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2024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12-09
12-09
12-09
ADADADADAD
合作教学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2024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报告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范文
12-09
12-09
12-09
第一篇:合作教学小班额下如何开展合作教学青曲中学易伯坡合作教学模式是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以生生合作(共同研讨、共同探究、共同活动、共享资源与成果、相互交流与反馈)、师师合作(相同或相近学科教师的合作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小班额下如何开展合作教学
青曲中学易伯坡
合作教学模式是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以生生合作(共同研讨、共同探究、共同活动、共享资源与成果、相互交流与反馈)、师师合作(相同或相近学科教师的合作与交流、跨学科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和师生合作(以项目或课题为主的合作、以学科问题为主的合作、以指导学生身心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合作)为基本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
教学历史上,作为教学活动形态的模式有三种:第一种是“人一机,交流模式(这是传统的、机械的、单向的课堂交流模式,是“灌输式”或“填鸭式”的同意语);第二种是“人一人”交流模式(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交流,交流具有双向性);第三种是“人一人一人”交流模式(教师和全体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允许学生之间交流,体现出师生和生生互动的相互作用的特点。所以,这种交流模式亦称之为课堂教学交流的相互作用模式)。无疑第三种教学交流模式是我们所强调和追求的,因为它反映和体现了现代科学的教学观和师生观对教学活动的时代要求,以及对教学活动本身多重关系和特点的规律性认识。
在构建合作教学模式时要明确以下两点:一是确认学生主体的意义与价值。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团体中的一分子,每个人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都要顾及团体和他人的利益。同时,机会均等、资源与成果共享。二是确认学生主体的独立与自尊。合作要允许并鼓励学生个体具有独特的、创建性的方法、见解、设想等。
加强师生合作教学,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当前,教育界正进行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上括课程设置,下囊教材教法,一些新名词: “3+x”、“课件”、“减负”也都粉墨登场。那么,如何适应新时期的教育,真正做到 “减负不减质”呢?我认为必须提高教学课堂效率。本文仅从加强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角度,来论述如何提高物理教学课堂效率。
一、师生合作教学的概述。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的双边活动过程,所谓师生合作教学,就是把整个教学过程建立在师生共同活动这一基础上,把教和学的活动有机统一起来,激起学习热情,使教学双方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
这里包含几层含义:
(一).教学不带任何强制性
这也是合作教学的越显著的特点。合作教学中整个过程必须是在非常融洽的、和谐的、愉快的和饶有兴趣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即这里肯定涉及一个启发、讨论、交流的过程。它不同于传统的强迫教育。传统的教育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占有者,处于完全主动的地位,其作用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技能、技巧,而学生则被视为一种按某种需要加以塑造的素材,或接受知识的容器,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在强迫教育中,教学过程纯粹是一种单向传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使课堂气氛显得死板、单调,学生思维定势、受压抑、且应变能力差,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师生合作是合作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合作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两者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媒体。采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向学生传输教学信息。古人云: “君子爱人,必教之以其方”,即教师应该 “授之以渔”,而并非 “授之以鱼”。
这无疑给执教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应研究和发现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规律,探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体性特点,揭示学生在掌握物理公式、定律,解答物理习题过程中的心理规律,研究物理学习与学生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师师合作与生生合作是合作教学的有力补充。
我们提倡师生合作,当然,完整的合作教学还包含了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正所谓 “众人拾柴火焰高”,教师与教师的合作和交流能大大减少备课过程中的重复性劳动,使教学活动更趋于优化。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即 “同伴教学”也是合作教学的一个方面,优生要关心同学,乐于助人;差生要尊重别人劳动,乐于接受帮助,这样,使差生和优生都能获益。
我曾经听过一位颇有名气的老教师的课,乍听不紧不慢,细忖却是别有洞天,他能在谈笑风生中渗入大量的信息,很好地把握知识要点,并有一种触类旁通的感觉;而学生也能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下乐于学习,精于学习,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相反,如果教师一味强调生源差,学习习惯不好,而采用强制性的教育方法,以加班加点为手段,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强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学往往以失败而告终。所以学生能否在轻松愉快又饶有兴趣的学习气氛中学习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体现了合作教育和愉快教育的相通性。
二、合作教学的方法。在教法上应注意提高教师协调教材、学生和教法的能力,扩大教师优选教学方法、方式和手段的可能性。具体分以下六个方面:
(一)、改变独白式的讲解,加强师生合作与对话,扩大探索问题的交谈和讨论。
有人曾做过试验,教师、学生单向联系的课堂教学,学生最多只能接受教师所讲知识的52%,甚至还要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教学相长”,加强师生的合作与交流。这里我们提倡采用“引导探索教学方式”和“问题讨论式”。
“引导探索式”是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自觉、主动进行探索,研究为主,辅之以其他教学方法(如悬念法、实践法、讲授法等),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如观察、实验、阅读、讨论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着重学习探索知识的方法,发展智力,培养横向逆程探索知识的能力及独立进取的意志品格的一种综合教学方式。
“问题讨论式”是根据教和学的重、难、疑点以及分析处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以学生自觉、主动、的讨论、质疑、辨析为主,同时辅以其它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加强理解,综合应用概念和规律的同时,提高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当然这两种教学方式都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主体,教师作为第二主体,都重视通过学生自己和思维和实践去发展学生的开拓精神,创造能力和科学素养。引导探索式主要运用于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发展的课题,如玻意耳定律的研究,而问题讨论式主要运用于概念和规律的应用的课题。
(二)、改革单一的课堂结构,加强教学过程多样化和创造性,选择优化的学方案。
好的课堂教学结构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变思维信息的单传递为思维的多边交流,最大限度地提高思维信息的转化率(学生所接受的信息量与教师输出的信息量之比),尽量地调动学生 图1 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里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物理课堂教学结构(如图1),教师A处于圆锥体的顶点,教学内容B置于圆锥体的中心,学生a1、a2、a3 „„an 等距地处于圆锥底的圆周上。图中各线表示知识信息通道,箭头表示思维传递方向。这种物理课堂教学的多向立体结构,给学生创造了同教师教材、教具和同学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条件。在交流过程中,学生把从教师和教材中获得的物理知识进行思维加工把各种课堂合作教学模式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如图2)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和学生独看书或听写、思考、讨论、评价、立思维活动的同向同步发展,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每一个学生在这种课堂结构中处于平等的地位,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学生在交谈中紧张地进行思维,就可能在对物理问题的认识上产生飞跃,并且可以激励研究问题的积极性。
另外,要充分发挥现代的教育手段。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明显的作用,是推进素质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得以实施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幻灯、投影、电视、录音、计算机等,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机会,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起重要作用。
(三)、加强物理课的目的教育,把思想品德和美育教育作为教育目的之一,揭示教材意义,让生活进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义务感和责任心。特别是是“3+X”的出台,对我们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还要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综合、渗透。把和谐的、完美的自然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变枯燥、教条的物理公式、规律为丰富的物理情景。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
(四)、了解学生的看法与见解,利用情感因素,建立成功的情景要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分不开的,也即心理学上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如果一位教师对某位学生失望了,那么就意味着宣告教学失败。同时,如果教师与学生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往往会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也就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在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师生合作的同时,必须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利用情感因素,建立成功的情境。
(五)、在让全班同学(特别是差生)都能取得进步的前提下,注意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运用整体 细节整体的方法提高课堂信息量。正所谓“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要“减负”,必须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而要“不减质”,必须有正确的方法为指导,必须注重理论知识的主导作用。如果能做到高屋建瓴,发散思维,也就能收到“一个信息输入,多个信息产出”的功效。
(六)、确定物理课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完成操作实验活动,在课堂上认真加以训练。物理课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若能较好地选择和设计演示实验,就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物理模型和物理概念的建立;有利于正确理解定律和公式的物理意义,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所以加强实验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是物理教育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总之,要提高教学课堂效率,适应当前教改的新形势,必须采用现代教育模式,加强师生合作教学。变教学为开放的、双向的、多渠道的、立体的信息传递和交换的过程。当然,这也对青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自我加压,加强学习,摸索经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使新世纪的教育成为时代的主导,社会发展的渊源。愿中国教育的奇葩永远艳丽。
国内外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根据查阅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可知。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有了合作学习理论的一些探索。并在90年代初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很多学生从中受益,在实践中教师还开发出了开发出自身学科特色的合作学习策略。通过文献研究、教育实习观察和了解,目前合作学习实施中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教师对合作学习认识不全面、缺乏合作教学设计能力与技巧;合作学习实际选择不恰当,追求课堂的热闹,而实际效果不佳;学生兴趣不高、参与不均衡;小组组建不科学,评价不合理等为合作而合作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不佳,学生收获并不大,甚至影响学生学业成绩,更不利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合作学习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以下的讨论:
1、小组活动重表面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较为多见。虽然合作学习将以往“安静”的课堂改变为”热闹”的场景,但是在热闹的背后隐藏着很多问题。虽然课堂气氛变得活泼了,但是这种热闹只是相对于一部分学生的热闹,另一部分学生或沉默寡言或讨论与课题无关的现象。这种重于表面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忽略了其本有的动机、目的和学习的过程。一方面表现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缺少对合作学习的整体设计,通常根据其对表面上的理解,在形式上采取简单的小组合作,而忽视它的基本内涵。合作小组的组成也是以座位为单一的形成元素。另一方面表现为在相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就宣布进入小组合作活动,留给小组讨论的时间少于两分钟或三分钟,一些小组还尚未进入合作学习状态老师就宣布结束,这样不仅不能实现合作学习的目的反而会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组合作的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1、它创造了学生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他们学会了把自我融于群体之中,小组的成员成了他或她的几个好朋友,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自己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群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这也是一个人具有社会适应性所具备的基本素质。
2、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的好品质。要想适应社会,能与别人密切交往,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他人能热心帮助,真诚相待。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想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之间的每一个成员相互帮助,相互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小组成员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本组成员共同提高的好品质,成为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和健康个性的养成。社会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在人的活动中,尤其是在人和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成员之间合作的机会,增加课堂上学生之间合作、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儿童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一个具有自觉能动性、自主性和独立性的人,是一个对事物有自己独创的思维与见解,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具有社会交往能力的开放型人才。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这类人才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需要满足论”认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组合作存在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2、课堂喧哗相对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在合作学习中产生的噪音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斯莱文说过“合作学习的课堂应该看起来像一个蜂巢,而不应像田径场。”然而这样的现象经常出现在课堂教学中。当教师一宣布合作学习开始,学生就开
始大声讨论,小组成员七嘴八舌的说着自己的想法,或者讨论与完成合作目标无关的话题。课堂喧哗,噪音太大,不仅小组内很难听清对方的想法,而且教师也没有办法实现对课堂合作学习的控制。学生之间如果不能有效的沟通,那么合作学习就是一种近乎无效的学习活动。在这喧闹的背后,也恰恰的反映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缺乏调控技术和技巧。
3、小组两极分化严重合作学习的理念之一就是尽可能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以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成绩好、能力强的同学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主动占据小组合作的领导权,成绩差、能力弱的同学往往成为无所事事的人。通常表现为合作学习小组中学习好的、能力强的同学独挑大梁,完成教师所规定的目标,指挥别人干一些无关学习的事情;学习较差、能力弱的同学则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不能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也没有机会完成合作学习任务,造成合作学习机会的不均等。这种不平等不仅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也是优秀学生的发展受到制约,学习差的学生变相剥夺了学习动力和权力,更加容易加剧学生两极分化的过程。
4、学生不会合作学习学生不会合作学习一方面体现在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没有经过思考就匆忙开展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祖中坐享其成,不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或人云亦云,盲目追随着,偏离讨论课题,对团队中的不同观点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另一方面体现在缺乏合作技能,是指缺乏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学生不知道如何与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当小组讨论时,不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产生分歧时,不善于倾听他人的观点,不能建设性地解决矛盾。
5、教师角色定位不当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不当定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教师作为合作学习的仲裁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意或无意的用单一的标准答案来评判各个小组得出结论,在小组代表总结小组结论后,教师只用对或错来判断答案。使得学生为得到教师所规定正确答案会无意识得按照教师的思维模式来思考问题,这样就改变了学生思维模式,缺乏爱思维的多样性。其次,教师成为旁观者。学生一旦进入了合作学习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即不到课堂上巡视,也不参加小组的讨论,任由课堂上小组自行合作讨论。不知所措的站在讲台上等待或者准备下一阶段的讲解,似乎学生的小组活动与自己无关。这种不当的角色定位使教师丧失了作为一个指南、参与者和促进者功能。
6、教师评价不全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正确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侧重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在小组讨论结束后,需要一个或几个小组中各选出一名学生总结回答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的评价用于通常是“你回答的很好”或“你的见解很不错”而不是“你们小组的见解很不错”、“团队的合作很协调”。只是一方面的强调个人的评价,忽略团体合作的评价。这样往往只肯定学生个人,而忽视了学生所在的学习团队。其次,偏重对小组讨论结果的评价。往往教师只对合作团队得出的结论进行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只是针对答案进行对或错的判断,而对小组成员在得到答案过程、小组成员参与的程度、小组成员交流技巧的使用都不加判断。这不是一个全面的评价系统,能够提高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国内外合作的联系:中外教师合作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职业能力,整合了优势教学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中外教师合作教学极大程度上打开了教师们的创新思维模式。教师间相互督促,相互激励,取长补短,充分地发挥了集体智慧的力量,达到了集体素质共同提高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在传统集体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教师垄断了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国内外合作的区别:还有一些西方的教育学者在美国的中小学在实施的合作教学的经验和问题时,提出要把合作学习上升到理论的角度进行反思和总结,他们认为合作学习的有效方式的有效方式及时理论层面的,也是经验层面的,但是这种学习不是因人而异,因环境不同而异的,也就是说统一的模板,不照顾差异性。而我国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1、课堂喧哗
2、小组两极分化严重
3、学生不会合作学习
4、教师角色定位不当
5、教师评价不全
6、小组合作注重形式。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要教师要学会调控的技术和技巧,尽可能的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才能,以获得自身最大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合作,教师的定位要恰当,教师的评价要合理有针对性。我们更要关注学生合作的动机、目的和学习的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的概念和价值取向(2024-01-04 13:58:18)转载▼
1、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阐述,我们所说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下,按均衡编组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的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共同达成学习目标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学生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具有共同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
2、合作学习的价值取向
(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中音乐课程价值: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值价值和课程理念,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价值。)(1)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之一,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重要途径。合作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助于合作能力的提高。(2)合作学习有助于智力放大,思维共振,提高学习效益。合作中能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克服片面,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互补长短;还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3)合作学习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间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由泛泛地关注整个班级进步到关注每个小组,进而关注到个人
(4)合作学习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大大扩大了学生参与的机会,小组中的每个学生的都有发言、表现、相互交流及评价的机会,从而弥补了班级教学制下教学的局限性。
(5)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交往能力的一种较好的形式。
二、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1、不考虑合作内容的价值性,随意开展合作学习。[比如上周听了一节四年级的《力度的表现》,学习《大雨和小雨》后,将学生分成两大组(大雨组和小雨组),讨论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大雨和小雨。分组的时间比讨论的时间还要长。其实有些内容只需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明白,何必费力气和时间反复讨论呢?]
2、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的合作
[比如,在一节《奥林匹克风》的课堂设计中老师将学生分成两大组,要求他们分组设计动作。结果只有几位同学勉勉强强的动了两下,大部分同学没有动。其实这首歌曲设计动作对学生来说较难,而且教师也没有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小组合作成了形式,为了合作而合作。在一次听《班级演唱组合》课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讨论并不热烈,有些组聚到一起就开始练习,似乎早已准备好,有些组坐在那里没有讨论,几分钟后教师就要求学生上台表演,结果学生表演的节目有条不紊。可以看出,小组内没有实质的合作,一切皆是为合作而做样子。]
3、不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使合作学习走过场
[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有时学生讨论的兴致正浓,教师因各种原因(比如说时间关系)要求结束讨论。这样的合作学习怎么能发挥它的优越性呢?又怎么能体现小组合作的智慧结晶呢?]
4、不注重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放”“流”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中,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仲裁者”,而不是引导者、参与者,认为把教学程序进行到合作学习一环就应是学生的事了,就可以按照教案的要求把学生往合作学习的框架里赶。这样的合作学习是应付式的,也必然不能产生合作学习的高效应。因为学生特别是小学生需要教师的指导,而且教师的参与、引导能更好的监督、指导学生的合作,也能使师生关系更融洽,课堂气氛更和谐。]
5、、不把握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丧失合作学习的本质。
[在小组讨论中往往好学生参与的机会多,代表小组表现的多,其它学生往往缺乏独立思考的时机,而单从组长发言中获取信息,组内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层的交流和碰撞,好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充斥小组当中,他们的意见即代表了小组合作的结果。这样的合作学习丧失了合作的本质,更值得一提的是长此以往,会让多数学生产生依赖和消极心理,学生间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音乐学习中两极分化的现象也会日趋严重。]
三、合作学习小组的构建
1、合作小组的分类 ①A型组(异质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将全班学生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组成若干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学习小组。各组处于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增强了小组优胜的信心,促进了组内成员对学习任务和学业竞赛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发展。)②B型组(同质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由于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年龄小,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学生之间缺乏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又相对较弱。况且,能力强的同学对能力差的同学的帮助有限的,当他们之间的差距超越了能力强的同学所能承受的范围时,两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就会变得很困难。因此,在小组合作时,我们可以视呈现问题的难易程度或类别,组织若干同质组进行学习。具体做法同样可按照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的相似性,由4-5人组成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学习小组。这有利于优生得到更多更广的思维碰撞,更利于创新意识的激发。而差生在同质组内也会树立起充分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挖掘其潜能,以赢得组内其他成员的尊重和敬佩,这在异质组内也许上无法体验到的。
③C型组(异同混合组):保留异质组,引入同质组。具体做法:把4-6个异质组中能力弱的同学的座位相对集中,当他们与优等生的能力差距不大时,便可直接参加异质组活动,当发现他们在与别人合作出现困难时,这几个同学便组成一个临时小组,这样分组,既能保持异质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优势,又便于教师把握后进生的学习状况,及时降低学习要求并给予针对性的辅导,这充分保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态。
④C型组(自由组合组)在合作学习中,我们还常常会发现,学生对所讨论的内容,或要解决的问题兴趣不同,再加上学生的稳定性较差,对固定的合作伙伴或合作形式也会产生厌怠之感,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率。因些教师有时应灵活改变合作小组的形式。如对某一问题有兴趣的、观点一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或兴趣爱好相同的组成合作小组;还可以好伙伴组成一组等等。
⑤D型组(随机组合组)在合作学习中,为了调节课堂气氛,改变呆板的组合形式,教师还可以随机组合。曾有人介绍给我这样一种方法,我很感兴趣:一副牌,去掉正、副王牌,剩52张牌。随机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然后教师要求手持“同花”的先组合成4个大组开展讨论;再将手持相同数字的组成小小组进行交流。这样由大组讨论到小组交流,学生得到的信息以及合作效果,远远超过以上几种组合形式。由此还可以想到一些游戏活动的组合方式,比如按班内学生的学号编组,个位数同号的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先进行合作讨论,然后按十位数同号的重新组合再合作,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又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得到更多的信息交流。
以上列举的5种小组组合形式,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有利有弊。教师在实际操作时,应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内容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灵活选择,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效果。
关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
内容摘要:合作,是学生在未来发展、立足社会的重要素质。新的数学教材中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为学生间的合作创造了许多机会。而且数学是以活动为基础的学科,活动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获得数学知识和活动技能,培养观察和活动探究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土壤。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呢?经过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暂且觉得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为学生树立合作的榜样,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
2、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3、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数学学习
数学活动
合作探究
能力培养
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的数学教材中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为学生间的合作创造了许多机会。如何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呢?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觉得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为学生树立合作榜样,创造合作机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共同操作的机会是很多的,如一起讨论交流、合作制图、合作填表等。老师应想办法为学生创造、提供与同伴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学会合作。新马课堂教学模式“20+20”正适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比如,引导、组织学生学习函数时,要求几人一组,分别试着讨论所求函数可能存在的类别,每组同学必须给出自己的答案。在这当中学生必须学习相互协商,互相配合,分工合作,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讨论函数式的任务。作为老师,既不要放过每一次让学生合作的机会,同时还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提供合作的机会。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程”,“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活动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景中亲身经历,体验数学,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主动探究、体验、领悟和创造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以单纯的接受式学习为主,走向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并用的吸引式。其间,教师只是成为一个引导者、协作者,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合作探究能让学生在学习交流,学习理解,学习合作中,正确地认识同伴和自我。经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合作探究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快乐成长。
二、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人文精神的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基石。
在现行的新课程改革中,提倡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1)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2)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3)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的解决组内冲突;(4)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5)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提倡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1、增加合作可能
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而言,同龄伙伴的影响远超过成人对他们的影响。竞争、合作讨论是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间进行讨论交流,让小组成员发挥群体优势,团结协作。也就是抓住机会提供合作探究的可能。每个人都承担一定的特定任务,谁也不是旁观者,谁也不能偷懒,在一个利益一致、相互协作的学习小组中,每个人都会把帮助、鼓励小组同伴当成不可推卸的责任,也看作是自己的义务。因为他们认识到每个同学都能为小组学习活动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只有每个成员都认真思考、充分合作,才能使自己小组成为优秀的学习团体。
学生在进行合作活动与合作探究中,让学生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是很微弱的,只有在集体中相互协作,才能获得成功。他们不仅是在学习知识,也是进行一种社会交往活动。
2、把握时机,创设合作氛围
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合作的力量很突出。我们发现,在活动小组中,有的学生只顾自己做,不与他人协作;有的学生不动脑筋,只会给别人添乱;有的学生只看不做,也不发表意见,成了数学活动的旁观者。教师在分组时应有意识的按能力强弱搭配分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进行正确引导,根据确立的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合理安排探究步骤,相互分工协作,相互之间先对活动过程及方法进行探讨,找出最佳活动过程与方法,统筹安排,以达到最佳活动效果。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合作起来。在练习讲评中,教师可以给各小组分解任务,指导小组进行讨论交流,准确理解自己小组应该解决的题目,再进行全班交流,相互讲解,这样练习讲评时教师轻松了,学生学习效果也会有明显改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正面引导学生、重视合作。
3、明确规则,进行有序合作
在进行教学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组学习时,常常会小组内学生你说你的思路,我说我的见解,谁也不听谁的。结果合作成了一种形式,没有实际效果。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引导学生遵循合作学习的规则,有序合作。每个同学要学会倾听,学会有礼。一个成员发言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讲话。我们提倡适度争论,但拒绝无理争吵。教师将要讨论的内容展示给学生,小组内对有关内容进行分工合作,由组长进行汇总,再进行全班交流,相互补充。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邵瑞珍指出:“合作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使较差的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改进学习方法;合作有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增强群体凝聚力,形成和谐的教育气氛。”
合作小组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特长和不足,让学生知道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担任什么角色最有利于自己以及小组学习目标的达成。人人都是小组的主人。
4、合理评价,培养合作意识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探究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那么如何使学生倾向于合作,同时在合作中积极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教师的合理评价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和意识培养作用。
首先这种评价要把个人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让每一个学生明白,成绩的取得是他们小组共同活动的成果,每个人的智慧只有在这个共同的舞台中才
发挥了作用,只有在和其他成员相互沟通过程中,一个想法才有了两个直至更多,只有解决了彼此碰撞过程中的冲突而达到的共识才有价值。最后每个小组成员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品味到合作学习的甜头,意识到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其次教师的评价也要肯定每个成员的价值,让共同学习这种学习的组织形式慢慢内化成学生“自主学习”这种学习品质,从而积极主动的去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
也就是说老师的评价不仅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合作的过程;不仅仅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参与情况,更应关注小组的整体情况;不仅仅评价发言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更应关注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发言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更应关注他们在合作中所表现出的合作精神、投入程度、情感与态度。通过这样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
我校的学生大多数是中等生,可能不会在需要合作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合作行为,也可能不知如何去合作。这就需要老师制订出规则让学会合作,并且还要引导、监督落实规则。
第一步,制订规则。
(1)、分组的规则
目的: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来共同完成数学课堂学习,这样的合作,规模要小一些,便于学生进行交流,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能够占有足够的表现空间。
(2)、独立思考的规则
目的:合作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了解别人的思路、观点,同时也使没有考虑好的同学得到启发。但是,这些成立的基础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大家一块儿解决问题,学生应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参与小组课堂学习,获得最大的发展。
建议:让习惯于吃“大锅饭”的孩子独立思考,最难的是第一步“从何想起”。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从扶到放,和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
(3)、分工合作的规则
目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不再是一种个人的活动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这需要学生有足够的团队意识。
建议:第一是分工,分工也就是让组内每个同学各司其职,可这并不容易,因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所以分工的方式也不同,在小组建立之初这个问题尤为突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在小组内要建立民主协商的氛围,老师可以进行引导和榜样暗示,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二是合作,合作意识的培养应该从合作氛围的营造开始。
(4)、交流的规则
目的:交流是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而展现自我、探索发现;交流的过程亦即个体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它带来视界的敞亮。交流由于具有平等性、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民主平等的精神的发展,也使得学生个体思考通过交流成为集体智慧。
建议:①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就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这种“说”的能力包括: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组织能力等等,需要老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甚至生活中不断地提供练习的机会。②尊重别人的发言,就是“听”,就是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听”是一种涵养,也是一种活动的技巧。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③小声交流的目的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避免互相干扰。
第二步:引导、监督规则的落实。
(1)、引导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活动与学活动是同步进行,相辅相成的,教与学的关系并不是两条平行线,它们是互动的。当学生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老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老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老师在组织数学课堂教学之前必须理解数学课堂教学目标,认识学习对象,钻研数学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活动方法,设计课堂教学程序,提供教学情境;(2)老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必须把具有主体性的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积极、能动的主体性因素,并协调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保证数学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活动目标的实现;(3)老师是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全程参与,及时了解学生的活动动态,还要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境、状态、方式、结果,根据学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困惑和质疑,矫正自己的活动方法,引导学生向着有利于活动任务完成、活动目标实现的方向发展。
(2)、监督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参与到活动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将所有学习小组的活动情况纳入自己的监控范围,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合作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它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或是生生之间为了协调、沟通达成共识、联合力量去达成某一个目的而进行的相互作用。合作对学生学会理解、尊重同伴,平等地接纳他人,宽容差异,对于促进社会知觉的发展、交往技能和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克服自我中心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4、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积极效果
学生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学习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对学生巩固、强化合作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学生自己常常不能明显感觉到,因此,老师看到学生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学生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尤其是比较这次合作的成功与上次不合作或不能很好合作的不成功,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要。
5、及时对学生鼓励、引导
当学生做出合作行为,能较好地与同伴一同完成活动任务时,老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你们能商量着、合作着解决问题,真好!”“你们俩配合得真好!”老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对孩子亲切地点头、翘起大拇指等,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励,因而进一步强化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合作行为。而对不太会合作或缺乏合作意识的学生,老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与指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如:“你要跟他商量着活动呢。”“你们都想出发表自己的观点,其实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也很重要噢!” “你跟他说,咱俩一起完成,试试。”“你可以去帮他一起完成。”在老师积极的鼓励和适宜的引导下,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会逐步而有效地得到培养。
实践证明,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过程中,不但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原则,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参与活动的技能,同时在合作中学生们丰富了想象,增长了智慧和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有了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往作用和积极的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不仅仅只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
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这将使学生终生受益,因为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微弱的,多人合作就能完成一个人不能完成的事,实现一个人不能实现的愿望。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就提倡合作,在合作中可以取长补
短,可以打开自己的思路,开阔视野,取得更大成绩,他的许多成就的取得都是与他人合作的结果。与他人合作不会削弱自己,而会让大家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4月第1版。
2、杨九俊、吴永军主编:《建设新课程:从理解到行动 通式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24年7月第1版。
3、施良方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第1版.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2024.7第1版。
“小组合作学习”在信息技术课的实践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落实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学生心理特征为依据,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它把学生独立、自主、高效的学习与教师启发、引导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达到优势互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优化要全面考虑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和谐统一,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分别制定集体目标和层次目标。既要有全体学生都应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又要有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特点的目标,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又不会加大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教《制作表格》一课时,是这样制定教学目标的。
二、优化教学方法
优化教学方法要体现启发性。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三、优化教学结构
优化教学结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它应该充分体现教材的特点和先进教学思想,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我校一项新的教研课题,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验,证明“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能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在学习中人人参与,互教互学,体现了学生“优势互补、竞争激励”的原则,使学生潜在的能力、特长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这样既培养了他们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又增强了他们适应将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竞争意识。在实验教学中,我探索出“启发导入─合作讨论─精讲点拨─练习延伸“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电脑素质。
总之,在电脑课课堂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全面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有效措施。
10-26
10-26
10-27
10-23
10-26
10-25
10-25
10-25
10-24
10-25
10-23
10-23
10-25
10-26
10-28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