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宣布买国产手机最高补贴600元!REDMI K80到手仅2319元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联发科、iQOO、Arm三方联调!Neo10 Pro将天玑9400推向新高度
12-09
12-09
12-09
ADADADADAD
贵州宣布买国产手机最高补贴600元!REDMI K80到手仅2319元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联发科、iQOO、Arm三方联调!Neo10 Pro将天玑9400推向新高度
12-09
12-09
12-09
教学职称论文范文 第一篇>摘 要>绪 论>一、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与现状1、电力需求侧管理简介2、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与现状电力需求侧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与综合资源规划(IRP),一起被引进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摘 要
>绪 论
>一、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1、电力需求侧管理简介
2、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发展与现状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与综合资源规划(IRP),一起被引进到中国的,比西方发达国家开展这项工作晚了10多年。由于DSM能够把节能节电引人潜力巨大的能效市场,有效地提高社会效益和群体效益,给节能节电灌注新的活力,并且它的应用前景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术界的非常关注,国家原
经贸委和国家计委将电力需求侧管理以法规的形式纳入了相关规定。所以我国从1998年国家电力成立DSM指导中心,到20_年的《节约用电管理办法》,到20_年的《关于推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到20_年的《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到20_年关于印发《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的通知,这十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电力公司及电力用户做了大量工作,在缓解电力供需矛盾,提高电力使用效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我国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及作用
近年来我国能源供需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能源需求出现了高速增长态势。20_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亿tce,与20_年相比增长了,年增长率达到。能源消费系数从20_年的增长到20_年的,能源供需关系又趋于紧张。能源需求的高速增长带动着电力需求的高速增长。20_年全社会的用电量达到41936亿与20_年相比增长了68%,年平均增长,电力消费系数从20_年的下降到20_年的后又增长到20_年的,说明电力缺口在逐年增大,因而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70%左右的煤炭供应将趋于紧张。面对日趋紧张的能源需求,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工作势在必行。DSM作为一种科学的节电方式,能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状况,提高电力使用效率,是国家实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电力工业与国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1、电力负荷管理,在电力供应短缺时,引导用户错峰、避峰,降低电力需求,在电力供应富裕时,引导用户移峰填谷,提高发电机组使用效率;2、电力能效管理,通过提高用户电力使用效率,达到减少电力投入目的。据预测,如果我国有效的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而实现节电5%及降低高峰负荷5%,到20_年可减少电力装机1亿KW左右,超过5个三峡工程的装机容量。今后15年可累计节电28000亿Kwh,节煤亿吨,减排二氧化硫20_万吨,二氧化碳7亿吨,同时还可以节约8000亿元左右的电力投资。这将大大
化解资源与环境的压力,带来巨大的节电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对我国改善能源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电力需求侧管理在我国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但是由于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开始较晚,我国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不同,所以在管理理念和实施方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和需求侧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外发展DSM较好的国家相比还非常少,并且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美国1992年通过《全国节能政策法案》将综合资源规划和DSM成为强制执行的工作。所以完善的发展律法规对发展DSM是非常重要的。
>四、 我国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措施
我国电力需求侧管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发展实施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如何能更加有效的实施电力需求侧管理,实现将有限的电力资源最有效的最有效的加以利用,使社会效益最大化。
1、技术手段
技术手段指针对具体的管理对象,以及生产工艺和生活习惯的特点,采用当前成熟的节电技术,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设备来提高终端用电效率或改变用电方式。在改变用电方式上负荷管理也可称为负荷整形,是可中断电力负荷的重要技术措施,包括削峰、填谷和移峰填谷三种基本类型,通过这三种基本类型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负荷率。大力推广蓄能技术,包括蓄冷、蓄热等负荷转移技术措施,有效的实现移峰填谷的目的。在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上是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高效的设备来实现。
2、经济手段
满足各方利益需求,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有效的发展电力需求侧管理,节约能源提高用电效率。
3、引导手段
引导是对用户进行消费引导的一种有效的、不可缺少的市场手段。通过节能知识宣传、信息发布、免费能源审计、技术推广示范及政府示范等方式向全社会广泛宣传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意义、作用,引导电力用户主动有意识的采用科学的用电方式和先进的用电技术,让节约用电的意识深入到千家万户。
4、行政手段
要想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法律法规来保驾护航。我们要按照国家对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定的相应政策,对电力公司和电力用户均提出具体的法律要求,从而保证电力需求侧管理有效的实施。通过制定各项具体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管理部门、中介及研究机构、电力用户各自相应的权利和义务。
>结 论
>参考文献
[1] 曾鸣.电力需求侧管理[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4] 朱成章,徐任武.需求侧管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5] 莫杰.电力需求侧管理在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的应用.广西电业务.
电力公开信07-30
摘要:近年来,国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对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进行了新的探索和试点,已经在中小学教师、基层卫生技术等专业推出了新的职称制度和措施,其中最吸引眼球和引起争论的就是不在将教育作为副高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条件。
为适应国家职称制度改革思路,满足集团公司战略发展对人才资源发展建设提出的新标准、新要求,改革进程的深化以及相关职称政策的变化势在必行。职称评审不仅关系到专业技术人员的自身利益,更关系到钻(修)井队生产领域专业队伍的健康稳健发展。职称论文也成为专业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话题,因此做好此项工作更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职称评审;评审论文;专业技术人员
一、职称相关概念
塔里木工程公司工程专业技术人员,是指钻(修)井队负责钻井工程技术、电气技术和钻井液技术的岗位人员。
职称评审,是评价、衡量专业技术干部的手段。通过评审授予专业技术干部一定级别的职称,既是对他们工作业绩、专业技术水平、业务能力的肯定,也是对他们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一种激励,还是对专业技术干部培养与使用工作的认可。
二、塔里木工程公司工程技术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评审标准及评分等级
基本指标(学历、资历、经历、外语、年度考核)和评价指标(获奖成果、论文(含技术报告)、工作业绩、业务能力),满分100分。其中学历权重占比9%,资历9%,本专业工作经历11%,外语7%,年度考核4%,获奖成果8%,论文8%,工作业绩24%,业务能力20%。
论文的评价标准为:
1.在省部级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一般刊物上(有国内统一刊号)发表过本专业论文一篇分值:9―10分。
2.在局级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本专业论文,或在处级内部刊物上发表过本专业论文两篇分值:7-8分。
3.在处级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6分。
4、撰写过技术报告、总结三篇分值4分。
三、工程中级职称论文得分情况
20_年塔里木工程公司工程中级评审中的职称论文为钻井井史和技术总结,平均得分(论文评价得分)×(论文权重占比)二=分。
20_年的职称论文都是钻井井史和技术总结,平均得分为(论文评价得分)×(论文权重占比)分。
通过近两年工程中级职称论文的得分情况,看出专业技术人员对于论文的重视程度在增加,论文的内容也由原来单一的钻井井史转变为有相对专业技术含量的论文。
四、专业技术人员对职称论文建议
只有13人()认为职称论文不能取消,理由如下:1.论文是对自己工作的肯定和总结,以后遇到相同的情况可以温故;2.论文可以作为评审的一个标准,但是建议加大工作业绩和业务能力作为评价指标的权重。
五、针对取缔职称论文理由的反驳
(二)职称论文不可否认会出现请别人这种情况,但是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因为钻井行业是一个相对专业性很强的板块,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很难撰写出一篇技术含量很高的论文。
六、职称论文存在的价值
(一)的质量是衡量一个人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标准,论文数量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工作业绩。如果把一个人晋升职称看作是登上了一层楼的话,那么,成果和文就是其铺设在脚下的一级级台阶,其重要性自不必赘言。
(二)职称论文还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写稿积极性。有些不愿撰写论文的专业技术人员为了晋升职称,不得不加倍工作,有时要放弃更多的休息时间,进行一些科学研究工作,撰写工程技术论文。有人因为职称压力而使本来不认真完成的工程项目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的也因此而对此项目入迷,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工作实践中做出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领导和员工都看在眼里的,甚至有些贡献和成果是摆在眼前的。那么怎么样才能让你的贡献和成果进一步让大家认可,让同行业的专业人员认可和共享并且做到科研或者工作经验最大化的扩散,得以为人类社会和钻井行业的进步做出的贡献最大化呢?将你的贡献和成果以文字的形式传递出去,是最好的办法,专业的学术的文字所构成的文章,就是论文。
简而言之,一切的实践或者文化的传递都要由文章传递,专业的文章即论文,起着人类社会中某一个领域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由此,职称论文的重要性便可窥一斑。
七、结论
综上所述,职称论文是职称评审的灵魂之一,职称论文即是一个有专业技术功底的人其技术成果水到渠成的反映,也是为了给其他专业技术人员提供相应的资料学习。针对塔里木工程公司职称论文的实际情况,在职称评审的过程中,论文的好坏可以相对公平、公正反应一个人的工作业绩、业务能力、逻辑思维和写作水平。
尊敬的领导:
我叫张xx,女,xxxx年6月2日出生,本科学历,参加教育工作十几年,参加工作前十几年一直奋战在山区,在本职工作中呕心沥血,为山区教育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因为工作需要,20xx年我从山区调入了川原,兢兢业业一晃又是四年多,这期间又做出了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xx年我由中学三级教师晋升为中学二级教师,现符合晋升中学一级教师的申报条件,特提出申请,申请理由如下:
在业务方面,我也是大胆探索,积极响应国家的教研教改活动,工作之余认真学习浏览教研优秀文章,从中学习优秀经验,再融入自己实践心得,创出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自全国大面积推行“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改活动以来,我更是身先士卒,积极响应,作为学校的首批实验老师带头践行高效课堂要求,认真学习高效课堂理论,详细制作三单,积极推进高效课堂进程,为我校奠定了推行高效课堂的平台,也为全镇老师率先做了示范,让大家有章可循,为课改做出了应有贡献。平时的课堂教学,我本着追求高效的宗旨,主要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做起,让学生分组创优评差,使他们爱学,乐学,轻松学习而且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几年来连续获得教学质量奖。
从教多年来,几乎一直任班主任,多年的班级管理经验让我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朋友式老师,多次撰写的论文获了区级奖和国家级奖,特别是关于班主任工作,我的经验获得了领导的认同,数次获得区级镇级优秀班主任和辅导员称号。
根据本人情况,各项条件符合晋升中学一级教师的申报要求,特提出申请,望各级领导审阅批准。
敬礼!
申请人:
申请日期:
一、职称论文规定的反思
迄今为止,各职称系列(专业)仍沿袭传统的、滞后的职称论文规定,评价效果不甚理想;乃至评价机制本身的缺陷,所带来的导向偏差及其负面作用,已经直接影响到职称评审的质量和声誉,须予以认真反思。
职称论文规定,涵盖了所有职称系列(专业)中、高级职务,界面过大,层面过宽,不切实际。
国家制定并实施的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卫生技术、各类教师、经济专业等计29个职称系列(专业)。目前为止,会计、审计、统计、经济、卫生等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采取“以考代评”获得,论文条件被自然免除,其余的仍要求论文作为申报评审的必备条件之一。
评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确需执行同一性、普遍性的评审标准,方可起到综合平衡的作用。但是,切不可忽视不同职称系列(专业)之间、即使同一职称系列(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差异性、特殊性。
仅举科学研究人员与艺术专业人员为例。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自然科学研究人员,主要从事基础理论、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工作性质有较强的探索性、挑战性和创见性。其研究课题、水平能力、创新思维、应用价值、科研成果、业绩贡献等,通常以学术论文、论著等方式反映出来。对科研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尤其破格申报副研究员、研究员的对象,要求高水平、多篇数的专业论文,实不为过。但是,艺术专业职务(艺术等级)则不然。
它所囊括的编剧、作曲、导演、指挥、演员、演奏员、舞台美术设计、舞台技术、美术、文学创作、艺术管理、电影放映等,门类繁多,情形各异,问题复杂。岗位性质和特征,明显表现为实践性、经验性、创意性,专业技术人员的学术造诣、艺术风格、创作技巧等,主要靠实践历炼和长期积累,并得到社会、业内认可;更何况舞蹈演员等专业人才的峰值期,还受制于生理性等客观原因。艺术系列规定,凡申报评审艺术专业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须分别在省级以上、国家级刊物上发表2、3篇本专业论文;破格申报演员、演奏员专业高级职务,应有2篇本专业论文在省级以上有关文艺刊物发表等,这些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职称论文规定,助长了偏重的刊物级别、发表篇数、名次排序等攀高之风。
固然重要,但不能视同或等同科技成果本身。其道理很简单,如三峡水利工程、杂交水稻推广等都具有重大科学意义,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然而并非表现为大量的学术。
重论文数量、重文凭“产地”,极易趋同概念化。即把“两文”硬件简单相加,导致了评审标准和评审质量的降低。盲目追求论文篇数的做法,忽略不计论文质量的结果,直接影响了论文的价值性和贡献率;“以量界定”而不是“以质取胜”的潜规则,间接影响到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的脱颖而出和建功立业。据业内人士坦言:目前,毫无价值或价值甚微的论文,发表得太“乱”、太“滥”,约估高达80%左右;反之,高“含金量”的一篇论文,可谓“以一抵十”。
职称论文规定,诱发了利益驱动,导致抄袭剽窃论文的行为和现象屡见不鲜。
由于论文在职称评审的总“盘子”
里占有主要“份额”,且评聘与待遇挂钩,一些人为了评上职称,既长“面子”,又多“票子”,受功利驱动,托人情、拉关系、雇“”;社会上甚至冒出专门炮制职称论文的“经销商”。
职称论文规定,催生了不当竞争、利益均沾,致使正确的价值观和学术观受到影响和破坏。
凡开展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各职称系列(专业)主管部门,都规定了申报材料要求和报送截止时间。论文要在哪一级刊物发表、什么时间发表、发表的篇数和字数能不能达到规定要求,这些都成了一些申报者伤透脑筋又不得已而为之的一桩“心病”。特别在环节上,为了赶时间、抢速度,煞费苦心,各显神通,悄然演绎着一股不当竞争的“暗流”涌动。有关系或肯花钱的人,即使文章不佳,内容雷同,一年内可以在不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若干篇论文;而没有门路的人,也想方设法,四处活动,其情形不亚于政界上的“跑官要官”。
这些事实已是不争的、公开的“秘密”,群众多有烦言。知真、从善、爱美,乃学界人士孜孜以求的价值观和学术观,一旦被扭曲或长时间受到侵蚀和影响,若不及时遏制,将在知识领域造成更严重的学术腐败。
职称论文规定,涉及到的评价方式,过于陈旧、封闭,适应性差,灵活度不够。
目前,职称论文的评价方式有三种:即论文鉴定、论文评审和论文答辩。论文鉴定和论文评审长期沿用至今,形成普遍使用和基本手段的主流评价方式。
论文鉴定方式,要求送审者的代表作隐去姓名、单位等标识后,由相关系列部门负责送交两位专家进行鉴定,并按照规定时间及要求,写出定性评语,确定等级意见。专家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甚至鉴定结果大相径庭。提交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外,论文鉴定费虚高不下,社会传闻颇有微词。
论文评审方式,一般由相应的专业组或评委会,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对申报者的论文进行审阅评议。鉴于专家鉴定意见,极易产生先入为主的“沉锚”心理效应,或被专家鉴定意见所左右,或专家鉴定意见替代了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意见。此外,高校、中小学、卫生系列等专业组或评委会,每年一次性集中评审对象多达七、八百人甚至上千人,在评审量大、时间要求紧、工作精力有限的情况下,论文评审过程中难免出现“前紧后松、外紧内松”的起伏波动。有的评审对象戏言:
“论文能否过关,一靠评委脾气,二靠个人运气”。
论文答辩方式,是改革职称评价机制的新举措,值得充分肯定和倡导。
但目前仅适用于破格晋升和“选优”对象;在论文答辩的实体和程序规定方面,缺少开放性,技术含量低,答辩时间太仓促等,都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二、职称论文规定的改革
俗话说“矫枉不可过正,过犹反倒不及”。“叫停”职称论文规定,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利于深化职称改革。
的数量和质量,是代表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目前问题的症结在于,如何科学界定职称论文的适用范围,采取哪些有效的评价方式,扭转“为评职称而写论文”、“以职称论文多寡论大腕”的不良风气,使论文评价效果真正得到社会、业内认可。
职称论文规定,要适应不同职称系列(专业)、不同专业技术职务层次的特点和需要。就论文的实用性而言,哪些职称系列(专业)更适合它的要求呢?
目前29个职称系列(专业),按照专业技术岗位性质和职责任务,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类属于研究型。主要从事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科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自然科学研究人员,实验技术人员,图书、资料专业人员,文物、博物专业人员,出版专业人员。第二类属于研究专业型。既有较强的研究成分,又需要较丰富的专业经历;如,高等学校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经济专业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新闻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统计专业人员、审计专业人员、律师、公证员。第三类属于专业技能型。岗位特质凸显实践性、经验性和技巧性;如,体育教练员、工艺美术专业人员、艺术专业人员、档案专业人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小学教师、技工学校教师、翻译专业人员、广播电视播音人员、海关专业人员、船舶技术人员、航空飞行技术人员。
一般意义上讲,研究型和研究专业型的职称系列及其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专业技能型的高层次人才,列入论文的适用范围和对象较为合适。
职称论文规定,要突出论文的价值性。换言之,求其精、患其滥。旨在激发、鼓励、支持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撰写大量新水平、高质量、有价值的论文;不能简单地、片面地强调论文数量、或没有发表、登载论文的刊物级别等,掩饰或取代论文质量;切忌忽视论文在国家级或省级学术会议上宣读获奖,被引用、检索或被引用多次等相关要素;对极有价值的原创性论文,应予以特别优惠对待。
职称论文规定,要发挥与时俱进的引领功能。尊重论文主体,尊重智力成果,尊重科研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就;论文评价方式应当灵活多样,既有常规性,亦有超常规性,乃至为“自选动作”预留空间;多视角、全方位地公平、公正评价论文的实用性、价值性,激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
基于上述分析和思考,按照分类管理、动态管理的原则,本文拟提出以下四种基本模式,改变以往那种“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和弊端。
模式之一:“以评为主”
研究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所从事研究领域的某一方面应当有一定或全面的开创性研究。其知识积累,理论修养,熟悉并掌握国内外研究领域现状和发展趋势,创新业绩成果等,没有穿越时空隧道、耐得住寂寞的坚韧精神,是难以做到的。对申报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非但不能放宽论文条件,而且要适当提高评审标准。即规定任现职以来,应撰写并发表较高水平、较多篇数及字数要求的本专业论文,提交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
发表本专业论文的报刊目录等予以明确,便于人事部门进行资格预审。如,申报社会科学研究系列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须在《社会科学权威学术报刊目录》之列。
长期以来,部分系列主管部门要求论文代表作送审,此举事倍功半,不仅程序繁琐,费时耗资,且封闭性强,弊多利少。其做法应逐步淡出,适时取消。解决论文代表作的实用性、价值性的途经和方法之一,可以由若干名同行专家组成的论文鉴定小组,对论文进行梳理分类,集中审阅,形成合议性意见,提交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认定。
此外,有分正高的系列(专业),申报正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对象数量少,评审标准高,作用影响大,论文质量仍以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为主。
模式之二:“以考代评”
研究专业型的专业技术人员,绝大多数专业性强,适用性广,分布面宽,在高层次人才队伍结构中所占比例较大,且系列排序多居较突出位置。
如果评价方式能贴近实际,针对性强,公信度高,解决好论文的实用性、价值性问题,将对职称评审工作产生很大影响和推动作用。
前述提及会计、审计、统计、经济、卫生等专业中级职务任职资格,采取“以考代评”获得,论文条件已自然免除;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实行“考评结合”机制。
由此推及,可以试行论文“以考代评”模式。即由省职改办会商有关系列主管部门,委托省人事考试机构,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论文或类似论文科目考试办法。如为应试者提供相关的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以进行论证和提出对策为主要内容,检测、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理论知识、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字写作水平。适用对象为高校教师、农业技术人员、新闻专业人员、律师、公证员,高级经济师、副主任医师(药、技、护),以及工程系列的建设工程、信息技术工程、工程技术等技术性、通用性较强的部分专业申报中、副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论文考试成绩合格,作为评审条件之一;、论文代表作送审等相关规定和程序予以免除。
模式之三:“以辩代评”
专业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员,应重在实践经验、业务技能、艺术造诣、传艺带徒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以及特有的风格、影响和威望被同行认可程度。从岗位特质和人才特点看,申报评审中、副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不宜设置的门槛。
不作为必备条件,并不意味着忽视或放弃对此类专业技术人员的逻辑思维和写作水平的要求,而是寻求切合实际的评价方式,客观而全面地反映他们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中小学校教师培养了质量高、数量多的优秀生、特长生,撰写具有较高水平的教案分析报告、教研成果总结、有关素质教育或德育教育的经验总结;工艺美术人员结合设计、创作、参评作品,撰写具有一定水平的创作体会等凝结智慧与经验的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讲,与虽已发表但毫无价值的论文相比,“此地无声胜有声”。有关业务工作报告和经验总结,只须经所在单位或部门确认系本人独立撰写,即可作为专题答辩材料。
答辩工作由同行专家小组承担。
根据申报人所提供的专题答辩材料,以业绩成果、创新潜能、文章价值等为主要内容,开展互动式答辩和量化式测评,由同行专家小组讨论,形成答辩结果的书面意见,并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优劣取舍,相关专业组或评委会不再进行论文评审。
对专业技能型的专业技术人员,采取“以辩代评”模式,既能发现具有真知灼见的优秀人才,又能爱护、稳定和凝聚一大批真才实学、爱岗敬业的专业技术骨干。
鉴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信息资源不对称、人才结构不合理等实际情况,现阶段,“以辩代评”模式同样适合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如卫生系列(专业)申报评审副高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临床医师的病例分析报告,药、技、护人员的业务工作总结等,都可以作为专题答辩材料,由同行专家小组进行答辩认定。
模式之四:“辩评结合”
论文答辩反映动态性、直观性的特征;论文评审具有静态性、间接性的属性。因适用范围和对象不同,评价效果各有利弊。两者之间如何兼并包容,优势互补,值得探索与尝试。
“辩评结合”模式,即采取论文答辩与论文评审相结合的方法,从具体措施和优惠政策上,发现和选拔各类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主要适用于极有价值的论文和特定的评审对象。
众所周知,在科学研究、生产活动和管理实践过程中,创新是分层次的,改进和完善是一种创新,原始创新才称得上高层次创新。各职称系列(专业),凡申报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任现职以来撰写有创见性、高水平的本专业论文,在省(部)级以上CN刊物发表;或在省(部)级以上专业技术学术会议上宣读获奖,被引用、检索或被引用多次,经同行专家小组专题论文答辩,达到高水平等级评价标准,即可提交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认定。确属极有价值的论文,可作为正常晋升或破格晋升的重要依据,论文数量不作硬性规定。
为了推动行业建设,适应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发展的特殊需要,对特定的评审对象,也可以采取“辩评结合”模式。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信息技术、能源技术、现代管理是我国经济领域的5个重点行业。目前,致力于提高重点行业的运用研究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头戏”。
凡重点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基础研究、高技术前沿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把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获得明显经济效益;申报评审中、副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本专业在省级部门准印证的专业刊物,或在省级学术会议上交流;申报评审正高职务任职资格,需有一篇本专业论文在CN刊物发表。但是,特定对象的论文答辩,须有一整套较严格的标准、程序和方法。答辩内容以专门知识理论、运用研究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为主。同行专家小组的答辩鉴定意见,送交专业组或评委会评审认定。
通过重点行业先行先试,总结经验,待时机和条件成熟,可以逐步扩大适用“辩评结合”模式的范围和对象。
时光荏苒,转眼我在XX公司担任产品技术工艺和质量管理负责已八年有余了,XX公司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生产研发挖掘机挖斗配件、阀门用阀体法兰、卡车板簧锁紧件的外商独资企业。在这里我感到充分发挥了我的专业特长,同时在辛勤的工作中收获着成功的喜悦。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的工作是繁琐和严谨的,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质量的决定了企业在经济市场的生存和发展。这过去的几年中,我在公司领导支持和同事的配合下,在紧张和充实的工作氛围中,参与了公司各类产品工艺流程设计改进工作,编写了各项质量检验标准,较好地完成了公司要求的各项质量管理工作,使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进而对金属材料热处理专业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专业经验的积累,也培养了我作为中级工程师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同时,我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单位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拥护中国xxx的领导,以“三个代表”精神作为自己工作的行动纲领,积极要求上进,注重思想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地学习、钻研,在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业务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从而由一个普通的质量工作执行者到现在的专业技能和统筹管理双驱并进的质量工程师。
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刻苦钻研新产品技术,及时解决生产质量问题
近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热处理技术也不断在进步,新的工艺、技术和材料层出不穷,这都为金属材料的质量提高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对从事热处理的质量技术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XX公司担任质量工程师以来,从产品加工工艺设计,设计制图的识图,现场技术问题的解决、产品质量改进等 ,均能亲力亲为进行参与,对工作中形成的技术性文件和各种资料整理归档工作做到结构严谨、术语规范、见解独特、论断精僻。
做为公司新产品开发和试验重要参与部门,质量技术人员本身要比生产人员更要首先撑握和熟悉产品的技术和工艺流程。从XXXX年开始,我就开始加入新产品的研发质量把关工作,参与对新产品研发阶段技术、工艺方法的试验研发每一个过程,并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相关的专业经验,
每当公司有新的产品开发进行试验生产时,我和我的部门总是对新产品的进行反复试验,从而来验证其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产品当初设计的要求,同时在试验中对不符合质量的产品进行技术工艺的改进,已达到更好的效果。然后对改进后的产品再进行试验,检查,排除一切异常情况,这样经过几次反复几次的改进再试验,以保证生产成品的质量合格率和使用寿命。
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它加工工艺相比,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工序之一。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每个处理的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和要求。记得公司开发生产一款新型挖掘机的挖斗配件,在刚设计出来进行强度试验中,发现其斗齿和齿座强度未有
预设计规定的强度,因此不能投入正常生产。我认真研究相关热处理技术文件,并经反复力学性能试验,发现该斗齿材料为是特色材料26CrMn4,在生产过程中铸钢件容易变形和收缩,其浇注温度控制非常关健。由于焊接后没有经过合理的热处理加工工艺工序,其温度未有标准把控,导致斗齿组织不均匀,镶块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斗齿的整体耐磨性差,导致早期失效。后来经过我的提议,公司改进了工艺程序,并在产品铸造后进行了适当的浇注热处理技术,这一技术改善了挖斗的基体及镶块的组织结构,从而明显提高斗齿的耐磨性和使用寿命,最终解决了这一新款挖斗的技术问题而投入了正常生产。
多年来,我习惯深入生产一线,及时深入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对在生产中已初露端倪的质量问题消灭在萌牙状态,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在这过程中,空气、温度和处理的.时间常会决定了产品加工的质量。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 ,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在产品大量生产过程中,常会因为某个人为或客观因素改变了原先设计的工艺参数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对生产进行不定期过程监控以及时发现质量问题,从而防患于未然。生产阀门用阀体法兰的热处理的工艺要求不论采用点焊还是捆扎方式均要保证与工件贴合紧密,以减小测量误差。在保证结构尺寸的同时还要保证其位置精度,包括法兰螺栓孔的对称度、同心度等,各个零部件
的组对点固焊是关键。因此,我常在生产一线进行巡检,及时指导生产人员按标准流程进行操作,并随时进行工艺技术的指导和解释,同时对生产中出现的质量事故及时分析和处理。有一次一批卡车板簧锁紧件在检验时发生了质量问题,但在前期设计试生产阶段是成功的。我经几天的仔细观察和实地操作,原因是在大批量生产时为提高效率,而使热处理正火没有按规定的时间操作,从而导致了产品质量问题。问题解决了,生产也正常了。这真的应验了质量是生产环节就决定的,不是后来检验能决定的。
二、科学制定生产工艺流程,严格执行各项质量标准,
热处理工艺术是机械制造业中的关键工序之一,也是保证金属产品质量的重要工序。科学合理设计热处理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检验标准能最大限度发挥金属材料的优点特性、提高零部件的性能、降低不必要的能耗和损失、保证和提高机械产品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为确保产品质量,生产工艺流程的科学设计尤为重要。为此,我努力研究各类现成的技术资料,并到行业中先进的兄弟单位进行学习了解。对每一个产品投入生产前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前都熟练撑握技术要求的确定和工艺设计中的质量控制,都是做到仔细再仔细,精确再精确,做到规范设计,力争产品生产过程的经济和质量的双效保证。在热处理生产流程中推进精益制造,通过批量调整、组建生产单元、设备工艺改进、优化FO检验工序、零件配送、建立标准工作法等改进方法,提出了改进热处理生产流程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的途径和方法。
为确保产品质量,我坚持“质量求生存”的原则,严把产品质量关, 在平时的工作中我通过积累和观察,发现产品中的半成品部分零部件都是外协单位加工的,因此在质量上很难象本公司一样进行撑控。特别的一些微小的问题,在试验时稍不仔细,就容易让问题逃脱。而做为机械产品哪怕小到一个螺丝钉出错都会影响到整个产品的正常运转和功能的发挥。因此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及时把它记下来并进行问题产生原因分析,如有些是设计不够合理,有些是在外协生产厂家工艺设计不够科学,或是其的质量检验人员不知道检验标准。时间一长,我就把这引起记录下的问题点归类总结后,由我牵头,首先着手建立、健全项目部的有关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开始编写了金属材料热处理生产工艺标准流程和质量检验标准体系文件,将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先后建立了热处理工艺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合格供应商签订供应产品质量保证协议、外协单位加工零件的质量验收标准、热处理检测设备的检定和管理、不合格品的控制与纠正措施等质量标准文件。并请同行专家师傅进行审阅和修改,经反得论证使得其符合产品国家质量标准并具能简便宜懂可操作性强。同时为推广员工质量意识,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并汇同公司人力资源部进行全员质量意识和标准培训,有意识的培养了公司一批质量技术人员。
同时,我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特点融入质量管理中,通过数量统计方法,将工艺和技术质量数据、信息和档案及时登记,以方便随时进行检索和工艺质量分析,为产品追溯提供较大帮助。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香草酸和香兰素概况
1-2 香兰素和香草酸的理化性质
1-3 香兰素和香草酸的应用
1-4 市场情况
1-5 底物异丁香酚简介
1-6 底物阿魏酸简介
1-7 生物香兰素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1-8 生物香兰素发展趋势
1-9 前人的研究成果
1-9-1 生产方法
1-9-1-1 化学合成法
1-9-1-2 植物提取法
1-9-1-3 生物技术法
1-9-2 分析方法
1-9-3 分离技术
1-10 本课题的立论、目的和意义
1-1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内容
第二章 酶法转化异丁香酚制备香兰素的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与设备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设备
2-3 脂肪酶转化异丁香酚生成香草酸和香兰素的研究
2-3-1 基本反应体系
2-3-2 GC分析检测
2-3-3 香兰素标准曲线的绘制
2-3-4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4-1 酶类型对反应的影响
2-3-4-2 有机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2-3-4-3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2-3-4-4 pH对反应的影响
2-3-4-5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2-4 大豆脂氧合酶LOX转化异丁香酚生成香草酸和香兰素的研究
2-4-1 脂肪氧合酶LOX的研究
2-4-2 LOX的提取工艺
2-4-3 标准蛋白含量测定
2-4-4 LOX酶液样品的测定
2-4-5 LOX的活性测定
2-4-6 温度对LOX粗酶活性的影响
2-4-7 保温时间对LOX粗酶活性的影响
2-4-8 共沉淀法制取大豆脂氧合酶酶粉
2-4-9 LOX转化异丁香酚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产香草酸和香兰素菌株的筛选和诱变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与设备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设备
3-3 转化异丁香酚生产香草酸和香兰素菌株的筛选试验
3-3-1 菌种来源
3-3-2 培养基
3-3-3 实验方法
3-3-4 结果与讨论
3-4 转化阿魏酸生产香草酸和香兰素菌株的筛选试验
3-4-1 菌种来源
3-4-2 培养基
3-4-3 实验方法
3-4-4 结果与讨论
3-4-4-1 阿魏酸浓度为1g/L时的产量曲线
3-4-4-2 碳源种类对香草酸生成的影响
3-5 链霉菌转化阿魏酸生产香草酸和香兰素诱变试验
3-5-1 菌种来源
3-5-2 培养基
3-5-3 实验方法
3-5-3-1 菌种培养方法
3-5-3-2 出发菌株的纯化
3-5-3-3 诱变方法
3-5-3-4 底物阿魏酸钠盐的制备和添加方法
3-5-3-5 转化方法
3-5-3-6 样品制备方法
3-5-3-7 香兰素摩尔转化率的计算
3-5-3-8 阿魏酸、香兰素的HPLC检测
3-5-4 结果与讨论
3-5-4-1 转化过程中产物的研究
3-5-4-2 诱变结果
3-6 链霉菌转化阿魏酸生产香草酸条件的研究
3-6-1 微生物菌种
3-6-2 培养基
3-6-3 实验方法
3-6-3-1 菌种培养方法
3-6-3-2 生物量的测定方法
3-6-3-3 阿魏酸底物溶液的制备方法和添加方法
3-6-3-4 转化方法
3-6-3-5 底物阿魏酸的流加方法
3-6-3-6 样品的制备方法
3-6-3-7 诱导酶的证明方法
3-6-3-8 胞内酶的证明方法
3-6-3-9 摩尔转化率的计算方法
3-6-3-10 分析方法
3-6-4 试验结果与讨论
3-6-4-1 链霉菌的生长曲线
3-6-4-2 转化过程中产物及副产物的研究
3-6-4-3 底物添加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3-6-4-4 碳源种类对香草酸生成的影响
3-6-4-5 碳源浓度对香草酸生成的影响
3-6-4-6 氮源种类对香草酸生成的影响
3-6-4-7 氮源浓度对香草酸生成的影响
3-6-4-8 发酵初始pH值对香草酸生成的影响
3-6-4-9 发酵温度对香草酸生成的影响
3-6-4-10 摇床转速对香草酸生成的影响
3-6-4-11 摇瓶装液量对香草酸生成的影响
3-6-4-12 阿魏酸流加次数对香草酸产量及摩尔转化率的影响
3-6-4-13 阿魏酸浓度对香草酸产量及摩尔转化率的影响
3-6-4-14 正交试验的设计
3-6-4-15 诱导酶的证明
3-6-4-16 可合成香草酸的酶在细胞的存在位置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创新点
4-3 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定量研究近十年来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基本情况
1-2-2 探究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发展趋势
1-2-3 推动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的发展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向
2-1 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2-1-1 宏观层面新闻传播学研究现状综述
2-1-2 微观层面新闻传播学研究现状综述
2-2 体育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第三章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1-1 时间段的选取
3-1-2 期刊的选取
3-1-3 论文的选取
3-2 研究方法
3-2-1 内容分析法
3-2-2 文献资料法
3-2-3 比较分析法
3-2-4 访谈法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新闻传播研究论文数量统计与分析
4-1-1 体育新闻传播研究论文年均发表量的统计与分析
4-1-2 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的统计与分析
4-1-3 体育新闻传播研究论文的基金项目类型的统计与分析
4-1-3-1 论文基金项目类型分布分析
4-1-3-2 论文基金项目的期刊分布分析
4-2 体育新闻传播研究论文的著者分析
4-2-1 著者年龄结构分析
4-2-2 著者学历与职称分布
4-2-3 著者单位与机构分布
4-2-4 著者地域分布
4-2-5 著者合著情况分析
4-3 体育新闻传播研究论文的引文分析
4-3-1 引文量、有引率与篇均引文量分析
4-3-2 引文类型的统计分析
4-3-3 引文语种的分析
4-4 体育新闻传播研究论文内容的分析
4-4-1 体育新闻传播研究论文的对象分析
4-4-2 体育新闻传播研究论文的研究方向分析
4-4-3 体育新闻传播研究论文的研究方法分析
4-4-4 体育新闻传播研究论文研究热点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评职称个人总结:
我自xxxx年取得小学高级教师以来,以“服务学生,培养学生各有所长”为工作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团结教师,热爱学生,用知识和智慧尽心尽责奉献自己的光和热,现将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工作态度方面始终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不忘人民教师根本职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真挚的事业心,务实求真的态度,履行本职工作,并通过政治思想,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二、教育教学方面本在实际的教育中,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探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方式,深入研究理论课和学生实训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尤其近年来职业教育的飞跃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要与时俱进,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经济发展,我把理论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环境,把获得知识结合在实操训练课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目前学生的来源多渠道,思想复杂,素质水平差异很大,给职业教育带来很高的难度,我根据学生的各种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各种教学设备,先进行教材试讲,请同教研组的教师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理想的教案,
在教学中还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经常深入到学生去,了解各种不同观念,不同要求,不同目的的学生,通过谈心,用我的行动体现我热爱、信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民主和谐的状态,建立起新型的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把学生引导到统一认识,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立志自己成为有用之才,所以必须有一技之长而主动学习。
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取得一定的成就,在各项技能比赛中体现出来。学校举行的技能比赛中,我指导的0515班邓桂云、黄梅香分别获得电力拖动交流接触器正反转一等奖和二等奖;指导的066班黄光营、王慧萍分别获得日光灯安装一等奖和三等奖。指导077班卢树全普车实操训练,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获得普通车床加工优秀奖;指导077班张焕健数车实操训练,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获得数控车加工优秀奖。xxxx年指导081班莫大腾数车实操训练,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获得数控车床加工优秀奖;指导078班覃京理、084班廖辉龙数铣实操训练,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分别获得数控车床加工一等奖和三等奖,指导082班谢正模、李金沙普车实操训练,参加中职技能大赛二人都获得普通车床加工优秀奖。
三、教学改革和继续教育方面我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校本培训及各项校本教研活动,观摩多节的优质课,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经常和优秀教师、教学骨干进行面对面得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将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
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汲取他们的经验,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好的效果,我积极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不论自己或是他人的公开课,我都参加集体备课活动,使教研组的每一节公开课都上得圆满成功,公开课后还参加评课活动,使我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我还坚持进修学习,xxxx年xx月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大学专科毕业学历,xxxx年x月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考取了多本技能操作证,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四、德育教育工作在任现职以来,自觉履行教师职责和职业道德,教书育人,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分清是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积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从点滴和细节方面入手,综合评价学生,让学生都能成为一技之长的有用之人,还注重情感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养成严于律己,不断上进的良好习惯,对后进生从不歧视,不放弃,给予他们更多帮助和关爱,找个别谈心,参与他们的活动,引导他们改变厌学情绪,由后进变进步,在班主任工作中,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利用班级干部管理班级。我尊重学生、以诚相待、真诚守信、表里如一,以慈母严父般的关爱去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以“许人一诺,千金不移”的工作
作风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学生铺就通往成功的道路。
总之,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教学、科研和学生思想工作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使很多学生走进社会后,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得力干将,为社会创造的了不少的财富,使我得到最大的安慰。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争取在工作和学校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评职称个人总结
几年来,我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不断努力,现对近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在教学工作中,我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所任班级成绩突出,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我会继续努力丰富自己,提高自己,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评职称个人总结
我已在教坛摸爬滚打了十几年。回顾近十几年的工作,我感慨万千。这十几年,是我默默耕耘的十几年,也是我努力探索的十几年,更是我迅速成长的十几年。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也有一份收获。但我深深知道,我取得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领导的信任、栽培和老师们的鼓励与支持。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不断努力,现对近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
[教师职称评定工作总结]
在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能忠于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培养新世纪人才默默耕耘着。近六年来,在校领导的关心下,我踏实地、开创性地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热爱祖国、热爱中国xxx、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坚持拥护中国xxx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xxx思想,学习xxx理论和“三个代表”、“八荣八耻”的重要思想,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和精神, 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对自己的工作尽忠尽责。
二、在师德方面:
热爱自己的工作,有良好的事业心、责任心,有钻研精神。工作任劳任怨,敢挑重担,乐于接受各项工作,热爱每一位学生,平时能够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实践了身教重于言教的规律。在社会生活中遵守公共准则,关心集体,团结协作。
三、在文化专业知识水平及教育教学能力方面:
深刻地认识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和变革,自身所掌握的知识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所以我十分注重业务学习。在平时经常翻阅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杂志、书籍,从中了解最新的教育动态,教育改革的新动向,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育方法并认真做好摘记。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教育中碰到的一些问题,努力借鉴他人的优秀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休息时间积极学习计算机。
在教学工作中,我刻苦钻研,大胆探索高中物理教育的新方法,将新信息、新观念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在日常教学中深入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适合学生今后发展的活动内容,始终以“做人为先,学习为主”的发展教育理念来指导全体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在不同能力层次上都有所提高。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通过家长会传授家庭教育方式,做到学校与家庭的同步教育。
四、工作实绩:
近六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通过不断努力,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xx年11月我参加了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活动荣获一等奖,20xx年我参加了武威市多媒体课件评选活动,课件《自由落体运动》荣获一等奖。在我所带的毕业班高考成绩喜人,被评为高考“优秀指导教师奖”。
过去的工作成绩已成为历史,我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争取为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学生。
农艺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 以下是农艺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采用论文选题题目软件,经过大数据搜索比对精心整理而成,各职称论文发表题目均为近年来所发表论文题目,可供农艺职称论文发表选题参考题目,也可以作为农艺毕业论文撰写选题参考。
1......马铃薯栽培农艺与机械化生产技术调研综述
2......油菜机械化生产农艺措施探讨
3......梨农艺性状的遗传研究进展
4......农艺节水:节水农业的主导
5......苎麻属野生植物农艺性状、纤维物理性能及其相关性研究
6......除虫菊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7......谈农机农艺相结合
8......国家水稻农机农艺融合项目启动
9......杂交中稻新组合农艺性状比较分析
10.....加强农机农艺融合
11.....7个龙须草居群主要农艺性状及光合特性比较
12.....农学——农艺学
13.....加强农机与农艺结合,促进农机化高速发展
14.....黄瓜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相关与主成分分析
15.....果树专家——梁志宏高级农艺师
16.....美国东北菜用大豆品种(品系)的农艺表现
17.....大豆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间相关性分析
职称评定行政管理学论文
摘要:国家设立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现在的职称制度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职称不仅仅是一个教师的荣誉,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工作态度的一种肯定,想晋级的教师,没有一个不努力的,从职称设立初衷来看,是达到了这个目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职称制度却非常反感甚至抱怨,究其原因最大的问题是职称制度的定位不明确,也就是行政、学校及个人要职称干什么,行政管理对这个定位太多,希望用一个东西解决所有的问题,然而事实却很难达到希望的效果,该文试分析在行政管理视阈下如何破解职称评定这一难题。
关键词:行政管理职称评定难题初探
1现状调研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系列职称评审管理工作由于群体量大且有特殊性显得尤为重要、复杂、敏感,在评审工作的管理方面存在相互矛盾的倾向,凸显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工作很棘手。倾向一,由行政部门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本身属于行政评审的倾向性,评价标准固定,评审管理统一;倾向二,由用人单位主导对教师的管理和评价工作,导致职称评审带有人为色彩的倾向,评价标准易变,评审管理灵活。
2评审管理职责定位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完善简政放权、优化服务、放管结合措施。各级主管机关在职称评聘工作中要起到宏观管理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基层单位对职称评审中行使权,合理下放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指导市州逐步向县(市、区)及企业下放技术人员初级职称与中级评聘权力。
简政放权
各级领导部门在专业技术职称评聘中实行宏观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减少审批事项,进行事中事后监管。充分发挥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技术人才职称评审管理责任清单与权力清单,合理下放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权限。
加强监管
加强职称的评审监管。建立健全职称年度评审考核聘用授权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专家评委遴选机制。严肃评审纪律,完善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规则与工作程序,明确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责任和工作人员职责[1]。
强化服务认识
ABSTRACT
第—部分 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的方法和可行性分析
第二部分 课外教育系统中青年科技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课内教育系统
二、课外教育系统
三、中青年科技教师
四、教师专业发展
第三部分 国内外课外教育系统中青年科技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借鉴与启示
第四部分 上海市课外教育系统中青年科技教师现状调查和分析
一、问卷的编制
二、问卷的统计分析
三、访谈的设计和分析
第五部分 上海市课外教育系统中青年科技教师专业发展对策
一、中青年科技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二、中青年科技教师专业发展对策的提出
第六部分 研究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二、反思
三、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上海市课外教育中青年教师现状和专业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上海市课外教育中青年教师现状和专业发展情况访谈整理
“德高为范”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有良好的师德及现代化的思想武装。因此这几年来我坚持学习党的各种先进理论,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常怀谨慎、热情、谦虚的心,真诚待人、热情助人,赢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目前为止,所任教的班级学生学习积极、学习自主性强,学生教学评价相对较高,这既是对我教学的肯定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以便更好地为教学事业服务。
当然,由于自身知识储备和经验的限制,还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是自身的政治学习的系统性不够强,尤其是针对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将教学与育人相统一还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法,其次在工作中,有时求全责备意识较强,对一些学生要求过高,学生会觉得学习压力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见贤思齐,全面提高教学水平。
我自xxxx年取得小学高级教师以来,以“服务学生,培养学生各有所长”为工作宗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团结教师,热爱学生,用知识和智慧尽心尽责奉献自己的光和热,现将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1、政治思想、工作态度方面始终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教育的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不忘人民教师根本职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真挚的事业心,务实求真的态度,履行本职工作,并通过政治思想,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的不断提高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2、教育教学方面本在实际的教育中,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探新课程理念的教育教学方式,深入研究理论课和学生实训课,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尤其近年来职业教育的飞跃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师,要与时俱进,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经济发展,我把理论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现代科学知识的学习环境,把获得知识结合在实操训练课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力,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目前学生的来源多渠道,思想复杂,素质水平差异很大,给职业教育带来很高的难度,我根据学生的各种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利用各种教学设备,先进行教材试讲,请同教研组的教师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理想的教案,
在教学中还注重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经常深入到学生去,了解各种不同观念,不同要求,不同目的的学生,通过谈心,用我的行动体现我热爱、信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师生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民主和谐的状态,建立起新型的师生之间平等、民主关系,把学生引导到统一认识,对自己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立志自己成为有用之才,所以必须有一技之长而主动学习。
经过多番努力,终于取得一定的成就,在各项技能比赛中体现出来。xxxx年学校举行的技能比赛中,我指导的0515班邓桂云、黄梅香分别获得电力拖动交流接触器正反转一等奖和二等奖;指导的066班黄光营、王慧萍分别获得日光灯安装一等奖和三等奖。xxxx年指导077班卢树全普车实操训练,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获得普通车床加工优秀奖;指导077班张焕健数车实操训练,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获得数控车加工优秀奖。xxxx年指导081班莫大腾数车实操训练,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获得数控车床加工优秀奖;指导078班覃京理、084班廖辉龙数铣实操训练,参加自治区中职技能大赛分别获得数控车床加工一等奖和三等奖,指导082班谢正模、李金沙普车实操训练,参加中职技能大赛二人都获得普通车床加工优秀奖。
3、教学改革和继续教育方面我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校本培训及各项校本教研活动,观摩多节的优质课,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经常和优秀教师、教学骨干进行面对面得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将在培训中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
运用到教学中去。我虚心向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汲取他们的经验,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好的效果,我积极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不论自己或是他人的公开课,我都参加集体备课活动,使教研组的每一节公开课都上得圆满成功,公开课后还参加评课活动,使我从中领悟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启迪自己的课堂教学。为了进一步丰富自己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我还坚持进修学习,20xx年xx月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大学专科毕业学历,xxxx年x月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通过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考取了多本技能操作证,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累,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
4、德育教育工作在任现职以来,自觉履行教师职责和职业道德,教书育人,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分清是非,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积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从点滴和细节方面入手,综合评价学生,让学生都能成为一技之长的有用之人,还注重情感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养成严于律己,不断上进的良好习惯,对后进生从不歧视,不放弃,给予他们更多帮助和关爱,找个别谈心,参与他们的活动,引导他们改变厌学情绪,由后进变进步,在班主任工作中,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利用班级干部管理班级。我尊重学生、以诚相待、真诚守信、表里如一,以慈母严父般的关爱去点燃他们心灵的火花,以“许人一诺,千金不移”的工作
作风滋润着学生的心田,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为学生铺就通往成功的道路。
总之,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教学、科研和学生思想工作等方面都取得很大成绩,使很多学生走进社会后,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得力干将,为社会创造的了不少的财富,使我得到最大的安慰。今后,我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努力,争取在工作和学校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进步。
一、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内核与绩效
在讨论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一个流传甚广的有关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教授的故事。
1968年,我在芝加哥大学做助理教授,问大教授D.GaleJohnson关于升级的衡量准则。我问:“文章要有多少才可升级?”答曰:“据我所知,从来不计多少。”再问:“发表的学报声望计多少?”答曰:“从来没有想过。”再问:“多取几个名衔怎么样?”答曰:“没有谁管你的名衔。”“没有博士也可升级?”“当然可以。”我再问:“一篇文章也没有发表过,可以升级吗?”答曰:“可以的。”我又逼问:“连文稿也没有一篇,也可以升级吗?”答曰:“那会比较困难,但要是你能多说话,表达你的思想,若够分量,升级单靠口述是可以的。”
作为经济学研究重镇的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在这种教师职称评审模式下,迄今培养了9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这种教师职称评审模式可以被称为“能力最大模式”,即是以被评审者在评审期内的最大能力为测量对象,若评审期内的最大能力达到或超过职称晋升的能力标准,被评审者获得职称晋升,否则,被评审者的职称保持不变。这种模式看重的是被评审者在评审期内的最高绩效水平。
而在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教师职称评审制度则呈现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我国高校在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过程中,对于教师在大学的两项基本职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表现均有规定,在人才培养方面,除了对教学工作量有明确要求,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以及课程建设等工作上规定得甚为含糊。在一个“教授不愿上讲台”的潜规则下,完成教学量对于那些想晋升的教师来说实在不是一件难事。但是在科学研究方面,其要求则是一种硬约束:一是规定了认定期刊的范围;二是规定了在认定期刊发表论文的数量。不能达到在认定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最低数量要求的教师,则不具有参加学校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资格。即使达到在认定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最低数量要求的教师,也只意味着他取得参加学校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资格,最终能否实现晋升,还要看他发表的论文、获得的科技奖励通过量化后所得到的分数是否比别人高。
事实上,在科研方面的量化要求构成了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模式的内核。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模式可以被称为“以科研为主的能力累加模式”,即是以被评审者在评审期内的以科研为主的能力总和为测量对象,若评审期内的能力总和达到或超过职称晋升的能力标准,则被评审者获得职称晋升,否则,被评审者的职称保持不变。这种模式认可不同水平绩效之间的相互替代性。
也不知何时,我国高校职称评审制度演变成目前的以科研为主的能力累加模式。在高校职称评审制度演变进程中,以科研为主的能力累加模式或许是一开始被采纳是因为其他的原因,甚或完全是出于偶然,尔后这种模式之所以得以持续,乃是因为它能使它产生于其间的组织能够胜过其他组织。我国高校在教师职称评审过程中奉行的以科研为主的能力累加模式,促进了我国科研论文的生产力,使得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科研论文大国。但是,最初的制度发明者们对于这种模式所带来的弊端是始料未及的。这也正如哈耶克所言,制度是人之行动而非人之设计的结果,亦即无数独立的决策和行动的非意图的结果。这种模式也给我国高等教育和学术界带来严重内伤。
1、冲击了教学。
以科研为主的能力累加模式,过分强调了科研的绩效,而弱化了对教学的要求,再加之高校的收入分配以及相关福利待遇都与教师职称密切关联,因此,这是一种对教师将主要精力配置于科学研究的内在激励。对于教师而言,如果说教学是不可不承担的,那至少也是可以轻松应付过关的'。这就是“科研吃教学”的“教学漂移”现象。就连副教授、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这种天经地义的事情都需要政府红头文件来保证,我们能否认教学没有受到冲击吗?
2、污染了学术。
由于以科研为主的能力累加模式,认可不同水平绩效之间的可替代性,教师便会追求更多数量的低质量工作绩效,通过低水平工作绩效的数量累加来替代高水平工作绩效。也就是说,教师在此评审模式下,有发表“短、平、快”文章的动力,而没有甘愿坐冷板凳、追求高质量学术创新的意愿。鉴于学习效应,那些高能力的教师也会逐渐采取类似的策略选择。如果有足够多的人争相效仿这一行为,就会在共同体内形成一个临界多数,从而———逐渐地———策略行为就被制度化了。面对科研成果的数量要求,有些教师可能会铤而走险,在科学研究中进行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而面对广大教师发表论文的刚性需求,一些学术期刊为了谋取利润公然贩卖版面,诸多教师为了职称早日晋升,也积极参与这种“钱学交易”之中。上述种种学术浮躁、学术注水、学术腐败行为严重污染了本该神圣的学术环境,严重制约了学术创造性,使得我国的科研论文数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出现严重的不对称。关于对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检讨以及所带来的上述不良后果的批评早已频繁见于学术期刊以及大众媒体,部分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以及高校领导也在公开场合对目前教师职称评审制度表达了极大担忧。但检讨、批评与担忧也仅仅止于口头,以科研为主的能力累加模式仍然在延续。为什么如此低效的制度能够长期生存下来呢?
二、低效的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长期存续的内在机理
著名经济学家诺斯(North)认为,一旦无效率的制度选择沿着原来的错误路径走下去,就会陷入一种“自动锁定”的状态,初始的制度设计会不断强化现存制度的刺激与惯性,要想脱身而出就显得十分困难。马修斯(Matthews)也认为,制度惰性在制度的存续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当制度不再符合一个给定环境的要求时,它也会持续下来。那么,是哪些因素造成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制度的自动锁定或制度惯性?
1、共享的认知系统。
在一种认知下,再怎么强调科研的重要性都不为过,这种认知就是“科研能促进教学”。因为在这种认知下,强调科研也就是强调高校的存在合法性根基———教学。自洪堡引入“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后,学界一直基于良好意愿不停地做出误读性演绎。似乎没有哪个例子能比下面这条经典引文更能代表长期以来学界对教学与科研之间良好互动的深信不疑了。“一方面,因与知识前沿的难题搏斗兴致勃勃来到课堂的教师,能够为学生带来第二手材料不可能给予的某种东西;另一方面,对一个探索真理的人来说,迫使他用可以理解的术语向一个聪慧的外行阐述他的发现,这是一种有益的训练”。
随着科学技术在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后,科学研究成为国家意志和商业需求,政府和企业通过给予丰厚的经费资助和奖励措施诱导大学利用自身的人才、学科、实验室以及平台优势开展国家和商业所鼓励的科学研究。由于科学研究相比人才培养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教师带来巨额经济回报,且在学术声誉的积累和传播上比人才培养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大学教师为了追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会配置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科学研究上。但是,教学是大学的原生功能。可以存在没有科研的大学,但是大学没有教学就不能被称之为大学了。因此,教学是大学作为制度性存在的最基础的合法性来源。
但是,正如前所述,科研对于政府、大学和教师个人而言,具有见效快、回报高的优势,基于科研可量化性的科研强激励机制所导致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就司空见惯了。显然“轻教学”行为有损大学的合法性基础。帕森斯(Parsons)强调,“一个组织想要获得合法性,并因此使自己的社会资源诉求能够得到认可,那么这个组织所奉行的价值观就必须与更宽泛的社会价值观相一致”。因此,大学面临着严重的人格分裂,一方面要努力向社会呈现自己重视教学的良好形象,比如,“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等这些组织话语为大学提供了审慎的、理性的正式组织结构,是大学捍卫自身合法性的自我标榜,但另一方面基于收益最大化的考虑却在实践中将科研置于超越教学的地位。这种“组织结构与活动的脱耦”反映了大学合法性和绩效之间的冲突,解决这种冲突的比较稳妥的办法就是用“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观点来进行制度化灌输。
任何观念在持久性灌输且缺乏外界积极干预和自由批判环境的境遇下,这种观点就会成为共享的认知系统且日益信念化与制度化,以至于偏重科研的行为被视为一种自然的和合法的现象,人们也不再把它们与替代性的选择进行比较,从而严重束缚了人们对科研与教学关系的反思与重新评估。倒是国外的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指出了“皇帝的新装”。
2、组织目标的模糊性。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并且总是被一系列的评估者所评估(或者是同一个评估者评估不同的方面),并且这些评估者倾向于运用不同类型的、通常不相容的标准或准绳。由于评估意味着竞争稀缺资源的机会,因此,这些稀缺资源的价值,对于高校整体而言,可能是经费的增加,而对于高校领导而言,可能是政治晋升。
我国高校深深地内嵌在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环境之中,高校管理仍然表现出和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政治行为色彩。由于高校的领导都被赋予相应的行政级别,他们也因此被纳入到更为广阔的政治晋升锦标赛格局中,晋升锦标赛引起了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高校多维任务的实现都是建立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而人才培养目标最为模糊,导致其评价标准也不明晰,高校无法直接确切地证明学生获得良好教育,教育效果的显示在时间上是终身的,而且高校所起的效果很难与其他作用于个人之上的影响相分离。“在理性原则下,复杂组织对那些重要的环境要素所最容易观察的标准会保持高度警觉,并且强调在此类标准上获得好评”。因此,高校就会有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获得的研究基金或研究奖励数量的内在动力以彰显自身科学研究水平。高校的这种发展模式并不是孤立的,因为它的主管部门同样也面临着类似的评估和考核。高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及其领导也希望在他们那一层次上的竞争中取胜以获取更多的预算和进一步的晋升。因此对于高校而言,在教师考核和职称评审中,主要看教师的论文数量、研究基金数量、研究奖励数量,因此,这些“数量”也就具有相当的正当性和必要性了。这实在不是说这些“数量”反映了或有助于提高高校的质量或其未来发展的适宜性,而是这些“数量”特别引人注目,尤其是上级主管部门的注目
。当一个组织向另一个更有权力的组织主动表现出这样的行为时,人们往往称之为预期从属或依附()。这种预期从属或依附行为会传递给高校内部相关管理部门和广大教师,并在教师职称评审制度中体现出维持和扩散这种制度的积极因素。
3、制度非中性。
制度
10-26
10-26
10-27
10-23
10-26
10-25
10-25
10-25
10-24
10-25
10-23
10-23
10-25
10-26
10-28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