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帮助中心

  • ADADADADAD

    家访关注另一道风景

    家访关注另一道风景[ 9号文库 ]

    9号文库 时间:2024-10-24 12:45:47 热度:0℃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简介:

    第一篇:家访关注另一道风景家访——关注的另一道风景在全市开展的“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中,郑场镇中心小学的联系点——徐鸳村,是学校领导、老师重点走访的村级之一。经校委会研究决定,该村的走访任务由我、程书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第一篇:家访关注另一道风景

    家访——关注的另一道风景

    在全市开展的“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中,郑场镇中心小学的联系点——徐鸳村,是学校领导、老师重点走访的村级之一。经校委会研究决定,该村的走访任务由我、程书一主任、郑明老师三人共同完成。

    走访之前,我们三人通过人文、书报、网页等不同的形式,对徐鸳村的方方面面有了一个框架了解,并商议了访问中要特别关注的四大主题,即: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家庭的教育,关注“三留”现象(老人、妇女、儿童),关注徐鸳的民生。本文要叙的主题为:关注徐鸳的民生。

    走访过程中,我们按照“关键是要取得成效”的目标,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三农”新形象的工作主题,将活动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深入走访座谈,了解徐鸳村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通过近一个多月进村入户与干群的亲密接触。我们摸清了徐鸳村民当前的热点、难点,具体表现在“路、绿、涧、水、地”五大话题上。

    一是“路”。徐鸳一组、二组有一条唯一通往临村的(北通普庆,南连蒋河)千米碴土路,它承载着两个组120户490多人每天的出行。同时,还负有一个2024头养猪场的饲料运输任务。就是这条主干道,两边的路基与村民的台基相连,平时,村民圈舍、厕所、橱房的脏水不停的流入路面,晴天蚊蝇满天飞,雨天污水遍地流,过往群众一手捏鼻,一手提裤,苦不堪言。

    二是“绿”。徐鸳四组、五组之间有一条约一公里的“Z”型路,这几年通过干群的努力,路面硬化虽已解决,但行道两旁的绿化因无资金亦让干群十分犯愁。三是“涧”。徐鸳村六组39户,162人,有稻田79 亩。一直以来,稻田靠约600米的土涧供水。土涧浸泡后,经常崩裂漏水,导致涧头稻田浊浪滔天,涧尾稻田干枯无水,造成有的农户秧苗受淹,有的农户秧苗缺水,这样既耗电费力,增加成本,又加剧村民间的供水矛盾。为了缓解此问题,今年,支部与村组共同努力,争取到了国拔折款近8万元的成品供水“U”型槽资助,但村民又苦于无辅助资金购买黄砂、水泥加固焊接。

    四是“水”。雨季本是浪漫迷人的。但对于徐鸳村七八九组(杂居)的部分村民而言,却是眉头紧锁,担惊受怕。因为该处是新农村建设的聚集地——老街新迁。由于此集镇正处于重新规划与兴建之中,全街下水道设施几乎为零。加之该处地面原本较低,街巷破旧,排水不便,往往下小雨就满街积水,下大雨更是污水溢流甚至倒灌入屋,有居民风趣地说:“小雨满街水,大雨水入屋”。还有的居民说:有时离家外出,或晚上睡觉为怕雨水入屋而提心吊胆。

    五是“地”。徐鸳村2708人,1938亩耕地。人均耕地只有7分多一点。土地的分包依据还是按九十年代初期的政策施行的。新的土地政策出台后,部分农民由过去的不愿种地变为今天的争着种地,由过去的放弃土地变为今天的要回土地,新的土地矛盾十分突出。为尽快解决土地分包中出现的新问题,让耕者有其田,提高土地利用率,最大限度增加土地附加值,合理有序调配剩余劳动力,广大村民纷纷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实行全村第二轮土地流转。

    要取信于民,关键是要服务于民。走访结束后,对于徐鸳村民当前的五大话题,我们走访教师,一是向徐鸳村支部专题汇报,并会同有关部门作好协调沟通工作。支部书记丁进平坦言:我们将根据走访教师的意见,用实际行动加大落实力度,有步骤,分批次地答服村民的话题。二是向学校党支部专题汇报。为解徐鸳村燃眉之急,以校长刘天文为首的一班人进行多次研究,决定筹集5000元捐给徐鸳村民办些当务之急的实事。

    ※ 相关连接:

    徐鸳村因村内辖小集镇徐鸳口而得名。

    徐鸳口坐落于郑场镇东南部。东南濒襄河,与天门市的张家越隔水相望;南邻毛嘴镇横口办事处;西北距郑场镇4公里,地面海拨30.2公尺,主街呈南北走向,长近0.5公里,常住人口2024多人。

    徐鸳口原名时家咀。清康熙五十五年丙辰(1716)、时家咀溃口,难以修复。据传,当时新上任知县姓徐,他亲赴溃口处,目睹情景,万分焦急。此时,突有一阵狂风将其乌纱帽吹落水中。他叹曰:“莫非老天责我无能复口,保民耕耘,今天要我祭口!”于是回衙同夫人商量,要以身殉职。

    当时他同夫人来到溃口处,陈设香案,祷告上苍。祭毕,夫人抢先投水。正待徐纵身时,被身旁人拽住。此情此景,时人感慨至深。于是群策群力,很快堵口成堤。为了以资怀念,将“时家咀”改名“徐冤口”。后来人感到“冤”字不吉祥,改“冤”为“鸳”。其意思是徐知县为解除民难,失掉了鸳鸯良侣。

    ※走访教师诚愿:

    ①愿在外工作、创业成功的徐鸳籍有识之士回家建功立业!②愿有意到徐鸳投资兴业的各路企业家实地考察!

    这里机会多多!实惠多多!

    ※走访教师手记:

    ①家访是家校协作比较好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我们认为,家长访校、家长学校、校园开放、家长信箱、家庭教育热线亦是家校协作的好办法,亦值得重视与推广。

    ②只有真正进村入户,才能看见农民朋友; 只有真正俯首弯腰,才能贴近农民朋友;

    只有真正在田间、地头与农民朋友聊聊,才能关注家访的另一道风景!

    第二篇:鹦哥岭上另一道风景

    鹦哥岭上另一道风景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雷锋哥哥用最朴素而感人的话语教会我们奉献意识,与此同时,鹦哥岭上也有另一道风景向我们诠释着奉献和梦想的真实意义。

    鹦哥岭位于海南省中部,是华南地区连片面积最大的热带原始雨林,全球生物多样性热带地区……自2024年以来,这里陆续吸引了27名来自各地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他们走进大山,开展研究,帮助村名发展生产,在辛勤耕耘中实现美好梦想和人生价值,成为了这片绿地家园的开拓者、建设者和守望者。

    他们以崇高的理想、踏实的作风向我们诠释着真正的鹦哥岭精神“志存高远、胸怀广大、心无旁骛、学以致用”,以此鼓励我们坚持奋斗,不懈付出。

    同时,我佩服他们身上所有的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佩服他们能一直默默坚守在梦想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佩服他们能抵住外界的诱惑,在平凡且艰苦的岗位上为社会、民族、国家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值得我们深思。记得,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奋斗。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是一个人能充满信心地朝他理想的方向去做,下定决心过他所过的生活,他就一定会得到意外的成功。”

    泰戈尔曾说过:“危险,怀疑和否定之海,困扰着人的小岛屿,而信念则鞭策人,使人勇敢地面对位置的前途。”不管前方会有多少苦难,只要有理想就可以前进。

    所以,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就应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就像鹦哥岭的小伙子刘磊一样。因为理想,他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选择了自己的梦想的道路前行;因为理想,不顾前方险阻,奔向鹦哥岭。即使前方布满荆棘,他也不退缩止步;即使前方艰难险阻,他也丝毫没有退却之意。而实践证明,刘磊的选择是正确的,是明智的,是令人钦佩的。他基于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选择了一条光明大道,选择了一份光荣而伟大的事业。他就是我们青年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他就是我们青年大学生心中的一座理想的丰碑。自此,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我们首先要明白拥有坚定地理想信念是有为青年最宝贵的品质。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努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在人生的关键时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终身奋斗。

    江泽民同志曾这样评价青年大学生:“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有希望,未来的发展就有希望。”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应该从自己做起,点滴做起,带动身边的同学,大力发扬鹦哥岭精神“志存高远、胸怀广大、心无旁骛、学以致用”,像那些自愿奔赴边疆、西部或深入一线、基层,或扎根农村、厂矿或投身军旅、远途的有为青年大学生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自觉奔赴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为实现民族的独立、人民解放,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终身。

    第三篇:7.触摸数学教育的另一道风景

    触摸数学教学的另一道“风景”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周卫东(210018)

    “数学主题拓展教学”是“常州市蒋守成名师工作室”在“小学数学发展性阅读”专题研究中提出的教学主张。这种主张与我们平常所了解的“组块教学”、“主题式教学”、“题组教学”等相近的教学实验或教学主张颇为相似,但又“和而不同”,细细地研读和品味,就会感受到它透晰出来的缕缕由里而外的清新气息和学科意蕴。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学生懂数学、爱数学,对数学怀有敬畏之心和热爱之情。数学教学不能只停留在知识和方法层面,而是要深入到数学的“腹地”,用数学自身的魅力来吸引学生。“主题拓展教学”正是从学科教学的使命出发,全力实现自身的教育学意义。

    “主题拓展教学”是面向数学的教学。它打上了深深的学科烙印,散发出浓浓的“数学”味道。首先,它侧重于着力引导学生发现每一个数学规定、数学现象背后蕴藏着的深邃的数学原理、数学历史和数学文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背后所依附的上位元素,让数学主题拓展教学的过程成为儿童领悟数学思想、感受数学文化、培植数学素养、养成理性精神的过程。其次,它整体构建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主题”被赋予了特殊的范围和含义,可以是一道名题、一个规定、一种现象、一个数学猜想、一首诗、一种工具,一位数学家、一个核心概念,但这里众多的“一”绝非是包罗一切与数学有关的所有概念,而是由若干个有“亲缘”关系的知识点叠加、揉杂而成的“一个”复合体。其内容密度高、容量大,以主题为核心进行超级链接,连成链,织成网,形成块,聚成球,由点到面,由面到体。比如以三角板为素材加工而形成的主题“神奇的三角板”,涉及的知识点是极其丰富的,包括“探索角的奥秘”、“探索边和面的奥秘”、“了解三角板的历史”、“旋转三角板而成的立体图””、“三角板的延伸”等等,学生沉浸其中,可以了解三角板的前身后世,探索三角板包摄的数学内涵,感受由三角板所带来的神奇魅力。

    “主题拓展教学”是为了儿童的教学。首先,它指向儿童的思维。它的核心 1

    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形成结构化、系统化的思维方式;它的目标是从最接近学生的起点出发,走向最远的终点,打开学生思维之窗;它的实施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最有分量的收获,打开学生主题智慧之窗。其次,它指向儿童的生命成长。“主题拓展教学”不定位于某个知识点的掌握,也不拘泥于多高的达成度,“成功失败均有收获,酸甜苦辣皆有营养”(霍金)。比如“有趣的数学猜想”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数学猜想过程之后,引导他们走进哥德巴赫猜想的世界、在游戏中享受冰雹猜想、探究四色猜想等等,此时的教学已远远超出了知识教学、常态教学的界面,全力锁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是否感悟了适切的思想方法;在关注学生是否养成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关注是否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等等,而这一些,是与当下课标(2024版)中提出的培养愿景(“四基”和“四能”)是相符合的。可以说,“主题拓展教学”正是基于儿童的数学学习现实,着眼于儿童的思维发展、生命成长所进行的一种有意义的探索和实践。

    “主题拓展教学”是面对现实的教学。学数学好比吃核桃,核桃仁美味而富有营养,但要砸开才能吃到它,数学教育要研究的,是如何砸开核桃吃到核桃。因而,改造数学使之更适合于教学和学习,是数学教育者为自己提出的任务。课改以后,数学教学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但种种有悖课改宗旨的现象还屡见不鲜,比如“掐头去尾烧中段”式的课程开发、“重现象解释轻本源探寻”式的课程实施等等。而“主题拓展教学”就是针砭时弊而进行了一种有效探索。每一个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都有一段奇特的构思、惊人的故事和偶然的创用趣事,都是一部动人的历史,因而,“主题”的提炼可以让师生了解这些鲜活的事实,明白这些知识从哪里来,往哪里去,而这一些,依靠常态教学是难以做到的。“主题”的综合性必然带来它的探究性。毋用讳言,一蹴而就、唾手可得的学习是不具备“主题拓展教学”意蕴的,从这种教学主张诞生的第一天起,它的教学之路必然要与研究、探索、挑战等特质相伴。它没有完整、系统的知识可以迁移,更没有现成的学习模式可以套用,只有学习者在经历摸爬滚打、山重水复等过程之后,才能品尝酸甜苦辣的真味,体会柳暗花明般的意境。

    第四篇:家访心得体会:倾心关注 走进心灵

    家访心得体会:倾心关注 走进心灵

    家访心得体会:倾心关注走进心灵

    进入12月份以来根据我市教育系统《双帮双联》家访工作安排,我们XX小学对家访工作进行细致分工,每个小组安排班主任为组长,同时配备一名任课教师,分为12个小组进行了家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所有人员利用中午和下午放学时间深入每个家庭,与家长们促膝交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学习环境,给家长提供学生在校的一切表现情况,让家长充分掌握学生的优缺点,帮助学生制定完善长远的学习计划,同时家校共同督促和监督,努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有幸参与了本次家访工作,谈一下个人的家访体会。

    在此次家访中,我校各班选择了典型的代表,即学业成绩优秀、学业成绩中等、以及学业成绩差的学生进行家访。在学生家里坐一坐,聊一聊,老师的一句嘘寒问暖的话语,一个流露关切的眼神,有时就等同于脚下的距离。家访就是教师与学生家庭的零距离接触,是心与心的交流,走进学生家庭,就似一股淙淙的小溪,流进孩子的心田,必然激起孩子心里的浪花。在孩子的心里,在孩子的眼里,老师的话是“圣旨”。

    通过家访,我们也感到家庭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体会到:首先,要给孩子一点时间。据了解,各班多数学生家长在经营生意或忙于生计,比较忙,到家时孩子已经睡了,有空时也只是随口问一声“作业有没有做好了”。给孩子一点时间,和孩子多作交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学习的重视,体会到父母的用心良苦,这对孩子而言,无疑是极好的鞭策。其次,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吃点“苦头”。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家长对孩子溺爱有加,只要孩子开口没有不答应的。家访中发现一学生,几乎天天花钱,真是“不赚钱不知赚钱苦”。家长应有让孩子吃点苦的意识,多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孩子的要求也不能有求必应,有时也得让他们尝尝“被拒绝”的滋味儿。另外,和睦温馨的家是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摇篮,家长一定要为孩子创设温馨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访中通过与很多家长交流,绝大部分家长非常重视教育,而且也有很多的教育方法和经验,在家访中我们一一记下,作为我们今后工作中加以借鉴吸取的宝贵财富。但当我们听到家长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情急躁在家里经常训斥孩子,或者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再给孩子布置过重学习任务时,我们委婉地指出其不良影响,适时纠正不好的教育方法,教给家长一些因材施教的方法,同时,帮助家长树立孩子教育的信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老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象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精神折磨。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给班主任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要关注班级里的优等生,更要关注那些调皮捣蛋,看似顽劣不化或是心理有问题的孩子。

    深入到学生的家中,聆听着家长的话语,感受着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期望,作为老师,明显感到肩上的担子重多了,孩子的教育,不仅是我们的工作,也寄托着多少家庭的希望,也影响着孩子一生的成长。通过家访,我们认为作为老师,一定要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增强工作责任心,增强工作的使命感。以真诚去探望家长,倾心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逐步走进学生的心灵,教育这条路很远很长,家访让这一路的风景更美。

    第五篇:另眼看义和团运动(最终稿)

    另眼看义和团运动

    作者:陈卫民 蒙淑芬

    摘要: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因传教士在中国的暴行,反对外国侵略的义和团运动爆发了。封建专制统治者非但没有支持,反而加以狡诈而恶毒的欺骗。在中外势力相互勾结绞杀下,义和团运动成为了那一时代的牺牲品,甚至对义和团运动残酷地扣上农民暴动的帽子。但从长远的角度看,义和团运动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对我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产生深远的影响。从精神层面角度看,义和团民那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情怀深深影响后代的革命者,成为了革命家的精神支柱。

    关键词:反帝国主义 义和团运动 清王朝 外国资本主义国家

    建国以来,史学界对义和团的评价一直都是争论不休、各执一词,而国内史学界对义和团运动的舆论大概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认为义和团运动是一场震撼世界的大农民运动,是顽强而英勇的反帝国主义的斗争,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组成部分,是近代中国第二次革命高潮。二是认为义和团愚昧、残暴,残害无辜的外国人之外,也直接造成许多无辜的中国民众受害,把义和团看作迷信及暴力的象征,更对义和团运动扣上农民暴动的帽子。以上两种观点从某个程度上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研究义和团问题的趋势,显示了史学家的一种历史意愿和倾向,过于强调了民众的反叛理念,并没有实事求是地反映历史真象。对此,我对义和团事件以当时人们所记为依据进行新的解读。

    一、是势所必然还是人为兴起

    1894年,甲午战争战败,使人民再一次认清清廷的积弱。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传教活动疯狂扩张。传教士或教徒为了与教堂有关的目的而尽力篡取产权,致使自耕农和佃农的土地日趋减少,温饱问题无法解决。然而基督教徒为了传教活动竟拒绝出钱修缮庙宇,或拒绝对村庄节庆及其他宗教祭奠等负担费用,这无疑是对村民精神上的打击。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希望的村民们,精神世界也被泯灭。[1]78致使人民与传教士的民族矛盾进一步加深,到了战火一促即发的地步。而清政府官员却从不插手干预,人民为了自保,纷纷加入民兵团体等民间小团体。而且清政府一直有一个传统看法,贫瘠的偏远地区不值得去管理,但为了要证明这块地是清廷的河山之一,为了维持一个表面的秩序,清政府感觉自己不得不与民兵团体,其他自卫和武术组织,甚至有时要和土匪队伍合作,因此民间团体发展的飞快。更何况,在当时,自然灾害频发,使人民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因种种矛盾的堆积,人民觉悟到唯有奋起反抗才能自救救国。而山东则是矛盾激化最严重的地方。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交,德国强占胶东湾事件终把这炸弹引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运动-义和团运动就此展开。这是中华民族面临民族危机,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所爆发的一场排外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是在爱国旗帜下掀起的,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和影响,给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记。造成义和团运动的原因固然十分复杂,而深层的根本症结在于两点:一是“民智之过陋也”,即民智未开,民心多虑。北方人简单朴质,缺乏普通教育,耳目濡染只有小说与戏剧两种观感,戏剧仍本于小说,就是说平民百姓从小只接受小说教育。二是“生计之浅薄也”。北方人民,生活困乏,谋生之途太仄,稍一不谨,往往不能自振,以至于失业,不足以维持其旦夕之命,便产生冒险乐祸。[2]102然而清朝末年我国正处于内外穷困的危急存亡之秋,在中外势力勾结的残酷绞杀下义和团运动成为了那一个时代的牺牲品,义和团运动的成就也随着其失败而渐渐模糊,因而对义和团运动的成就众说纷纭,说法层出不穷,而直接扑面而来争议更是喋喋不休。有人说,反帝国主义的义和团运动是胜利的,对我国当时和今

    后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有人说,义和团运动是打着“反帝国主义农民运动”旗号的农民暴动,是注定走向灭亡的。就我个人而言,我们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从政治层面和表面证据来判定义和团运动的成败而忽视了义和团运动在思想上更深层次的影响以及对我国近现代发展历程的深刻内涵。因此,义和团运动真的是一场农民暴动吗?义和团运动真的是注定失败的吗?

    二、所谓的“农民暴动”

    1900年四、五月间,义和团冲破清朝统治阶级的弹压和严禁,扩展到直隶全省,并且扩张到京城附近的时候,慈禧和帝国主义各列强就都共同面临着一个严重的危机,而腐败的清政府为了向洋主子献谄媚,竟把枪头指向同流中国血的义和团人民。五月二十二日,裕禄派往涞水镇压义和团的马队统领杨福同,在激战中竟被拳民杀死,慈禧得讯立即调聂士成准备分两路夹攻,他自己率领的一部分官兵,从天津乘火车出发,转道丰台南下,义和团得知消息,只好动手,连续焚烧高碑店涿州,琉璃河,长辛店,卢沟桥,丰台等车站,拆毁路轨,截断电线,并且进而袭击京津铁路,使聂士成军主力无法前进。打败了慈禧重要的一次进剿部署。手无寸铁的拳民因为一颗爱国心走在一起,他们没有武器,没有统一组织,有的就是不败的意志。面对着豺狼虎豹的清廷进攻,他们唯有从拆路轨,炸车站等交通路线来阻断自恃拿着先进武器的清军的进攻,他们并不是暴民,并不是为了泄恨才炸毁路轨。而是为了他们起义的胜利,为了他们的自救,这是没有办法中最好的办法。义和团只是活跃在民间的秘密结社,宗教结社和民团的部分组织,以一种若有若无、虚无缥缈的宗教信仰为精神依托、以“仇教”“灭洋”为旗帜,他们没有纲领,只是松散的民间组织,他们只能凭着“以动制动,以暴制暴”的方式前进着,这虽然是被动的,但对于当时处于劣势的他们,也只能选择这样。

    三、逼迫清政府“宣战”

    义和团民一方面是忍受着清政府的残酷镇压,另一方面则是面临着帝国主义列强的苦苦相逼。五月三十一日,美、英、意、俄、法、日等国军队三百三十七人携带机枪从天津乘专车进入北京,其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在大沽台登陆增兵,这样一来更是刺激了中国人民反帝的愤怒情绪。而慈禧却派遣那桐、许景澄前往杨村,说是“劝阻”西摩尔军不要进京,实际上是看看洋主人派来的“缓兵”这时开到什么地方?火力是否强大?以便估计它的到来会对全局起到什么作用。没想到那、许二人出城没多久就遭到义和团的拦截,被迫退回京城,这个情形也使慈禧明白了形势的严峻,加以西摩尔军被义和团的阻拦不能进军北京城,这更是逼得慈禧走投无路。强大的义和团以十万余众和凛然正气,已经使清政府措手不及。逼得清政府必须做出选择,“宣战”或“投降”。加上帝国主义的列强威胁,慈禧终于向十一国宣战了。这虽然是一个幌子,但是对于义和团来说,却是一次大的转机。更是给拳民打了一针强心针,虽然义和团备受清廷的压迫,但是拳民仍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他们仍单纯的相信中国人肯定会帮助中国人,他们是兄弟,不应该自相残杀,他们为了打倒洋鬼子,始终还保持着清苦的日子,“每日三日饭,夜间席地而睡,最苦。”现在慈禧的战书,清政府已不直接镇压义和团,义和团发展的更加之快,影响更加深远。士大夫、有识之士、一部分清军也加入了义和团的反帝运动。全国人真正感染到反帝爱国的情怀。拳民誓言“我的最终目的是把洋鬼子打出去,并不是为了对付几个奉教的,我相信将来的中国人,一定会将欺负我们的洋人打出去。”这是一场把近代中国此伏彼起、连绵不断的反洋教斗争全面推向高潮,并演化成一场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波澜壮阔的正义战争。拳民那强烈的爱国情怀致使每一位中国人心中都刻上“国土不可侵犯”的印记。正因为拳民那令人寒蝉的爱国之情也让帝国主义各列强明白他们不能瓜分中国。这就是拳民的胜利,它为以后的革命争取了更长的时间。赢得了战争胜利的准备。

    四、命悬一线的殊死搏斗

    心怀鬼胎的帝国主义各列强畏惧义和团民那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和高昂的爱国热情,以帮清政府剿匪为借口,八国联军进军北京城,使馆卫队在一庙枪杀团民30余民,列强的肆虐无忌的血腥屠杀,激起了中国军民的极大愤慨。[3]155从6月12日起,义和团开始焚烧外国教堂和部分洋行。从6月15日起,义和团和部分清军想樊国梁所主持的西什库教堂发动了攻击。6月16日,义和团焚毁前门大街大栅栏老德记西药房。而慈禧的“宣战”只是宣而不战,荣禄的武卫军开上去,把义和团与使馆隔开,枪炮齐鸣起来,炮无实弹,枪是朝天打,只要拳民冲上前去,武卫军就回手枪杀义和团,这就是清政府所谓的“宣战”,在这种情形下,义和团民并没有放弃。看着洋鬼子的“顺利”直捣北京城,义和团民手持大刀、长矛、木棍、抬枪和步枪,以庄为单位,以坛口为建制,以各自的大师兄为统领,从四面八方杀向战场,男女老少齐上阵,高喊着“扶清灭洋”的口号,一批人倒了,一批人又来了,冲进血与火的硝烟中。正因为这种“打不死”的精神,帝国主义各列强深感“尚含有无限生气的四万万中国人民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亦逐渐认识到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加之列强间重重矛盾,从而打消了原单凭武力征服中国的幻想。”虽然义和团运动在中外攻击中以失败落下帷幕,但是义和团那以爱国之心,四方响应的精神却打败了“绵羊”似地清政府和“豺狼”般的帝国主义侵略者。使他们在以后的行动中不敢在贸然行动,最终采取了“以华制华”的政策。把帝国主义各列强“瓜分中国”的想法扼杀在摇篮里。为中国的命运赢得了一线生机。

    五、重新诠释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夹在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入侵的隙缝中艰难地成长起来的,在人民同教徒的斗争中,官府屡次偏袒教会而压抑民众,“最恨和约,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肆虐同群。”且那些入教以后的不法之徒依然我行

    [4]28我素,这更增加了民众的仇恨。这些情况,让运动把外国教会当作了最大的敌人。因此我们不能单纯凭义和团的这些表面的破坏性而妄自下结论,给义和团运动扣上农民暴动这顶大帽子。事实上,义和团运动始终没有偏离其反帝国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性质,然而,义和团作为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组织上表现涣散。义和团在运动初期就没有形成严密的组织,也没有统一的旗号,更没有统一的信奉。自发性的起义让各地的民众没有结成联盟或者只是简单的联合,这就造成了在组织战斗时,往往目标不明确,最后酿成了滥杀无辜的恶果,这也就成为了农民暴动的显著特征,但这并不意味着义和团运动其本身存在着农民暴动的性质,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局部的暴动并不意味着义和团这个集团就因此而带有暴动性质。他们以坛为单位,在笼统的排外口号下活动,他们的旗号有“反清灭洋”、“扫清灭洋”、“反清扶明”、“保清灭洋”、“灭清灭洋”等,各自信奉着各自的[5]65神,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因而,局部的暴动只能说明地方各坛的指挥者管理不当。还

    有,由于团民中部分成员有些来自地痞无赖,他们加入义和团的目的只是为了发泄他们的私人恩怨,杀人放火,无所不为。还因为慈禧下令招集大批义和团民众,并且国家给与财政支持,所以,一批义和团民众随即大量聚集在天津、北京,他们大都是一些背弃了义和团运动本身的反帝国主义和爱国主义性质的乌合之众,最后由于清政府的赏赐不多,而民众又多,所以,没有得到赏赐的便公开抢劫,在此过程中杀害了大批无辜人民。因此,我们绝不能像我国古代的连坐法那样来对此野蛮的衡量义和团运动这一个相对松散的、集团性的农民运动。

    纵观我国历史长河,对于这个集团性的、反帝国主义的和爱国主义的农民运动仍然存在着其不可否认的历史功绩。义和团运动的高涨虽只持续了几个月,但其威力及影响却震撼世

    界。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之一,是它将反对宗教及八国联军入侵与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相结合起来,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孙中山充分肯定义和团的这一巨大历史贡献,指出义和团的革命行动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野心和气焰,迫使其不得不改变侵华的政策和方式。“外国人初次打败中国、和中国通商以后,以为中国很野蛮,没有用处,想自己来瓜分中国。及遇义和团之变,中国人竟用肉体和外国相斗,外国虽用长枪大炮打败了中国,但是见得中国民气还不可侮,以为外国就是一时用武力瓜分了中国,以后还不容易管理中国,所以现在便变更了方针”,各国于是“变其政策,不倡瓜分,而提议保全支那之领土,开放支那之门户”;自辛丑和约后,列强“政治上和武力上的侵略便放松了些,经济上和财政上的侵略却加紧起来。从前对于中国官吏是一味的恃蛮逞强,如今不然了,留心的寻着一个傀儡,颠之倒之,无不如意”与“得心应手”。义和团运动作为一次失败了的农民反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当然不可能完全阻止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的行动,但它表现出来的坚毅勇敢精神,却迫使列强当时不敢、也永远不能瓜分和灭亡中国。对于此甚至连八国联军的头子、德国元帅瓦德西也承认。他在日记中曾叹道:“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在其瓜分梦呓破灭后,只得推行其以华制华、保全中国的侵略政策。义和团的又一历史功绩,是它以血的教训令清廷完全暴露出残民媚外的反动本质,从而激发了国民救国的热情,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风潮的到来和高涨。

    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虽已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其御悔抗敌的精神将永远照耀着华夏大地上的每一个中国人。更激励了一批又一批志士仁人为中国革命事业而奋斗甚至献身。弹指挥间,义和团运动已被轮回了一百多年,其历史功绩被历史的长河冲刷的模糊不清,人们也渐渐开始怀疑其在历史上的成就,但只要我们放下传统的观念,义和团运动未必就是失败的,更不会是一群地痞流氓组成的农民暴动。

    参考文献:

    论文集.义和团运动史讨论文集『C』山东:山东齐鲁书社 共608页

    孙其海.八国联军侵华纪实『M』北京:北京华文出版社 共379页

    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共339页

    戴玄之.《义和团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共209页

    (美)黄冠华.《寻找正义》『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 共285页 『1』 『2』 『3』 『4』 『5』



    家访关注另一道风景.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热门标签: TAGS1 TAGS2 TAGS3 TAGS4 TAGS5
    ADADAD
    热门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