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化通信士官学校专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化通信士官学校招生网站-宣化通信士官学校分数线
12-09
12-09
12-09
12-09
最新初中阅读心得体会800字 初中阅读心得体会100字以上(4篇)
12-09
12-09
ADADADADAD
河南县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化通信士官学校专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宣化通信士官学校招生网站-宣化通信士官学校分数线
12-09
12-09
12-09
12-09
最新初中阅读心得体会800字 初中阅读心得体会100字以上(4篇)
12-09
12-09
第一篇:河南县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河南县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河南县民族基础教育在国家政策扶持下,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普及程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河南县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河南县民族基础教育在国家政策扶持下,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普及程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为河南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撑。然而,在发展中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现予以反思,谨供参考。
一、河南县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础教育的观念整体滞后结构不合理整体水平低
1、教育观念滞后。一些策划者和执行者对办教育、办好民族教育的长远统筹规划意识淡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相对落后。诸如在实施游牧民移民定居工程中,只关注了牧民定居房屋的建设,而对定居后应有的教育布点如学前教育怎么办、孩子到哪儿上幼儿园或小学等相关配套事宜未做进一步的思考和安排,导致定居点建设完成后,又要重新思考学校的布点问题。
在国家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下,基础教育(含幼儿教育)主要由县级实施和管理,而县级财力拮据,经济和人力资源投入十分有限,“普九”处于低标准、低水平状态;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内的民族基础教育结构及学校布局、体系还很不完善;民族基础教育的办学效益、办学水平还远远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2、幼儿教育得不到良好发展。目前,虽然出台了发展学前教育的行动计划,但缺乏促进幼儿教育发展方面的相关扶持政策和正常经费保障机制,全靠县级地方财政维持,导致牧区幼儿教育几乎处于零状态。而河南县仅能勉强维持一所县级幼儿园,乡镇一级幼儿就读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和乡政府所在地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硬啃着小学教育经费。而远离乡镇幼儿园的村一级幼儿近千名蜗居在家,很难接受学前教育,严重制约着民族教育整体质量和公民个人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为区域间教育发展不均衡提供了负面土壤。
3、高中及职业教育发展迟缓。根据“乡办小学、县办初中、州办高中”的中小学办学思路,我县原有(九十年代)的高中部撤并后学生转移到黄南州三所高级中学就读。近年来,州属高中学校由于多种原因,划出了一条初中升入高中的分数线,阻止了一部分学生升入普通高中就读的机会。另一些初中毕业后因家庭条件差难以承担高额的借读费的学生,无法到外地求学读书,造成了贫困学生上高中难的问题。近年来,我县虽然对这部分学生的上学问题十分关注,开办了移地高中班。但这样的高中班中对已学习藏语的民族学生又不能适应。故形式上办了移地班,但对大多数民族学生而言可望不可及。严重制约了逐步普及高中教育,提升民族素质的目标的实现。
青壮年牧民群众的扫盲工作和牧业实用技术培训处于表面的形式主义,未得到高度的重视和发展大局上的认识。职业技能教育也仅仅局限于各个部门单打独斗的为完成任务型的培训,还没有正规的整合各方面资源的面向牧区牧业生产生活,提升多向创业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制约着学生及牧民群众继续受教育,就业门路窄,劳动者素质不高的问题。
(二)县域内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目前,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虽然在城镇学校之间也存在,但在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之间表现得更为突出。优质教育资源不断由乡村向城镇集中,承担义务教育的乡村学校处境艰难,城镇与乡村之间义务教育的差距逐渐拉大。具体表现在:
1.乡村学校师资数量不足,整体水平不高,是制约县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问题。
县域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主要表现和原因之一是师资方面的问题。优秀教师或在职在编教师集中于城镇学校,而乡村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近年招聘的临时代课教师,教师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而且数量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也不合理、教师队伍也不稳定。要维持正常的教学工作,一名教师往往要承担几门课程,个别学校自己还需要聘用临时代课教师和实行大班(或合班)上课。乡村学校教师不仅享受不到城镇学校教师所具有的相对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培训提高的机会,而且还要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及生活管理工作。教师的数量与水平上的差别,成为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教育质量差距加大的重要原因。
2.乡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是制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近年来,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一定改善,但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变。危房少了,但配套设施跟不上,基本的教学器具和生活设备仍比较缺乏。特别是寄校学生的生活所需要的水电暖等基本设施缺乏,乡村学校学生享受不到城镇学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薄弱学校依然薄弱的现象普遍存在。正是由于办学条件上的差别,在开展素质教育和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乡村学校也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比。
3.经费不足是制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之一。
办学条件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办学经费的问题。近些年,乡村学校办学经费较以前有所增加,但随着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而农村税费改革后的转移支付资金被挤占,农村教育经费来源呈现单一化,使本来就不充足的乡村学校公用经费变得更少。学校基本设施的运行、维修和基本教学设备的更新仍非常困难,更谈不上教师进修提高和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的费用。正是由于经费不足,乡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也受到影响。
4.一些牧民群众对待子女教育的观念强化了县域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
城镇居民和牧民群众对子女接受教育的观念存在明显差异,这也是制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原因。基层牧民群众对待子女接受教育的态度上呈两极分化。一部分望子成龙心切,不惜一切代价,送子女到县城条件好的学校;另一部分则觉得子女上大学无望,且大学学费高、毕业就业难,因而对子女教育不关心,放任自流。不少牧民群众的孩子初中甚至小学未毕业就蜗居家中成婚论嫁,成为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三)学校环境等硬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更新
1、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滞后。
通过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投入,学校的校舍面貌焕然一新。但校园环境及其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缺乏有效而延续的组织领导,缺乏整体设计和综合管理,普遍处于松散无序状态。二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侧重于校舍设施、绿化、硬化等有形的物质的建设,缺乏包括群体的意识、精神、规范、作风、舆论、凝聚力等无形的精神层面建设。
2、住宿条件差、饮食质量标准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推行寄宿制中小学是牧区人口分散地区办教育的最有效的措施。但在寄宿制中小学学校里,学生的食宿条件十分简陋。一是宿舍床位紧张,在20平方米的宿舍里住着十几个学生,2—3 个学生挤住1 张床位;有的学校则让学生在校外借住,给学校的管理带来困难,同时学生的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二是虽然国家对寄校生中的贫困生实行生活补助,各校利用校办牧场,以补贴学生生活,但由于生活方式、饮食结构单一,达不到学生应有的营养标准,制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三是各学校都没有取暖设施师生均在寒冷的室内工作、学习、生活,寄校学生甚至很少喝到开水,大冬天没有热水洗脸和清洁,大部分学生长年穿着一套衣服,过冬取暖困难很大。四是寄宿制小学,特别是7-8岁的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学校又无保育员,对这些学生的生活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3、教师住房紧张,条件简陋。
虽然在2024、2024年共投资1535万元,建设了每套不足40平方米的233套教师周转房。但每套住房的面积狭小,给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教师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另外还有少部分教师租房住,还急需修建教师周转房,改善教职工生活安居条件和环境,为留住人才创造条件。
4、教学仪器短缺。全县21所学校(含公办幼儿园)没有任何音乐美术等艺术教育器材,而体育器材也只有简易的篮球场地和篮球架。各校图书室虽有一定数量的图书,但内容陈旧,种类单调,特别缺乏与新时期教育发展相匹配的图书,造成师生不能从学校图书馆中获得更多的适应自身发展的知识,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不到全面发展,严重制约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5、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运用与发展滞后。一是还没有建立能让所有师生,特别是教师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英特尔或远程教育校园区域网,无法将远程教育设备和教育资源传输到每一个师生的学习和工作环境中。计算机教室只能供学生单机学习电脑操作,且学生增加后,还不能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二是服务于教育教学达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班班通电视、计算机和投影仪的相关配套设备还没有建立。三是与民族中小学教材相匹配的“双语教学”资源十分缺乏,民族中小学通过远程教育下载的教学资源无法运用于“双语教学”课堂。四是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初建于2024年,已陈旧破损很多设备不能正常运转。
6、水电等基本条件得不到满足。河南县四乡基层学校,无自来水供给,学生用水相对困难,甚至到200 米以外的长流河中挑水;虽然已通电,但电压不足,忽有忽无。使学校远程教育设备及计算机教室几乎变成了一堆废品,优质教育资源无法共享,信息技术教育如同虚设。
7、学校公用经费有待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运转困难一是学校的正常运转主要是省级财政下拨的免杂费、生均公用经费和取暖补助以及县级财政的人头公用经费等,再无其他公用经费来源,而这些难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二是学校管理者还不善于理财,也不善于把有限的经费用于“刀刃”上,尤其是不善于将经费用于课堂教学及其教学改革和研究上。基于此,学校校舍或设施设备有破损后得不到及时维修,教师上课中急需的用很少的钱能解决的教育教学设备仪器,甚至在教学活动中所需的挂图等教具得不到添臵、更新,给教师教育教学活动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也有所消弱。
(四)师资缺乏,素质偏低,流失严重。
1、师资队伍素质偏低。由于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学历高能力低”的现象非常严重。一方面部分教师的高学历来源于自考、成人高考等形式,个别教师原本学的畜牧兽医、法律等非师范专业,而不少师范类教师存在提升学历的过程中调换学科的问题。如原来具有中师学历的数学、物理等专业的理科教师,在提升学历时考虑到原学科本身的难度,往往选择藏语文、中文、法律等人文专业,虽然开阔了视野获得了提升了学历,但原专业教育教学能力却没有得到实质意义上的提高。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缺乏自觉学习的习惯,缺乏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意识,教学基本功偏低,教学方法手段单一,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今天缺少合格的教育者,明天就不会有人来建设这个国家。这是值得每个管理干部长期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2、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一是随着2024 年“普九”目标的实现,学生由2024 年的4289人增加到了现在的5560人,现有在职在编教师287名,师生比达1:19.4,再次造成了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幼儿教师师资也十分匮乏,全县已入园幼儿830名,而在职在编幼儿教师只有14名临时代课教师也只有20名,师生比达1:24。三是教师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藏语文教师数量多,数学、科学、政治教师不足,音美史地教师几乎没有。、教师队伍不稳定,流失现象严重。因教师数量不足和结构的不合理,教师教育任务繁重,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做学生生活服务工作,精力分散,身心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教师住房、福利等待遇却不能与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相当,许多优秀教师想方设法改行流动。大凡改行流动的教师大多是骨干教师,骨干教师的流失直接导致了教育质量下降,造成了生源流失。如县城干部子女或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都流向了其他县市比较好的学校。
(五)教学及其管理的问题
教学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与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
1、教学管理者的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转变。思想是工作前进和取得成功的“软生产力”。当前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不能取得突破和进展,重要原因就是其管理思想未能根本转变,仍沿袭重复过去着经验主义和主观臆断式的传统状态,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理念和思想、方法。
2、管理手段与方式方法落后。一方面,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是在做表面工作,玩花拳绣腿,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另一方面学校的教学管理手段仍以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为主。教学管理的方式,强调整齐划一,提出并遵循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辅导、统一检测为内容的教学管理模式。这种大一统的教学管理,在提倡并尊重创新与个性的今天,已愈显不足。
3、管理目标不明确,管理缺乏整体性、连续性。对于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缺乏一种清晰的思路、长远的规划、明确的目标,以至于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规章制度朝令夕改等现象。学校的各门课程缺乏整体性协调发展目标,一般是对语文、数学、外语等重点学科管理多,科学、音美、体育等学科缺乏管理。一些教师不能科学地设计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上课没有准确的计划与安排,出现“讲到哪里算哪里,铃声一响喊起立”的现象。学校教学工作乃至其他工作出现无序与不协调的局势,重要原因就是教学管理与学校管理者缺少方向感,缺乏管理目标。
4、重教不重学。受传统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等观念的影响,在教学管理中存在着重教不重学的现象。在学校的档案材料中,关于教师方面的资料是数不胜数,而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身体发育、道德养成等方面的资料是寥若晨星;学校召开的会议关于教师的多,而关于学生的少;在课堂上,突出的仍是教师的中心地位,而忽视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帮办替代”现象,应该由学生体验的却由教师替代体验了,应该由学生思考的却由教师替代思考了,应该由学生解答的却由教师替代解答了……。在教学检查方面,也是查教不查学;在方法指导上,注重教师教的方法,而忽视学生学的方法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与学的统一发展中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应成为民族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5、课堂教学维持性色彩浓厚,改革创新性淡薄。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小学为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保持轻车熟路的状态,注重课堂教学的传统做法,注重平稳、常规。这种维持性的课堂教学对于正常的教学秩序是非常必要的,起着一种基础性保障作用。但是,如果我们一味地进行维持性课堂教学,教学工作就会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易走入死胡同。课堂教学工作缺少探索、创新,易造成教学工作死板、教学氛围千篇一律。如果教学及其管理一年无新意,两年无突破,三年无成果,那么就很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再提高、也就很难促进民族教育工作的再发展。
6、“务实”管理常抓不懈,“务虚”管理时有时无。部分教学管理干部认为教学管理就是把学校中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抓住搞好就万事大吉了。只是重视面上的能看得见的工作常抓不懈,忙着建章立制,排课表,写计划,查教案,数作业批改次数……忽视对学校教职员工教学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其流程等深层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有的学校对教学思想等工作的管理也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务虚”管理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放松理论学习。一些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或其他科学理论或者是次数少,或者是走形式。有些教师对教育理论有着片面的认识,认为教育理论是教育理论专家们的事,与实际的教学实践联系不大,疏不知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而实践又是理论形成的基础。二是很多教师没有读书的习惯,更没有阅读教育著作的习惯。平常阅读的也仅是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甚至有的教师未曾完整地深入钻研过所教学段、学科的教材,对所教学科很难从整体上予以把握。三是对校本教研活动抓得不力。过去那种认为教师搞科研是不务正业的看法现在有所减少了,但切切实实抓对抓好校本教研活动仍是力不从心。
7、管理效益不高,浪费严重。我们知道,管理效益=管理产出÷管理投入。在民族中小学教学管理中,许多投入最后却是低产出的,甚至是没有产出,教学管理效益低下。
二、河南县教育事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把握新问题顺应新要求,加快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努力提升民族教育质量,已经更加迫切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必须继续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必须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上来,让所有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顺应时代要求处理好三个关系。因为今天的小学生就是20年后的建设者。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今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状况如何,今天的课堂上师生在做什么、怎么做,将决定着河南县的未来。因此,对基础教育工作一定要认识到位、政策到位、投入(包括人财物)到位。河南县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工作要站得更高一些,看得更远一些,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一要处理好基础教育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二要处理好基础教育发展中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坚持质量、数量、规模、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注重教育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相结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益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增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三是处理好基础教育发展中的内部的艰苦创业、自力更生与争取外部支持的关系;四是处理好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的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关系。惟有如此,河南县基础教育才能较快地赶上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2、加强领导,落实少数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推进民族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促进河南县乃至青海牧区民族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要继续认真实施“科教兴县”和“教育强县”战略,切实将民族教育工作列入县、乡、村各级党政组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在制定县、乡特别是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各个阶段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及其目标责任制等的同时,要向民族教育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自主发展、内涵式发展方面予以倾斜,自上而下保障河南县民族教育快好省地优先和超前发展。通过制度建设,特别是地方法规建设,落实各级政府关注、支持和发展民族基础教育的主体责任。
(二)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构建河南县民族教育新体系
1、坚定不移地落实“普九”工作。九年义务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基,也是今后教育领域的最大任务。应继续坚持“集中办学、规模办学、优化资源”的原则,根据人口增长情况逐步扩大现有的义教阶段中小学办学规模,使义教阶段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资源配臵更加趋于合理和优化。尽快改制原县城九年一贯制普通中学为寄宿制学校,为自愿接受纯汉语教学的基层学生提供上学便利。切实落实乡、村两级组织在办教育上的责任和执行力,坚定不移、常年累月地狠抓入学率、巩固率和保留率。切实落实“一个也不能少”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就读措施。
2、建立和完善幼儿教育结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不可分割的最基础的教育,幼儿教育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后续教育的发展和水平。一是在继续下大力气办好县幼儿园为示范性幼儿园的基础上,辐射带动乡村学前教育发展。二是在各乡政府和基层村级组织人口密集地和移民定居点以政府支持和投资为主的、实施“双语教学”的乡、村幼儿园。三是人口密集地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校舍开办村级幼儿园。四是在人口较多的牧业村,借助村党员活动室等开办流动走教式学前教育;五是鼓励兴办民办幼儿园,逐步建立和完善幼儿教育结构,为孩子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基础保障。
3、强力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软件从严,硬件从实”的要求,有计划、分阶段地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乡村与县城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和群众对教育意识上的相对均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建设,以创建“配备好一个班子、建设好一支队伍、健全一套好制度、搭建一个好平台、创建一个好环境、培养一批好人才”的“六个好”学校为目标,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多途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一要制定河南县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及其措施和办法,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多途径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二要借用内地力量培养人才,实施异地办河南蒙古族学校或河南蒙古族学生班的政策。由河南县人民政府组织选送优秀初中毕业生到承担河南蒙古族学生班(校)的有关省、市学校,中央政府和开办河南蒙古族学生班(学校)的有关省市,努力加大资金投入,提供河南蒙古族学生班(学校)的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承担交通、食宿、服装、医疗等经常性费用支出。三要由黄南州政府在河南县县城内新建一所规模在1000 人左右,集普通教育和民族教育为一体的符合现代化教育发展要求的黄南州第三民族寄宿制高级中学,隶属于州教育局管理,主要招生河南、泽库两县的初中毕业生。校园用地由河南县人民政府提供,校舍和教学设备、师生生活设施、围墙、学生体育活动场地等等建设项目及其投资资金,由州政府积极争取省及中央财政和联点支援我州的省市予以支持和解决。
5、关注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均衡协调发展。目前,针对我县幼儿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局面,我们要向关注和重视义务教育那样关注和重视“两头”教育,要建立和完善类似于义务教育那样的管理体制和办学机制。引导各级政府做为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尽快办好“两头”教育和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均衡发展与协调发展”的理念。
6、大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一要把“河南县牧民群众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为河南县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培养人才”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臵,给予各种扶持政策,尽快制定和完善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后的巩固提高和职业技能培训教育为一体的方针、政策及其措施和办法,使科教兴牧落在实处。二要在河南县县城内建设1所以服务牧业产业化为核心的与相关企业共同合作的、产学研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整合集中各部门分块办班的所有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办成一个融职教、扫盲、成教和技能培训为一体的现代职业实体。三要有计划、有组织的借用外地力量,培养适合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外地的有关相匹配的职业教育机构,目标对准己经和准备留在河南县牧业区、从事畜牧业生产和畜牧业工作的劳动力身上,直接为河南县培养从事于畜牧业生产和工作的人才。
(三)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进一步加强师生生活设施建设改善生活条件。一要重点建设学前教育机构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二要尽快建设中小学师生生活及辅助用房。三要重视和加大水电暖等基本生活条件设施设备的建设力度,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环境。
2、努力提升教学设施设备。一是依据青海省中小学教学设施设备建设达标方案,建设理化生和科学、体育、美术、音乐等教育教学设备。二是为各中小学一次性投资,统一购臵图书和图书室、阅览室设备,建成共有一定规模的学校图书室。三是在建设幼儿园校舍的同时建设幼儿园教育活动所必需的教学设施设备。
3、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
一是在县城5所学校和县电教室及教研室分别建设远程教育和英特尔宽带网为一体,辐射整个校园,形成班班通电视、计算机和投影仪,各办公室教师用于电子备课的计算机,办公现代化的校园局域网,并为各校分别建设1 个多功能阶梯式教室和2 个计算机教室。二是在四乡学校分别建设现代远程教育辐射下的如上的校园区域网,并为各校分别建成一个多功能教室和计算机网络教室。三是采取引进、自主开发和联合开发相结合,加快教育资源特别是符合河南县情的“双语”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大力开发适应河南县经济社会文化特点的远程教育资源,初步建立河南县“双语”教育资源库和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
4、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一是从物质及硬件方面建设校园文化环境,各中小学和幼儿园坚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首先从空间、形式、内容上严格规划学校校舍布局、体育活动场地、学生饮用水建设等等形成规划。其次依据规划逐年建设,最终达到硬化、绿化、美化、净化、育人化等“五化”。二是各中小学走注重内涵发展的路子,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构建书香的和谐化校园文化。
(四)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1、强教必先强师,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用好用足现有政策的同时,结合学校规模、班级数、课程门类和按师生比核定教师数量等因素,科学设臵学校学科教学岗位。教学辅助岗位和教育管理岗位。明确了学校教师数量和专业结构数。二是寄宿制学校要设定以学生生活服务管理和医疗服务、校园安全管理为核心的后勤服务各类岗位,以临聘人员的形式建立后勤服务管理团队,使教学工作团队和后勤服务管理团队既分离又融合,各司其职团结合作。三是以实行绩效工资为核心的提高教师待遇的措施和办法。制定全方位配套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高寒偏远地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同时也激励现有教师继续留在当地从事教育工作。
四是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培训培养保障机制。建立县财政教师培养培训专项资金,大力开展教师全员继续教育。在师德修炼、学历提升、专业结构优化、适合民族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和双语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同时制定教师成长、优秀教师选拔培养的相关管理制度,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督促教师努力提高教书育人的本领。五是全面推行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行县级教研室教研员、教育督学、校长及学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师全员聘用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聘用、合同、目标管理用人机制。六是通过聘用选拔、在职培训等方式着力打造一支优质高效的职业化教育管理干部团队。、建立教育对口支援河南县政策。借天津市支援黄南州这一大好机遇,要建议天津市制定某区对口支援河南县基础教育政策。实行对口定点包干责任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对河南县的民族教育给予最大的支持和帮助。采用送进来,带出去的办法,重点帮助河南县培养一批能带动全县中小学教师自我发展提高的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一批能力强,有实干精神的教育教学管理人才。
3、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民族中小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国家新课程改革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河南县民族中小学教学模式改革是河南县教育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提升民族素质的基础性保障。一要靠政府的强大经济支持和领导力和执行力,二要靠各方面支持,特别是基层群众的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三要靠每一位教师的热情投入和重点参与。因此,要依法采取一切可采取的手段,自上而下强制执行。切实使课程改革全面落实到位并达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最终理想和目标。
4、树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加强学校常规管理。科学确定学校的发展规划、目标和质量要求,努力实现各级各类学校“校风优良、教学优质、环境优美、人民满意”的目标。各级各类学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确立“以质立校、以品铸校、人本治校、机制励校、履职兴校”的办学理念,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引导和管理机制,完善和改进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强化学校的课程管理、考试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和教学思想、方法的引导。实行推门听课和教学开放日制度。
5、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双语人才成长规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习、实践、研究先进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探索多种培养方式,选择和创造适合民族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分层次和分学科走班制教学管理改革的试验。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探索小学、初中阶段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新局面。
6、加大薄弱学科的教学改革。就我县中小学教学工作来看,汉语会话、理科教学及其实验教学和体育艺术教育等相对处于较薄弱状态,为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加强这些方面的教育教学工作,并采取一定措施予以改革,使之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和谐、协调发展。要积极设臵和开发适合本地区本校特点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建立不断发展的机制,以校本课程为抓手创建特色学校。
7、完善评价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州县校三级学科教学质量目标监控评估机制,形成分级管理、分层负责的质量监控评估体系,完善学科教学目标跟踪考核办法,并与科任教师、教学管理干部各种利益挂钩。二是建立健全学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州县教研室每学期对全州县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进行一次定期调研测试,每学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学科教学质量测试考核评估,并把学科教学质量调研测试成绩和学科教学质量测试考核评估结果作为评价各学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教育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三是县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每学年末要定期召开学科教学质量评估分析会议,并形成学科教学质量评估报告上报县委、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并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四是设立县政府学科教学质量奖励基金,重奖在学科教学质量测试考核评估中成绩优秀的学校和教师。
8、积极开展“双语教学”研究和改革,构建和完善河南县民族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双语教学”是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建立“双语教学”实验研究基地,投资一定的经费做为“双语教学”研究开发资金,积极开展民族教育的课程、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及民族中小学实验教学改革、汉语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实践,努力构建和完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9、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德育工作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要建立县委宣传部牵头,教育局配合,学校执行的德育工作机制)要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切实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位,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把学校建设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在德育工作的内容、目标和管理上要以“养成良好的习惯教育”为核心,整体规划,建立分阶段、分年级的德育网络,形成一定的目标递进层次和综合育人机制。
10、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各级妇联组织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办好家长学校,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家庭教育,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密切结合起来,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综上所述,河南县民族教育的发展,不仅仅要依靠上级的政策和支持,更重要的是要转变办教育的观念,调整发展战略,走通过挖掘自身潜力、增强发展能力并形成机制,以体现素质教育、适合学生成长为基础的民族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全面进步的内涵式发展为主、外延式发展为辅的民族教育发展之路。
——2024年暑期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现状
及相关建议
---重庆市幼儿教育
学校: 重庆师范大学
专业:学号: 20100510763
姓名:尹秋玲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的幼儿教育已成为
干部群众的普遍需求,而优质幼教资源的奇缺,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加快发展我市幼儿教育,对于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提高国民整体素
质,提升我市基础教育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6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题目为“公办园少,民办园
贵,黑户园乱,村办园难”文章上做出重要批示:在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时,要专题
研究学前教育问题,首先解决入园难问题
因此,针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现状,要实现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目标,各级政府
就必须高度重视幼儿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扶持农村幼教发展;大力保障幼儿教育
事业经费的投入;努力形成城乡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关键词:城乡幼儿教育、入学难、一、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市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了适龄
儿童的入园需求,农村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办园模式,也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
教育的机会,幼儿教育的质量在不断提高。至2024年我市统计年鉴统计现有幼儿3700所。
截止2024年底,全市在园幼儿632170人,适龄幼儿毛入园率为99.4%。全市教职工总数为
16579人。但是,根据我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人均GDP的发展现状出现了一下几个问题:
首先,老百姓有意见,社会不满意,上幼儿园越来越越难了,也越来越贵了,工薪阶层
越来越承担不起了,从幼儿园阶段教育不公平就开始出现了,有权的进公办园,有钱的进私
立园,无钱的进黑园或者不入园。
第二,幼儿园教师不满意,工作重,待遇差,收入微薄,无法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
农村幼儿教师更是成了新的社会贫困阶层。有人说,下辈子、下下辈子,决不做幼儿教师了。
第三,公办园不满意,政府支持越来越少了,差补和自收自支越来越多了,公办程度越
来越低了,公益性越来越差了。
第四,企业单位办园不满意,单位支持越来越少了,都断奶推向市场了,需要自己养活
自己了,并且还要上缴利润了
第五,村办园不满意,农村税费改革以来,乡镇财力越来越弱,村民委员会资金越来越
少,对幼儿园支持越来越小了,许多村办幼儿园干脆承包给个人,家庭作坊式幼儿园越来越
多了。
第六,民办园也不满意,竞争越来越激烈了,发展空间越来越少了。
公办园的公办性质越来越低了,企事业单位办园越来越少了,村办园越来越难了,民办园越来越乱了,无证园越来越多了。
“上个幼儿园,像考公务员;交的入园费,比大学还要贵。
二、幼儿教育发展现状的原因:
幼儿教育的发展速度与之不相适应,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多主体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但管理比较混乱
2024年教育部门办园和民办园比1995年分别增加了9.2%和16.1%,教育部门办园增长缓慢,民办园数量增长速度比较快。2024年民办幼儿园达6.22万所,在园幼儿数584.11万人,入园人数已占总数的21%。可见,社会力量办园正逐步上升成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基本形成,为更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但各级地方政府对幼儿园的教育还不够重视,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管理或撒手不管的状态。在调查中课题组发现,一些地区还没有把幼儿教育纳入到本地区政府发展的总体规划,一些基层领导对幼儿园的生存漠不关心,随意变卖和撤销幼儿园,造成幼儿教育事业处于无序状态;一些地区的工商部门插手幼儿园的注册,这些部门只管登记注册,不问教育质量;一些地方小区配套的幼儿园是国家政策性投资建的,但由开发商、物业公司或其他部门变相招标,甚至将其改变用途;还有一些农村地区在基础教育布局调整、乡镇撤并后,相当一部分小学内的学前班被撤销,乡级中心幼儿园数量也随之大大减少,导致一些农村有钱的个人开办小型的幼儿园,其办园条件堪忧。
(二)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1998年,幼儿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达到最高水平,也仅为1.36%。在教育总人数的9%的比例相比,经费的比例过小。虽然学前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并且在2024年,我国首次提出了幼儿教育“按成本合理收费”的改革,即按每一个幼儿园的实际合理需求核定成本的收费管理办法,但政府对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还是明显不足。
三、相关建议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下发以来,重庆市各区县认真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创新体制机制,落实政策措施,加快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一)管理体制得到理顺,幼教政策不断完善。2024年,我市进一步明确了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理顺了市区幼儿教育的管理体制。2024年,召开全市学前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学前教育相关文件。将新建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职责从乡(镇)政府转移到县(市、区)政府,推出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基础教育事业经费的比例不低于5%、建立困难群众子女入园资助体系等新的举措,对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规范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加大对农村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建设的扶持力度,优化了幼儿教育发展环境。
(二)师资建设得到加强,保教质量逐步提高。幼儿教师编制数量逐步增加,到2024年底我市幼儿教师的数量达到16579人。幼儿教师的业务水平逐步提升,开展了幼儿教师的后续培训,通过赴外研修、委外培训、以赛促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幼儿园长及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幼儿教师城乡联动逐步广泛。充分利用城区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名园”带“民园”、“名园”办“民园”、“上挂”和“下派”、城乡“姐妹园”结对等方式,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各级各类幼儿园根据现有条件,积极想方设法,开展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创新。
(三)是建立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渝中区每年将安排学前教育专项经费600万元,确保2024年学前教育投入达到教育总投入的8%。涪陵区从2024年起,参照小学阶段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落实公办园公用经费,按不少于义务教育基本建设专项经费20%的比例增加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拨款,确保每年学前教育财政性生均事业拨款不低于小学阶段标准并逐年提高。九龙坡区每年将安排1000万以上学前教育专项经费,新增教育经费的10%用于发展学前教育。南岸区将逐年提高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每年安排财政性教育经费的5%-10%作为学前教育专项经费。
(四)是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涪陵区从2024年起,主城片区服务人口1000户以上、李渡新区服务人口2024户以上的居住小区,必须经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按标准配套建设幼儿园,未按规定配套设臵的小区建设项目,区规划部门不予审批,国土部门不予供给建设用地,建设部门不予办理相关建设手续,房管部门不得办理有关商品房销售相关手续。江北区将清理原有小区配套幼儿园园地,收回划拨地幼儿园的国有权属,限制原出让地建设的幼儿园租金。大足县规划、建设部门在审批小区建设方案前,须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审核配套幼儿园的布局、位臵和建设指标等。南川区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土地出让时,在规划设计条件书中设臵前臵条件,明确配套幼儿园为社会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
(五)是创新民办学前教育扶持机制。万盛区对年检合格、考核达良以上的优质民办园,将按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予以补助奖励。双桥区对民办幼儿园建园用地、税费征收等方面予以优惠,对新建二级以上幼儿园给予一次性建园奖励,根据每年考核结果补助民办园公用经费,按照公办园标准给予一定比例的教育事业费补助。万州区、黔江区等区县将探索民办幼儿园教师统一管理模式,逐步做到统一聘任、统一签订劳动合同、统一参加社会保障、统一调配。彭水县将根据民办幼儿园办园等级给予扶持或奖励,规范性建设20所民办幼儿园并引导其提供普惠性服务。
(六)是完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江北区将制定民办学前教育教师资格基本标准,对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进行资格认定,并发放幼儿教师上岗证。九龙坡区“十二五”期间每年将公开招聘50名优秀毕业生充实幼儿教师队伍,对长期在村办幼儿园工作的公办教师安排专项补贴,保证普惠性幼儿园教师工资不低于全区平均工资水平、民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待遇与幼儿园的发展保持同步增长。巴南区、梁平县等区县将按每人每年500元的标准安排幼儿教师培训经费。大足县将幼儿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序列,参照公办园教师工资标准确定民办园教师最低工资标准。巫山县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合同制”教师,鼓励现行代课幼儿教师经培训考核合格后转正。
(七)是健全贫困在园幼儿资助制度。双桥区从2024年起,对双桥户籍贫困计划生育户的独生子女实行免学前三年保教费制度,力争2024年惠及全体常住人口。万盛区将对2024名家庭经济困难儿童的保教费、伙食费予以减免。巴南区、武隆县等区县将按每人每年1200元的标准,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城镇低保家庭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
公司发展存在问题及建议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是组织的重要战略资源,它在相当程度上直接决定着组织战略的成败。人力资源战略对组织具有持久的、长期的影响。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集权式管理模式
1.人才选择面狭窄,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选择人才的范围狭窄,必然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人才得不到信任,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2.集权式管理模式容易导致企业战略决策失误。企业决策灵活,仅以经验、直觉为基础。信息收集、处理、利用没有规则,信息沟通方式单一,信息成果准确性及操作性较差,对于市场研究、政策分析和管理咨询等现代信息服务较陌生。
3.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企业仅凭投资人的经验和常识,靠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以人情代替制度,使企业管理制度扭曲,难以形成制度化管理。
(2)人才使用缺乏信任
企业在人才选用和晋升时,被考虑最多的是人才对企业的忠诚,上下级之间很难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信任,对员工采取“不放心、不放手、不放权、不放胆”人方式。
(3)对人力资本的开发管理投入不足
在企业看来,只要有钱,什么人才都可以引进来;只要给钱,要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企业只注重人力资源的“可用性”和“配置性”,忽略人力资源的“发展性”和“资本性”。
(4)企业文化建设薄弱滞后
企业文化是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适功能。企业未把企业文化纳入人力资源管理并加以充分重视,职工个人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管理理念、发展战略等也没有充分形成一致。这种情况必然导致企业的奋斗目标、经营理念难以达成全员共识,企业精神缺乏鲜明特色,企业凝聚力明显不足。
忽视了以人为本的文化建设,导致了企业缺乏人性化的考核体系及必要的民主监督制度;缺乏企业的文化功能;而对企业员工的成长,只要求员工注意集体利益,忽视对员工的贡献、回报。同时,即使有一定文化理念的企业,对文化创新的认识也不够充分,没有制订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未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企业经营者的主要工作。这些对于员工来说不具备约束和激励作用。
(5)绩效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
1.考评的目的不明确。企业在制定考评制度时管理者更关注“事后控制",考评的目的限于事后的评价,导致考评人员和考评对象为考核而考核,考核工作得不到重视。
2.考评标准不科学。考评项目过于笼统,内容不完整,缺乏量化指标,设定指标时考评对象没有参与进来,考评人员主观性较强,导致考评结果争议大。
(6)人才培养缺乏规划
企业在人才开发方面普遍缺乏前瞻性和计划性,等企业用人时才去找人,缺乏人才储备观念和人才利用统一规划,致使因为人才缺乏企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企业只有把自身的发展与员工的发展相联系,员工才能看得到希望,对企业充满信心,最终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人才。
(7)没有贯彻实施人事法规政策
企业随意延长劳动时间,加班加点现象普遍,甚至没有双休日、法定节假日,拖欠、工资。
1、机制不健全,有“法”似无“法”。
企业不是没有统一规章制度,而是零散于各部门的规则,切沦为摆设,没有用机制去“串”起来,实现“联动”而已。
2、人治大于“法”治。即人大于“法”、情大于“法”。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个人靠权利、靠命令、靠指挥,来使企业正常运转。首先,用命令和指挥手段去操控企业越来越不灵,企业大了,部门多了,命令有时“鞭长莫及”。其次,“人治”大于“法治”,使员工产生越来越多的不满情绪,他们迷茫、困惑和抱怨,而积怨一旦加深,人,也就离走不远了。
(8)对人才重视不够,员工稳定难,核心员工积极性受挫
1.即用即招现,缺乏人才储备观念。企业忽略了人不仅有生存需要,还有安全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等,这种人才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上的短缺,使员工缺乏归属感和稳定感,造成私营企业存在着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
2.对核心员工来说,报酬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或是获得物质及休闲需要的手段,更是一种人们的自我满足和自尊的需要。许诺不兑现,有些企业对职工进行物质激励承诺,甚至签订了目标责任制的奖励合同,但是最终部分甚至完全不兑现,结果不但挫伤了职工继续工作的积极性,并且破坏了职工对企业的感情和对领导的信任,还会引起企业内部的混乱。
(9)以“炒”代管
企业在人才管理方面只强调员工对企业的忠诚而不讲企业对员工的真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以“炒”代管。
(10)盲目推崇“名人”
老板认为“名人”就能产生名人效应,就能赚大钱,把企业的希望寄托在“名人”的身上,而忽视了企业基础骨干力量的培养和任用。
关于我县基础教育事业的建议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营造了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加快了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我县基础教育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我县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以下不利因素:
(一)黑网吧严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力,以及网吧的多头管理和巨大的利益驱动,很多黑网吧实际上长期处于无人管理状态。他们挂在网吧门口“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的招牌,与主要以未成年人为谋生、发财手段,网吧内黑压压的全是小布丁点的未成年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对未成年人的网上活动不闻不问,或放纵入内,或对上网成瘾、夜不归家的学生隐瞒、包庇,或提供秘密通道以供未成年人躲避学校及父母巡查。无数的事实表明:黑网吧已经成为危害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巨大毒瘤,已经成为广大家长、教师和有良知的有识之士的心中最大的伤痛。
(二)学校、教师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力保障
目前最让教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心惊胆战的情况:只要出现学生伤亡,或者个别教师言行有过激之处,无论起
因为何,社会舆论特别是媒体就对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大加讨伐和鞭笞。学校所能做的就是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尽量忍气吞声,不问是非与曲直,赔罪、赔钱。目前和全国的许多地方一样,我县也出现了一些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教育部出台“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的规定,把教师应该履行的义务,当做一种权利来进行保护,反映了全国,当然也包括我县学校教育的窘境。
由学生自身违反学校管理引发的事件,或者与学生相关的一切事件,后果都由学校承担,不利形成对学生有效进行正面教育、让学生明是非、辨美丑、遵守社会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教育环境。
(三)部分学校专用教室严重不足,跟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不相符
部分学校因缺少多媒体、音、体、美、计算机房等专用教室,无法开设最基本的课程,基本的课外活动得不到保证。到目前为止,部分学校的上课模式还停留在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学生一天六节课,除了教室上课,还是教室。多媒体、音、体、美教室、计算机房、400米环形跑道,这些本来是学校必备的,可对他们来说,却成了难以实现的愿望。
身为一名热爱教育工作,一名关心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基层政协委员,特对县委和县政府有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对学校工作的调研,召开学校校长联席会,吸收一线教师、中层干部意见,将网吧特别是乡镇所在地网吧管理责任落实到地方派出所。黑网吧不仅吞噬者广大青少年健康的灵魂,更容易滋生吸毒、贩毒等重大违法活动。因此要加大管理力度,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由地方派出所进行监管,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二)依法解决与学生有关的问题和事件,让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学会依法行事,让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从校园安全、伤害事故中吸取教训,学会对自己、他人和社会负责,对教育的长远发展负责,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负责。
(三)对社会舆论进行有利于教育事业正常发展、持续发展、迅猛发展方向的引导,发生与学生有关的伤亡案件,一是依法解决,二是加强引导。既要通过事件的报道,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要让极少数只知道享受自己的自由和权利的学生明白,其他同学受教育的自由和权利、教师教书育人的权利,同样应该得到尊重。教育,要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但也要他们懂得纪律、秩序和责任。
(四)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努力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1、在加大城市建设的同时,有计划地预留标准化的学校教学用地,把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到全县基础设施建设规
划之中,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大教育建设投入,通过完善教育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等途径进一步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进度。
2、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学校布局新的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标准化校园:普通教室、自然教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教室等专用教室和辅助用房、多功能教室、图书室、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等公共教学用房及其辅助用房,有一定比例的绿化场地。
3、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外来民工子女就读的人数将会越来越多,其义务教育问题将会日益突出,为此,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解决好外来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并按照确保教育优先发展,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丰富教育内涵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学校内涵发展,扎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教育优质化进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我相信,有县委和县府的坚强领导,我县的基础教育事业会更快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绿色物流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
一、绿色物流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约束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相当多企业仍然保留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组织方式,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
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和延迟了工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这也是当前制约绿色物流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二、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方式还很有限,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尽管绿色物流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我市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
(一)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
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二)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
除少数企业以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目前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还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三)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更重要的是,企业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物流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员工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足,缺少市场开拓的主动权。三、物流管理不统一,阻碍了绿色物流体系的发展,要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
但由于目前我市现绿色物流业刚刚起步,因此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还没有理顺。绿色物流活动很难达到必须的经济规模和预期的投资回报,致使规模小、实力弱,增长乏力。四、发展绿色物流的法制环境尚未完善。
在多头管理、分段管理的体制下,现行政策法规数量虽多,但相互之间有矛盾且难以协调一致。发展绿色物流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难以避免。物流企业的设立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手续繁琐等,限制了绿色物流的进一步发展。绿色物流的发展建议:
一、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狭义的物流成本包括,产品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中的人、财、物力之总和。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管理水平的高低。
二、加强物流管理
绿色物流管理从微观上讲,就是运用管理的基本职能,借助现代物流理念和现代物流技术,计划、组织、控制物流的基本业务活动,对物流系统各要素进行有效组织和优化,解决物流系统中供需之间存在的各方面矛盾,为物流系统和各类客户提供满足要求的物流服务。
三、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配送车辆推广使用
加快新能源货运车辆使用。加大政策引导和政府协调力度,制定新能源货车运营奖补办法,积极引导城市货运配送、商贸流通企业和快消品、农副产品、商超配送等领域,推广使用标准化、厢式化、轻量化清洁能源货运车辆。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货车商业运营,探索融资租赁等新型运营模式。
2024年11月7日
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区域性商贸中心城市的地位进一步确立,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商贸流通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物流配送等相关物流产业发展迅速。
但总体上看,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尚处于起步阶段,与沿海发达省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主要是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
物流业总体规模不大,传统物流所占比重较高;
物流管理方式与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企业规模小,功能单一,缺乏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物流企业和服务品牌等等。我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机遇和优势
我区位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是河南省的东大门,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市应该起到承东启西,接南连北的重要作用。陇海铁路、京九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105国道都在我市交汇,形成铁路、公路双十字交通枢纽。便利的区位交通条件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提供了有利条件。
随着我国产业自东向西的梯度转移、国家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以及郑州提出建设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城市,我区现代物流业发展既获得了难得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面对新形势,我区只有抢抓机遇,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把资源优势、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强劲的经济实力,才能把我区的经济水平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建议
(一)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培育物流企业发展。
按照省政府统一布局,商丘综合物流园区是依托光彩大市场、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在陇海铁路以北、商亳高速公路以西、京九铁路和310国道交汇地带,规划建设以农产品、农资、工业品为主的豫东综合物流园区。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和物流设施向园区集聚,使园区成为区域性物流企业聚集地,产生规模效益。(二)构筑功能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按照服务市场,分类搞活的原则,围绕农产品流通业、商贸流通业、制造业,分别建设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粮食棉花物流配送体系、商贸批发物流配送体系、连锁零售物流配送体系、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体系,以及特种商品物流配送体系。各物流配送体系相互配合,协调发展,形成一个完善的社会化物流服务网络。
(三)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网络公共平台,提高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
信息平台应根据实际需要,具备对配送、货代、仓储、运输、结算、客户、报关、数据交换、合同、采购、调度等相关物流流程信息管理功能。信息平台建设要具有开放性、模块化及适应性、及时性等特点,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及安全性。(四)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
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规范发展一批具有现代商业特征的百货商场、大型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销售终端市场,形成功能完善、规模适中、布局合理、业态先进的城市商业网点体系。引导商贸流通企业按照现代物流业的要求,加强企业管理,改造物流流程,利用现代物流管理方式和设备,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五)加强现代物流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大胆引进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具有较高水平的物流管理人才,组成多层次、专业化的物流人才队伍;引导企业、行业组织和各类专业教育机构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现代物流教育。
(六)建立物流行业协会。
引导物流企业加强企业合作,建立物流行业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信息收集发布、数据统计分析、企业间沟通和联系等方面的作用。通过物流行业自律管理,促进物流企业的协调发展,避免企业间恶性竞争,同时有利于政府与企业之间信息的沟通。10-26
10-26
10-27
10-23
10-26
10-25
10-25
10-25
10-24
10-25
10-23
10-23
10-25
10-26
10-28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