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
12-09
12-09
2024年音乐教师职位工作总结 音乐教师工作业绩总结(四篇)
12-09
可满足所有定制需求!路虎揽胜SV Rathnabore官图发布:限量12台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ADADADADAD
导语设计比赛总结
12-09
12-09
12-09
2024年音乐教师职位工作总结 音乐教师工作业绩总结(四篇)
12-09
可满足所有定制需求!路虎揽胜SV Rathnabore官图发布:限量12台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12-09
第一篇:导语设计比赛总结导语设计比赛总结为了进一步落实市2024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昌邑区普通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年”活动实施方案为依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提
以下为本文的正文内容,请查阅,本站为公益性网站,复制本文以及下载DOC文档全部免费。
导语设计比赛总结
为了进一步落实市2024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昌邑区普通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年”活动实施方案为依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思路、新途径和新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进一步提高教师钻研能力,我校举行了“导语设计比赛”。现将本次活动做简要总结:
一、精心预设,功在赛前
教师们能够认识到活动开展的目的与意义,把它作为交流与展示的平台,赛前教师们做了认真的思考、精心的准备,其中王宏月、吴敏、韩卉、高麟男、尹玉波、李红艳、王凤杰、张艳等8名教师制作了课件,崔海燕、方颖、王耸、徐海燕、苏丽、岳红锦等6名教师绘制了教具,张伟荣、金帅2名教师进行了现场板画,充分展示了我们教师扎实的基本功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二、全情投入,效在赛中
一堂成功的课,犹如一座有价值的知识宝库。教师如何开启宝库,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体会诗意流淌的语言,经历峰回路转的探索,完成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任务呢?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
1.目标明确。教师们能够根据所教学科、所教内容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导语,突出了教学重点,具有针对性,达到了为目标服务的目的。
2.手段灵活。教师们能根据学生年龄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手段进行设计,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刚才我在前面已经提到了,这些导语,如“风乍起”便吹皱了学生心田的一汪池水,自然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使之保持一种旺盛的求知状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之中。
3.语言具有感染力。导语不是无情物,它的语言机构、抑扬顿挫是感动人心的重要手段。教师们用生动、饱含感情的语音去叩击学生的心扉,引导他们进入情境,使情与景谐,情与理融,以情促教,以情促学,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三、和谐互动,乐在其间 比赛时,台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巧妙的设计、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赢得了台下教师阵阵地掌声,教师们积极配合,踊跃回答问题,并不由自主发出惊叹、赞美之情,掀起比赛的一个又一个高潮,同时“你真棒!”“你真聪明!”的夸奖,也令我们老师的脸上露出孩子般灿烂的微笑。这样和谐的互动与交流的场面令人深深地感动,感动我们教师对教育的热爱,对学习的热忱。
四、查找不足,思在赛后
1.部分教师虽进行了精心的预设,但没有准备教具,只是口头描述,没有达到生动、激趣的效果。
2.部分教师没有脱稿,影响了表达的效果。
3.比赛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教学没有结束,希望我们的教师能够在平常的教学中多交流,分享自己的导语设计,携手共建和谐有效的课堂。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短短几分钟的导语,要想达到精彩的效果可能要花费我们老师几十分钟、甚至更多的时间,但是当我们的导语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唤起了孩子们求知的欲望,看着那一双双明亮的、渴望知识的双眼,我想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让我们继续在和谐课堂有效教学的道路上不断求索吧!
关于讲课时的导语设计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彩、风格各异,语文课的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先声夺人”、“先入为主”的作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现归纳几种,以见一斑。
一、悬念导入,扣人心弦
悬念,即暂时悬而未决的问题,总是能够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在探究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总的来说,悬念的设计要“新、精、奇”,一下子击中学生的兴奋点。具体而言,在内容上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在手法上既可浓缩全文,也可截取片段;在技巧上必须发人深省、留有余味、引人入胜。如某老师在教学《祝福》时,用“祥林嫂是自杀的还是他杀的”设置悬念导入。
需要指出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卖关子、设卡子,那样就失掉了悬念的意义,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了。
二、故事导入,妙趣横生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课堂上提到课本外的内容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对这些内容特别感兴趣。教师课堂中如能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以一些故事来导入课文,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咬文嚼字》一课时,就可运用如下故事导入:相传,一次苏东坡与苏小妹及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诗。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个字,成为诗眼。苏东坡当即加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思考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黄山谷吟咏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咬文嚼字》这篇课文注重说理,比较枯燥,学生不容易接受,用一个故事导入就变得生动有趣,唤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三、诗歌导入,意蕴厚重
中国是诗的国度,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青少年一般喜欢诗词、格言、警句等,有的学生还专门备有笔记本,广泛收集。诗词、格言、警句,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表现力强,富有深刻的哲理,对学生学习语文不无启迪意义,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所以,由诗词、格言、警句导入新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与之相应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对新课产生兴趣。例如某老师在教学《再别康桥》时是这样导入的: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诗文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更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
那么,现代人又是如何去体悟和理解离别之情的呢?今天,我们来品鉴徐志摩先生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诗人笔下的离情别绪。简短的导入,让学生既领略了古人无与伦比的诗情,又深深地进入了离别的情境。学生全情的投入,使得整个课堂情感氤氲,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四、歌曲导入,先声夺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老师的导入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中学生大多爱听歌曲,许多学生都随身携有MP3、MP4等,利用课余时间听歌,有时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听。鉴于此,在教戴望舒的《雨巷》时,就可以从歌曲《丁香花》入手,使学生对丁香花有一定的了解,从而理解作者的“丁香情结”。教《鸿门宴》时,让学生听屠洪刚的《霸王别姬》,音乐响起,学生立即被歌曲中所传达出来的项羽对虞姬的万丈柔情以及英雄末路的无奈深深吸引,然后再问:“曾经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怎么会沦落到如此下场呢?让我们共同走进司马迁之《鸿门宴》。”这样便将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恰当的轨道,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角色。
五、情感导入,动人心扉
俗语说:“情之所至,金石为开。”以情动人,不失为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极好方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块土地上。”教师一上课就用炽热的情感去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比如讲《春》一课时,教师一开始便满怀激情地说:“春天,你展现出明媚的阳光、缠绵的丝柳,黄鹂啼婉,繁花争艳……”抒情语调的吟诵配着明快的音乐使学生沉寂在春光明媚的气氛之中。
六、意境导入,诗情画意
教学优美的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和抒情散文时,可用一段富有诗情画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课文优美的意境之中。比如我在教学《说“木叶”》时,时令正值春天,我灵机一动,作了如下的导入:现在窗外正是莺飞草长、春意盎然,然而我们这节课却要把大家带入另一个季节——秋天。叶落知秋,诗人伤怀。看到北雁南飞,落叶飘零,《西厢记》云:“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湘夫人》中惆怅的湘君:“袅袅兮球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哀怨的思妇:“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渡河北》也有“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的名句。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木叶”成为古代诗人们笔下钟爱的一个形象。“木叶”是什么?为什么诗人们如此青睐它?让我们走进作家林庚的《说“木叶”》中去解开谜团。学生被优美的意境深深吸引,很快就进入了学习情境。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心灵上,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因此,老师要舍得在课堂导入上下功夫。优秀的导语设计,犹如一把开启学生兴趣闸门的金钥匙,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好的导入环节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它能使语文课堂更加精彩、高效。
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4
Section A 导语设计
本单元的话题是谈论职业。通过学习有关职业和理想的句型来运用由what/where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以及want, work的一般现在时态的用法。因为学生已经学过一些和职业有关的名词,因此,我设计了通过列出有关职业的单词而引出新的词汇的方式。这样学生很自然得就将思路集中在了职业这一主题上。对于教材的使用我设计将3a部分提前作为练习句型的材料。然后再学习2a,2b两部分,通过小组合作练习的方式对所学的新句型进行理解应用。一方面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进行说的练习,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问答的过程中能及时纠正错误,尤其是助动词do/does的正确运用,有利于全体学生能力的提高。最后,在听、说、读的基础上运用写作训练来进一步巩固所掌握的新知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Step1.学习新词
Lead in: Let a student stand up and ask: Are you a teacher? “No, I am a student”.Am I a student? “No, you are a teacher”.Teacher says: “Yes, you are all students.I am a teacher”.This lesson we learn some new jobs.Show 8 pictures and learn these words: actor, shop assistant, doctor, report, policeman, waiter, bank clerk, and student.Do Section A 1a.Then check the answers.通过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职业,自然导出新课.紧接着让学生仔细观察CAI课件展示的不同职业人所处的不同工作环境或衣着,学习8个职业名词,然后做1a配对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学生眼,耳,脑并用,激发了学习潜能。在这一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Step2.学习并练习句型
1)教师自我介绍:I work in our school.I’m a teacher.并出示一些有关工作场所和职业特点的图
片,引出新句型:What does he/she do? He/she is a/an ….2)小组活动:假想一种你的职业,然后相互询问:What do you do?/What does he/she do?
3)全班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询问其他任何组的一名成员,看该生是否知道同组其他人的职业。如:Student1:Group1,what does Lingfen do?
Student2(from Group1): She is a doctor.创建真实(半真实)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学语言,在学习新的语言知识后,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开展多种类型的任务活动,提供给学生合作交流的空间和时间,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和同学进行合作,为完成任务进行探究性学习。
吉林七中赵昆
导语设计:
唐太宗李世民在其名相魏征去世后,感慨地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选自《贞观政要》唐吴兢编著)
如何以史为镜,关键在于发现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理出导致王朝兴替的中心线索,才能达到借鉴史实、古为今用之目的。战国七雄,何以演变为秦一枝独秀,且看苏洵是如何抽丝剥茧、层层剖析的。
《六国论》教学设计 单县一中 吴玉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重点字、词、句等文言基础知识。技能目标: 梳理文本的结构,深刻感悟文本。
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点燃自己的爱国激情。【教学重点】即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教学难点】即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生过无数令人感奋、发人醒悟的事件,也留下许多经验教训。人们在记录历史、追踪历史的同时,总会涌现出许多联想,引发出许多感叹,这中间又有多少英雄的喟叹、智者的思索和文人墨客的浪漫诗心。那就是历史的回声,它从遥远的过去传来,又将裹挟着我们的声音向着未来绵延而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入苏洵的《六国论》,来聆听古人对历史的评论。(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师随着幻灯片上文字的展示有感情的朗诵导入,同时出示第二张幻灯片,展示课题和作者,同时板书:课题和作者)
1、本堂课有三个学习目标(出示第三张幻灯片),全体同学齐读这三个学习目标。
2、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文本了,下面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谁来把加点字的字音读一读哪?(一生起立读,师出示第四张幻灯片,以便正音,然后全体齐读两遍,加深记忆。)六国互丧(sàng)赂秦(lù)
暴霜露(pù)抱薪救火(xīn)
与嬴(yǔ)洎(jì)殆尽(dài)邯郸(hán)(dān)
二、整体感知
(一)、师范读(最好范背),生正字音、正句读。
(二)、生自由大声朗读,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标划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出示第五张幻灯片)
1、生生互解问题,师生同解问题。
2、检查导学案的题目,以便记住典型的文言知识。【通假字】(出示第六张幻灯片)
①暴秦之欲无厌 “厌”通“餍”,满足。②当与秦相较 “当”通“倘”,如果。【古今异义】
①其实百倍 它实际上/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②思厥先祖父 祖辈和父辈/父亲的父亲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以致,以至于/表示另提一事 ④可谓智力孤危 智慧和力量 /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的能力
⑤刺客不行 不去行刺/ 不可以 【词类活用】(出示第七张幻灯片)
①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完:保全自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②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小、大: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③ 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义:施行正义,名词作动词。④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日、月:一天天、一月月,名词用作状语。【一词多义】
写出下列句中“兵”字的意思。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兵器 ②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军队 【特殊句式】
①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②赵尝五战于秦(介词结构后置句)
③洎牧以馋诛(被动句)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被动句)
三、探究文本
(一)着眼题目
文章的题目仅仅三个字,你能从这三个字里提炼出哪些信息哪? 明确:“六国”指韩、魏、楚、齐、燕、赵。(同时板书这六个国家的名字)
“论”是议论文的一种文体。
(二)感知文本
本文为议论文,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那么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分论点又是什么?(明确答案以后,稍微分析一下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得出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然后让同学们齐读一、二自然段。)
明确: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板书:弊在赂秦)
分论点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板书:赂秦力亏)
分论点2——不赂者以赂者丧。(板书:以赂者丧)
(三)突出主体(出示第八张幻灯片)
第三、四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来证明观点的?(温馨提示:从段落层次,论证方法等方面思考)同学们先通读三、四自然段,然后让学生以“就近”的原则结合,合作探讨上面提出的问题。明确:
1、第三段是对第一个分论点进行论证的;第四段是对第二个分论点进行论证的。
2、论证方法:
比较论证“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亦百倍”
引用论证“古人云„„薪不尽,火不灭”
事例论证“燕、赵之君,始有远略„„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假设论证“向使三国各爱其地„„或未易量”
3、诵读方法提示
齐国因为不帮助五国而灭亡的,所以在诵读“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齐亦不免矣”这几句的时候应该使用冷漠、鄙视的口吻。燕、赵虽然最终灭亡了,但是他们勇敢的抗争了,这让人佩服,所以在诵读“燕、赵之君,始有远略„„战败而亡,诚不得已”这几句的时候应该使用赞赏、敬佩而又可惜的口吻。(在练习诵读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一种诵读方法,然后再整体感知三、四段,让女同学齐读第三段,全体齐读第四段)
(四)写作目的
1、作者在一、二段鲜明的提出自己的论点,然后在三、四段进行了严密、详尽的论证,那么作者提出了什么建议,怎样才能使六国不灭亡?
明确:“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2、时隔一千多年,苏洵老先生仅仅是在叙述六国灭亡的事情吗?他写作的目的又是什么哪?(出示第九张幻灯片)
明确:“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警谏当朝的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板书:借古讽今)
四、拓展延伸
历史的车轮碾过了一千多年,作者忧国忧民的拳拳之情久久的感动着我们。而今,我们国家面对近期的“钓鱼岛事件”,那种坚决态度,给了我们什么启发?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哪?(握住历史的手,塑造聪慧的心)(插播一个一分钟的“钓鱼岛事件”小视频)(出示第十张幻灯片)
让同学们自由发挥,自圆其说即可。
明确:这个问题的契合点是“外交”问题,距今二千多年的战国时期和距今一千多年的北宋时期,他们的外交都是软弱的,妥协的。而今,我们国家坚守“领土完整,和平共处”的原则,更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气概。
作者的爱国情感久久的感动着我们,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该如何爱国哪?我们不需要豪言壮语,正如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这样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为了我们国家的繁荣富强,我们就从身边做起,做好当前的每件小事,走好脚下的每步路。以便坚挺中国不屈之脊梁。
五、作业布置(出示第十一张幻灯片)
1、背诵全文。(读书在于积累,“厚积”才能“薄发”)
2、以“捍卫主权”为话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以表达自己的看法。
附板书: 六国论
苏洵
弊 赂秦力亏(韩、魏、楚)借 在 赂 秦 以赂者丧(齐、燕、赵)古 讽 今
《赤壁赋》第一课时导语设计:
“苏轼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北宋名家。后让学生回忆熟知的苏轼作品:散文:《石钟山记》、《核舟记》,背诵其中的一些等名句;诗歌:《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词:《江城子》、《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后让学生背诵。再简单介绍其在诗、画等方面的成就并切入新课。
我们的学生是青少年,一些距离他们生活实际较远的课文教学很容易变成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使他们听得昏昏欲睡,更不用提什么课堂效果了。教师应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打破思维混沌的状态。听歌曲、放映幻灯、影视作品等都能创设了一种生活情境和情感情境,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强化学习气氛,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
课的导入,是语文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艺术性于一体。精彩的导入语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中去,使学生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的到来,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同时,由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出话题,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使之情绪高涨,课堂就会出现活泼热烈的教学场景。在此基础上学习新课,学生自然得益匪浅。
10-26
10-26
10-27
10-23
10-26
10-25
10-25
10-25
10-24
10-25
10-23
10-23
10-25
10-26
10-28
10-29