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会员大促合集:QQ/爱奇艺/京东PLUS/腾讯/百度网盘/迅雷抄底价来了!
12-09
优派推出新款24.5寸电竞显示器:FHD 300Hz屏首发899元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2024年最新劳动节趣事作文题目 劳动节趣事作文350字(五篇)
12-09
12-09
2024年土建工程国际竞争性招标合同条款解读 国际竞争性招标程序(三篇)
12-09
12-09
ADADADADAD
领悟
双11会员大促合集:QQ/爱奇艺/京东PLUS/腾讯/百度网盘/迅雷抄底价来了!
12-09
优派推出新款24.5寸电竞显示器:FHD 300Hz屏首发899元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2024年最新劳动节趣事作文题目 劳动节趣事作文350字(五篇)
12-09
12-09
2024年土建工程国际竞争性招标合同条款解读 国际竞争性招标程序(三篇)
12-09
12-09
第一篇:领悟《小儿垂钓》领悟《小儿垂钓》这首古诗,流传自今,很多人都觉得它很有趣,你觉得哪里很有趣?听老师读,自由读(同桌交流)交流:1.小孩钓鱼的样子很有趣。头发乱蓬蓬。(师:你抓住了外形的趣,“蓬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领悟《小儿垂钓》
这首古诗,流传自今,很多人都觉得它很有趣,你觉得哪里很有趣?听老师读,自由读(同桌交流)
交流:
1.小孩钓鱼的样子很有趣。头发乱蓬蓬。
(师:你抓住了外形的趣,“蓬头”写出了农村小儿的顽劣淘气,真是野趣十足啊。)
2.他的动作“侧坐”有趣,他不像大人坐好,而是随心所欲,(师:你抓住小孩的动作来体会,写出了小儿垂钓的悠闲,无拘无束。)
3.“学”这个孩子一本正经地学,故作老成。
(师:你抓得很好,这个孩子一本正经地学,故作老成。多有意思呀!)
4.“草映身”也有趣。孩子很小,草都把他的身子掩住了。
(师:如果是大人,哪有“草映身”的趣味呢。)
5.指导读: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多悠闲、天真的孩子,谁来读给我们听一听?指名读。
这儿草木茂盛,是个钓鱼的好地方。谁还想读?指名读。
还有哪些有趣的情节?
1.“遥招手”很有趣。别人来问路,他只招手不说话。
(1)创设情境。(这是为什么呢?)
师:小孩在河边一动不动坐了很久,哎!还没钓到一条鱼。他透过清澈的河水看到一条小鱼慢慢游过来了,眼看就要上钩了,这时远处有个人路过这里,发现了这个钓鱼的男孩,于是向他问路。如果你就是这个钓鱼的孩子,会怎么办呢?这样吧,咱们来演一演,现在你们就是这个专心学钓鱼的孩子,把你们的钓竿都拿好了。我就是那个问路的人。
2.模拟表演。
师自言自语:我跟老朋友已多年不曾见面了,这次应邀,特来拜访。可是几年不见,这道路跟村庄都有些变样了,我都不认得路了,这如何是好?得找人问问才行!(师用手张望)奇怪!远处有一个小孩蹲在草丛里干嘛呀?我来问问他:喂——小朋友——,到xx村怎么走?
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打量一番)问:大家怎么都不出声呀?指名说。
预设1、我的鱼儿快上钩了,你不要大声说话,吓跑了鱼儿。
师:你招手时,眼睛盯着鱼竿,是一个神情专注钓鱼的孩子。
预设2:你走近一点,我小声告诉你。
师:你招手后,做了一个“嘘”的动作,可见你钓鱼之用心。
预设3:你等一下,我把鱼钓上来了再告诉你。
师:你钓鱼的同时,不忘告诉我,你是一个热心的孩子。
3.看多有趣、机灵的孩子呀!一个“遥招手”写出了他的担心,写出了他的认真、专注。加上动作再读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小儿,专心致志钓鱼而不应人的样子是多么有意思,诗人看了情不自禁地地笑了,(指名读)是呀,正是小儿的天真、活泼、专注打动了诗人(指名读)
小儿的这份野趣、乐趣、情趣,便是难得的童趣。(齐读)
来,我们学着诗人的样子,一起赞叹小儿自由自在的生活,一起感受他的天真可爱、认真专注。(齐读)
小儿垂钓
教学目的:
1.逐字逐句理解《小儿垂钓》的意思,体会钓鱼的孩子的天真、可爱。2.学习生字“钓、蓬、遥、稚”,理解“蓬头、稚子、垂纶、侧坐、莓苔、映、路人、借问、遥、招手、鱼惊、应”的意思。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诗题 1.导入诗题 2.理解诗题
(二)理解诗句 1.朗读全诗
2.回顾方法:我们怎样理解诗句(读诗→释词→调序→解句)
(三)总结练习
1.指导朗读、背诵。
2.根据这首诗,想象出一幅画。3.教师总结。
(四)巩固练习1.形近字组词
钓()稚()遥()钩()准()摇()2.多音字组词
3.读下面诗句,先解释划线的词语,再解释诗句意义。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背诵《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案例:
师:小孩正在专心致志地钓鱼,行人匆匆走来向他大声提问,他心里会怎么想
生:这么大的声响会把鱼儿吓跑的。
生:千万别再叫喊了,不然我就捉不到鱼了。
生:我应该做个手势让行人不要再叫喊了。
师:如果你是那个小孩,你会对行人做什么手势(请学生边演示,边说说手势的含义)
生:(做摆手的动作)让行人不要叫喊了,免得惊吓了鱼儿。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开,不要打扰我钓鱼。
生:(做手指向外甩的动作)让行人走近说话,这样就不会影响我钓鱼了。
师:你认为课文中的那个小孩做的是什么手势
生:那个小孩做让行人走近的手势,行人走近后轻轻地回答他的问题,这样就不会吓跑鱼儿。
生:我也认为这样。小孩子愿意回答行人的问题,只不过不想惊吓鱼儿,所以让行人走
近说话。
生:我想那个小孩应该先摆手让行人不要大声叫喊,再招手让他过来轻声说话。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不会把鱼儿吓跑。
师: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评析]
孩子的灵魂嫩如面粉团,不当心碰它一下,你的指纹就印在他的灵魂深处。随着他的年龄增长,那指纹就发展成脑组织纹路,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这位教师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出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学生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别董大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3.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
懂得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挂图和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同学们,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习上或生活中有过失败的经历吗?面对失败,你当时是抱着怎样的态度呢?
(请学生说略)
是啊!世界上没有人一生从不失败,从来不会遇到困境。(板书:面对困境)
面对困境,有的人怀着一种忧伤,把失望和气馁刻在了人生的底片上,而有的人接纳失败却像捧起一本书,倾注一种自信和智慧的目光去阅读,而后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
二、自选短文,初谈感受。
同学们手上拿着的一首古诗、三篇短文,都告诉了我们同样的道理,老师每读一次,都会被里面的故事所震憾、所感动。我想,这么好的故事应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课前这几篇短文大家都读过了,现在就请你选择一篇你感受最深的文章,再把它读一读,特别是那些感动你的话,多读几遍。读好后请你谈谈你的感受或理解。
(学生交流,从学生的答案中板书。)如:自信、不气馁、乐观、接纳失败、积极面对人生、靠自己、不向逆境低头等等。
说得真是太好了!同学们,面对困境我们是应该(学生读——板书。)
听了大家刚才的交流,谈的大多是自己对三篇短文的理解,而老师在读这些文章的时候,恰恰是《别董大》这首诗给我的感受最深。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别董大》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中,到底是什么感动了老师,或许你读着读着,你也被深深地感动。
(出示古诗:《别董大》)
(学生读)
三、简介背景,研读“雁”字。
通过刚才的读,大家已经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谁在哪里送别谁?(高适在塞外送别董大)
高适?高适是谁?(学生讲:高适是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ǎo)(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人。
因为官至散骑常侍,所以又称高常侍。他的诗大多反映边塞生活,诗情奔放。作品集为《高常侍集》。)
董大?多奇怪的名字啊?你能说说吗?
(学生说: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我记得这样的称呼在王维的一首古诗中也出现过?(见机点拔:那首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
对,是——《送元二使安西》,这里的“元二”就是?(在家中排行第二,所以他为——元二。)
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当时分别时的环境。读了诗以后,你了解到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分别的? 板书:()的环境)。
(请学生说)你读得可真仔细。
后两句是高适在临行前对董大说的赠言。你能从诗中找到根据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是高适对董大说的?
(学生说:是从“君”字中看出的,因为“君”在诗中就是您,指董大。)
现在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古诗的前两句,读一读。(请学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
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发现这两句诗中涉及到的一些景物。你能来把它划出来吗?
(学生划)——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黄云?白云、乌云大家听得多了,这里怎么是黄云?你读读诗,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见机点拔,当时他们分别是在塞外,那里大部分都是沙漠,黄沙飞扬,以至于云都成了黄色的了。)
你能把这句诗读一下吗?
(学生读)——你读得黄云还不够多,只是一片黄云。(突出“千里”。)
谁能再读一下?——你读得黄云还不够浓。谁愿意再来试试?(突出“曛”。)个别试读,男生试读,女生试读,全班试读。
读得真不错!第二句谁来读一下?学生读——见机点拔:你读的“北风”能再猛一些吗?你读的雪能再大一些吗?(学生读)
连起来读。(小组读、个别读)
读好后——(画雁)„„?
同学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注意到这只大雁了吗?
大雁在这样的环境中奋力高飞(读重音),它会怎么想,对自己会怎么说?请你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说说。(出示句子)
1、大雁对北风说:。
2、大雁对飞雪说:。
3、大雁对自己说:。
4、我想对大雁说:。
四、由雁及人,感悟诗情。
诗人高适也看到了这只雁,他又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触呢?(学生说)
(从学生的回答中见机引导)从哪里可以看出,高适他没有放弃,没有气馁。
(读古诗——找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怎么说?(指出高适这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也是在对他自己说。)
是啊!这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它不仅仅是在对董大说,其实也在对自己说。
同学们,要知道诗人怀才不遇,将近有30年啊,直到50岁才得了一个“有道科”的官衔。他在困境面前是多么自信,多么乐观,积极地面对人生。我想这就是高适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这首诗广为传诵的原因所在吧!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蕴含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2、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3、领略古诗词的凝练姜、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难点:理解诗句蕴含的情理。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课内交流: 1.你对韩愈了解多少?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2.写作背景
韩愈写此诗时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穆宗皇帝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上调为吏部侍郎。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黄叔灿《唐诗笺注》评此诗云:“写照工甚,正如画家设色,在有意无意之间”。朱彝尊《批韩诗》曰:“景绝妙,写得亦绝妙”。3.读诗题,你从诗题读出了哪些信息?
“早春”二字点明了季节;“呈”是说作者写的这首诗是送人的,并且说出了呈送的对象: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诗的风格清新自然,简直是口语化的。看似平淡,实则是绝不平淡的。韩愈自己说:“艰穷怪变得,往往造平淡”(《送无本师归范阳》)。原来他的“平淡”是来之不易的。
三、整体感知:
1.结合课下注释自学。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诗中的意境,朗读全诗。2.赏析诗歌
理解诗意、感受情境,体味诗境。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或注释:
初春的小雨落到京城的街道上,如同酥油一样柔腻光滑,绿茸茸的细草,远看似青,而近看似无。这种景致正是一年中最美的,胜过春末满城佛动着的如烟如雾的杨柳。
3.诗中写了什么景?其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咏早春,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喜爱,能给读者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运用对比手法,与一般不同,这是一种加倍写法,为了突出春色的特征。
四、小组合作研讨问题:
1.本诗中的“润”字用得很好,请加以品析
一个“润”字,写出了蒙蒙的小雨雨丝的轻细和柔和,有滋润的意思,同时和缓而不朦胧,又有无声的隐含意,表现出在草色呈现之前,雨滋润小草而不被众人发现的原因。
总之,一个“润”字,形象生动,余味绵延。
2.韩诗写春草“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一种怎样的视觉体验?人们都说这句诗写得妙,说说它妙在哪里。(问题结论参看“阅读练习”四题第四小题解答,见教师用书。这一个问题或可与白居易的诗句“浅草才能没马蹄”比较,还可探究审美启示。但这对初中生可能有难度。)
提示:试想,早春二月,在北方,当树梢上、屋檐下都还挂着冰凌的时候,春在何处?连影儿也不见。但若是下过一场小雨后,第二天,你瞧吧,春来了,雨脚儿轻轻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那就是最初的春草芽儿冒出来了,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这是早春的春色。看着它,人们心里顿时充满欣欣然的生意。可是当你带着无限喜悦之情走近去看个仔细,地上是稀稀朗朗的极为纤细的芽,却反而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诗人像一位高明的水墨画家,挥洒着他饱蘸水分的妙笔,隐隐泛出了那一抹青青之痕,便是早春的草色。远远望去,再像也没有,可走近了,反倒看不出。这句诗,真可谓兼摄远近,空处传神。3.会心一悟:写出了早春和盛春的不同景象。更重要的是,体会和认识春天,不必等到“烟柳满皇都”之后,要善于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时候就去感悟它,了解它,把握它。说早春的“草色”,可以“遥看”却难近视,蕴含了世间许多事物的普遍规律。有的事,朦胧地看似乎是有的,一叫真去看细部却又说不清楚了。到底是有还是无呢?全在看者的眼光和见识了。看待社会形势,何尝不是如此。
五、本课小结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2.课后练习(或省)。
塞下曲(其三)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遁、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3、能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教学重点:
1、学会古诗中的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卢纶的诗《塞下曲(其二)》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2、简单介绍:卢纶是唐代诗人,他的边塞诗雄壮豪放,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读后令人振奋。
3、卢纶的《塞下曲》组诗共六首,刚才同学们背的是第二首,今天我们要学的则是第三首。
二、教学古诗:
1、朗读古诗:(1)要想学好古诗,必须首先要读好古诗,自己练习将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2)指名读,教师指导。(3)教师范读,注意停顿和语气。(4)再指名读,齐读。
2、自学古诗:(1)自学,说说每句诗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可以查字典,看图,或联系上下文进行解释。(2)小组讨论,每位同学都说一说,小组长进行总结。学习“单于、欲、将、逐”。
夜书所见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学情分析
学习本篇课文时正好是深秋时节,也正值重阳之际,而这两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色乡情的千古绝唱。要引导学生结合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
2.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学过程: 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诗读通、读正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3.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4.感情朗读。带着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习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感情,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要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其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
2.出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提问: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王维吗?
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习《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怎么学习这一首古诗。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渎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4)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讨论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提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提问:你能用读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吗?3.3.引导以读启发想象。提问:同学们在朗读时头脑中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象,并再次练习有感情朗读。
熟读成诵,品赏文字 1.自由朗读,练习背诵。
2.品赏文字,述说感觉。问: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些在用得特别好?
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1.出示生字:促、忆、异、逢、佳、倍、遥、遍、插,读记、组词。
2.说说要求会写的字写时要注意些什么。3.练写生字,同桌互相评点或当堂展评。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小儿垂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侧、稚”,理解“蓬头稚子、侧坐、遥招手”在诗境里的意思。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理解古诗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的童真童趣,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意思。【教学难点】通过看图读诗,感受童真与童趣,体会作者向往孩童般淳朴自然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的写作意图。【教学过程】
课前先学:
1、搜集描写童真童趣的古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小儿垂钓》,试着划节奏。
3、自学诗中两个生字“稚”“侧”,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看图理解“稚子”和“侧坐”。
4、看图大致理解诗意,不理解的地方用“?”在书上标注。
课堂共进:
一、交流分享:(出示先学问题)
1、交流收集的表现童真童趣的诗。
2、交流初读。
(1)出示古诗,指名读,评议,正音,再指名读。
(2)读诗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指名划节奏,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小儿在悄悄地垂钓呢,谁来轻轻地读。
3、交流自学的生字。“稚”、“侧”是本课的生字,“稚”是翘舌音,“侧”是平舌音。谁来读好这两个字,指名读。
你能记住这两个字吗?“稚”禾字旁加一个隹字,“侧”单人旁加一则古诗的则字。一起读读这两个字,稚子就是小孩子。侧坐:斜着身子坐着。
4、交流诗意和先学问题:你理解这首诗吗?说说你理解的词句,不理解的提出来一起交流。
二、探究共进:
孩子们,这首古诗写的是(指板书)——小儿垂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小儿呢?这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呢?下面就请大家围绕这两个问题,再读古诗,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1.出示合作问题,指名读。
合作小贴士:
1、读读古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小儿呢?
2、你发现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从哪儿读出来的?
2、小组合作。
3、全班交流。问题一预设:
(1)蓬头 古时男孩子都是从小就开始留长发的,头发分两边在头顶扎成一个发髻,扎的松松的;而有的孩子呢,年龄小,头发还扎不到,这样的头发都叫——蓬头。
(2)稚子 稚子,就是幼儿,小孩子五六岁的样子,上幼儿园,或者小学一年级的小弟弟可以称为稚子。看来小儿比我们小多了,“蓬头稚子”多可爱呀。(齐读第一行。)你还可以从哪儿读出这是一个小孩子?
(3)学垂纶现在来读读诗的第一行,“蓬头稚子学垂纶”——纶,是指什么?(钓鱼用的丝线。)是的,垂纶本来是指钓鱼时垂下来的丝线。诗句中的垂纶就是题目中——垂钓的意思。
可是诗人这儿为什么不用垂钓,而用垂纶呢?古诗讲究押韵,这首诗一、二、四句是押韵的,师范读,再读读古诗,体会诗的韵味。刚才我们读出了小儿很小,很稚气,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他很小呢?说说理由。
(4)草映身是呀!因为身子很小,河边的小草都把他遮掩住了。映:在这里是遮,隐藏的意思。小儿好像躲在了草丛里一般,真是个有趣的孩子!* 孩子们,再读读一二两行,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男孩?(板书:天真、可爱)
1、能说说他长得什么样吗?脸蛋,眼睛,头发„„一个充满稚气的小男孩,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头发蓬松。
2、多可爱啊,来,读好这两行,读出你眼中的那个小男孩,指名读。
3、引读:头发乱乱的小男孩。„„
眼睛大大的小男孩。„„ 脸蛋圆圆的小男孩。„„
问题二预设:你发现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有模有样的、认真、专注、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从哪儿读出来的?
(1)遥招手 为什么只做动作?因为他怕惊跑了鱼,不能回答人家,只能做手势。有人问路都不回答了,学得多认真、多专注啊!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
(2)师生表演:你们是小儿,我是路人。小儿在野草丛中专心垂钓。
* 侧坐的感觉怎么样啊?
想怎么坐就怎么坐,怎么坐舒服就怎么坐,很随意,很轻松。
准备好了,开始表演了。
“小朋友,杏花村怎么走呀?”怎么没有人回答我呢?怎么只是冲我招手啊?我要去问问是什么意思了。
唉,小朋友,你为什么不回答我啊?怕鱼被吓跑。是呀,大人钓鱼的时候也怕打扰,你这个小儿真专注。
这位小朋友脸都憋得通红了,冲我摆摆手,你刚才为什么也不回答我呢? 这个小儿钓鱼也像大人一样钓得很投入。
你一个劲儿冲我使眼色,后来冲我招手是想和我说什么? 这个小儿钓鱼可真够认真呀!你冲我摇摇手这是为何? 学垂钓很投入呢!
我冲你大声喊,你心里怎么想?
看来你们此刻的感受就是诗中的一个字“怕”。怕什么?
原来是“怕得鱼惊”,所以你们“不应人”,所以你们才冲着我“遥招手”。看看这个小儿“不应人”只用手势动作来打发我,你觉得他学钓鱼学得怎样?有模有样、专心致志呢!(板书:认真、专注„„)
(3)表演得真有趣,真传神哪!通过表演,走进诗的意境,也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好方法。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小儿“不应人”的认真劲读出来吗?读读诗的后两行。
挺认真的。钓得很专注呢!
专心致志,有小大人的样子了全神贯注,完全投入了。
三、反馈提升:
1、小练笔:
小儿,专心钓鱼而“不应人”的场面多么有意思啊!诗人看着情不自禁地笑了。现在,你就是那个小儿,或者就是看着站在旁边看小儿钓鱼的诗人,拿起笔,写一写当时的情景。注意把刚才你心里的想法和你的表现写出来。老师给你一段开头:
开头一:春风拂面,阳光明媚,我随意地坐在小河边长着青苔的小石块上,学着大人的样子钓鱼。我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河面,这时…… 开头二:春风拂面,阳光明媚,我正走在开满鲜花的乡间小路。走着走着,不禁迷了路。抬头一看,河边的野草丛中这有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在钓鱼呢。我走上前去……
(1)生练写。(2)指名读写作片段。
(3)多么可爱专注认真的孩子啊!此时诗人胡令能就站在不远处看见了小儿垂钓,他会想些什么?
小男孩真是天真可爱,专心致志啊!诗人多么喜欢这个小儿!
诗人多么羡慕这样的生活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2、背诵全诗。
(1)是呀,正是孩子的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打动了诗人,所以诗人欣然动笔,写下了这首诗。现在,把这首诗完整背一背,待会儿比一比谁最能把小孩的形象传神地表现出来。(自由背)(2)指名背诵
(3)让我们学着诗人的样子,一起赞叹小儿自由自在的生活,一起感受他的天真可爱,认真专注。齐背。
课后延伸
1.师再补充表现童真童趣的诗。
儿童可爱天真的样子令人陶醉,其实古往今来写儿童的诗还有很多,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些熟悉的诗句,体会体会诗中的童趣吧!自己读。(出示诗句)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宋〃雷震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这些诗句。
2、默写《小儿垂钓》。
写儿童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搜集,查找。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认识了一个充满稚气得小儿,看到他学钓鱼的认真专注,特别喜欢,拿起笔,试着默一默这首古诗。
《小儿垂钓》教案
]
《小儿垂钓》教案
时间:2024年5月14日 地点:广新小学 四(1)班 课题:小儿垂钓 执教:许崖冰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小儿垂钓的情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蓬头、垂纶、遥招手、应”等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引导想象。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4.通过加强课外阅读,培养自学古诗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小孩钓鱼的专心,以及他的稚气、天真可爱。教学难点:诗中为什么用的是“招手”而不是“摇手”。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对钓鱼感兴趣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古诗描写的就是一个小孩子钓鱼的场景,题目叫《小儿垂钓》。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
2、理解题目意思:小孩钓鱼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板书:读——说——悟
二、初读感知。
1、生轻声读,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
2、指名读,学习生字:稚、侧。
3、齐读。
三、品读感悟
过渡: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人胡令能所写的这首诗描绘的场景就如一幅美丽的图画。我们赶快来欣赏一下吧。
1、出示课件,看图叙意。
(1)说说图上画着谁,正在那干什么?
(2)引导学生理解“蓬头”“莓苔”“垂纶” “草映身”。(3)观察周围的环境,谈小孩钓鱼的神态以及动作。
(4)小孩有什么反应?你猜他可能要告诉路人什么?说出理由。理解“遥”“应”。
2、合作学习,自悟诗意
(1)请学生说说读懂了哪些诗句?(2)交流诗歌大意。
3、合作探究:作者为什么用“遥招手”而不用“遥摇手”?
4、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对。这位乡村小男孩十分机灵,他陶醉在垂钓乐趣之中的时候,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四、迁移创新
1、师:通过刚才的合作学习,大家理解了诗意,在你们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个怎样的小男孩的形象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表达我们对诗句的理解。今天我们大胆改革创新,请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唱、跳、演等方式表现诗意。(生自由组合,准备表演)
4、学生分组表演,评价。
5、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各种形式的表演,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学钓鱼的情景活生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诗中,与诗人一起看到那有趣的场面。
6、你喜欢这钓鱼的小孩吗?为什么?
7、指名背诵。
五、拓展阅读
1、过渡:《池上》和《小儿垂钓》这两首诗都刻画出了天真可爱的乡村儿童形象,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像这样描写儿童的古诗还有一些,我今天找来了一首。
2、出示《所见》
3、学生自由读。
4、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句。
5、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集体讨论。
6、背诵古诗。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小儿垂钓》和《所见》。
2、搜集其他描写儿童的古诗,读读背背。
游戏名称:古诗游戏《小儿垂钓》
编辑时间:2024-11-29 20:42:43 发布人:儿童智慧园 阅读数量:122
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表演等形式,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热情。2.发展幼儿的记忆力及动作表现力。2.培养幼儿按韵律诵读古诗的能力。游戏准备:斗笠、斗篷、鱼竿等 游戏玩法:
1.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古诗、整体感受诗的意境及内容。
2.以故事的形式,将古诗的意思表达给孩子:这首诗抒写了学垂钓的小儿钓鱼时的动作及心情。
3.根据诗意用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来,增强孩子的记忆及动作表现力。4.幼儿边念古诗边做相应的动作。一名幼儿扮演钓鱼小儿,另一名幼儿扮演过路者。路人借问,钓鱼者急忙摇手,表现出害怕惊动小鱼的心情。
小儿垂钓 【教材解读】
《小儿垂钓》是苏教版国标本第八册第七单元《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作者是唐代诗人胡令能。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孩儿初学钓鱼时的情景。孩子那天真烂漫、活泼机灵的神态跃然纸上。诗句通俗易懂,活灵活现地勾画出了一个天真淳朴的小孩儿形象。【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侧、稚”,理解“蓬头稚子、侧坐、遥招手”在诗境里的意思。
2.朗读古诗,熟读成诵,理解古诗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的童真童趣,体会诗人的写作意图。【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并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古诗意思。【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读诗,感受童真与童趣,体会作者向往孩童般淳朴自然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的写作意图。【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题,读题探究
1.同学们,咱们先来欣赏一组画。2.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随便说说。
3.对了,这些是历代名家的垂钓图,画中洋溢着悠闲自在,轻松快乐的垂钓情趣。注意图中那些钓鱼的人了吗?他们都是大人,有的甚至是老人了。4.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也讲的也是垂钓的事,那么是谁垂钓呢? 齐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儿呢?他垂钓又是怎样的一番情趣呢? 5.让我们走进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古诗《小儿垂钓》
二、初读古诗,敲响韵律 1.打开书,先自己读,轻轻地读上两三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字字正确,字正腔圆,注意几个字的读音)3.“稚”、“侧”是本课的生字,“稚”是翘舌音,“侧”是平舌音。谁来读好这两个字,指名读。
你能记住这两个字吗?
“稚”禾字旁加一个隹字,“侧”单人旁加一则古诗的则字。
一起读读这两个字,打开语文书,描红。4.现在,谁再来读读古诗。
字都读正确了,小儿在悄悄地垂钓呢,轻轻地读,谁来。
钓鱼时很静,读出幽静的意境。很静,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读出了诗中情境,自己有些体会了,齐读。
5.读诗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听老师读,注意停顿。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6.知道怎么读了吗?自己试试,再读一次。指名读。齐读。别着急,慢慢来,你一定能读好的。
好,进步了,你真棒!
你不仅读正确、流利,还能读出诗的节奏来了。
三、勾勒形象,体会小儿之小(可爱,天真„„)
1.孩子们,这首古诗写的是(指板书)——小儿垂钓。读读古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小儿呢? 预设: ① 蓬头
古时男孩子都是从小就开始留长发的,头发分两边在头顶扎成一个发髻,扎的松松的;而有的孩子呢,年龄小,头发还扎不到,这样的头发都叫——蓬头。② 稚子
稚子,就是幼儿,小孩子五六岁的样子,上幼儿园,或者小学一年级的小弟弟可以称为稚子。
看来小儿比我们小多了,你还可以从哪儿读出这是一个小孩子? ③ 读读“蓬头稚子”看看图,你有什么疑问吗? 怎么图中的小孩头发一点都不乱啊? 这个问题有点难,同学们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叫过你“小毛孩”“黄毛丫头”?
那是不是你的头发很黄呢?
是呀因为你们可爱啊,爸爸妈妈才这样叫的。
所以这里的“蓬头稚子”这样叫,小孩子就显得?显得很可爱!2.学垂纶
现在来读读诗的第一行,“蓬头稚子学垂纶”——纶,是指什么?(钓鱼用的丝线。)是的,垂纶本来是指钓鱼时垂下来的丝线。诗句中的垂纶就是题目中——垂钓的意思。可是诗人这儿为什么不用垂钓,而用垂纶呢?
古诗讲究押韵,这首诗一、二、四句是押韵的,师范读,再读读古诗,体会诗的韵味。
3.刚才我们读出了小儿很小,很稚气,还从哪儿可以看出他很小呢?说说理由。④ 草映身
是呀!因为身子很小,河边的小草都把他遮掩住了。映:在这里是遮,隐藏的意思。小儿好像躲在了草丛里一般,真是个有趣的孩子!4.孩子们,再读读一二两行,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小男孩? 天真、可爱(板书)„„
能说说他长得什么样吗?脸蛋,眼睛,头发„„
一个充满稚气的小男孩,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头发蓬松。
多可爱啊,来,读好这两行,读出你眼中的那个小男孩,指名读。
头发乱乱的小男孩。眼睛大大的小男孩。脸蛋圆圆的小男孩。
四、品读画面,体验小儿之趣(认真,专注,有模有样„„)1.指图:你们瞧,就是那个眼睛大大的、脸蛋圆圆的小男孩正在学钓鱼呢。不过呀,他可不是闹着玩的。再读读古诗,你发现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有模有样的、认真、专注、全神贯注、聚精会神„„)从哪儿读出来的? 遥招手
为什么只做动作?因为他不能回答人家,只能做手势。
哦,原来是不应人呀!有人问路都不回答了,学得多认真啊!那我们就来演一演当时的情景。⑤怕得鱼惊不应人 你们是小儿,我是路人。正坐着?读读诗的一二行。⑥侧坐
侧,斜着的意思,侧坐就是斜着(身子)坐着。做做侧坐的动作,谈谈你的感受。
想怎么坐就怎么坐,怎么坐舒服就怎么坐,很随意,很轻松。别看他人小,也在学着大人的样子呢!把钓鱼时的惬意全表现出来了!
从侧坐中我们能体会到小儿学垂纶学得怎么样? 也很像模像样,特别认真。⑦莓苔
侧坐在什么上?
莓苔就是青苔。也许他正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或者砖块上呢!准备好了,开始表演了。
“小朋友,杏花村怎么走呀?”怎么没有人回答我呢?怎么只是冲我招手啊?我要去问问是什么意思了。
唉,小朋友,你为什么不回答我啊?怕鱼被吓跑。是呀,大人钓鱼的时候也怕打扰,你学得很像。
这位小朋友脸都憋得通红了,冲我摆摆手,你刚才为什么也不回答我呢? 这个小儿钓鱼也像大人一样钓得很专注。
你一个劲儿冲我使眼色,后来冲我招手是想和我说什么? 这个小儿钓鱼可真够认真呀!你冲我摇摇手这是为何? 学垂钓很投入呢!
我冲你大声喊,你心里怎么想?
看来你们此刻的感受就是诗中的一个字“怕”。怕什么?
原来是“怕得鱼惊”,所以你们“不应人”,所以你们才冲着我“遥招手”。
看看这个小儿“不应人”只用手势动作来打发我,你觉得他学钓鱼学得怎样?有模有样、专心致志呢!(板书:专注„„)5.表演得很有趣,能通过你的朗读把小儿“不应人”的认真劲读出来吗?读读诗的后两行。挺认真的。钓得很专注呢!
专心致志,有小大人的样子了 全神贯注,完全投入了。
6.小儿,因为专心致志钓鱼而“不应人”的场面多么有意思啊!你就是那个小儿,拿起笔,写一写当时的情景。注意把刚才你心里的想法和你的表现写出来。老师给你一段开头:
春风拂面,阳光明媚,我随意地坐在小河边长着青苔的小石块上,学着大人的样子钓鱼。
我正目不转睛地盯着河面,这时„„ 7.指名读写作片段。
8.多么可爱专注认真的孩子啊!此时诗人胡令能就站在不远处看见了小儿垂钓,他会想些什么?
小男孩真是天真可爱,专心致志啊!诗人多么喜欢这个小儿!
诗人多么羡慕这样的生活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9.是呀,正是孩子的天真、活泼、专心致志打动了诗人,所以诗人欣然动笔,写下了这首诗。
现在,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自己练一练,最好能背诵出来。呆会儿比一比谁最能把小孩的形象传神地表现出来。练一遍就好了吗?谁敢跟我比? 10.指名读
我有一点胆怯了,给他掌声。
前三句钓鱼专心的样子读出来了,最后一句有点分神。胆子太小,放开一些就更好了。要是能背诵就更好了!
我不敢比了,你们推荐一个帮我跟他比。
11.让我们学着诗人的样子,一起赞叹小儿自由自在的生活,一起感受他的天真可爱,认真专注。齐背。
五、激发童心,回归生活
1.儿童可爱天真的样子令人陶醉,其实古往今来写儿童的诗还有很多,从唐朝一路走来到宋朝、清朝,不少诗人不约而同的写下了儿童有趣的形象,让我们走进那些熟悉的诗句,体会体会诗中的童趣吧!自己读。2.在这些诗句中,孩子们又带给你什么感觉? 横牛背:横着骑牛多惬意、悠闲,请你读。挑促织:斗蛐蛐男生们肯定喜欢,一起读。
追黄碟:黄碟追不到,自己倒满身菜花了,生活多么自由自在啊。放纸鸢:放风筝的孩子,无忧无虑„„ 3.让我们一起来朗诵这些诗句。
因为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勾起了诗人的向往,所以雷震描述: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村晚》宋·雷震
即使在夜晚,孩子们也有无尽的生活乐趣,于是有了叶绍翁笔下斗蛐蛐的孩童: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季节更替,孩子们永远有属于自己的乐趣,在菜花金黄的春天: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即使上学了,回家后也没有太多的烦恼,可以放放风筝: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村居》清· 高 鼎 3.写儿童的诗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再去搜集,查找。今天我们学习了《小儿垂钓》,认识了一个充满稚气得小儿,看到他学钓鱼的认真专注,特别喜欢,拿起笔,试着默一默这首古诗。
让我们再次感受小儿垂钓的情趣,一起读古诗。
一、看图导入
1.师出示插图说:请小朋友看图说说有些什么人?在干什么?“引出课题:小儿垂钓.2.学生齐读课题 ,.j借助插图学习生字“垂”, “钓”
4.简介作者 :胡令能
二、初读诗歌。读正确,读流利。
师 :古人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啊,诗人胡令能也把这副美丽的图画变成了一首优美好听的诗呢,小朋友快来读读吧!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检查:(1)指名读生字,随机纠正读音。
(2)指名读课文,指导读通顺,流利。
3.听老师范读:生划节奏,标重音
4.学生根据节奏齐读诗歌。
三、熟读诗歌,通过多种方法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懂的词句。
2.引导学生质疑,在质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理解诗意。
(1)学生反复读句子理解。
(2)同桌互相讨论理解。
(3)看插图理解。
(4)一边表演一边读理解。自由读,同桌互相背诵。
四、读,听,画结合,体会诗的意境
(1)轻声美读诗歌。
(2)闭眼听录音,想画面理解
(3)给诗歌配上美丽的图画。
五、指导写字:
1.学生认读生字,观察找出难写的字。.指导学生写难字,扩词。
3.学生自己写简单字。
六、作业:
1.写生字
2.背诗歌
10-26
10-26
10-27
10-23
10-26
10-25
10-25
10-25
10-24
10-25
10-23
10-23
10-25
10-26
10-28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