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一个有趣的视频,一位网友分享了一只长得像叶子一样的宠物昆虫,他在视频中声称这只昆虫自己从小养到大,没有与其它同类接触,结果仅凭一只就生出了许多后代。
我现在找不到那个视频了,从视频中可以看出,他分享的昆虫应该是某种叶?(xiū),这是竹节虫的一个分支,只是它们长得像树叶而不是树枝。
竹节虫目又被称为䗛目,它们以顶级拟态而闻名,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类群还有一项独特的技能,它们是少数能够自行选择有性繁殖或无性繁殖的物种之一。
换句话说,它们可以与伴侣一起繁殖,也可以仅凭自己独立繁殖,那个视频博主的宠物昆虫应该就是雌性,并完成了无性生殖。
这种同时拥有两种生殖方式的情况被称为兼性生殖,那么有趣的问题是它为什么会存在,而人类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 有性生殖过程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有什么区别?
在有性生殖中,后代由两个亲本——父母产生,通常雄性的精子与雌性的卵子结合,发育成一个新的个体。
几乎所有动物都会进行有性繁殖,许多植物和真菌物种也是如此。不过并不是所有生物都进行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在细菌等单细胞生物中很常见。
无性繁殖的主要区别在于,后代仅由一个亲本产生。对于细菌来说,这仅仅涉及一个细胞分裂成两半,最终形成两个新细胞。
然而,无性繁殖也可能发生在某些动物中,有一些物种甚至会走向极端,它们的物种全员都是雌性,比如某些种类蜥蜴,相当出名的亚马逊茉莉鱼,还有一种我曾经分享过的大理石纹螯虾。
这些动物的卵子无需受精即可发育成新个体,这个过程被称为孤雌生殖。
不过,一些物种的雌性也有孤雌生殖的能力,比如科莫多巨蜥,一些种类的鳄鱼,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动物园里的这些动物一只被隔离的雌性产下蛋,并孵化出后代。
这些动物的种群中是有雄性的,我们说的兼性生殖正是发生在这些动物中。
优点和缺点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在有性生殖中,后代一半的基因来自母亲,一半来自父亲,从而形成独特的基因组合。
这意味着每个个体都是不同的,或者说这会让一些个体拥有一些特征,当物种面临新的威胁或环境变化时,这些特征可能会变得有利,从而让种群延续。
无性繁殖的后代则由一个亲本形成,因此后代本质上是其亲本的克隆体,它们都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这意味着无性繁殖种群更容易被新的威胁一锅端,抗风险能力非常差。
然而,寻找和发现配偶是一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事情,这会让繁育后代变得更低效,因此无性生殖的优点就是能够更快产生后代并快速占领利基市场。
两全其美的最优解?
兼性生殖通常被誉为两全其美,这是动物生殖的最优解,物种可以同时享受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优势,而不受任何一种模式的限制。
△ 水螅
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科莫多巨蜥和鳄鱼之外,我们在自然界中还可以找到一些兼性生殖的动物,还包括海星、水蚤、锤头鲨,以及我之前介绍过的水螅。
△ 水螅的出芽生殖
还是以我们的水螅为例,它们正常情况下就是出芽来复制自己,以此来快速增加种群数量充斥水域,但是当进入秋冬季节,水温变得低,食物变少之时,它们就会转而进行有性生殖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水螅算是把兼性生殖玩得明明白白,完全利用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优势。
您可能好奇,既然兼性生殖这么好,为什么只有少数动物能够做到这点呢?
为什么其它动物做不到呢?
尽管兼性生殖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动物界确实基本只进行一种生殖方式,要么有性生殖,要么无性生殖。
一种解释认为,许多动物通常不需要两种选择的好处,它们生存的环境在足够长的时间周期内,环境变化程度只要一种生存方式就能很好地生存。
如果现行条件导致一种生殖方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青睐,那么兼性物种可能会逐渐失去促成另一种生殖方式的特征。
总得来说,大部分物种通常会长期依赖于一种繁殖类型,然后随着时间推移,种群逐渐丢失另外一种生殖方式的能力。
最后:
有些读者可能好奇,为什么人类没有兼性生殖的能力?
哺乳动物并没有发现无性生殖的案例,或者说已知没有兼性生殖的哺乳动物,这可能和过去哺乳动物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生活在一个相对不稳定的环境中有关系,我们的祖先需要有性生殖来提升种群抗风险的能力。
另外,哺乳动物的恢复能力也很弱——这是我们这个类群表现出显著衰老的原因之一,此前的一项研究也给出了相同的解释:我们的祖先生活在恐龙阴影下,让它们抛弃了许多能够保持长寿的基因,因为那些基因对于当时的哺乳动物来说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