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12-09
12-09
12-09
2024班主任新学期工作计划安排 新学期班主任个人工作计划精选10篇
12-09
2024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 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策划方案5篇
12-09
12-09
最新助理班主任工作总结及心得体会 班主任助理工作心得(六篇)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ADADADADAD
关于知识产权信贷融资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12-09
12-09
12-09
12-09
2024班主任新学期工作计划安排 新学期班主任个人工作计划精选10篇
12-09
2024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方案 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策划方案5篇
12-09
12-09
最新助理班主任工作总结及心得体会 班主任助理工作心得(六篇)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第一篇:关于知识产权信贷融资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关于知识产权信贷融资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范文一、前言初创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初创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应对企业初期企业的生产经营需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关于知识产权信贷融资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范文
一、前言
初创企业,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融资难的问题。一方面初创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以应对企业初期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但另一方面由于与大型企业相比缺乏可供抵押的有形资产,因此想获得银行贷款相对较难。同时内源融资相比外源融资数额较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将眼光转向无形资产抵押。因此知识产权的信贷融资就成为了一个好办法。这种新型的融资方式必然需要一定的政策或担保来推动。本文从理论及国家政策的角度分析,来讨论风险资本的介入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知识产权信贷融资的优势及存在的障碍
早在xxxx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就已经规定了知识产权可以作为权利质押物。但是直到xxxx年,随着国务院颁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才逐渐的在我国流行开来。纵观近几年,我国在xxxx年专利质押金额约为xxx亿元,xxxx年通过专利质押方式获取质押贷款则达到了xxx亿元,相较xxxx年增长了xx%。xxxx年获得xxx亿元,相较xxxx年增长xx%。xxxx年专利质押金额达到了xxx亿元,相较xxxx年增长了xx.x%。xxxx年专利质押则达到了xxx亿元,xxxx年则为xxx亿元。而到了xxxx年,专利质押融资达到了惊人的xxx亿元,首次达到了xxx亿大关。惠及xxxx家以上中小微企业。除了xxxx年出现低微下降,我国中小微企业的专利质押融资工作已经保持了多年连续增长,累计贷款达到xxxx亿元以上。质押贷款总额平均年增长达到xx.x%。尽管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到现在已经初具规模,但是这一融资方式仍有不足之处。那就是由于信息不完全不对称所造成的障碍。这一阻碍多发生在小微企业之中。[x]王丽辉(xxxx)指出,在贷款过程中,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中小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增加了银行的信贷业务风险。银行往往采取信贷配给政策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限制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而银行采用资产抵押放贷,虽然一定程度上解决信息不对称对银行造成的损失难题,但中小企业抵押物严重不足,因此,仍然无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三、风险投资的条件、动力机制及模式
关于高科技企业的风险投资价值影响,[x]赵尚志及张宪(xxxx)认为,涉及的主要因素有:技术、管理、市场与企业模式等。从技术角度,主要考虑的有:企业的技术创新程度。一般来说,创新技术寿命较长,前景较好。知识产权的自主程度。由于国家对专利权的保护逐渐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有着较好的排他性。可以更好地保护新技术产业化。技术更新速度。技术更新的速度越快,越容易维护高新技术市场的垄断性。从管理的角度看,风险投资优先考虑的因素是管理机制。一个好的公司应当有这项对完善的管理体系,使得企业能够更好的进行指挥以及协调。从市场的角度看,风险投资有限考虑,创造市场的能力。这一点上,需要开辟一个新的市场。但只有高科技产品才能够做到,不被市场所淘汰。潜在市场规模。也可以理解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潜力。目前来看科技型企业无疑成长前景是最好的。从企业模式来分析,风险投资喜欢的企业模式为:投资回收期短的企业。风险投资机构由于资金流动量较大的原因,能够快速回笼资金是他们更愿意的。企业规模。企业规模并不是要求企业的规模有多大,利润有多高,而是在企业发展一段时间之后,销售量与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行业特点。撤投资的难易程度。由上面的分析不难得出结论,科技型企业对于获得风险投资方面是有一定的优势,风险投资对于科技型企业是比较倾向的。
四、风险资本的介入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缓解
最近,一种新型的贷款模式,也能对知识产权信贷融资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间接促进科技型企业通过知识产权途径获得贷款,即投贷联动模式。投贷联动模式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与私募资金、风险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用协议的方式确定双方的合作关系,经由投资机构对企业进行评估和投资后,以债权+股权的模式为目标企业提供融资。形成了股权投资和银行信贷之间的联动融资模式,从而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这里以x的安洁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食品安全专业服务商,专门为农牧养殖、食品饮料、超市卖场提供洗消整体解决方案,指挥系小设备,食品检测服务等。同时依托区块链技术,为餐饮行业打造食品安全的科技生态体系。xxxx年末,安洁康以科创驱动,作为洗消民族行业的龙头企业,成为了x银行投贷联动的试点企业之一。x银行在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中,主动与深创投、中加基金、创业邦等金融机构进行交流合作,并通过了解和参与创业企业的相关评选会等,掌握企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收益,最终发现符合条件的创新型荒野企业,并向这部分创新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至此,安洁康通过获得了x银行以及合作机构的认可,步入了资本快车道。发展到今天,安洁康所属的安洁科技在xxxx、xxxx年度营业收入均超过了xx亿元。是比较出名的投贷联动成功案例之一但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是一个全局性、宏观性难题,需要各方齐心协力和协调配合,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倾斜力度,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建设,完善金融环境和服务体系,支持和鼓励多元化融资方式,对中小企业提供差异化的支持和帮助;也需要各类金融机构在实践中摸索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在借鉴国外成熟经验的基础上,找寻适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特色融资路径。更重要的是,中小企业自身需要找准发力点,将内力和外力形成合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x]。岳修奎(xxxx)认为,中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中小企业陷入融资困境的重要原因,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自身具有的价值发现和管理咨询等功能有助于缓解融资双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从xxxx年出台的《中国人民银行信用评级管理指导意见》中规定,对信用评级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从事金融产品信用评级、借款企业信用评级、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进行管理和指导。从而对第三方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及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引导推进作用。同时,第三方评级机构不隶属于任何一边,只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可以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全面客观地对企业的信用及专利价值做出一个公允的评判。从这一点上来看,风险投资等中介还具有引领投资方向的作用。基本所有的贷方投资者都会参考风险投资等中介公司的投资方向。
五、结语与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企业之间是存在着一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但是这一问题可以合理的解决或减轻。一方面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较高的科技水平、较优的知识产权质量获得风险资本的信贷融资,另一方面,随着投贷联动对知识产权融资方面的推广,也能够通过第三方机构的评估以及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不对称。接下来,如果想要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我们还可以:(一)发展特殊的中介机构。目前所出现的中介,大多是由风险投资机构来履行责任。但是现有的评估机构缺乏相关知识的人才,也缺乏评估相关问题的经验。导致评估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一定的差距。(二)建立风险投资信息网络,鼓励制度创新。以前由于网络不够普及,市场与市场之间不能及时有效地沟通,也导致人们对信息了解的不够充分不够全面。资源很难得到合理利用。但是现在,随着xG网络的普及,以前很多问题现在都很容易的得到解决。(三)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尽管我国风险机构投资融资以及专利质押融资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但是与国外一些国家的制度相比仍有差距。这些差距有些是因为国情造成的,有些是由于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造成的。接下来我们可以向一些相关领域较为发达的国家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续完善我国的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维护好民族企业的发展动力。(四)政府应继续积极主动的推行支持风险投资政策,如加大力度减免、抵扣所得税,设立专项基金等政策。
知识产权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知识产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我市整体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由于我市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尚未普及,人们对专利、商标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守法意识较差、法律观念淡薄、有些单位和个人因不了解知识产权的相关法律规定,无意侵犯了合作方或单位的科技成果权益,有的企业对自己研究出来的科技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应受哪些知识产权保护不清楚;有些企业或个人现侵权纠纷后,不是采取法律手段去解决,而是习惯于行政干预,结果导致审查的结果双方当事人均不满意等。
2、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尚未得到有效开展。由于执法人员数量和执法资格等原因限制,发生专利侵权纠纷时只能协助、配合省级知识产权局进行查处,这样不利于专利纠纷的迅速有效的结局。
3、知识产权主管部门与企业有效沟通较少,主动服务不到位。由于体制和人才的限制,我市有关部门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服务有限。知识产权的服务包括政府公共服务和专业中介服务有机结合的服务体系,从这两个方面看,现有的知识产权服务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该市科技发展的需要,与科技强市所要求的知识产权服务水平不符。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汇通易贷
当前中小企业最大的问题是融资难融资成本高。自信贷紧缩之后,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难。上海中小企业34万家,磁选设备仅有10%的企业享受过银行的贷款服务;融资成本高,大量中小企业通过民间借贷,借款利率已高达50%-100%。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只有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平衡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高风险率,从而达到市场平均利润率。中小企业低成本地从银行融资难,的确有国有商业银行不一视同仁地对待国有大企业和民营中小企业的问题,也有缺乏足够数量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小微金融机构的问题,但是最大的问题其实还是市场效益问题。
上海的三个10亿计划肯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中小企业融资,可是能否使这三个10亿像上海市财政局局长所说的“产生10倍的资金杠杆,调动300亿的资金为中小企业服务”,恐怕还需商榷。近日,上海安排落实“三个10亿元”的财政专项资金计划,结合上海银监局近期出台的有关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信贷融资措施,分担信贷风险,助力中小企业融资。上海的助力中小企业融资的计划肯定能够帮助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低成本融资,尤其是在有政府帮助承担一部分风险损失的前提下,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款的积极性的确会有所提高。同时在这项计划下,小型的贷款担保企业也会增多。
国外的大型工程机械租赁企业在与用户签署设备租赁协议时,都会提供一份详细的设备技术状况检查表供客户确认,检查表中参数包括了各项基本的技术指标和易损部位的情况介绍,甚至包括设备照片。客户认同签字后,此表由租赁企业和客户各执一份,作为出租设备技术状况的依据。当设备退还时,分级筛、浮选工艺等水泥设备,承租双方要对设备做全面检测,填写设备技术检测表,之后与设备交付时的检测表进行对比,其中设备的常规损耗,客户不承担赔偿责任。
水泥设备、超细磨、锤式破碎机等石头破碎、石头磨粉设备。超出正常损耗的,客户就要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尤其是一些不带操作手的租赁项目,承租双方事先对设备的情况缺少共识,更没有依据,对设备的损耗情况,双方各执一词,很容易出现纠纷。由于没有事先对设备的完好情况进行记录,鄂破、河卵石制砂等烘干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对设备的非正常损耗情况租赁企业也无法确认,一旦发生设备技术方面的退租纠纷,由于缺乏合同规范,租赁企业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很容易造成损失,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所以,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弃民营中小企业,那些民营金融机构及小微金融贷款担保公司也趋向政府工程和国有大企业,担心的只是挤不进放款的行列。贷款大型国有企业,尤其是贷款政府工程,因为有政府财政担保或者做后盾,其风险几乎等于零,其存贷差率就是它保证可得的利润。反过来,贷款民营中小企业,风险大,但贷款利率则是固定的。因此对银行来说,贷款民营中小企业的利润率明显低于贷款政府工程和国有大企业。不过市场规律依然存在,贷款政府工程、国有大型企业仍然比贷款中小企业利润高得多;虽然贷款中小企业的风险损失有了部分补偿,但毕竟还有风险损失要支付;而新增的小型金融贷款担保企业依然会趋向政府工程、国有大型企业。
文章来源:/
谁的“武林”?――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电视运营 来源: 作者:
谁的“武林”?――知识产权视角下的电视运营
尹伟
内容摘要
本文以河南省电视台“武林风”被抢注为例,对电视媒体商标被抢注的原因、后果及应对方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针对节目制作、创意保护、品牌塑造等问题从知识产权的角度予以论述。
关键词
商标抢注
节目移植
资源挖掘
品牌塑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愈发强烈,电视媒体借此契机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但在电视媒体取得良好收益的同时,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品牌被抢注、栏目被移植、盗播他人电影等。究其缘由,可能有些属于快速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经历,但大部分却缘于对知识产权的淡漠。电视媒体作为新兴的娱乐咨询机构,核心资产就是节目的版权,其对知识产权的依赖程度不言而喻。
一、商标抢注
近年来,商标抢注作为新兴的事物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在各类媒体纷纷报道抢注现象、剖析产生缘由的时候,不曾想后院起火,抢注的黑手已经伸向了媒体:知名报刊、央视传媒、节目名称等被他人注册为商标待价而沽!《大风车》被抢注在儿童食品、服装及玩具上,《东方之子》、《焦点访谈》被抢注在白酒上、中央一套被抢注为安全套商标、中央二套被抢注为内衣商标、《艺术人生》被抢注为避孕用品商标、春晚被抢注为安全套商标。
这股抢注之风来势汹汹,地处内地的河南省也未幸免。河南电视台的“武林风”被抢注就是一例。《武林风》自2024年开始运作以来,节目态势一直处于上升阶段。2024年“武林风”商标成功注册,然而注册该商标的并不是河南电视台,而是商丘的一位商人。在电视台与其交涉过程中,商标所有人开出了200万元的转让费,最终河南电视台无功而返。
作为一档名牌栏目,被抢注本身已经说明节目的无形资产的价值。对栏目而言,被抢注所引发的后果短时间内不会显现,但以后对栏目衍生产品进行开发时,就会出现侵犯他人商标权的问题。
九十年代后期,我国电视业迅猛发展,受当时条件限制,业内惯常采用移植国外优秀栏目的方式制作,形成有制作无创新,后来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消化、吸收、创新,然而,仅注重对节目人力、资金、技术等有形资产的投入,却忽视了对无形资产-知识产权的保护。
商标一旦别抢注,在被抢注商标类别范围内,被抢注者有三种选择:
1、放弃该商标的所有权,2、化巨资赎回该商标的所有权;
3、向抢注者每年支付商标许可使用费。
根据法律规定,河南电视台可向商标评审委员会申请撤销该注册商标,这是唯一花费较少而可以改变整个被动局面的选择。
建议谨慎采用赎回的方法,一则花费巨大,二则助长了抢注的风气,变相助长了侵犯他人在先权利之风。即使放弃这个商标,也不要去赎回它!电视作为公共媒体,是社会舆论的风向标,在遇到侵权时更需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而不是消极的赎回。
一档节目从策划、到正式播出,期间投入的资金以数十万计,而一个商标注册却仅不足2千元,通过两个反差巨大的数字,可以说明抢注节目名称的丰厚利润。最近有一则这样的消息:湖南教育电视台2024年力推的拳头品牌栏目《湖湘论坛》未播先热,由于制作理念的“高层次、高起点、高定位”以及主讲嘉宾“学术超男”易中天、岳麓书院院长朱汉民、湖南省作协主席唐浩明、超级畅销书《湖南人凭什么》作者周兴旺这一阵容的强大和豪华,该节目开播前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作为电视湘军为摆脱“庸俗”之名向“高雅”看齐的第一档大型文化类电视专题节目,《湖湘论坛》的栏目名称已被他人抢注,这导致湖南教育台不得不紧急改名,已经录制好的几十期节目也只得重新更换背景和LOGO。
之后,《湖湘论坛》栏目组紧急开会讨论,在听取了多名专家意见的情况下,最终从《湖湘之子》、《天下湖湘》、《芙蓉论道》、《风流人物》等数十个备选名称中确定改名为《湖湘讲堂》,由于有《湖湘论坛》遭抢注的前车之鉴,《湖湘讲堂》提早对相关商标予以了防御注册。
二、节目移植
一直以来电视节目制作遵循这样的模式:“内地学港台、港台学日韩、日韩学美国、美国学北欧”。
1997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模仿香港的《综艺六十分》、1998年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借鉴台湾的《非常男女》、1998年中央电视台的《幸运52》借鉴英国BBC的《GO BINGO》、2024年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借鉴英国的《百万富翁》。
2024年底上海东方卫视《舞林大会》在全国热播,再一次引发了电视节目侵权之争。作为英国BBC同名节目《Dancing with the Stars》(与明星共舞)内地版权的引进方北京世熙传媒公司发出了律师声明:未经本公司的授权,不得擅自制作、播出与《Dancing with the Stars》(与明星共舞)相同或者近似的电视节目。
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知识产权保护争论已久,但如何保护至今却没有一个现成的案例。2024年北京台的游戏类综艺节目《梦想成真》被大量剽窃、移植,制片方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寻求专利权保护,却被告知电视节目专利申请尚无先例予以拒绝。转而向版权局申请著作权登记,再次碰壁。这是国内首次以知识产权对节目进行保护,最终以失败告终。
知识产权由著作权(版权)、商标权、专利权等构成,我们试以这三种法律来分析:
我国《专利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指的是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该法律规定对某些事项不授予专利权:科学发现、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等,综艺节目所要保护的策划创意恰恰属于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所以综艺节目申请专利行不通。
商标是商品或者服务在市场流通过程中区别于他人的一个标志,如我们的身份证一般,起区别作用。而节目被移植后只要稍加改动另起名称,就会变成另外一个节目,所以用商标的形式对节目本身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
著作权保护的对象作品,即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具体到综艺节目,对节目中的背景图案、音乐、歌舞、文字稿等可以保护,而对移植现象中最根本、最需要保护的策划创意、编排等因其具有无法复制的特征,得不到著作权的保护。
至此,对综艺节目的知识产权保护看似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侵权严重却无法维权。如果我们抛开主动保护,会发现在知识产权领域还有一个被动保护的武器――反不正当竞争法。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以维护市场经营者公平、诚实信用的商业道德为立法宗旨,制止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由于移植者违背诚信原则使用他人的节目,必然使他人收视率下降,从而导致广告收入等利益减少,构成不正当竞争。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用不正当竞争这个武器对综艺节目移植现象予以保护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三、资源挖掘
电视媒体的盈利来源于三个方面:广告、收视费、衍生产品开发(节目版权再开发的收入)。在我国,电视台主要依靠广告来维持生存,各地电视台显示业绩的唯一指标就是广告收入,其次是固定的收视费,最欠缺的就是衍生产品的开发,如音像、书籍、节目版权许可等收入。国外大型电视媒体衍生产品开发收入最高可达到总收入的50%。而在内地,做的最好的是央视,但其衍生产品仅占总收入的0.5%。两个数字对比,差距巨大。而差距产生的原因就是对电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及知识产权的保护。
电视传媒业是文化产业,属于著作权范畴。笔者认为,电视台的核心资产就是知识产权,是那些已经播出的电视节目,这座金矿远未被发掘出应有的价值。
电视媒体应当注重对自创节目的保护,电视台可以设置一个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建台以来所有节目予以收集、整理,对相关节目进行综合评定并予以分级,重新制作包装后由专业公司进行推广销售。电视媒体节目制作及资源挖掘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应贯穿于节目制作始终:创意策划,所以参与人员签订严格的《保密协议》,无论节目最终是否出台,对商业秘密必须保护,节目一旦确定上马,相关知识产权编制成网:在相关商品类别中商标注册;向著作权管理部门申请节目形式版权登记。节目发行播出后,对市场进行检测,发现侵权行为,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积极进行维权。
四、品牌塑造
电视媒体有先天的、无可替代的传播优势,本身拥有许多知识产权属性的商业标识,只要稍加运作就会成为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品牌。
具体到河南电视台,一方面对于台标及文字(大象图形及“河南电视台”文字),在申请商标注册的同时,向版权局以美术作品予以登记。台标及文字作为对外通用标志,在拍摄现场、主持台、笔记本电脑、舞台、背景等广泛使用。这样以来,以优秀节目的播出来强化台标的品牌价值,从而提升电视台的整体水平。
另一方面对品牌因素如节目名称、标志等进行知识产权的保护,扩大品牌知名度,借助品牌来吸引广告投入,使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体现知识产权的商业价值。
现在国家日益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谁拥有了知识产权这个武器,未来必将成为行业的“武林盟主”。“武林风”被抢注吹响了电视媒体知识产权保护的号角,“武林”之争,最终体现的是对知识产权价值的攫取。电视媒体应当加大对核心资产的保护,尽早结束“有制作无创新,有创新无产权,有产权无保护”的现象,通过对知识产权合理的开发利用,拓展电视媒体更大的盈利空间。
―――此文被河南省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评为一等奖。河南知识产权律师网(www.feisuxs 广播产业发展与知识产权 中广网 2024-02-24 [打印本页] ]推荐给朋友] [字号 大 中 小] [关闭]
摘要:版权是知识产权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广播产业是重要的版权产业,广播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版权。在当前广播发展遭遇瓶颈的情况下,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是有效提升广播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当前国际国内大背景下的知识产权环境给广播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广播业界应给予充分正视,采取有效对策,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本文针对广播产业发展中涉及的主要知识产权,如节目著作权、广播电台权利义务、商号权、商标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进行分析,并就下一步如何在现有知识产权框架下提升广播产业发展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广播产业版权产业知识产权知识
广播产业作为一种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经济,也是版权产业。广播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法的规范,知识产权只有依托于广播产业这个版权产业核心之一才能有效实现。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是解决广播发展瓶颈的重要措施之一。当前国际国内大背景下的知识产权环境给广播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广播业界应给予充分正视,采取有效对策,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一、相关概念简述
1.知识产权与版权产业。
知识产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自然人通过智力劳动所创造的智力成果,依法确认并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性、时间性和地域性等特点,各国无不通过立法对知识产权进行规范。纵观世界各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不论其所宣称的立法目的如何,都有一个共同的基本特征,即经济的特征。《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圈定的知识产权范围:版权与邻接权;商标权;地理标志权;工业品外观设计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未披露过的信息(商业秘密)专有权等。其中,版权是一重要方面。版权又称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版权从有关创作活动完成时起,就依法自动产生。
版权产业,是指有关个人或行业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享有版权的作品有关,并直接或间接受版权法律规范的产业。这些产业主要包括书籍、报刊、唱片、音乐磁带和音像制品的出版业,电台、电视台和卫星广播业,计算机软件业,以及有关的销售业和制造业等。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早在1977年就开始使用“版权产业”概念。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2024年制定的《版权产业的经济贡献调查指南》,对美国的概念、基本框架进行吸收,2024年发布时将“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基于版权的产业”(Copyright-Based Industries),又根据与版权相关性的程度区分了4个子类型,即核心版权产业、相互依赖的版权产业、部分性版权产业和非专门的支持性产业。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包括出版、音像、戏剧;广播、电视与电影;广告、软件及数据处理等产业。核心类版权产业无疑是最重要的版权产业门类,是衡量整体版权产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的主要参照。
2.创意产业。
版权产业在有些国家也称“创意产业”或称“文化创意产业”。1997年英国成立“创意产业领导小组”(CreativeIndustries Task Force),以规划作为经济驱动器的“创意产业”,是世界公认的明确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首创者。明确将知识产权作为创意产业的核心部分,将知识产权从一个法律框架挪移到了产业经济学的框架之中。
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和强融合性特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从上可见,版权产业也是文化创意产业,是知识产权的核心组成部分。广播产业是重要的版权产业,广播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版权,是知识产权。
3.广播产业。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广播业属于服务产业;从法律角度看,广播业是重要的版权产业。广播产业是相对于广播事业而提出的,是广播属性在当代的本质体现。广播发展的快慢、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广播产业发展如何。广播产业的营利模式主要有三个方面:广告经营、节目生产销售和市场服务。目前,我国广播广告收入一般占产业总收入的80~90%,其他收入所占比例就不言而喻了。其实在广播产业营利模式的三个方面中,节目生产销售是核心,不仅支撑着以“内容为王”的整个广播播出,而且严重影响或决定着广告的投入和市场服务的提供,而所有这些都最终依托在知识产权上。广播产业链延续发展只能以节目的开发、转让和服务为基本,这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支撑。
二、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是广播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国家战略推动需要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工作。
我国十分重视知识产权问题。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为提升包括版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024年国务院制定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知识产权战略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实施的成功与否将决定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最终走向,这也必将对我国的广播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广电总局关于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任务分解方案中提出16项任务,明确了今后广播影视知识产权工作的重点,为广播知识产权工作指明了方向并明确了任务。2024年11月10日国务院公布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是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举措,对广播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2.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是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2024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在当前要着重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这为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广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为此,广电总局出台了推进广播影视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新举措,其中大部分内容都涉及到广播产业发展与振兴问题。因此,大力发展广播产业,就必须重视并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据中国广告协会的统计,2024年~2024年,全国广播产业广告收入连续8年平均递增22.4%。据官方统计,2024年中国广播广告收入72.6亿,而美国的广播产业市场规模达到200亿美元,日本22亿美元,英国24亿美元。与美日英相比,我国广播产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的差距主要在基于版权的节目开发利用上。我国广播发展还没有形成以版权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发展市场,版权产业的意识还很弱,版权法律规范尚需要进一步完善,节目交易存在法律风险。因此,有必要通过版权规范,明确权利,完善节目经营机制来完善市场。通过节目的版权规范化管理,将其中的权利特别是财产权利关系厘清,从而使节目市场健康发展。
3.国际社会经济贸易对我国知识产权提出挑战。
我国加入了一系列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公约,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条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保护录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经许可复制其录音制品公约》《世界版权公约》等。加入WTO后,我国不但要按照《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的要求高标准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和WTO成员国就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问题产生的争端,还要在WTO框架内解决。2024年12月,世界贸易组织上诉机构做出了令中国放宽影音品进口限制的最终裁决,这对我们提出更多更新的挑战,需要以智慧去应对,更需要通过发展,以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去应对。广播产业发展,广播要“走出去”,会涉及到大量音乐和其他录音制品,以及其他作品的知识产权问题,亟须我们加强研究,综合应对。
4.制播分离等改革对知识产权规范管理提出新要求。
最近广电系统正大力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改革。为深入推进制播分离改革,总局已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要求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部分省级、副省级电台电视台为重点,着力在影视剧、影视动画、体育、科技、娱乐类节目领域,积极稳妥地推进制播分离改革。改革需要解决机制体制问题,更应该解决好知识产权问题。制播分离改革对于改变广播电台单纯的自制自播模式,降低节目成本、提高节目质量,转换运营机制,壮大节目内容生产能力,扩大版权交易,增强广播电台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建立完善的版权所有权制度、开发使用制度和版权交易制度,才能形成完善的节目市场机制,才能创造出更多精品节目,发挥节目的最大效益。
三、在广播产业发展中涉及的主要知识产权
1.广播节目著作权。
著作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的总称。广义的著作权分为著作权与邻接权两大块。一是作品创作者的权利,另一是作品传播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又被称为邻接权,包括表演者权、音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广播节目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都应当受到保护和尊重。在广播节目制作、播出、改编、交易时要严格分清权利的归属。
根据《著作权法》及《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广播电台有权禁止未经其许可的下列行为:将其播放的广播转播;将其播放的广播录制在录音载体上以及复制录音载体。该权利的保护期为50年,截止于该广播首次播放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当然,广播电台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也应履行相应的义务,如不得损害被使用作品和原作品著作权人的权利;播放他人未发表的作品,应当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对于已发表的作品,则无须经其许可,但必须支付报酬;播发已经出版的录音制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但应当支付报酬,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具体按照《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规定执行。
2.商号权、商标权保护。商号是生产经营者的营业标志,体现着特定企业的商业信誉和服务质量。商号权是指企业对自己使用的营业标志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商号权体现在广播上就是全台的品牌定位。品牌建设,是提升广播影视软实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增强广播影视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对于知名的广播影视企业可以寻求商号权的保护。对广播产业来讲,商标权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于知名的广播作品、广播电台和广播节(栏)目,应该尽可能地寻求商标权的保护。对包括台标在内的台内各部门标识进行注册,防止不法分子抢注、侵权。
3.信息网络传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表演或者录音录像制品的权利。《文化振兴规划》强调要发展新兴文化业态,支持发展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影视、数字多媒体广播、手机广播电视,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服务。现在各级电台都在全力推进新媒体产业发展。新型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新旧媒体的不断融合,使广播节目在网络上的广泛传播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广播节目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4.商业秘密、反不正当竞争。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被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对广播电台来说,随着产业向纵深发展,会积累很多非常有价值的经营信息,如经营方法、产销策略、客户名单、广告标底等,都可能因采取必要的商业秘密保护而带来效益并在同行业中保持领先。反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随着媒体产业化的发展,媒体竞争会日益加剧,不正当竞争不可避免,我们应提前研究,早做准备。商业秘密、反不正当竞争等都是广播发展中保护产业发展知识产权的重要手段,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四、如何在现有知识产权框架下提升广播产业发展竞争力
1.贯彻国家战略,提早布局,制定广播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规划。
深入学习,结合单位实际研究有关知识产权规划。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知识产权的哪些内容与单位有密切关系,并按照关系密切程度排序;二是对单位长期以来知识产权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优势和差距,分清轻重缓急;三是立足单位现实,结合单位发展战略,制定知识产权长远规划及实施步骤和措施。总体上应围绕着单位知识产权工作,全面提高单位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增强单位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最终达到推进广播产业科学规范高效持久发展的目的。
2.制作精品节目,充分运用,提升价值。
(1)制作精品节目。要根据节目类型特点做好专题服务类、综艺益智类、广播剧类、广告类等节目的开发工作,制作有版权价值的精品节目。虽然电台没有电视、电影节目(片)那样的视音效果,但广播节目仍有自身的特点,不仅有特殊的节目类型如音乐、综艺专题节目等,更为关键的是广播节目成本低、完成快,从投入产出看广播仍有优势。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出精品,并在制作过程中厘清各种版权关系,为版权交易奠定基础,对促进广播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节目交易与节目后开发。广播节目的交易需要集中化、专业化,需要培育、开拓市场,也可采取广播联盟会员制等形式进行节目交易。节目后开发利用是再制作和对外转让实现节目价值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对于专题节目非常重要,对于其他媒体的再利用也很重要。
(3)新媒体节目开发利用是发展方向。这里有两个方面:一是现有节目直接用于新媒体播发,主要涉及到信息网络传播权问题;二是对原有广播节目进行剪辑,制作成适合新媒体播放的节目,如手机广播节目等,从而形成新的版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
3.倾力打造全台、频率、节(栏)目品牌。
(1)整台包装打造名台。这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仍有很大差距,这与我国的广播电台频率多及块块管理密切相关。在西方有些国家,在每个地方只做很少频率,集中力量办好某一专业频率,然后按地区推广是很常见的做法。由于块块体制我国很难实行,但以后随着广播影视的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的调整或许会有改变。2024年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面向社会征集台标设计,目的是建立代表全台整体形象的“龙广”品牌,这就是整台包装宣传的重要措施。如果打破行政层级和地域的限制,全台品牌的效果就会凸现。
(2)打造频率和栏目品牌。因为频率、节(栏)目名称具有十分重要的识别作用,因此许多广播媒体都精心地为自己的广播节(栏)目取一个既具有深刻涵义,又有鲜明个性特点的名字。各级广播电台不仅倾力打造,而且大都能够注意保护,努力通过商标注册和驰名商标进行保护。湖北楚天广播电台《事事关心》节目,经过长达3年的注册之旅,终于拿到了商标注册证。其商标涵盖的服务项目包括无线广播、电视广播、新闻社、有线电视播放、电子邮件、电子公告牌等10项。2024年5月,山西交通广播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出申请,要求对《出门早知道》《交广传真》《我为车狂》等10个节(栏)目注册商标,并最终获得成功。
4.加强媒资管理,完善制度建设,贯彻付酬要求。
(1)加强媒资管理。媒资是媒体资产的简称,主要是指媒体单位基于知识产品形成的资产。据了解,各级广播电台都有规模不一的节目资料库,以中央电台为例,其节目资料库中保存有自建国初期至今录制的各类节目,包括有中外音乐、曲艺、文献、音响、配乐等九大类,总数量达到近40万个,其中有很多是已经绝版的艺术珍品和文献资料。投入巨资将这些节目进行数字化转储并进行版权登记和对新制作的节目进行及时版权登记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是媒资实现价值的重要前提。目前中央电台正在建设的数字版权综合管理系统将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推进知识产权管理的各项制度,如版权信息管理、版权权利管理、版权合同管理、版权规划管理、版权日常事务管理、版税支付管理等。
(3)贯彻付酬要求。2024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录音制品支付报酬暂行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广播电台播放录音制品,将有三种付费方式供选择,作为约定或者协商支付报酬的基础。这对广播电台版权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也为进一步提升版权管理水平提供了契机。广播电台要进一步提高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版权保护意识,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提升节目版权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有效地实现版权权利人和使用者的利益平衡,并兼顾好公共利益。对此,不仅需要全面研究,综合分析,拿出科学合理合法的贯彻方案,还要充分利用法律、行政和技术等手段,积极进行维权行动,维护自主知识产权。
5.加强内部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知识产权工作需要专门机构负责,更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配合。广播电台应通过培训等各种措施不断提高全体职工对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尊重知识,崇尚创新”的创新精神,“公平正义,诚实守约”的法治精神和“合作竞争,互利共赢”的竞争精神,以此加强广播电台内部整体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知识产权文化是一种先进文化,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有助于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树立创新理念,有助于让创造的源泉涌流、创新的热情焕发,有助于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下加快推进广播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中国广播杂志2024年第2期)
商业银行事业部组织架构运营优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商业银行因深陷多层级、多部门组织架构下经营管理效率缺失、反应迟缓导致商机丧失的困境,对诸如投资银行、贸易融资、小微贷款等新业务,多通过成立独立利润中心,赋予人权、事权、财权的独立运作,以实现业务垂直管理,希望以此摆脱传统业务的历史包袱,干净彻底地进行业务拓展,利润结算。那么,结果是否真如管理层的良好初衷,笔者拟通过个人在某城市商业银行微小金融事业部的亲身体验,阐释银行事业部制组织架构存在的利弊问题。
一、事业部制的运营优势及存在问题分析
1、纵向运营管理效率提高与横向沟通成本加大之间的矛盾 商业银行一般根据业务类型在总行设臵相应部门,如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办公室等;再根据区域规划设立分支行,如北京分行、上海分行、广州分行等;分支行视业务规模大小再进行子部门或下级分支机构配臵,从而实行矩阵式管理。该组织架构下,既有产品、服务及政策的实施、调整及新产品的开发均需要层层审批,耗费高额内部沟通成本,上下标准化运作也需要较长时间,管理链条偏长。即使各家银行不断优化授权机制,但从根本上仍难以解决该难题。
事业部则与此不同,它们大多被赋予封闭式的业务权限,即从整体层面上的制度拟定、产品设计、业务规划到个案层面上的市场营销、风险控制到后续管理、收益实现,多在部内完成,有较全面的业务自主权。因此,在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时,反应灵活,能快速调整现有产品及业务流程,并因地制宜设计新产品,重新安排业务团队的战略部署,在纵向管理上的运营效率大幅提高。
然而,对事业部而言,单一业务的纵向管理效率提高与横向管理效率低下可能同时存在。原因是,事业部所辖业务仍然需要风险管理部、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信息技术部、办公室等部门在风险控制、业绩考核、人力资源配臵、系统设计优化、行政事务处理等方面的督导与支持,也需要其他业务部门及分支行在客户资源、网点机构等方面的配合与共享。
对任何一家商业银行而言,如未形成全面的事业部组织架构,少数人及少数业务组成的事业部难免被视为“少数民族”,其财务独立核算、独立绩效考核容易被其他部门及支行员工视为少数利益群体,在全行战略安排、资源配臵、工作轻重主次排序方面处于弱势,常因让位于统辖全行公司业务、零售业务、会计管理业务的大部制机构而与市场机遇失之交臂。尤其是对国内商业银行而言,事业部制管理模式尚在探索阶段,层出不穷的新问题让中后台业务支持部门应接不暇,而总分制业务模式下工作量大多满负荷运转,最后容易导致事业部形成“三不管”地带,横向沟通成本提高。
就以某城商行制定考核计划为例,为不影响全行工作大局,计划财务部每年会先制定公司业务条线、零售业务条线及各支行的任务指标、考核方案,经过上下反复磋商,一般正式结果在三、四月份公布;再制定小微贷款、投行业务、金融市场业务等事业部的考核计划,因人力资源及高管层时间有限,根据利润贡献度再进行排序处理,五、六月份才最终完成事业部制考核计划,此时考核期已过一半,时不我待,各事业部只能在下半年进行业务突击,科学、客观考核机制无从发挥。
此外,作为独立的利润核算及风险控制中心,小型的事业部尚可依托总行其他部门完成诸如行政、统计、人力、系统开发、风险控制等行政、内控事务,但是,对于三、五十人甚至数百人的大型事业部团队,无疑类似于一家分行进行管理,需要设臵岗位对接总行有关部门,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同属总行层级,与其他部门在管理从属关系上也就相应复杂化,导致管理理念不统一,部门之间互相推诿的情况时有发生,沟通成本过高。
2、业务专业化运作与业务整合之间的矛盾
事业部制管理的另一大优势在于业务团队的专业化运作。因部内员工都专注于某项业务的开展,无论平常的工作经验积累还是业务培训,都以之为轴心运转,团队快速实现专业化。例如,某城商行的微小贷客户经理仅负责拓展小额贷款业务,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研究当地微小贷市场、制定营销计划并付诸实施,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调整,同时精细化学习微小贷风险控制知识、调查沟通技巧等,业务专精度大幅提高,私人银行、投资银行、金融市场业务等事业部制管理的部门也与此类似。总分制管辖下的对公或个人客户经理则大不相同,他们因同时身负存款、贷款、贸易融资、中间业务等多项指标,以致分身乏术、业务不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偏弱。但是,鉴于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事业部的考核指标主要建立在小微贷款、投资银行、金融市场等单项业务基础上的利润完成率,其他诸如存款、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项目较难全面进行科学计价,致使事业部缺乏交叉营销的动力。分支行及其他业务部门与事业部不能产生营销互动、收益共享,人为造成内部机构间板块分割,不能有效整合既有客户及网点资源,反而更多地造成事业部与分支行争抢客户的混乱局面。
针对此情况,部分商业银行采取业务截然划分的形式予以解决,即按照客户类型、业务品种或授信金额划分事业部与分支行的业务受理界限,互不干涉、互不侵犯。如此安排造成的结果是,具备业务权限的事业部缺乏客户资源,另起炉灶进行市场营销,而拥有客户资源的分支行不具备业务操作权限,缺乏推荐的积极性,人为造成市场资源浪费,客户流失。为鼓励双方合作,实现客户资源在事业部与分支行之间流转,管理更为科学化的商业银行通过将业务环节细化分解、内部资源逐一定价,来保证分支行信息推荐、资金留存等与事业部业务操作、客户维护之间的收益共享,从而将既存网点、客户资源与事业部的专业化运作相结合,民生银行在这方面走在前列。
即使如此,事业部因为多集中办公,要通盘了解各区域的经济特征、客户特性、企业关联度、行业经济等,常常显得鞭长莫及,不谙时务,对市场细微变动觉察力迟缓,仍需要借助当地分支行力量。然而,分支行因为肩负其他任务指标,大多自顾不暇,对该类难以科学计价的软信息或隐而不报,或因计价不合理而失去汇报积极性。除此以外,擅长专业服务的事业部团队需担负起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的任务,这对 业务人员的从业经验、学习能力、思维智慧,均是一项重大考验。对于微小型客户事业部逐一交叉营销成本过高,而分支行因信息不对称对接能力有限;对于大中型客户,事业部因缺乏来自各类产品管理团队的持续、快捷的支持,以及传统文化维系的本土人脉资源支撑,主要依靠少数稀缺型技术骨干维系既有客户资源,而新兴高素质的业务团队成长尚需时间,造成人才断层。长期发展的结果是难以迅速扩大业务规模,或仓促扩容后客户服务质量下降,现实与事业部成立之初的主观愿望相悖。
总体来说,事业部作为新型组织架构,曾备受各家商业银行青睐,对它的高效及专业化运作寄予厚望。所以,小微贷款、私人银行、投资银行等新兴业务大多以其为载体,在成立之初一路绿灯通行,垂直管理及专业运作的优势十分明显。但是,缺乏传统网点及客户资源支持的事业部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类似于无源之水,难以实现管理层预期发展目标。此时,要么进行更大胆的变革,将所有业务事业部化,建立科学的内部资源定价机制,要么让事业部职员携带技术回归分支行,建立总分制管理。相比之下,后者操作较容易,不用伤筋动骨,是商业银行选择的常规路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银行的事业部制到最后无疾而终的原因。
因此,笔者认为,在综合性服务、个性化体验、区域特征明显的银行业,分支机构及客户资源对商业银行生存及发展至关重要。诚然,没有一种组织架构形式足够完美到解决所有问题,事业部制及总分制各有利弊,全业务条块分割之后的事业部制其实不过是废除行政区划后的总分制变种。相形之下,总分制因长期发展、不断完善,制度设计更为成 熟,各分支机构如神经末梢延伸到各个角落,紧紧抓住区域客户维系银行的生存土壤。这些,都是总分制的优势所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可以通过技术平台及流程量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并通过技术培训及强大的后台专业团队支持,为客户经理提供一线营销服务,从而承接事业部之利而祛除事业部之弊。
2024 年9月11日
10-26
10-26
10-27
10-23
10-26
10-25
10-25
10-25
10-24
10-25
10-23
10-23
10-25
10-26
10-28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