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的源泉5篇

    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的源泉5篇[ 6号文库 ]

    6号文库 时间:2024-10-07 22:16:17 热度:0℃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第一篇: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的源泉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的源泉东北地区并不缺少大项目、大企业,缺少的是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所能带来的竞争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之所以非常必要,一方面是由于产业集群能够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第一篇: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的源泉

    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的源泉

    东北地区并不缺少大项目、大企业,缺少的是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所能带来的竞争优势。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产业集群之所以非常必要,一方面是由于产业集群能够提升企业、产业、区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产业集群是一种符合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发展基础,针对当前产业组织出现的问题应采取的理性战略选择。我们就此采访了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卢昌崇教授,工商管理学院“博士沙龙”成员刘宝宏、郑文全也参与了讨论———

    记者:产业集群是近来媒体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词汇,市委九届九次全会也提出了“大力发展产业集群”的要求。但究竟什么是产业集群?人们的认识还比较混乱,比较典型的是:认为产业集群就是扩大生产规模;认为产业集群就是企业聚到一起。您能否说明一下什么是产业集群?判断产业集群的标准是什么?

    卢昌崇: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一个概念认为,产业集群是在一个特定的产业内一群相互联系的公司以及各种相关的支撑结构,如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培训机构、科研机构、咨询机构等,在空间上集中形成的具有集聚效应的群体。

    产业集群跟企业集群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企业集群主要指的是企业之间围绕某一个主产品分工合作,企业之间有上下工序的供求关系,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某一个产品为纽带,例如绍兴大唐镇的袜业。我们通常理解一双袜子的生产不过是聚乙烯原料、抽丝、纺织、包装等几个环节,应该就是几个简单的分工,但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袜子在那里却形成了具有十几个分工环节、1万多个企业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比企业集群的范围更加广泛。它超出了一种产品的范围,往往是产品与产品之间相关度比较高的几个产业的结合。例如汽车产业集群,包括冶金、橡胶、机械制造等,更广泛的如高新技术产业等等。产业集群也不仅仅存在于工业领域,农业、商业、服务业等各个产业都可以发展产业集群。美国加里福尼亚的农业产业集群就很有名。我国的农业落后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分工不足、产业化程度不高造成的。

    现在还没有一个大家都公认的判断产业集群形成的标准。但是我认为产业集群的形成也不难判断。主要是看其市场份额的大小、其生产规模和在本产业内的影响力。不管是产业集群还是企业集群,都不是一个实体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指在一个区域、一个产业形成一定的资源配置和合作。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所在是分工合作的深化。原来是一个企业的工序,通过深化分工在多个企业经营,不仅提高了每个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从整体上提高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是不是说产业集群更注重的是质,而不是量?那么产业集群对提升产业质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哪些作用?

    卢昌崇:不错,实践和理论都证明产业集群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产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有效途径,产业集群中的企业通过获得空间集聚效应和分工合作能力,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大中小企业之间资源互补、密切合作,能够使集群内企业获得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降低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二是专业化分工使产业内的联系更为密切,与相关产业的关联度越来越高,降低能耗水平,提高深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进而形成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三是空间集聚能够促进技术和信息的扩散,也加剧了竞争,从而提高技术创新效率,促进新技术的繁衍,加强高中低档技术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技术结构的高度化。四是专业化分工促进资金在产业内的流动,加强资产运转的替换效应、乘数效应和联动效应,进而实现资本结构的高度化。五是产业集群还有利于提高就业容纳能力,造就一批中小企业家和技术熟练工人,促进劳动力结构的高度化。六是选择能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比较优势的产业,因而有助于改变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状态,促成区际合理分工、共同发展。总之,产业集群可以促进企业降低成本,推动产业形成整体优势,是区域经济增长的一大原动力。

    记者:您把产业集群定义成为一个区域概念,那么产业集群跟工业园区是不是一回事?二者的关系如何呢?

    卢昌崇:产业集群的优势源于集聚能力。而集聚能力的提高要通过产业集聚与空间集聚,即吸引相同或相关产业的众多企业聚拢在某一区域,形成人才集聚、资金集聚、信息集聚等。产业集聚的程度取决于企业间的分工合作水平,一定要考虑集群企业的产业关联度,整合打造其核心竞争力。这也是产业集群跟工业园区建设的根本不同之处。目前多数地方建设工业园区是先圈地规划,而后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再吸引企业的入驻,对企业的产业性质并无限制,很难形成专业分工关系,基本处于“集而不聚”的状态。

    工业园区同产业集群要协调发展,以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基础,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而逐步提高。一方面避免拔苗助长的现象,即先把工业园区建成了,硬件设施上去了,产业集群却没有发展起来。同时也要避免工业园区建设缓慢,在规划布局、硬件设施、吸引外资等方面影响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记者:在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中到底是什么力量发挥了主导作用?是政府力量、民间力量还是产业集群内部的自发力量?大连应该按照哪种类型发展?

    2卢昌崇:我们根据产业集群发展要素的来源把产业集群分为“内生式”和“外生式”两种基本类型。“内生式”指以依靠本地力量为主形成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浙江地区的产业集群就是在不依靠国家、外商投资的情况下,依靠本地企业自发的集聚而发展起来的,是典型的“内生式”的经济组织模式。这种“内生式”产业集群一般产生在市场机制占主导的地区,是主要依靠民间力量发展起来的。“外生式”则主要依靠外地资本投入,苏南地区的产业集群是“外生式”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外生式”虽然可能会使区域经济在短期内快速发展,但吸收外部资金需要本地有良好的投资硬、软件环境,而且外部企业进入后还要提高其在本地的“根植性”,如果过分依赖外来资本,本地没有成熟的市场机制,未发挥本地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能力,则难以适应产业环境的变化,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种类型的产业集群在形成过程中,政府规划发挥主导作用。

    大连亟须借鉴浙江等地区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和“内生式”的产业集群,同时也需要利用世界制造业转移的机遇,积极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建厂,发展“外生式”的产业集群,但需要注意外来企业的“根植性”,通过本地中小企业为跨国公司配套生产服务,将其纳入到地方的生产系统中。

    记者:如您所说,在“外生式”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除此之外,政府还应发挥哪些作用呢?

    卢昌崇:首先,政府要转变角色。就像我刚才说的,“外生式”的产业集群主要靠规划,政府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也要结合产业现状。政府能做的工作主要是维护市场正常秩序,创造优良的环境,对一些“种子集群”要想尽办法促进其发展成为产业集群,但是不能事先设定,最终还是要由市场规律来决定。

    产业集群的形成除了生产性企业之外,还应该有其支撑结构,例如行业协会、金融服务、培训机构等等,仅仅生产性企业是不可能形成集群的。在这方面政府应该从政策上给予支持。我们说大连的软件外包业很有市场,就是从其相关的支撑结构的完善程度上来判断的,如软件园为其提供了很好的产业环境,软件学院为其提供了人才支撑,而这一切都和政府的支持分不开的。

    支撑结构还应当包括产业集群空间环境内最基础的生活服务设施。举个简单的例子,美国的硅谷为什么比128公路竞争力更强,很多人认为就是因为硅谷的咖啡馆比较多,环境舒适,在那里可以激发软件工程师的更多创意,可见,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对产业集群的形成也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所以,产业集群需要良好的环境。我们必须关注产业集群相关服务机构的发展,下大力气发展和完善金融、教育、科研等基础服务设施,而在这些方面政府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否则产业集群难以发展,即使发展也走不远。

    记者:产业集群对于振兴老工业基地有什么实质意义和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一种什么过程发挥出来的?

    卢昌崇:国有经济比例高,国有企业不景气,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难以走出困境的突出问题。有一种说法叫“国退民进”,按照产业集群的思路也不尽然。

    发展纵向垂直型的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国有大型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契合,达到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发展民营企业的目的。东北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长,分工环节多,其周围能够附着众多中小型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聚合和拉动力。由于小企业只负责生产某个零部件、甚至某个零部件的某道工序或专事某项服务,所需投资不多,在民营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适合民营企业的滋生、繁衍与成长。产业集群化的过程,就是国有大企业不断“瘦身”的过程,不断“补充”资金的过程,不断甩“包袱”的过程,不断摒弃“大而全”走向专业化的过程;扬长避短,轻车简从,何愁战无不胜?这也是一种新的“剔骨头”的国企改革方略:将那些非核心的车间、零部件生产、工序或服务剥离出去,由民营企业来承接。按照产业集群的思路,把技术不高、边缘化的、零散的环节转移出去、扩散出去,由民营企业承担,形成“内生式”的产业集群。这种“内生式”的产业集群,可以将国企和民企组合起来,一举两得,既能为国企“瘦身',也能为民企“催肥”,不但带动、催发了民营企业发展,而且搞活了国有企业。这一切恰恰是我们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最主要目的,所以能不能以产业集群为最佳切入点,进而带动整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就成为问题的关键。

    第二篇:基于产业集群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论文

    [摘要]培育区域性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战略,是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竞争力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政府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产业竞争力作用机理提升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认为:“国家(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各国(区域)产业发展能力的竞争”。而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却较为普遍地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结构层次低、创新程度低、产业配套能力低、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低的一系列问题。为此,克服产业发展中的“五低”障碍,从理论上认清产业集群的本质尤其是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对于区域经济管理层的公共经济政策选择无疑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概述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现象。它是一种介于市场与科层组织之间的中间产业组织形态;区域产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的动态概念,是由区域内产业的资源、技术、管理、机制等一系列要素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主导优势。

    三、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从作用机理上看,产业集群对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

    1.竞争合作途径。在一个产业集群中,大量相关企业间存在着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通过竞争能提升集群成员的竞争力和整个集群的效率。同时,集群企业间又开展着如联合研发、联合采购、联手建设区域品牌、联合开拓市场、联合融资、共同打造产业链的各种层次的合作。

    2.规模经济途径。规模经济的实现过程中总会遇到以下两种挑战:其一,规模不经济问题,即企业规模有一个合理的内部边界,若超越这一边界,往往因规模过大导致组织失灵、管理成本上升;其二,遭遇法律壁垒问题。而通过发展产业集群这一中间产业组织形态,可以在避开上述壁垒的同时获取规模效益,实现低成本竞争优势。

    3.创新激励途径。通过发展产业集群来提升区域产业整体创新能力效果显著。一方面,集群企业的独立创新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另一方面,集群企业的集体创新,可以通过联合各自的研发力量与资源共同开展创新工作,成员企业的研发资源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和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有效配置,减少重复性投入,共担研发成本与风险,提高创新效率。

    4.区域品牌途径。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效应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区域品牌的辨识促销效应,一旦建立了知名的区域品牌,就有利于购买者对该产品的辨识,区域品牌产品就可以凭借良好的品牌认知来扩张市场,由此可以明显节约营销成本;二是区域品牌的品牌伞效应,一旦区域品牌建立起来,群内企业就可以以这一品牌为支撑,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壮大集群产品队伍,丰满优势产品线,甚至实施相关多元化发展战略,新产品就可以在区域品牌的大伞荫蔽之下减少市场开拓的成本投入与可能风险

    5.资源集聚途径。无论是何种类型的产业集群都具有资源集聚效应。一旦集群形成,以集群的早期发端企业为核心,就会吸引群外与产业有直接联系的高等要素如资本、技术、企业家等加入到集群中,壮大集群实力。

    四、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区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基于产业集群思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基本对策。

    1.明确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国内外成功的集群实践表明,完全靠市场机制自发作用无法保证集群的健康成长,适度的政府参与是必要的。这就需要明确地方政府在集群发展中的角色,尊重产业集群的内生机制,以“引导、扶持、服务”为己任,是地方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正确的角色定位。地方政府可以通过以下工作来发展产业集群:通过制度与政策安排,支持集群中龙头企业,使其发挥带动作用;与成员企业共同打造区域品牌,创造品牌资产;提供质量监管、信用监督、知识产权保护等服务,以促进集群成员间相互信任与相互合作关系的建立;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集群提供信用担保、组织会展、市场信息、咨询服务;鼓励科研机构、学校与企业广泛合作;引导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升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2.科学地制定区域性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对一个具体区域而言,很难做到产业发展上的均衡,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科学地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并进一步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在刺激自发产业集群不断出现的同时,突出产业链整体设计和战略联系,注重引导产业集群内部专业化分工和横向配套协作,切实避免以“堆”代“群”,并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本地不可移动的生产要素,促进区域性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发展。

    3.加快技术进步,加强区域创新系统建设。我国区域产业布局中主导产业技术含量还比较低,因此,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上,还应注重加大技术投入力度,增加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同时,要注重区域创新系统建设,通过创新系统主体构成有效的网络,互动创新,加速形成产业集群。

    4.明确产业集群战略在区域经济政策的应有地位。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源泉在于区域产业的低成本或差异化优势,而这种低成本与差异化要持久就必须依仗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与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力。因而,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区域创新体系,打造产业价值链,是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为此,各地区应将产业集群战略放在区域经济规划的重要地位,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以此引导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解决依靠传统产业政策无法解决的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24

    [2]郑胜利:论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当代经济研究,2024,(3)

    [3]梁文玲:基于产业集群发展的区域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J].生产力研究,2024,(16)

    第三篇:湖北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研究

    湖北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研究

    2024-10-13 17:37:15

    集群;一种是政府行政色彩浓厚的产业集群,主要是政府出土地出政策,吸引相关企业落户,也称为嵌入型产业集群;一种是地区自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形成的产业集群,有点类似于衍生型产业集群。嵌入型产业集群和衍生型产业集群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的学者也将两者合并称为嵌入型或衍生型产业集群。通常来说,开始时纯粹的由政府出土地出政策,吸引相关企业落户,随着产业集群通过发展,会逐渐向衍生型产业集群演变。

    (1)湖北省的原生型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最初的形成是利用和提升地区的地理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例如德国的Soligen的刀具业的迅猛发展得益于当地丰富的铁矿资源、木材资源和水利资源;意大利的Carrara的石制品业得益于当地丰富和高品质的大理石矿产。湖北省的原生型产业集群主要是县域型和小城镇的产业集群。湖北省经济贸易委员会2024年3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湖北省县域已有80多个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产业集群,例如,仙桃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基地,大冶成为全国最大的保健酒生产基地,鹤峰成为全国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基地,通城成为国内最大的涂附磨具生产基地和第二大云母生产基地。随州市三里岗香菇产业集群是中南地区最大的香菇集散地,并且成为中国香菇出口第一镇。蔡甸索河镇有劳保手套和五金制锅两个产业集群,生产的劳保手套和铁锅分别占全国市场的40%和汉正街市场的100%。湖北这些以自发为主形成的产业集群主要是依赖资源优势或者当地的特定劳动技能,但是,这种原始的产业集群优势往往会因为技术创新和资源的转移而弱化或者消失。从2024年开始,全国的百强县市评比中,湖北省一届不如一届。在第一届中,湖北有仙桃、潜江、襄阳、枣阳、宜昌和天门六个县入选。第二届中有仙桃、枣阳入选;第三届和第四届中只有仙桃入选,而且第四届评选结果显示,仙桃下滑至97位;第五届和2024年的第六届评选结果中,湖北省没有一个县市入选,而刚刚发布的2024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1000强名单中,湖北省也没有一个小城镇入选。

    总的来说,湖北省的原生型产业集群力量较弱,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对经济的提升作用不明显。

    (2)湖北省嵌入型产业集群。湖北省的嵌入型产业集群通常带有很浓重的政府导向色彩,通常是以某个大型企业为中心构建,湖北的钢铁产业和汽车产业就属于此种类型。东风汽车公司1969年成立之初以二汽的身份选址在湖北的山城十堰,1984年在湖北襄樊基地规划总面积1.2万亩,迄今已经建设一个集整车生产、配件服务、汽车试验等配套设施完备的的汽车工业基地,都是政府力量主导。政府试图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中心,打造一个汽车整车和配件制造的嵌入型产业集群。事实证明,这种政府导向的产业集群发展并不理想,2024年东风汽车公司出于市场的选择,还是将总部地址迁往武汉。十堰、襄樊作为中国较早发展的以汽车整车与配件制造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太过于依赖总公司,竞争力不强。东风神龙汽车公司的零部件采购不得不舍近求远,40%的零部件供应商选择在上海、江苏和浙江一带;仅有30%的零部件采购来自武汉及周边城市。调查显示,湖北省的汽车零配件的生产多数是重复的简单再生产,企业以生产低端产品为主,地区内企业相互竞争,没有形成互补优势,导致东风集团不得不向湖北省外采购。

    湖北是产钢大省,拥有武钢、鄂钢、冶钢等钢材研发和生产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但是钢铁产品的后加工企业薄弱,湖北所谓的钢结构产业集群都是从原来的钢铁企业剥离,依赖性过强,竞争力薄弱。湖北的钢铁企业处于“孤军奋战”状态。纵向没有构成完整的链条,横向不能“成群”,产业发展缺乏“邻里效应”。在有限的市场环境中,钢铁生产上游企业产品还没有形成较大的规模,与现有的钢铁生产能力不配套,如矿石不够、辅助材料不够;钢铁生产与用钢产业的需求不对称,如湖北汽车产业生产能力强,但其需要的型板、型材却多

    产自外地。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湖北市场钢结构项目订单中约有六成被外地企业拿走。湖北省嵌入型产业集群没有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围绕在核心企业周围的小企业习惯于依赖大企业而缺乏竞争力。

    (3)湖北省衍生型产业集群。与前两种形态的产业集群相比,湖北省衍生型产业集群是发展得比较好的一种集群形态。依托已有的自发形成的人力或者产业优势,地方政府积极引导相关企业入户,并争取相应的优惠政策,推动了该地区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典型的衍生型产业集群,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仅次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第二大智力密集区,拥有非常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202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50平方公里

    范围内集聚了18所高等院校,56个省部属科研院所,65个国家重点学科,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名两院院士,20多万名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5万在校大学生。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知名光电子生产企业包括长飞光纤光缆公司、烽火公司、NEC日电公司、武汉邮科院、华工激光公司、楚天激光公司、团结激光公司、NEC移动通信公司、武汉精伦电子公司等。该地区光电产业集群的形成与武汉市政府的引导是分不开的。长飞光纤光缆公司1987年在做选址决策时,武汉市政府及时将交通等基础设施配套,并将该公司门前的路命名为长飞路。在当时,武汉市政府的意识还是比较超前的。

    在传统产业中,武汉市东西湖区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和已有的物流集散地优势,积极建设武汉国际物流园,该园还在建设过程中,就吸引了美国普洛斯公司,该公司于2024年2月20日与东西湖区政府签约,合作将其打造成华中最大物流集散地,必将促进武汉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这种以市场机制为导向,推动当地已有的产业集群的发展的做法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

    二、提升湖北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分析

    从以上分析可知,湖北的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湖北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提升。2024年10月湖北省经委出台了“关于促进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指导制订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人才培训、指导产业集群推进科技进步、加强与金融部门联系与协调、支持产业集群开拓市场、加强煤电运的管理与协调、加强产业集群的监测、加强产业集群服务体系建设和加强领导共十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非常全面,有较强的指导性,不过具体操作中,还需要结合湖北省产业集群的现状在以下几个方面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湖北省原生型产业集群的提升。资源的有限性和可以取代性决定了原生型产业集群必须把握并且找寻新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够提升自我。湖北省是我国农业核心生产区,可以结合本地区农产品结构上的特点,大力发展现代食品制造业、水产加工业。以德国的Soligen的刀具业为例,当电力代替了水力、在锻造上煤代替了木材、高质量的钢铁更容易获取后,Soligen的自然优势逐渐消失,但是,该地区把握住刀具制造的关键性的专业知识,借助品牌效应,终于保住了刀具制造的王牌地区称号。湖北省原生型产业集群的提升关键在于推进科技进步,让地区集群产业与时俱进,另外,还需要配合地区性品牌的强势推广。例如京山大米、三里岗香菇采用地区性品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湖北省嵌入型产业集群和衍生型产业集群的提升。湖北省嵌入型产业集群和衍生型产业集群的提升关键在于遵循市场机制,这两种产业集群是湖北省第二、三产业的主导力量。作为全国的老工业基地,湖北省有较好的产业基础,有着较好的教育资源基础,但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度不够,产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够,省政府需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深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由重投入、重规模转变为重知识、重创新,由拼成本、拼有形资源转变为拼智力,开发无形资源,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更多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优势,从而获得更多的新商机。另外,地区政府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特别

    是针对地区性的工业园区和科技园区,明确招商引资的方向,增强地区内产业集群的互补性和科技含量。只有以市场机制为导向,推动当地已有的产业集群的发展,才能够更好地提升湖北省嵌入型产业集群和衍生型产业集群。

    参考文献:

    [1]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2]Coleman,J.S.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 [M].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3]Malmberg,A.Spatial Clustering,Local 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 and Firm Competitiveness [J].Geografiska Annaler 1996,78B/2:85-97.[4]Brown,S.L.and Eisenhardt,K.M.Product Develop-ment: Past Research,Present Findings,and Future Directions [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5,20/2:78-343.[5]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 ].北京:华夏出版社,2024.[6]孙祖荣,施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J].产力研究,2024,(7).[7]马鸣萧,王林雪,易芳菲.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7).[8]吴翔阳.产业集群优势与“以群引外”策略[J].华东经济管理,2024,(9).[9]涂人猛.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发展[J].决策与信息,2024,(8).[10]毛汉英.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途径与对策[J].学习与实践,2024,(10).[11]赵凌云.深化省情认识,提升湖北发展层次[J].湖北社会科学,2024,(1

    第四篇:区域产业集群

    区域产业集群

    雨润区域产业集群是一种新型的,高效的、便捷的生产模式。每个区域产业集群中的全产业链形成了以邻近省为单位,以200公里为半径的经济圈。

    七大区域产业集群

    雨润如今已经形成东北、华北、中原、西北、华南、西南、华东七大区域产业集群,每个区域产业集群内都有完善的纵、横产业链,并且每个区域产业集群都形成了200公里半径物流圈,解决了物流难题,实现了区域成本最小化,价值最大化。

    完善的纵、横产业链

    通过二十年的发展,雨润每个区域产业集群已经建立起了完善的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横向覆盖机械制造、生物制药、农产品物流、包装印刷等,纵向覆盖种植、饲料、育种、养殖、屠宰、精深加工、终端销售,从田间到餐桌,我们保证了食品每一环节的绝对安全。

    高效、便捷的物流圈

    雨润区域产业集群不仅有着完善的全产业链,而且有着强大的物流体系的支持。作为以快销食品和低温食品为主业的企业,物流是产业链中重要的环节。雨润凭借区域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成功的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半径为200公里的物流圈覆盖了产业链中所有的产业,极大限度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保证了产品及时、新鲜的送达销售终端。

    实现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双赢

    区域产业集群的存在不仅使企业自身产业获利,同时带动了整个覆盖区域内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区域产业集群覆盖范围内,中小型企业依附在大企业上存活与发展,而大企业通过采买区域范围内中小型企业的产品促进其发展,同时弥补自己的劣势,实现了双赢。

    第五篇: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探讨的论文

    摘要:从区域经济活动实践看,元论是世界经济活动还是中国经济活动都呈现强烈的空间集聚趋势,产业集群已经成为经济活动的普遍法则,其重要性也愈发显著。在了解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提升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提升;作用机理相关概念概述

    了解产业集群和区域竞争力的概念,对于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和研究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必不可少。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通过公共性活动与互补性活动相互联系的企业及相关机构在地理位置上的集群。它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科层之间,比市场稳定、比科层组织灵活,资产专用性适中,信用程度中等偏高,既竞争又合作,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依靠关系、信任和承诺来进行的一种中间体制组织。

    区域竞争力。不同的学者对其定义是不同的。一般我们认为区域竞争力是一种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能力,即以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的客观现状为基础,支撑区域经济发展为导向的能力;是一个地区参与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分工与竞争的能力,可用该地区输出产品占全国或世界输出产品总量的比重(在产品市场上)。以及吸引要素资源占全国或世界要素输出总量的比重(在要素市场上)来表示。产业集群的基本理论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了解关于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对我们更深入的认识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2.1 马歇尔外部经济理论

    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研究工业组织,间接表明了企业为追求外部规模经济而集聚。马歇尔认为集群的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地理接近性。通过这种地理接近性有利于技术知识的外溢。马歇尔把专业化产业集聚的特定区域称作“产业区”,他总结了“产业区”所具备的六个方面的特征:(1)与当地社区同源的价值观系统和协同的创新环境,(2)生产垂直联系的企业群体;(3)最优的人力资源配置;(4)产业区理想的市场。即不完全竞争市场;(5)竞争与合作并存;(6)富有特色的本地金融系统。总之,马歇尔从规模经济的外部性和交易成本节约等效率角度对产业空间集聚进行了开创性分析。

    2.2 韦伯聚集经济理论

    韦伯强调区位作用所带来的集聚经济效应,即企业通过集聚分享公共基础设施、专业化劳动力资源、销售市场。取得单个企业在分散状态下难以取得的经济效率。韦伯认为,集群优势的形成在于集群产生的集聚效应,而聚集效应的产生主要得力于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技术设备的发展带来的生产过程专业化。在这样专业化的生产过程中,企业生产关系的协调主要是通过集群内部企业的相互关系特别是自发的关系行为,或是靠集群内部制度的约束来实现。二是劳动力组织的发展。韦伯把劳动力组织看成是一定意义上的设备,由于其专业化,因而促进了产业集聚。三是市场化因素。韦伯认为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专业市场形成了一个可供共享的销售网络,而且汇集了关于商品的大量信息,使买卖双方节省了搜寻市场信息的费用。四是基础设施共享。产业集群会引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减少经常性开支成本。

    2.3 波特新竞争经济理论

    迈克尔·波特认为,产业在地理上的聚集,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他从三个方面解释了集群给群内企业带来的竞争优势:一是集群能够提高群内企业的生产率,使每个企业在不牺牲柔韧性的条件下,从集群中获益。群内企业地理临近、专业人才市场的存在、企业间的联系和信任、基础设施的共享,大大降低了群内企业的成本开支。二是集群有利于提高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日益成为创新的中心。集群内企业更容易获得有关消费者需求、技术变化、营销观念变化的信息,从而引导群内企业的创新方向,同时企业内的竞争压力也加快了群内企业的创新步伐。三是集群能降低企业的进入风险,促进企业的产生与发展。集群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当地市场,同时新企业易获得集群内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这些都为新企业的建立创造了条件。3 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作用机理

    产业集群使企业的活动根植于一定区域的“土壤”之中,形成产业区域化。代表着区域核心竞争力。产业集群通过群体效应来促进区域竞争力的提升,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产业集群可以使单个企业在集群内的生产更加专业化,大量专业化企业集聚在一地,通过分工与协作,容易实现规模生产。集群内不同的企业根据各自不同的专长,做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形成一个密切联系而又相互独立的产业链。随着主导产业的聚集,为主导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也会聚集起来,形成规模经济效应。同时集群内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还可以降低企业管理工作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专业化分工也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从而有利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

    (2)产业集群能形成外部经济效应,节省企业成本,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劳动力共享市场的外部经济对于具体的企业和劳动者而言是外部经济,但对于集聚的产业而言,仍然是一种内部规模经济。这种规模经济源于产业集群带来的人口与劳动力,尤其掌握相同专门劳动技能的熟练劳动力的地理集中,形成区域性共享的劳动力市场带来的成本节约和报酬递增,主要表现在:首先,产业集群区域中存在的共享劳动力市场降低了企业主与劳动者双方的搜寻成本;其次,产业集群区域中大量的企业群以及具有专门劳动技能的劳动力,提高了劳动力市场本身的效率,促进劳动力在集群区域流动,降低了由于劳动力供需的不确定性而带来的风险。

    (3)产业集群有利于促进产业持续创新,实现区域持续发展。

    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的重要基础是依靠本地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支撑机构间集聚所形成的“区域创新系统”。集群对创新的影响主要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群内企业的独立创新可以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由于存在着竞争压力,集群内的企业需要对其产品、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二是集群能产生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产业集群使整个产业区弥漫着合作的“产业空气”,的思想、知识、生产诀窍等信息流动得较快,因而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和扩散,为企业创新创造条件;三是产业集群可以降低企业的创新成本。集群内的相应支撑机构在空间上的集聚,有利于企业的创新活动进行,降低企业自主研发的成本。

    (4)产业集群有利于形成区域品牌,扩大区域的影响力。

    由于产业领域较集中,各产业集群所生产的一些主要产品,一般都在国内或国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享有相当的知名度。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更直接、形象,是众多企业品牌精华的浓缩和提炼,更具有广泛持续的品牌效应,也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这种区域品牌一且形成之后,就可以为区内所有企业所享有。这种区域品牌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开拓国内外市场,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良好形象,为区域未来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5)产业集群有利于地区经济结构升级,推进区域的城市化进程。

    产业集群使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带动为工业化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使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日趋合理。同时产业集群中的各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使企业不断地进行各种创新活动,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由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小城镇的集中、土地价格的上升、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有利于收入在区域内的再分配,从而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加之产业集群向周边地区扩散,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相同的产业结构会把城市与城市联系起来,形成都市圈。都市圈形成后又促进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产业集群区域竞争力的源泉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