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2024年企业培训个人心得体会 公司个人培训心得体会总结(4篇)
12-09
12-09
ADADADADAD
三问国内产业化住宅 你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2024年企业培训个人心得体会 公司个人培训心得体会总结(4篇)
12-09
12-09
第一篇:三问国内产业化住宅 你离我们究竟有多远三问国内产业化住宅 你离我们究竟有多远?一问:何为住宅产业化?住宅产业化施工就像“搭积木”住宅产业化的说法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由日本最先提出。当时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三问国内产业化住宅 你离我们究竟有多远?一问:何为住宅产业化?
住宅产业化施工就像“搭积木”
住宅产业化的说法诞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由日本最先提出。当时的日本,电视机和汽车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制造。2~3层的独立住宅占据了整个国家的67%。一方面劳动力资源的缺乏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房地产建设的速度,一方面日本已经具有了大规模生产的经济力量,于是人们便想到了用生产电视机和汽车的方式来生产住宅。随着住宅产业化实践在世界各国的推广,人们对产业化住宅有了更为成熟的认识。严格说来住宅产业化包含四个方面的涵义:住宅建筑的标准化;住宅建筑的工业化;住宅生产、经营的一体化;住宅协作服务的社会化。
在中国,对住宅产业化进行实践和推广有开局之功的企业莫过于万科。万科的住宅产业化研究基地坐落于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传统的建筑工地相比,那里施工现场人员极少,由于房屋建设的构件都有专门的生产基地,不需要现场切割打磨,所以大大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垃圾、污水、粉尘和噪音。房屋整个的建设过程就像是在搭积木,工人只需要按照标准的设计进行拼搭,房子就做成了。这不仅缩短了工期,也为严格控制房屋的质量提供了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问:住宅产业化在国内是为何种现状?
万科领跑 成本高与产业链不成熟是最大挑战
2024年,万科推出了5万平方米住宅产业化项目,2024年加推了15万平方米,而2024年则预计推出80万平方米。但对于要在5年内完成住宅产业化进程的万科来说,目前还有很多挑战需要应对。
日前,万科的掌舵者王石曾对媒体坦言,就国内的现状来看住宅产业化发展最显而易见的就是成本问题。以制作构件的钢模为例,其成本远高于木材。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中国人力成本十分便宜,推行住宅产业化后,每平方米的造价比传统方式反而高出350~500元,按万科一年500万平方米的开发量计算,将会增加20亿元左右的开销。目前万科试点推广住宅产业化主要是靠传统项目摊薄其成本。
住宅产业化的实现需要设计、生产、运输、组装等多个环节的配合,住宅产业化未形成规模化发展之前,成本增加是必然的。据王石透露,在上海“新里程”工业化建房试验中,项目整合了上下游产业链包括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监理等环节在内的50多个核心合作伙伴,涉及到各种标准200多个,土建成本在原成本基础上增加了40%。
三问:悲观还是乐观?业内对住宅产业化推广持何种态度?
大势所趋 开发商期待国家政策补贴
住宅产业现代化是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更高阶段,是机械化程度不高和粗放式生产的生产方式升级换代的必然要求,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以及对绿色经济的倡导,“住宅产业化”将成为房地产企业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业内普遍认为,住宅产业化将是中国未来住宅建设的必然趋势。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相关部委提出建设住宅产业化的口号,到时隔多年之后的旧事重提,中国住宅产业化发展即将渐入佳境。
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上,王石曾表示了万科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决心。“预计国家的补贴会在明年出台,即使届时补贴未出台,万科也将在2024年完成住宅产业化进程。”保利地产的副总经理余英表示“住宅产业化迟早要做。只是目前保利的住宅产业化尚处于设计与实验阶段,还没有投入市场。”在余英看来,目前中国的房地产业还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阶段,短短几年之内中国要实现住宅产业化,可以说难度很大。“如果要推进住宅产业化,需要政府给予试点企业一些税收上的优惠,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与新材料。”
绿色GDP离我们究竟有多远?
SPORTS.SOHU.COM2004年6月10日16:37 光明日报
特邀嘉宾:
侯元兆(中国林科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张德铜(海口市发展计划局局长、博士)
蒙乐生(海口市社科联副主席、副研究员)
缘起
近两个月,绿色GDP这个名词在报刊、电视上频频出现,说明它正在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但同时读者又被告之:绿色GDP的核算有很大难度,目前有很多国家在研究,但没有一个能拿出哪怕较为完整的绿色GDP数据;要真正将绿色GDP的统计付诸实施还有待时日。那么,绿色GDP离我们究竟有多远?我们今天讨论绿色GDP有何实际意义?对绿色GDP的呼唤迫在眉睫
记者:一年前,绿色GDP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是一个闻所未闻的名词,而今天,它已经频频出现在媒体上。为何绿色GDP突然引起举国上下如此关注?
侯元兆:这是因为,目前中央高度强调科学发展观,同时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很严重了,正在给中国长远的经济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危害。
多年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重污染、低产出的传统模式。我国单位产值的矿产资源消耗与能源消耗,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单位产值的废物排放量,是世界平均值的数倍。1996年,有关部门和世界银行联合对此作了个探讨性的研究,其研究结果是,在1995年,中国水和空气造成污染带来的经济损失,大体上是540亿美元,占当年GDP的6%-7%。多年以来,我国的无序开发已经严重透支了国人的生存资源,我们的GDP中,相当一部分是靠牺牲后代的发展机会获得的,它实际上不是业绩,而是生态赤字。好在近来政府正在调整发展思路,年初召开的“两会”上,代表们对此有冷静的反思。最近,国务院又发出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有人说,我国正处于像当年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那样放弃以GDP为中心的发展目标。在这个探寻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绿色GDP自然就成为人们的新期望之一。
蒙乐生:绿色GDP是从传统GDP中扣除了经济增长导致的灾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之后的净产值。把绿色GDP纳入经济核算,经济增长与它所付出的“生态成本”便一目了然。我国在5年间GDP年均增幅7.7%。但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编写的《2024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环境问题使中国损失GDP的3.5%-8%。近些年我国的荒漠化扩展、耕地流失、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加剧„„无不说明我国生态维持经济增长的负荷已达到极限。对绿色GDP的呼唤实在是刻不容缓了。
呼唤绿色GDP,是要“换个想法,换个活法”———必须从今天做起
记者:但一些权威专家又指出,绿色GDP的核算尚有许多困难,绿色GDP的付之实施还要假以时日。那么,我们今天来探讨绿色GDP有何实际意义?
张德铜:绿色GDP核算的核心困难是,对环境资源———如森林、矿藏、海洋等的估价没有一个客观标准,对资源耗损、环境污染的估价更没有客观标准———这个客观标准是指市场公认的价格。由于环境资源从未上市场交易,就没有价格。比如森林,除了生产木材,还有多种生态功能,但现在只计算木材、林地的“价值”,至于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到底值多少“钱”,没有上市场交易过;砍掉一片森林导致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它的损失究竟值多少“钱”,更没有一个市场公认的价格。这就不好核算。
侯元兆:对于绿色GDP的呼唤,并非简单地去改变经济增长的测度方法,而是要改变经济行为本身,是要探索从传统发展模式向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像有的学者说的“换个想法,换个活法”。而这一步已经刻不容缓,必须从今天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通过对绿色GDP的呼唤和探讨,可以提醒社会特别是决策者们,你的经济增长的环境代价有多大;你的真实政绩到底是什么;你到底是向你的子孙们借用他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呢,还是在为他们积累遗产;你的奋斗,到底是在拆东墙补西墙呢,还是在真正创造价值?蒙乐生:呼唤绿色GDP,就是呼唤“走绿色改革之路”,就是强调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大造舆论,最好人人皆知,入脑入心。只有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全社会都认同、都来监督,才有可能在时机成熟时比较顺利地付之实施。我认为目前的报道只是刚刚开始。
张德铜:目前,各部门和各地方都在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我们不能光盯住GDP翻两番这一指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经济增长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从现在起我们就要通盘研究:2024年,新增人口会有多少,其就业出路何在?人均主要食物产量和消费量多少?环境资源存量及消耗量达到何等水平?等等,不提前研究这些问题并得出尽可能量化的目标,中长期规划就缺少基本依据。
在难以计算绿色GDP的完整数据之前,可尝试先计算已货币化的“黑色GDP”
记者:在采访中,我听张德铜博士把GDP核算形象化为一个公式:绿色GDP=金色GDP-黑色GDP,并建议先核算一部分“黑色GDP”以尽快用于实际考核,您能不能谈谈这个想法?
张德铜:我首先申明这个公式有诸多不全面之处,它只是用来形象化地描述经济增长与生态成本之间的关系。
其中“黑色GDP”是指牺牲生态环境杀鸡取卵获得的GDP,也即生态成本。在经济活动中,由于资源过度消耗、生态退化、环境污染而造成的危害,需要补偿和治理的投入,这些投入是货币化计算的,可以直接进行成本核算。
譬如因过度开采、过度捕捞、过度放牧造成生态退化,目前依实际情况不同,每年都有治理风沙、治理江河湖泊、退耕还林、保护农田与改造低产田的投入;而对工业生产造成的排污治理、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毁林沙化的治理等,每个地区也都会有投入,都可用货币化计算。核算的结果,可作为对官员“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还可作为论证项目时的重要指标。
如某县要上一个大项目,预算新增GDP达50亿元;但再算一下“黑色GDP”,该项目如上马,将污染1万亩农田和5千人口的用水———粗略计算,补偿农田收入和解决人口用水,直接与间接的生态成本共60亿元。则显然要对此项目亮“红灯”。
此外还可以依此核算和制定出一些“黑色GDP”的限量指标,如万元GDP能源消耗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GDP“三废”排放量;万元GDP全社会劳动生产率;万元GDP投入产出率;万元GDP行政费用等。以水为例,据有关资料表明,1999年中国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是日本的18倍、美国的22倍。为了遏制高能耗产业、淘汰落后技术,国家可依国内外的同类技术水平和我国的国情,制定水资源消耗定额,在项目评审时作为重要依据。公布这样的定额也可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真实性。对仍然超标生产的,按定额征收资源消耗税补偿并限期整改。
要警惕发达国家把“黑色GDP”转嫁到发展中国家
记者:有人问,GDP也被发达国家所采用,但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作用似乎没有发展中国家那么大,这是为何?
侯元兆:这首先是因为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相对做得比较好(主要是通过严格的法律和经济激励制度实现);第二,发达国家的GDP中,大部分为高附加值的第二产业和很少消耗资源与环境的第三产业的产值。日本最为典型,本国的资源和环境几乎原封不动;第三,发达国家有很多大量消耗资源和环境的产业,建立在他国国土上利用他国的资源进行生产;第四,发达国家出口的是低资源消耗的高技术产品,进口的是高资源消耗的产品———后3条的结果是发达国家本国收入增加而环境成本由他国承担。而我国则正好相反,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达到60%,这样大的出口量,无疑是好事,但我们出口的产品,很多是高耗能、高耗材、高污染生产出来的,从这个方面讲,我们是把污染留给自己,替发达国家节约了环境。蒙乐生:《环球时报》今年4月21日刊登的记者调查“日本奢侈消费中国森林”非常说明这个问题。调查中说日本现在一年要用掉257亿双一次性筷子,其中96%从中国进口。出口这200多亿双一次性筷子至少需要250万棵树,需要砍伐掉数万平方公里的森林,而且大都采用“一采光”式的砍伐方式,极大地浪费了森林资源。调查中还说,日本国内森林覆盖率近64%(中国森林覆盖率不到17%),但日本所有使用过的一次性筷子,都回收造纸,剩下那些连造纸都不合格的筷子,则与其他材料混合加工后,制成火力发电用的燃料。中国对日出口一次性筷子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如何权衡其中的得与失,以及如何吸收日本节约一点一滴木材资源的做法,均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立窑离粉磨站究竟有多远?
作者: 单位: [2024-3-5] 关键字:立窑-粉磨站
摘要: 前言
2024年4月国家发革委、国家财政局等八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的紧急文件,目的就是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因此广大立窑企业面对水泥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认真分析产业发展形势及企业所处的环境,及时调整企业发展定位,在水泥生产、应用的产业链上寻找自己生存的空间。观点一:把立窑“坐穿”
(1)立窑技术发展迅速
工艺方面:受新型干法“窑磨一体机”的启迪,提出了“环保节能应从优化生产工艺开始”的新思路。投运后,不仅工艺简化、流程顺畅,水泥综合电耗一般都在60kW/t以下;随立窑水泥二十项新技术与八项标准的推出与落实,发展速度与质量明显提高,开发“减小中间风阻、加快中间上火速度、达到底火平整、高温集中、具备大风全风、急冷快烧”的环保型现代立窑。
设备方面:国内外为水泥企业服务的仪器、设备制造和材料加工行业技术进步的速度,远远超过水泥行业,如CF型大库兼有储存、均化和消除无组织排放的环保功能,其直径都在20m以上,储量上万吨;滚动轴承磨机以其维修量小,节电10%、增产25%左右等优势,大大改善了粉磨效率;窑结构的高径比由4下降为2.2,直径逐渐大型化:Φ3.8m×8.5m窑的台时产量完全可以达到25t/h以上。
技术方面:生料率值配料在线控制技术;利用磨尾的大直径、低能耗的生料均化库和窑上成球盘的生料储存库,以及入窑生料提升机等三者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料闭环均化链即窑前双均化技术;还有预加水小料球成球技术、隔热型等温煅烧技术。
(2)立窑改粉磨站是一个陷阱
“在二十年的那些工程试问有多少不是用的立窑水泥呀?现在垮掉没有呀?如果一种先进的东西要靠政府的强硬政策来实施那最好让我们回到计划经济时代算了。正所谓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如果明天市场真的不需要立窑水泥了我想人们不会说什么,而现在这个市场大得很啊!这样的情况下,粉磨站到底有多大的生存空间呀?或许改粉磨站本身就是一个陷阱,因为立窑改粉磨站如果是利用原来设备的话,这样的„枪炮‟能把„老鹰‟打死吗?”这是一位业内人士发表的言语较为激烈的评论。
在生产实践中,水泥粉磨站并不完全采用传统的水泥粉磨系统。浙江某年产百万吨的粉磨公司采用的是两条辊压机的预粉磨系统,开流高细水泥磨加打散分级机的工艺。该公司技术人员表示,该工艺系统参数优化的余地很大,通过技改完全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如果立窑企业改粉磨站,原来磨机的型号就小了不在适合,哪么就必须要加入投资。而且有许多机械设备就要搁置,不划算。”某水泥厂何工这样对记者说。然而立窑改粉磨站,在不改变原来设备的基础上,与新建的水泥粉磨站相对是质上区别。从技术的某些角度上讲,此粉磨站非彼粉磨站也。观点二:立窑就该改建粉磨站
(1)立窑改粉磨站“一举多得”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虽然立窑技术在不断的发展进步,但是就当前技术现状来说,立窑要与大型新型干法在技术上一争雌雄是不现实的。
水泥粉磨是水泥生产的后半工序,无需煅烧,基本无气体污染,生产过程中虽有少量扬尘,但粉尘容易吸收处理,对收尘器的要求也不高,环境污染与立窑生产不可同日而语。发展粉磨站还可与推广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发展散装水泥和商品混凝土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劳动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经济效益,一直为国家产业政策所倡导,并且水泥散装化十分适合大中型水泥企业集中生产和销售的经营模式,尤其是与水泥粉磨站建设相配合。
现有的水泥生产企业大部分位于欠发达地区,水泥行业整治将使这些镇区的经济受到冲击(这也是许多新上的水泥新型干法靠近市场,而不靠近资源的原因之一),他们都强烈要求通过新建、改建粉磨站弥补损失。部分企业从事水泥生产多年,拥有良好的品牌和技术力量,也希望利用原有的资源和销售网络改建粉磨站。
(2)大势所趋
立窑改建粉磨站在技术上的问题并不大,而且立窑改建粉磨站后就不用在考虑与窑生产量配套的问题,只需考虑如何提高粉磨产量和粉磨效率的问题。“立窑生产成本较大,改为粉磨站后,水泥粉磨可以挖掘潜力很大;闲置的设备可用于造成其它与水泥相关的制品,走企业产品多元化的发展道路。长期来讲,是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益的。”某水泥厂邓工这样对记者讲。
立窑企业改为粉磨站后,虽然加入了一些投资,但是真正使立窑企业转型,走多元化发展道路的第一步,并且保证落后水泥能力的有序平稳退出。“改建后的粉磨站,可充分利用当地的混合材或工业废渣生产满足当地需求的砌筑水泥、矿渣水泥、粉煤灰水泥或复合硅酸盐水泥等,这样既解决了产业结构的问题,又解决关闭立窑企业相应带来的失业、地区经济等一系列问题。对于地处发达和中等发达地区的企业甚至可以向水泥下游产业发展,如特殊工程需求的水泥基材料、干粉砂浆等。”全国水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颜碧兰如是讲道。观点三:寻求发展多种方式
与新型干法接轨,对于立窑企业来说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部分优势立窑企业通过发展经济规模新型干法生产线,成为既有立窑又有新型干法的复合型企业。在近年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约有一半多是立窑企业建设的,目前全国已有200多家立窑企业。但是这只是一个有限的群体,不可能容纳近4000多家(截至2024年9月末)立窑企业与新型干法全面接轨,只有少数优胜者才能加入这个群体。大同水泥集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大同水泥集团把立窑厂改为粉磨站,停止生产熟料,从大同水泥集团直接拉熟料进行生产。既解决了立窑厂周围环境污染问题,又有效的降低了水泥的综合能耗,促进了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对于剩下的绝大数企业来说,面临的是与新型干共存的局面。虽然立窑企业低投资、高利废、低能耗(因其导热方式合理先进、节煤节能潜力存着很大的空间),但是众多工艺不完善、管理粗放的落后立窑企业在新一轮供大于求的竞争中被淘汰出局是在所难免的。企业除了改粉磨站外,只能关门?立窑企业“新型”的发展道路便显现在人们眼前。一位业内人士说:“我一朋友告诉我,他们厂是如何搞立窑的。当市场熟料便宜时便停窑,外购熟料作粉磨站;当市场熟料价格高时,立即恢复立窑生产。就如此,他们厂是附近过得最好的水泥厂……”。水泥的粉磨属于水泥生产后半段环节,采用这种发展道路,不失为一种“灵活”处理的办法。结束语
立窑改粉磨站业内颇有争议,但是真正是否把立窑改建为粉磨站决定权却在企业领导层手里。“就我们这个地区目前来说,立窑企业改粉磨站并不现实……企业发展眼光太短,只看到当前的利益……”何工这样告诉记者。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发展眼光是一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极力赞成立窑改粉磨的邓工也委婉的告诉记者:“毕竟企业是追求的利益。”“个人认为从现在能源的紧张程度以及市场还有人员等看立窑还是有生存空间。再说了小工程,民用建筑的低标准、小量水泥谁来生产?”还有业内人士这样评论。
就企业资金问题来讲,“通知”中提出“抓住当前水泥市场总量供大于求的有利时机,采取上大关小、补贴及赎买等多种方式,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改善环境质量,缓解能源、资源压力。有条件的地方应适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重点地区拆除水泥立窑的补贴”。“规定”中提出“各地可要据当地的情况,制定本地区实施意见和优惠政策,以保证水泥粉磨站的建设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对采用粉煤灰、煤矸石、炉渣等工业废渣作混合材,其掺加量超过30%的,应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
就相关立窑改建粉磨站政策规定来讲,必须要注意是否有优质的熟料来源、是否属于被淘汰的机立窑没有资格改建水泥粉磨站、是否能够使水泥散装能力达70%等等。
除了以上问题外,值得注意的是改建的必须手续。根据浙江省的相关规定而整理的机立窑改建水泥粉磨站需办理的主要资料文件有:机立窑拆除及改建水泥粉磨站给经贸局(委)的申请报告、经贸局(委)出具的机立窑拆除证明、经贸局(委)出具的当地水泥产能平衡证明、国土规划部门的规划意见、土地使用权证明、设计部门编写的技改项目可行性申请报告、环保部门认可的环境研究机构或评估企业编写的项目环境评估申请报告、环境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当地环保局的审查意见(环保批文)、当地经贸局(委)对项目的批示、省经贸委对项目的批复(项目批文)等等大大小小十六个。如此繁多的文件资料,繁琐的程序,实在是令人望而生畏。当然这只是浙江省,是否具有一般性并适用于其它省、市和地方尚须核实,但是办理程序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如果机立窑改建粉磨站,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急待解决。
上篇
当年,烫金的毕业证书没有带给我一丝喜悦,我知道,我必须要和学生生涯告别。这一点,从我在河医一附院实习那天,就已经感受到了。
不再有人随意地叫着我的名字,在带我实习的老师眼里,我变成了小庄。而那些不明真相的病人,则叫我大夫。我没有为这种改变而欣喜,相反,则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
多少年后的今天,听到了这样一首歌,名字就叫做《不想长大》。其实,当年的我,不仅仅是不想长大,而实在是拒绝长大。
但是,我不能拖住时间的脚步,我仍旧在忐忑不安中告别了校园。在被一个又一个部门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后,我到了一个偏远的山区。
于是,有四年的时间,我一直躲在古文堆里,听先贤们说话。我的世界,因为自己不再是一个学生而彻底改变。
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所处的位置,和世界的联系仅限于那一床静默的书籍。突然之间没有了所谓的忧伤与烦恼,无欲无求的我让身边的亲人不知所措。
其实,我一直在享受这份寂寥。我知道这样的日子不会太长,所以要肆意地挥洒这份孤独。也许有人察觉到了我的存在,也许并没有人在意我这样一个外地来的学生。然而,所有这些,和我又有什么关系?
我一度怀疑自己的存在,我把自己投放到遥远的过去。我是那样渴望远古的时光,发疯地想和孔夫子周游列国,哪怕是去给他做一名车夫。也想和庄周做一回蝴蝶的梦,和陶潜把盏共酒去拼却一醉。我讨厌眼前的生活,它从来都不是我曾经设想的蓝图。
四年的时光,就那样悄无声息地度过。书中的人物依旧鲜亮多彩,而我却在沉闷中一天天长大。终于,有一天,当我发现自己在毕业四年后,还一直要靠父母的接济才能填饱肚子,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
是的,我必须做些什么去改变自己。我在读书的间隙,已经踏遍了这里的山水。我熟悉每一阵山风的温度,我用脚丈量了每条溪流的长短,我知道了不知名的野花什么时间开放什么时间枯萎。
于是,记忆里开始有这样一个下午,我躺在山岗的衰草上,望着那比我还要懒洋洋的就要落山的夕阳发呆。突然之间,我厌烦了这种周而复始的生活。
那应该是一个深秋的下午,落叶随风起舞,在坠地前做着最后的挣扎。我在某一个瞬间清醒,明白自己并不是一片飘零的叶子,是的,我还年轻。
直到今天,依然清晰地记得四年后的一个春日,我终于离开呆了四年的单位,决定去远方流浪。我的心脏和列车保持着一样的节奏,心情也和窗外的春天一样明媚。原野上盛开的油菜花将我的行程装扮得绚烂辉煌。
不再回头,也没有机会再回头,我知道,我的目标在远方。
直到今天,没有人亲口对我说,你的出走是对的。包括我的父亲,仍然对我的一走了之耿耿于怀。他的心结,今生将不会解开。我丢了铁饭碗,对他,这是永远都不可原谅的错。
我常在一个刹那决定以后几年的走向,我的变化常让一些朋友惶惑。其实,多少年来,我不过一直想做我自己。
我不过是一直在寻找,一个记忆里的天空。我常常看见,那梦中的青鸟,在自由地飞翔,没有一点忧伤。
可是,今天,脑子里突然窜出来这样的念头,想问一下自己,离这个世界到底有多远?我和这个世界,保持着怎样一种距离?还有些什么,是我所不能逾越的。对这个越来越感到陌生的世界,我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和它保持一致的步伐。
今天,当接近不惑之年,反而有了比年轻时更多的迷茫。想问一下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竟然和这个世界渐行渐远。
经过太多太多艰难的选择,我最终成了商人。我几乎忘记了当初所有的梦想,将自己的眼球盯在钱袋子上。我只是知道,我别无选择,因为,生存是唯一的法则。
又有四年的时间,我成了一个赚钱的机器。当债务的压力远去,当我终于可以用一年的时间,挣来需要上一辈子班才能换回的薪水,但是,我的心情并没有感觉轻松。我依然没有得到父亲的谅解,我的世界,仍然会在某一个夜晚突然崩溃。我知道,还有另一个世界,在对我不停地召唤。
那么,到底有多远的距离?我需要多长的时间?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到达那莫测深浅的彼岸?
每天,我打开电脑,我的世界开始和这个世界同步。我在中东不断的爆炸声里,庆幸自己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我听到了非洲饥民的呻吟,为我们终于有了温饱而满足。
可是,我也看到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白衣天使”露出了狰狞的面孔,变成了魔鬼。而我的思维,还停留在《人到中年》里善良的女医生。我也看到了,有这样的老师,将自己的学生扔下高楼摔死;当然,我也知道,在广大的乡村,有千万的代课老师,多少年来,一直生活在贫困线上,默默无语。
我看到了花费三百万元的婚礼,看到了数也数不清的贪污官员在疯狂地捞钱。我知道了有用身体写作的美女作家,知道了还有一种让人惊诧的芙蓉之舞。
我还看到不断出现的所谓“大学”,看到了不断出现的大楼,却看不到大师的崛起。
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一个样子?我该用怎样的心态,去看待它真实的面目?
也许,只不过是我自己错了,这个世界不过是以它习惯的脚步自然地前行。而我,有什么理由,要它因为我而改变?
在如水的月光下行走,我的思绪开始飘扬。不止一次,我要用力拧一下自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的世界,在关掉电脑后,会自然进入另一种状态。
一天的喧哗远去,纷繁的事物远去。我在疲惫后轻松地找回了自己。
我不想再去思考这样大的命题。这个世界究竟和我有什么关系?我为什么要去找一个也许就没有的答案?
然而,我再一次失眠。我在痛苦的失眠中可笑地发现,我的问题又回到了刚参加工作后的四年。不管承认与否,其实,我一直在试图拒绝这个世界。既然不能兼善天下,就只有独善其身。只是,当年的我,可以不负责任地逃开,可以无牵无挂地走,因为,我还可以被原谅,我在不经意间利用了自己的年轻。
今天,我已经无处可逃。我像守财奴一样守着多年打拼积累的商品,我的精力基本被它们完全牵引,我每天要做的是想办法让它们继续膨胀。然而,这有没有尽头?有的话,又是何时?会不会要等到死亡那一天?
我感到了某种恐惧。这种恐惧在十九岁那年就一直存在,那时,我所面对的是不可知的未来。而今天,所有曾经预想的未来并没有实现,我的心却仍然和十几年前一样惶恐不安。
是啊,有一个声音,在不停地追问,我和这个世界,究竟有多远的距离?其实,我清楚地知道,我就身在其中。但也许,我只是想找到一个存在的理由,我只是一厢情愿地想,这个世界会因为我的想法而有一点点的改变。
其实,我的要求不算太高,我不过想看到青的山,绿的草。想在繁华的都市,看到一个个真实的没有经过加工的面孔,以及人们脸上纯真的没有功利的笑容。我只是希望,我们的孩子们有属于自己年龄的歌声,老人们能够在儿女的照料下恬静地享受晚年的时光。
但我知道,我的希望就如同自己当年的爱情,纵然千呼万唤,仍然要落入无底的深渊,我就在那悬崖边久久徘徊,却从来不会听到一点回声。
今天,我就坐在这里,敲打着这些文字。外面的世界依然在飞快地旋转,窗前的秋叶仍在风中起舞。但观看落叶的,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纯真少年。
是的,我怎能知道,我离这个世界,究竟有多远的距离?
20xx-10-27
下篇
纷繁的思绪,会在某一个瞬间,因为一个契机,停顿下来。今天,当翻开六年前的一篇文字,心中一时五味杂陈。
渐渐长大的女儿开始叫我老庄,开玩笑的时候,我叫她小庄。我的父亲,这时自然成了老老庄。这些称呼的演变,对应着生命的轮回。
不惑之年,眨眼间,就在指尖溜走了。今天,对于六年前的追问,我没有感觉到过多的感伤,就这样老去,淡淡地老去,似乎也很好。
每天清晨,在我们家,我第一个起床,随之起来的是母亲,接着是女儿。最后起床的,通常是妻,她睡眠不好,补点懒觉,对她,是最好的休息。
我要骑车上山,到一个幽深的水库游泳,这是我每天的功课,终年不歇。母亲要给父亲做饭,父亲瘫痪在床,已经两年多了。女儿要去上学,上学是女儿的功课,眨眼间,她已经过了十二岁,个头已经和我一样高了。
前天,我还问母亲,我十二岁的时候有多高。母亲说,记不清了,反正没有宝贝高。想想也是,在那个年代,终年似乎吃不饱,一年到头难见腥荤,再说,在那个年代,吃的绝对是绿色食品,没有什么激素之类的东西。因而,对女儿不断蹿高的个头,不知该欣喜还是担忧。
骑车和游泳,多年来,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如果哪一天因事而错过,便感觉浑身不自在。记不清从哪天起,游泳已经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样的运动,每天,大约需要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是我对自己每天辛苦操劳的奖励。
过了不惑之年,有时感觉自己很老了。人生的轮回,是亘古不变的定律,接受它,以恬淡的心态,也一样有欢欣。
就这样老去,与四季轮回一样挥洒着时光,看花开花落,看叶子的萌生与飘落。就这样老去,和那一池碧水感受时间的温度,总希望自己能变作一尾沉默的鱼儿,只需享受水中的自由。
我是寂寞的,在来来去去的路上。然而,这种寂寞,却不属于孤独,绝不是那种让人感觉绝望的孤独。我是平和的,在骑着单车飘飞的路上,喜欢每一个早晨清新的空气,喜欢每一缕自然的光线。我是愉悦的,我发现早晨的光线是多彩的,有着柔和的颜色与线条。
前天,在去山里的路上,偶遇一个故人,突然发现她的头发全白了。多年前,我们曾经是邻居,那时,她还是我所呆过一个医院的护士,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整天风风火火穿行在病房里,浑身有着使不完的劲儿。是什么,让一个人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蹒跚的脚步,全白的头发,这样的场景,离自己不会太远。病榻上的父亲,就是自己将来的写照。
就这样,在一个瞬间,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就这样老去,没有什么不好。没有人能够停留在原处,没有人能够抗拒时光的流逝。
就这样,在一个清晨的瞬间老去,在与故人交互的视线里老去,没有过多的感伤。
有时,我会遐想,如有可能,我应该经常换一个地方生活,永远都去体验新的感觉。这样,就不会在熟悉的人身上,看出岁月无情的痕迹。
然而,我已经过了到处漂泊的年龄,我已经很少追问,我和这个世界,到底有多远的距离。
父亲日益衰老,终年卧病在床,使他有了让我怜惜的苍白。那个经常在阳光的暴晒下,在农田辛苦忙活的父亲不见了;那个晒得黑黝黝的父亲,健康壮实的父亲不见了。对于我当年的数次出走,以及抛弃铁饭碗的举动,父亲的怨恨仍在,却已经没有了责怪我的力气。
父亲节那天,我所能做的,只是再三为他驱赶身边的蚊虫。曾经能干的父亲,连驱赶蚊虫这点力气都没有了。我没有告诉他,什么是父亲节。在父亲的心里,从来没有这些舶来的节日概念。最近,他一直念叨的,是端午。
昨天,老家的小妹和妹夫来了,接走了父亲。父亲老了,一直在念叨着他的家,他每天要和小妹打上二十来个电话,没有别的,就是想家。本来就固执的父亲,在生病后变得更加倔犟。我和妹妹们,只有依着他,尽量依着他,让他的晚年少一点遗憾。
看着妹夫把父亲背上车,看着妹夫摇上车门,看着他们远去,我的心里忽然有点空。父亲从不让我背他,作为父亲,他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自尊。在他的心里,他一直是父亲,只有他背我的份儿,他要一直保留着这份骄傲。
送父亲走时,院前的栀子花正在盛开。
浓郁的花香,将我带回了久违的岁月,忽然就想起了席慕容的几句诗:
如果能在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上,与你相遇;如果能,深深地爱过一次再别离。那么,再长久的一生,不也就只是,回首时,那短短的一瞬。
这几句诗,在手抄后的二十五年,依然清晰如昨。逐渐模糊的,则是当年的爱情,只留下了一丝淡淡的忧伤。人的一生,就如一幅匆匆翻开的画卷,还没有来得及细看,就已经要翻过去了。
父亲在衰老,一天天地迈向暮年;我也在老去,一点点去追寻父亲的足迹。而我的宝贝,却在飞快地成长,这个过程,让我惊讶。
上了初中的女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她清澈的眸子,灵动的身影,常让我想起少年时的自己。
女儿有了梦想,长大了要去澳大利亚放羊。无边的草原,洁白的羊群,成为她不断念叨的话题。女儿常说,爸,等你老了,我要把你接到澳大利亚,和我一起放羊。我说好,爸小时候就放过羊,肯定不会让你失望。女儿就笑,爸,你放过多少羊,不会超过一百只吧,我要放的羊,要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数也数不清。
女儿的梦想,让我重新开始审视这个世界。那个处于南半球的国家,从此,不再是我家地图上一个简单的图标,不再是我当年上学时用来考试的内容,而渐渐变成一个清晰的所在。
梦想有多远,脚步就有多远。只要女儿去努力,她的梦想肯定会实现。对于这一点,我从不怀疑。那么,我和这个世界的距离,也将会因为女儿的梦想而改变。
我是幸福的,陪着女儿一起成长,和她一起,去感知与这个世界的距离。
我在街头行走,喧闹的人群,不再使我的脚步慌乱。
每天,穿行在熟悉的街道,看那来去匆匆的人群,我不再苛求看到多少没有加工过的面孔。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自由与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与梦想。
六年后,我仍在原来的路上,看到的却是不同的风景。生意仍是以前的生意,却有了和当初完全不同的心态。
在商场,我依然像以前一样忙碌。只是在挣钱之外,更多了一份责任的担当。我的存在,不再仅仅是为了谋生。
前天,有一个文友对我说,开个百年老店吧,这也是一个人的价值体现。我说好,那就开个百年老店吧,除此之外,我还真想不出去干点什么。因为他的提醒,第一次,我认识到,我和世界的距离,竟然是这么近。
原来,我一直从未逃离,原来,我一直就在其中。
我在网络中行走,一条网线,将我与这个世界紧紧相连。南海的争端让我担忧,神九的升天让我兴奋,频繁的校车事故,依然让我义愤填膺。最美的老师张丽莉,最美的司机吴斌,同样让我感动。在这些问题上,我似乎仍是当年那个愤青。
不再围观凤姐之流的表演,不再围观那些花费数千万元的婚礼,不再为那些八卦新闻点击鼠标。我在网络中行走,有着自己的路径与选择。我在无数次的寻找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自由。
今天,我在文字中行走,在不停的敲打中忘记了闷热,在与文友的交流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以前,我敲打的,更多是寂寞,是孤独。今天,在键盘上飞来飞去的,不单是快乐的手指,更是难以言传的喜悦。
此刻,我的耳边,萦绕着一首叫做《橄榄树》的老歌,这首歌,在打开一个文友的专栏时,就让我沉醉。那些流浪的岁月,在熟悉的旋律中重新飘了回来,亲切而遥远,真实又陌生。多年后的今天,我已彻底长大,当年的拒绝,已成为过往。那年那月,我在流浪中破解人生的疑惑;此时此刻,我在安居中享受着快乐的宁静。
这样的时光,似乎很好,似乎可以一直这样走下去。在这样简单和美的时光,我和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距离。
20xx-6-21
昆明到贵阳究竟有多远?
2024-06-03 云南新闻网昆明到贵阳究竟有多远?如果乘坐今年年底通车的高铁,仅需两小时。而备受关注的仇和从主政的昆明跌落贵阳受审,用了8年时间。最高人民检察院官方网站3日发布,近日,贵州检察机关依法对中共云南省委原副书记仇和涉嫌受贿案提起公诉。贵州省贵阳市人民检察院起诉书指控:被告人仇和利用担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中共昆明市委书记、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等职务上的便利以及职权和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索取、收受他人巨额财物,依法应当以受贿罪追究其刑事责任。2024年3月,仇和接受调查时,曾有网民斗胆断定,“仇和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在江苏时长期积累的,而不是云南。”但今日最高人民检察院披露的信息显示,仇和的违法违纪行为主要发生在云南任职期间。如今,昆明市区栽种的“仇和树”多数已被连根拔出。当年他说得“树要多,多到城这头到城那头,猴子掉不下来”的豪言恐怕在短时期内难以实现了。仇和在昆明干了什么?2024年12月,仇和带着他的秘书谢新松(已被双开)“空降”昆明,媒体称其为“明星官员”“最富争议书记”“硬派改革者”,许多人的目光纷纷注视着昆明。在此之前,仇和的轨迹一直在江苏省。拥挤的马路、破旧的建筑、随处可见的城中村,刺激着中国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的神经,他决心要改造昆明。有媒体报道,仇和的施政起点,都是由“治官”开始。果不其然。仇和到昆明后不久,在一次工作会议上他发表讲话,台下一位昨晚熬夜的副科长打瞌睡,仇和当场“叫醒”了他。随后,这位副科长辞职。“打瞌睡官员辞职事件”,被一位当地官员解读为仇和整饬吏治的第一步。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张鸣则认为这是仇和在向昆明官员“立威”。“杀鸡儆猴”的真实目的在于,提醒昆明党政官员把注意力集中在招商、城建,创立全国卫生城、山水园林城市这些目标上来。从此,昆明市的公务员开始打起精神来。仇和喊开会,所有人跑步下楼、出门、上车,一个都不敢迟到;女干部随仇和调研,不敢穿高跟鞋,否则跟不上;没人敢关手机,一位局长睡着了,没接到市委办公厅半夜打来的电话,第二天就受到仇和批评;几乎每个公务员都有招商的任务,不少公务员在暗地里怨声载道„„在昆明的4年,仇和将自己当初所学的植物保护专业发挥到了极致。仇和到任后,要求一年内实现种树80万株“视觉补差”,“树要多,多到城这头到城那头,猴子掉不下来”。先是铲除市区内的草坪,改为植树;接着又提出街道绿化三包制,即临街的单位要负责街道的树木栽种、存活和养活,否则予以罚款。同时,密植的思路也被引入。在昆明市最繁华的人民路,仇和下令在已有两排行道树的基础上,再补种一行树木,于是原本并不宽敞的人行道,又被弱小的树苗一分为二,拥挤不堪。当地媒体2024年11月报道,过去4年昆明种下了876万株树,于2024年摘取“国家园林城市”桂冠。戏谑的是,仇和离任之后,张田欣接任昆明市委书记,他爱好种花,要将昆明打造成“一街一景”“四时飞花”“无处不飞花”的花园城市。于是,昆明市民又看到原本道路两旁的树被拔掉,种上各种各样的花。一首顺口溜在手机短信上传开:春城是我家,得闲都来挖,大街有宝藏,围挡要种啥?拔掉仇和树,种上田欣花。上任伊始,仇和还提出“滇池死,昆明亡;滇池清,昆明兴,治湖先治水,治水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治污先治人,治人先治官”的观点,轰动一时。2024年3月,在仇和主导下,昆明确立了滇池流域主要入湖河道实行综合环境控制目标“河(段)长负责制”,仇和自任盘龙江河长,此后张田欣、高劲松也相继接任“河长”。令人唏嘘的是,滇池水质已有改善,而三位河长也相继落马。与此同时,昆明启动336个城中村的改造项目。仇和也曾经向各路商人推介昆明的房地产市场,一时间,全国各路房地产商云集昆明,其中难免裹杂着与仇和熟悉的“关系户”。后面再看,拆城中村或许是为修地铁和二环筹措资金,通过拍卖拆掉的城中村土地和征收房地产税获得巨额财政收入。当时,昆明财政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属于中低水平。修地铁、建二环,钱的问题怎么解决,仇和开始向土地要财政。2024年10月,昆明全面开展二环快速系统改造,将原本三年才能完成的改造工程压缩成一年。二环修建成后,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昆明交通环境。2024年5月1日,昆明地铁1、2号线首期工程开工,同年8月,3号线建设开始启动。按开工当年的人民币市值计算,三条线同时开工并预期完工,至少需要800亿人民币,动工之际资金缺口300多亿。2024年7月1日,远在郊外东站到昆明长水机场的18公里轻轨象征性通车,但没几个人乘它去机场,因为从市区坐公共汽车到东站,再从东站坐轻轨到机场,不如直接坐机场大巴方便省事。时至今日,该条轻轨依然没有和城区连接起来,让独家运营的机场大巴公司赚了个够。而城中村改造项目遗留下来的问题比比皆是,很多问题处于烂尾的状态。绕不开的中豪螺蛳湾2024年3月15日,仇和落马。是年3月17日,中豪商业集团公告,董事长刘卫高辞职。由于刘卫高及其曾任董事长的中豪集团的商业经营,与仇和从政升迁的轨迹交集颇多,刘卫高亦成为焦点所在。仇和到任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成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为320亿元人民币。其形式是借鉴义乌小商品城的发展模式。其实,早在仇和主政宿迁期间,义乌的模式便曾复制过,即投资超过26亿元的宿迁义乌商贸城。而昆明螺蛳湾被全国舆论认为“罕见”。公开资料显示,昆明螺蛳湾最终的占地总面积将达12000亩,超过8平方公里,而昆明市区的总面积仅98平方公里。整个新螺蛳湾的面积将是昆明市区的8%,预计总投资580亿元。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推进并不顺利。2024年11月21日上午,昆明市区大型商业区螺蛳湾批发市场上千商户,因为政府强行搬迁而未给予合理补偿,愤而上街堵路示威。此事让仇和式经济增长与城市改造模式再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在新螺蛳湾项目中主要引发了如下矛盾:暴力拆迁事件,在建设中多次爆发拆迁人员与当地村民的暴力冲突;非法占用耕地问题,这一问题在仇和治下,根本没有成为问题;上万数量的原商户动迁问题,很多补偿和安置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仇和落马后,刘卫高的“中豪帝国”就像多米诺骨牌倒塌一样,相继陷入危机,项目停工、市场搬迁商户聚众闹事、业主围堵售楼部„„而后,事情发生了转机。2024年11月23日,昆明主要领导一行到中豪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创业园小商品加工基地、奥斯迪(昆明)电商园调研,刘卫高陪同调研。沉寂多时之后,这一消息犹如一道闪电,引发消息灵通人士热议。落幕2024年12月,仇和卸任昆明市委书记,升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此后,一贯高调的仇和开始淡出公众视线。2024年3月15日,全国“两会”刚结束不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即在12:55发布消息:“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在已经落马的官员中,和***、***、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比起来,仇和在权力级别上并不显眼。但尽管如此,他的落马仍备受关注,关注程度甚至超过一些已落马的省部级官员。原因就在于这些年来他身上独特的标签:“铁腕改革”—同时也是“违法改革”的代表人物。总结起来,仇和代表了地方权力中“一把手”的威权式改革、治理模式。这个模式充满了“强人”“人治”色彩。一把手的施政空间之大,也是仇式改革成功的关键,却也是批评者乃至一些同情理解者最大的担心。曾有学者说,“仇和的无限权力让人感到恐惧”。仇和的落马,可以解读为:在全面依法治国,以及强化中央政治权威的背景下,存在“人治”和权力不受约束特点的地方威权式改革、治理模式彻底结束了。结语:
2024年伊始,在一波比仇和还霸道的“霸王级寒潮”下,昆明城的“仇和树”悉数不适应。如今走在昆明的街道上,枯萎的“仇和树”多被砍掉或移走,只剩下“秃顶”的枝干,了无春意。今年的5月29日,2024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刚刚在贵州省贵阳市闭幕。再过9天,第四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将在云南省昆明市启幕。云贵高原上的这两座城市相继受到人们关注,而仇和今天又将两座城市莫名的连到了一起。(新闻君编写)
http://bbs.5akm.com/thread-48902-1-1.html http://
10-26
10-26
10-27
10-23
10-26
10-25
10-25
10-25
10-24
10-25
10-23
10-23
10-25
10-26
10-28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