来,顿时被眼前一片光亮惊呆了。果然,一双碧绿透明的玉筷从丽娘的鼻孔伸了出来。他慌忙之中,碰落了玉筷,闪出了一只狐狸的影子,一晃就不见了。丽娘醒来,顿觉天悬地转,痛苦地说:“先生,我是武夷山修炼千年的狐狸精。因仰慕先生的才学,知道先生寂寞,才每晚渡河来陪伴。不料平林摆渡佬,那一对害人的乌龟精,想谋先生玉碗和丽娘的玉筷,曾跟我斗法输了,被贬在那儿摆渡。他们就恶语中伤,拨弄是非,迫使我俩分离。先生啊!如今丽娘玉筷离身,千年道行已破,我该到南螟靖里长眠去了。”说完,泪水涟涟,与朱熹难舍难分。忽然空中轰隆滚过一阵闷雷,在一阵旋风里闪过一对黑影,丽娘忙指着窗外的黑影喊道:“先生,它们毁了丽娘,拆散我们之间的情谊呀!”朱熹气得咬牙切齿,浑身打打颤,抄起朱笔就往窗外扔去,只见朱笔就像一只燃烧的箭直向这一对黑影刺去。两个摆渡佬立时现出乌龟原形,慌忙向五曲上游爬去,但爬到八曲上水狮旁,就再也爬不动了,变成了一对石龟。请大家注意看,左岸边这座横亘的巨岩,称鼓楼岩,岩石像不像一童子在跪拜。岩后有紫芝峰。在峰的半腰有一座岩石像观世音菩萨,这一景叫“童子拜观音”。前面跟大家说,尼姑磨豆浆,就是给这位童子吃。位于紫芝峰后的并列两峰像不像一对硕大的乳房,俗称“双乳峰”。有一外国小朋友观赏双乳峰后天真地说:如果妈妈的乳房也有这么大,那天下的小孩子就不愁没有奶吃了。
舟过湍急的芙蓉滩,是为七曲。溪右边的这座山峰,四面峭壁,宛如耸立于水中的巍峨的石城,俗称“城高岩”。其半腰有门可见,那是攀登城高岩的唯一石径。岩上松竹环簇,满坡滴绿。在始建于明代的城高庵旧址。岩下的潭,名放生潭。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端午节,山中道士曾奉旨在此设坛祈祷,放生鱼潭内。从那时起九曲溪禁止捕鱼,相沿成为习俗。
筏下獭控滩,便进入了六曲,诸曲唯此曲行程最短,然天游峰乃“武夷第一胜地”。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题诗赞道:“六曲苍屏绕碧湾,茆茨终日掩柴关。客来倚棹岩花落,猿鸟不惊春意闲。”筏至六曲,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这块如刀切斧劈的岩壁,就是晒布岩。神话传说是赤脚大仙晾晒帛绵的,晒布岩又高又阔,又平又险,宽约800米,高200米,似一张巨大的屏风,把武夷山景区隔为溪南山北。岩壁上有宋、元、明、清历代名士留下的题刻二十余处,其中朱熹的“逝者如斯”[图]题刻,是迄今武夷山景区内所能辨认的400多处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幅。由于此处题刻又多又雅,故而常常引来诸多凡夫俗子到此评头论足,观赏一番。他们高一声,低一声,闹闹哄哄有时还加上过往竹筏工的山歌和号子,既给游人助兴,又给评论众士添烦。时间久了,那些生长在九曲溪的筏工,都惊奇的发现,无论山歌还是号子,对歌还是呼喊,都能引发出阵阵空谷回声,招至从近至远此起彼伏的声浪,真是唯妙唯肖。一些文人墨客便给这块本不起眼的巨岩取了个“响声岩”的雅名。响声岩前这块巨石叫目鱼石,大家看其形,像不像个新鲜饱满的目鱼。
筏过老雅滩,是为五曲。诸曲唯五曲地势宽旷。左侧这座山峰是隐屏峰,峰下有宋代大儒朱熹亲手创建的武夷精舍。右侧这座山峰是晚对峰,峰的石壁上镌刻有出自清乾隆状元马易斋之手的“道南理窟”四个足有三米见方的大字。据专家、学者的研究结果,道南理窟大意是:宋元丰四年(1081年),闽学鼻祖游酢和杨时一道前往河南颖昌(今许昌)拜大理学家程颢为师。二人到程家时,恰遇老先生正闭目养神,两人不敢惊扰,恭立门外。时值隆冬季节,大雪纷飞,待老先生醒来时,门外积雪已达尽余,故留下了“程门立雪”的佳话。二人诚心拜师求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老先生,老先生便竭尽全力教诲这二位学生。时至学成,程颢送至大路口,望着他们渐渐远去的背影,高兴地说:“吾道南矣”。游酢和杨时回闽后极力传播程氏理学,相继涌现出罗从彦、李侗、朱熹等闽学先贤。尤其是朱熹,这位理学集大成者,在武夷山亲手创建武夷精舍聚众讲学达十年之久,培养出了大批理学人才,如蔡元定、游九言、黄干、真德秀等。在此期间,他完成了集理学之大成的代表作——《论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南宋时期,武夷山五曲一带书院林立,除武夷精舍外,相继还有游九言的“水支寮”。蔡沈的“南山书堂”,蔡沅的“咏归堂”,徐几的“静可书堂”,熊禾的“洪源书堂”等等。武夷山俨然成为祖国南方理学研究的中心,因而把武夷山称为“道南理窟”是恰如其分的。
大家请看,前面右边这二座山峰,一座是丹炉岩,一座是仙迹岩。前者因颇像传说中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而得名;后者山岩上有两个圆石窝,相传是武夷仙人跪拜皇太姥留下的膝窝,故又名“仙膝岩”。溪边的这两个岩洞,一个叫米仓,一个叫盐仓。再往前走,扑入眼帘的这座山峰是天柱峰,俗称“酒坛峰”。传说在一次瑶池的蟠桃会上,李铁拐不屑于王母娘娘所赐的“仙酒”,却端出一坛从武夷山山民家里讨来的家酿米酒,咕嘟咕嘟大喝起来。不料想,醇郁的酒香四处飘溢,众仙们便纷纷丢弃“仙酒”,来抢喝铁拐李的武夷米酒。铁拐李眼看酒被指抢光了,一气之下,便举起拐杖向酒坛击去,酒巴坛便不偏不倚地落在更衣台旁的九曲溪边。请大家注意看,它的半腰有遭击的杖痕。连着天柱峰这座山岩是更衣台。相传武夷仙人魏王子骞是在此更衣登天柱峰成仙,故名。登上更衣台,五曲山水一览列遗。
过五曲大桥,右折,便进入四曲。溪南这一片空旷的平地,就是元代皇家御茶园的遗址。武夷山产茶历史悠久。据《崇安县志》记载:唐贞元年间(785-820xx年)武夷山一带已有蒸焙后研碎而塑成团状的“研膏”茶制造,这便是最早的武夷岩茶。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在咏茶诗中赞道:“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嘉。”武夷岩茶的入贡,始于宋代。色、香、味俱全的武夷岩茶入贡,立即受到朝庭上下的喜爱。为极大地享用武夷岩茶。元大德六年(1320xx年)便下令创办武夷御茶园。据《武夷山志》记载,御茶园初创时,曾盛极一时。园内建筑布局是前在仁凤门,中有拜发殿、清神堂。四周有思敬亭、焙芳亭、燕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等。此外,还有碧天桥和通仙井。御茶园设场官2名负责管理,每年交贡茶360斤。泰定五年(1320xx年),崇安县(现为武夷山市,下同)县令张端本于园之左右各建一个茶场。至顺三年(1332年),建宁总管暗都刺又在通仙井旁筑一高台,高五尺,方一丈六尺,名为“喊山台”。台上有亭,名为“喊泉亭”。所据说每年“惊蛰”这天,崇安县令都要在此举行隆重的开山仪式。当县令拈香跪拜,念罢祭文后,隶卒就鸣金击鼓,同时高喊:“茶发芽了!茶发芽人!”举行过仪式,尔后开山采茶。武夷岩茶的入贡,给武夷山茶农带来深重的灾难。茶园官吏为完成上交贡额,便对茶农进行敲榨勒索。茶农不堪其苦,被迫四处逃亡。到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这个有着250多年的历史的御茶园便被子废弃了,只留下一口水味清甜的通仙井。
与御茶园隔岸相对的这个渡口,就是平林渡。这是古时候上云窝、天游峰的必经渡口。渡口石壁上镌刻有“庞公吃茶处”和“应接不暇”这两段有趣的题刻。庞公是明代福建建州太守,即现在的地区专员。一天这位闽北地区最高行政长官微服私访到此,见僧人正忙着以茶待客,顾不上招呼他。他等了很久才品了茶,于是写了“宠公吃茶处”放在桌上。事后僧人察觉怠慢了太守,赶忙将“庞公吃茶处”刻在石壁上,旁边加上“应接不暇”表明歉意。太守没有摆架子唬人整人,和尚不卑不亢,彼此心领神会了。渡口边斜倚一石,石上裂开一罅,如同利剑所劈。相传是武夷控鹤仙人试剑之处,故名“试剑石”。溪流穿过试剑石,可见石上有峭壁、穹崖、裂罅、洞穴,几竿翠竹低垂于水面,乘筏洄洑其中,好似在九曲溪里漂流一样,故人称“小九曲”。
过小九曲,经题诗岩,前面这座壁立万仞的山峰为大藏峰。后面那座是鸣鹤峰,相传曾有白鹤翔集,仰天长唳而得名。大藏峰横亘数百丈。山巅耸拔如檐,岩溜滴落水中,叮叮咚咚敲击水面,大家是否感觉到有如悦耳动听的琴声。筏过其下,但觉“日午吹阴风,昼气暗若夕”,不知大家有否这种感觉。请大家抬头看,大藏峰半壁有两个洞穴,一上一下,相去不甚远。上为鸡窠岩,洞内一团稻草,不知何时搁此,至今录腐不朽;下为金鸡洞。峰顶有超真亭、仙史馆,今已废圯。请大家坐稳,现在我们筏下的这个潭,名卧龙潭,深达30多米,是九曲溪内最深的水潭。关于这个深潭的来历,有着一段令人惊心动魄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这潭里曾潜伏着一条恶龙,它时常带领八条小龙张牙舞爪,追逐嬉戏,搅得天昏地暗,溪水泛滥。有一天,一位仙人途径此地,见恶龙作怪,便拔出宝剑,将8条恶龙斩死在潭中,唯有一条小龙摇尾乞怜,苦苦求情,愿意改邪归正,仙人便留下它,命它在此护佑武夷山。从此,这潭便有了“卧龙潭”之称。如果有缘,大家到武夷山观光时说不定还可以看到小龙出游的情景。西游记中小白龙腾出水面的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与大藏峰相对的这座山岩叫仙钓台。请大家注意看,岩壁半腰相距不远的两个石隙里,插着三根不朽的木器厂杆,相传是姜太公的钓竿。
从卧龙潭前行,过仙游岩,便进入了三曲。仙钓台旁边这座山峰是仙游岩。紧挨着仙游岩的是上升峰。三曲的这个滩叫雷磕滩,滩前这个山岩名车线岩。车线岩背后这座独立的峰岩,叫升日峰。每天清晨峰顶映日,色彩艳丽,故名“升日”。竹筏前移,大家再回头看这座山峰,像不像个猿人,故又称“猿人石”。
溪右边这座陡峭的山峰,是小藏峰,又名仙船岩、船场岩。请大家注意看,小藏峰的千寻绝壁隙间纵横交错地插了许多木板,木板上搁着形似小舟的棺材。半在隙内,半悬于空中,风雨不毁。当地人称之为“虹桥板”和“架壑船棺”。经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谓“架壑船棺”是古代聚居在这一带的闽越族葬俗的遗物。船棺外形分为两类:一类为两头翘起如般形;一类方形其状如盒,俗称“函”。所谓“虹板桥”,也就是用来支架船棺或架设栈道的木板。经碳14测定,架壑船棺历时已在3800多年。按史籍记载,闽越人通常聚居在溪谷间,习于水斗,善于用舟。因此反映到思想意识上,船被认为是最珍贵的的东西;用“船”作葬具,是十分隆重的。而利用悬崖绝壁上岩穴来藏棺起先很可能是为避免遭到野兽的侵袭和外人的损害,久而相沿成习,形成一种葬制,以此表示对死者的崇敬。在家也许会问,三千多年前在生产力十分低下,生产工具又很落后的情况下,闽越人是怎样把一具具船棺放安放在悬崖绝壁的岩洞中?是啊!这个问题有过许多解释,但至今仍未解开,仍然是个迷。
筏下雷磕滩,是为三曲。前面这座形状如柱,兀立挺拔数丈的山峰,就是玉女峰[图]。玉女峰是武夷山景区最著名的景观,是福建旅游的标志。著名作家刘白羽在《武夷颂》中写道:“我曾仰望长江上的神女峰而惆怅,我曾凝眸石林中的阿诗玛而慨叹,但我以为武夷山东的玉女峰的确是美得惊人,它不但婀娜多姿,而且神情飘逸,当我们的竹筏已浮游而过,我还屡屡回顾,它使想到我在巴黎罗浮宫中默默观赏维纳斯那一时刻我心中所升起的亲切、喜悦、完善的人和生命自由的庄严的向往。”“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玉女峰与雄峙一曲的大王峰隔溪相望,好像一对恋人。左边这座山峰称“铁板嶂”,横亘两峰之间,好像故意遮断作梗。也许是寓情于景,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民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个洪水泛滥,野兽出没的地方。百姓辗转沟壑,无以为生。一天,从远方来了一个小伙子,目睹这一惨境,便带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治服了水患。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挖出来的砂石,便堆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有一次,天上玉女出游路经武夷山时,被武夷山的美景迷住了。于是她便偷偷下凡留在人间,并爱上了这个勤劳勇敢的小伙子。不幸此事被铁板鬼知道,他就从中作梗,将此事密告发玉皇。玉皇大怒,便下令捉拿玉女归天,玉女不从,一定要与这小伙子结为夫妻。玉皇无奈,只好将他们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两岸。铁板鬼为讨好玉皇,也变成一块大石,插在他们中间,日夜监视他们的行动,他们只好凭籍镜台,彼此泪眼相望。
童年,是蔚蓝的大海,溅起朵朵欢快的浪花;童年,是深邃的夜空,布满颗颗闪耀的星星;童年,是五彩斑斓的贝壳,点缀金色的沙滩。
童年就像一个五味瓶,满装幼时的酸甜苦辣,童年就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唱着快乐的歌儿。童年,每个人都有过,其中发生的趣事更是数不胜数,今天,就让我拾起记忆的沙滩上一颗最闪耀的贝壳,来与你分享我的童年趣事吧!
夏日的高温弥漫在田野里,树梢上,屋顶上,我和姐姐还有几个小伙伴,连蹦带跳地穿过阴凉的小路,兴致勃勃地来到清澈见底的小溪边,准备游泳。紧接着他们陆续地一个跟头扎进水里,溅起大片水花,我打了个激灵,刚伸出去的脚又收了回来。怎么一到这儿就不敢了呢?我心想,于是忐忑不安地站在原地。
“快下来啊!嗯,真舒服呢!”姐姐催促道,我迟疑了一会儿,小心翼翼地将脚探进水里,突然脚下一滑,跌进了水里。
“啊——救命啊!”我大声呼唤着,紧闭着眼,连呛进了好几口水,鼻喉也是火辣辣的一片。咦?怎么没人救我?我不安地睁开眼见他们都似笑非笑地看着我。我低头一看,呀!原来我坐在水里,水才浸到我的肩膀,真是虚惊一场啊!
“算了,我们还是捉龙虾吧!袁怡,你去拿桶子吧!”姐姐憋住笑对我说,那样子着实好笑,我点了点头,一骨碌爬起来,走上岸去。
我速度极快地从家里拿了小木桶,三步并作一步走,快速地走向溪边。他们早已等候多时了,姐姐担心我等一下又摔倒,就给了我一个艰巨的任务——捡龙虾!
“我找到了!”一个小伙伴叫道。随即他就扔上来一只全身呈灰绿色的小虾。我急忙拾起来扔进桶里,生怕它跑了。不一会儿,大家都捉到了许多小虾,我陆续放进木桶里,刚一抬头,就见一只庞然大物向我扑来。我吓得连忙后退几步,可我俩还是来了个亲密接触——那东西直接撞上了我的脑门!我被砸得有些晕,回过神来,躬身一看,原来是一只有两只大钳子的深红色大龙虾!
它在地上不安地爬来爬去,我想起刚才就是它砸了我的脑袋,气就不打一处来。便蹲了下来用手去扯它长长的触须,把它拎了起来,可它挣扎着,一下就逃脱了我的魔爪。嗬,还挺厉害的!我气愤地拿手去戳它,“啊——”我急忙甩了甩被它夹住的手,它翻了几个跟头,飞得不见踪影了,可我的手……我眼泪都快出来了,同伴们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在童年的记忆河里,我撑起一叶扁舟,荡漾开平静的水面,泛起阵阵涟漪,驶向美丽灿烂的彼岸。
各位朋友,武夷山的各大酒店都座落在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内,从度假区到星村码头约需20分钟的行程。首先我简要地介绍一下九曲溪的概况:世间中山水幽奇以武夷山为第一,武夷之魂在九曲溪。这条发源于武夷山脉主峰--黄岗山西南麓的溪流,澄沏清莹,经星村镇由西向东穿过武夷山景区,盈盈一水,折为九曲,因此得名。九曲溪面积为8.5平方公里,全长约9.5公里。山挟水转,水绕山行,每一曲都有不同景致的山水画意。游人乘坐宽约2米,长约9米,从远古小舟脱胎而来的竹筏,冲波击浪而下,不仅能领略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角清流。古人游九曲溪,是从武夷宫按由一曲逆流而上的。自崇(安)桐(木)公路开通后,游人则是从九曲到一曲顺流而下,这样随波逐流,飘然前行,更加轻快、迅疾。
各位朋友,左边的图片是九曲溪码头。我简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一些注意事项:一、按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大家自由结合;二、上竹筏请不要争先献词后,注意横踩二根毛竹。以免滑落水中;三、竹筏行进中,要听从筏工指挥,请不要随意从坐椅上站立照相,更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各位朋友,竹筏现飘然前行在九曲溪平川一带。右侧这座山与云齐,叫齐云峰,因形似火焰,故又俗称火焰山。民间传说,古时候火焰山的烈焰常使山下这个村庄着火,乡民们一次次遭灾毁屋,一次次又被迫再建新屋,于是这个村庄便有“新村”的称号。后上天为拯救生灵,便派武夷十三仙人下凡施法术在山前凿开一条江墩溪,从此村庄安宁,日渐繁荣,万家灯火犹如天上点点繁星。从此村庄改名为“星村”。
左侧这座山峰叫白云岩,又名灵峰。白云岩重岩耸叠,巍然云际,每当拂晓,常有白云在岩的半腰飘悠,忽聚忽散,分合不定,故名白云岩。白云岩上现遗有几堵残垣颓壁,是白云庵的旧址。在庵的后壁上,有一岩洞,称白云洞。我国演述周武王伐商的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提到的道人乔坤,就曾在此修养,自称是武夷山白云洞“散人”。后因协助姜子牙破阵有功,受封为“夜游神”。岩的北面有一个轩敞的岩洞,人称“极乐国”。其进洞路径之险,可谓武夷第一。这里上下都是绝壁,壁间只有一线横坳,是进洞的唯一途径。人们一定要伏身蛇行,手脚并用,才能爬过岩缝进入洞中。明万历四十四年(1620xx年),我国古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首次入闽武夷山时,就曾半历其境,并在《武夷山日记》里生动地记述了这个惊险的历程:“余从壁坳行,已而坳渐低,壁危,则就而伛偻;愈低愈狭,则膝行蛇伏。至坳转处,上下仅悬七寸,阔上尺五,坳外壁深万仞。余匍匐以进,胸背相摩,得度其险。岩果轩敞层叠,有斧凿于中,欲开道而未就也。”站在白云岩巅,南望九曲溪上游,
10-26
10-26
10-27
10-23
10-26
10-25
10-25
10-25
10-24
10-25
10-23
10-23
10-25
10-26
10-28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